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治疗偏瘫性肩痛疗效观察

    作者:俞国桥

    方法:采用温针治疗本病,并设电针治疗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治疗组有效率为92.8%,电针对照组有效率为77.O%,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孙华;王道海

    目的:优化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针灸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41例PGS患者分为3组,温针灸组(A组)17例,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组(B组)12例,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针刺组(C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后胃液引流量及治疗次数和痊愈率.结果:3种针灸治疗均可显著减少胃液引流量,A组痊愈率为100.0%,平均治疗(7.24±3.87)次;B组痊愈率为66.7%,平均治疗(9.83±4.60)次;C组痊愈率为75.0% ,平均治疗(15.25±3.81)次.3组临床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次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法是治疗PGS佳的方法,治疗次数少,治愈率高,奏效快.

  • 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赵利华;农泽宁;钟旋;庞勇;梁劲松;栗晓东;叶仿武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温针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20例.针灸组穴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等,予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及雌二醇(E2)、骨钙素(BGP)和尿钙/尿肌酐比值(Ca//Cr)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各部位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G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针灸组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5);针灸组治疗后Ca/Cr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临床控制率为35.0%,药物组为5.0%,针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口服维丁钙片,有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的作用,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丁明晖;张宏;李燕

    目的:探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西药组、等待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疗法,穴取血海、内膝眼、犊鼻、足三里等;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待组不采取任何治疗.运用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及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10周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6.7%、西药组90.0%优于等待组的60.0%(P<0.05),温针灸组与西药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3.3%优于西药组的60.0%(P<0.05).温针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WOMAC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温针灸组WOMAC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与口服西药布洛芬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布洛芬.

  • 温针灸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7例

    作者:宋兴武

    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针灸疗法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6年3月-2008年6月,采用温针疗法与针刺四关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7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盘针温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34例

    作者:宋新安

    1998年6月-2005年6月,对在我院就诊的34例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的学龄儿童,采用笔者研创的盘针温针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双燕;杜业勤

    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效应.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术后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处理;针灸组于术后第1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每日1次,治疗10天;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 mL,每日3次,治疗10天.观察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外周血象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首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针灸组均快于中药组和常规组(P<0.05,P<0.01);术后10天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在改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增加NK细胞及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并可双相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改善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 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作者:高洁;欧阳八四;张音;李俊;杨海洲;吉玲玲;吴元建;王卫

    目的:探讨电针与温针灸对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效能,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温针组,每组37例.均穴取犊鼻、内膝眼、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电针组行电针治疗,频率5Hz,连续波;温针组行温针灸治疗,每次每穴2壮,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运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病情严重指数及综合疗效等指标,于治疗前、1疗程后和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措施均有效,电针组的临床愈显率为64.7%(22/34),温针组为40.0% (14/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总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电针组对关节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P<0.01),温针组对患者关节僵硬症状的缓解较有优势(P<0.01),两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相当(P>0.05).结论:电针和温针灸对肾虚髓亏型KOA的治疗各有侧重,电针偏向于镇痛,温针偏向于缓解关节僵硬,电针总体疗效优于温针灸.

  •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作者:

    为筛选佳的刺激诱发循经高温线方法,使用针刺、电针、温灸、火针和穴位埋线等方法,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家兔在刺激下循经高温线(带)出现的规律.结果:(1)温灸后循经高温线的出现率为50.0%左右,以下依次为电针38.9%、穴位埋线27.8%、火针25.0%和针刺18.5%.(2)循经高温线长度:温灸平均6~10 cm,电针5~8 cm,火针、针刺和穴位埋线均较短.(3)循经高温线升温值以温灸高(0.7~1.0℃),电针次之(0.5~0.8℃),持续5~30 min不等.结论:循经高温线的诱发方式以温灸和电针较佳.

  • 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作者:杨廉;刘媛媛;路暾;陈晓莉;罗荣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温针灸"肾俞"穴,观察其对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变化.结果:温针灸"肾俞"组E2水平明显升高,温针灸"肾俞"与尼尔雌醇组FSH水平明显降低(P<0.01),P显著升高(P<0.05,P<0.01).温针灸"肾俞"对LH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而尼尔雌醇组LH水平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肾俞"穴具有明显的调节性激素作用,可以使明显低下的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升高,从而建立起卵巢与垂体之间负反馈关系,同时,使升高的FSH水平回复正常.

  • 温针灸对虚寒型膝骨关节炎基因表达通路的影响

    作者:杨丽萍;王明臣;刘旺根;王米渠

    目的:探讨温针灸疗法对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例膝骨关节炎辨证为虚寒证的患者,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进行温针灸治疗,选取其中疗效较好的4例患者作治疗前后的基因芯片比较,以ratio<0.5或ratio>2.0选取差异表达基因,将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http://www.DAVID 2006获得差异表达通路(P<0.5,n>3).结果:临床基本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基因芯片结果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49条,差异表达通路10条,涉及能量代谢通路2条(氧化磷酸化,ATP合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4条(胰岛素信号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JAK-STAT信号途径及MAPK信号途径)及细胞凋亡通路等.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多条基因表达实现的.

  • 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和NO的影响

    作者:吴清明;冯国湘;汤雪飞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和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效应机制.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刺合谷、太冲加百会穴温针灸和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30天,前后各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 1次.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减少,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NO含量都有增多,但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T/NO比值下降明显,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EH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

  • 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及形态的影响

    作者:张永亮;宓轶群;刚嘉鸿;王华敏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体质量、关节软骨及关节形态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他3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造模法制造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予处理,温针灸组于双侧“膝前”温针灸治疗,药物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灌胃,正常组灌服与药物组等量的0.9% NaCl溶液,并做与温针灸组相同的固定.均每天1次,连续20 d.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关节软骨积分和关节形态变化情况.结果:体质量增长方面,药物组和温针灸组快于模型组、慢于正常组(均P<0.05),药物组与温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积分方面,温针灸组和药物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温针灸组积分低于药物组(P<0.05);在关节形态的micro-CT观察方面,温针灸组在缓解关节退变、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方面优于药物组.结论:温针灸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同时可以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 温针灸对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炎性介质NOS和CGRP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者:宓轶群;吴耀持;陈一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健康SD大鼠50只,通过放置微型硅胶片方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药物组(莫比可治疗)、针刺组(针刺L5、L6夹脊穴)和温针组(针刺加艾灸L5、L6夹脊穴),治疗14d后切取受压神经根.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受损神经根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受损神经根一氧化氮合酶(NOS)、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表达变化.结果:电镜显示,模型组神经根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依次减轻为药物组、针刺组、温针组;温针组压迫区神经根组织内NOS、CGRP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可以有效维持神经根背根节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有效抑制炎症介质NOS、CGRP的释放.

  • 温通针法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疗效观察

    作者:季杰;方晓丽

    目的:比较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32例)、常规针刺组(30例).温通针法组采用风池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耳局部、远端取穴,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在风池穴及耳局部、远端所取的穴位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90.6%,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9%和3.4%;常规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0.0%,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0%和22.2%.经统计学处理,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且愈后复发率更低.

  • 温银针疗法简介

    作者:王荣;扆志德

    目的:为临床介绍一种新疗法.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经筋病证的理论,"以痛为腧",在病变的关节周围采用多针深刺、抵骨达筋并加艾灸的刺法,观察温银针治疗经筋病的疗效.结果:该疗法具有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舒筋利节的作用,较一般单一的针刺治疗作用强而持久.特别是对慢性顽固性经筋病所致的痛证具有显著的治痛效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其治痛机理主要是通过消除无菌性炎症,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松解肌肉痉挛,来达到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和痉挛致痛的目的.

  • 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作者:徐兴华;方晓丽

    目的:比较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15例)和常规针刺组(15例).温通针法组采用风池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眼局部、远端取穴(攒竹下、内关、光明、太冲、复溜、三阴交)和头针(双侧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针刺,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取穴与温通针法组相同,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泪液分泌量与症状总评分.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6.7%(10/15)(P<0.05);两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量、症状总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温通针法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 雀啄刺法与温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疗效观察

    作者:陈宁

    目的:寻找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的佳操作手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雀啄刺法加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平补平泻加温针疗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8%,两组疗效比较(χ2=12.1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雀啄刺法加温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平补平泻加温针疗法.

  • 热补针法对胃溃疡大鼠胃窦粘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郭永明;梁宪如;吴学飞;郑俊江;刘喆;严兴科;郑魁山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胃窦粘液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针刺手法的影响.方法:采用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周边粘液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粘液细胞内无或仅少数见稀少粘原颗粒,线粒体肿胀或固缩,内质网高度扩张,低倍镜下在核周围形成大量空泡,高倍镜下与核周间隙相通,细胞间隙增宽.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慢性胃溃疡时胃窦粘液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病理改变,针刺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热补针法疗效优于捻转补法.

  • 热针疗法的临床运用及机理研究

    作者:管遵惠

    目的:总结热针疗法的临床运用,探讨热针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患者热针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甲襞微循环、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热针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微循环及凝血功能有使之趋于正常的良性调节作用;热针能改善神经根的受压状态和使受损神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结论:热针疗法是通过对神经体液、血液循环、免疫功能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获得疗效.

415 条记录 3/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