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洁燕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本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收治的74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 结果 2组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无失访病例.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89.19%(33/37),高于对照组的62.16%(2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PV清除、伤口愈合及伤口结痴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另为8.10%和 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清肤Ⅱ号联合光动力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永聪;陈桂升;卞慧敏;王蒙蒙;佟丽;曹风云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药制剂清肤Ⅱ号联合光动力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06例囊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光动力组及中药组.治疗时间为8周,在治疗后第2、4、8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光动力组有效率为73.53%,中药组有效率为58.33%,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制剂清肤Ⅱ号联合光动力治疗囊肿型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后影响角膜上皮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晓静;史沛艳;江音;赵灿;孙吉君;王婷

    背景 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圆锥角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去上皮CXL有利于角膜基质对核黄素的吸收而增强角膜胶原的交联强度,但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和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了解并有效控制去上皮CXL后圆锥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去上皮CXL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特征及影响上皮愈合时间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拟行去上皮CXL的圆锥角膜患者68例77眼,记录患者的年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BUT)、直径6 mm区的角膜前表面散光度(Astig),并记录患者术后每日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对愈合时间与上述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结果 77眼均行规范的去上皮CXL,手术顺利.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12d,中位数为5(4,6)d.患者年龄16~ 36岁,中位数为22.00(18.00,25.00)岁;角膜薄处厚度中位数为436(412,470) μm;小角膜曲率(Kf)中位数为47.40(44.70,50.45)D,大角膜曲率(Ks)中位数为52.10(49.00,54.55)D,平均角膜曲率(Km)中位数为50.00(47.15,53.15)D;Astig值中位数为-3.30(-5.45,1.70)D.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与BUT、薄处角膜厚度均呈负相关(BUT:-=-0.334,P=0.003;角膜厚度:-=-0.417,P=0.000),与Km、Kf和Ks均呈正相关(Km:rs=0.449,P=0.000;Kf:r =0.300,P=0.008;Ks:r =0.432,P=O.000),与年龄和Astig均无明显相关性(年龄:rs=0.023,P=0.845;Astig:r =-0.190,P=0.098).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因变量的独立因素.因为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采用岭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校正.从偏回归系数正负可知BUT、角膜厚度与角膜愈合时间均呈负相关(均P<0.05),Km、Kf与角膜愈合时间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厚度、Km、Kf、BUT是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因素.

  •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光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晶;郑燕;刘倩;王玥;李颖;张秋露;徐雯;周跃华

    背景 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 目的 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3-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46眼,采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测定术眼的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术眼手术前后的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有效性.对随访期间术眼的刺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未发现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感染.术眼术后1d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均于术后3d缓解或消失.术眼术后1个月及以后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降低,但手术前后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2,P=0.614);术眼术后12个月术眼柱镜度(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4).术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值均接近于术前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6、0.465、0.981,均P>0.05).术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467.86±52.92)和(468.51±52.96) μm,高于术前的(453.91±45.78) μ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6、0.469,均P>0.05),术眼术后12个月角膜厚度值为(488.67±51.44) μm,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 ,P=0.002).术眼术后3、6和12个月角膜曲率大值(Ks)、角膜曲率小值(Kf)及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逐渐下降,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92、0.897、1.029,均P>0.05).术后1个月角膜基质层可见高密度光反射条带者39眼,占84.78%,深度平均为(214.38±31.92)μm.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素(CR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68、0.894,均P>0.05).结论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后圆锥角膜的角膜厚度增加,曲率逐渐扁平,角膜应力增强,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此外圆锥角膜患者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后不影响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治疗后刺激症状轻,安全性较好.

  • 光动力疗法与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艳萍;徐东强;丁琴;赵霞;朱丽;黄志坚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噪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部B型超声检查确诊为CCH的患者32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治疗前佳矫正视力为指数/眼前~0.2,瘤体大小2~10个视盘直径(DD),均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其中21例22只眼CCH位于除乳斑柬及黄斑拱环内区域外的后极部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使用Iris 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能量700~1200 mw,时间60 S,光斑1~3个不等;11例11只眼CCH位于乳斑束及黄斑拱环以内区域的PDT治疗.经静脉注射维速达尔15 min后采用689 nm波长半导体激光对病灶进行照射83~123 s.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个月.治疗后复查视力、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像、FFA、ICGA、OCT和B型超声波检查,观察其疗效.结果 TTT治疗22只眼中,15只眼视力提高,7只眼视力稳定,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平复,瘤体呈灰白色机化瘢痕,造影显示病灶无荧光渗漏,晚期机化瘢痕处呈荧光染色.OCT检查显示22只眼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消失,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其瘤体部脉络膜光带反射增强,瘢痕形成;B型超声检查显示22只眼无视网膜脱离,瘤体萎缩.PDT治疗11只跟中9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稳定,眼底检查见瘤体萎缩,色素沉着,造影显示荧光渗漏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B型超声检查11只眼瘤体萎缩.结论 TTT与PDT治疗CCH有效但适用部位有所不同.两种方法均可使瘤体萎缩,稳定或提高患者的视力.

  • 重复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鹏程;宋艳萍;金中秋;丁琴;赵霞

    光动力疗法(PDT)开展以来,大量治疗结果显示了其针对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且可重复治疗,副作用小[3],但是,Flower等[4]认为在PDT治疗封闭CNV后,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较CNV粗,灌注压高,流速快,常在治疗数周后出现CNV复发,Miller等[5]的研究结果也证实PDT治疗确实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对于复发的CNV需行重复PDT治疗.我院从2003年开展PDT治疗,其中部分患者因PDT治疗后CNV复发接受了重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 正确理解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合理行使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

    作者:黎晓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眼内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中心环节,抗VEGF治疗是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突破点.抗新生血管药物玻璃体腔注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的方式,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玻璃体内半衰期较长,不需要频繁注射等优点;但目前缺乏多中心研究,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新生血管的病因、类型不同,治疗反应也不一样;同样的新生血管,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正确理解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努力探索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新方法.

  •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忆群;李加青;文峰;梁小玲;胡洁;易长贤;唐仕波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经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0CT)检查确诊的21例渗出型AMD患者的21只眼纳入治疗.患者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8.6岁.矫正视力:数指/10 cm~0.9,logMAR视力为0.89±0.21.病程10 d~2年.平均眼压(14.96±2.65)mm Hg(1 mm Hg=0.133 kPa).CNV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FFA或(和)ICGA检查均有明显的荧光素渗漏;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28.45±18.54)μm.PDT治疗按照PDT治疗AMD(TAP)研究组和维替泊芬PDT治疗(VIP)研究组的方法进行.3 d后在表面麻醉下给予1.5 mg 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第1、3、6、12个月随访. 结果末次随访时,矫正视力:数指/10 cm~1.5,logMAR视力为0.42±0.18,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视力提高4行以上者6只眼,占28.57%;提高2~4行者9只眼.占42.86%;视力稳定或波动在1行以内者6只眼,占28.57%;无视力下降者.治疗后平均眼压(15.20±2.41)mm Hg,与治疗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或(和)ICGA检查CNV完全闭合13只眼,占61.90%;大部分闭合8只服,占38.10%.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157.67±19.32)μm,与手术前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AMD的CNV疗效较好,能较明显提高视力,促使CNV渗漏停止或减轻,促使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安全性高.

  •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张美霞;严密;唐健;张军军;韦纯义;孟丹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28例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CEC患者28只患眼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像、FFA及OCT检查结果,统计重复治疗的次数,观察治疗的安全性.28例患者平均年龄31.5岁,就诊时佳矫正视力0.02~0.8.28只眼共治疗38次,其中,22只眼治疗1次,3只眼治疗2次,2只眼治疗3次,1只眼治疗4次.PDT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的视力明显改善者21只眼,占75.00%;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的视力稳定者5只眼,占17.86%;视力下降≥2行的视力下降者2只眼,占7.14%.FFA检查显示:21只眼CNV完全闭合,占75.00%;3只眼CNV部分闭合,占10.71%;4只眼CNV未闭合或CNV扩大,占14.29%.有6只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占21.43%.结论 PDT治疗CEC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小病变,可以适当减小光斑治疗;对于一次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重复治疗应考虑其病因.

  • 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伴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一年疗效观察

    作者:陈有信;董方田;张承芬;谭柯;叶俊杰;郑霖;韩宝玲;杜虹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CNV形成并进行PDT治疗后连续观察1年的AMD患者者的临床资料,共45例患者51只息眼符合条件纳入观察.其中,经典型为主性CNV(典型CNV成分≥50.00%)28只眼,占54.90%;轻微典型性CNV(典型CNV成分<50.00%)10只眼,占19.61%;隐匿性CNV(没有典型CNV成分)13只眼,占25.49%.平均视力42.3~8.7个字母,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病变的大线性距离(GLD)为3560.1~1256.2 μm.回顾分析时比较其治疗前后视力、病灶大小、CNV渗漏变化,并观察治疗后病灶纤维化程度.结果 随诊结束时,平均视力45.1~8.1个字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2).其中,视力增加5个字母以上的视力提高者12只眼,占23.53%;视力提高5个字母以下或稳定者37只眼,占72.54%.GLD 3579.4~1390.6 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P=0.94).CNV渗漏无进展者占88.24%,有进展者占11.76%.病变纤维化程度<25.00%的38只眼中,有30只眼纤维化程度有所增加,占病变纤维化程度<25.00%患眼的78.94%.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3.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结论 PDT治疗AMD患者CNV能够在1年内保持视力的稳定;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是AMD患者CNV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喻晓兵;戴虹;卢颖毅;龙力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曲安奈德(TA)注射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和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例经过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的CNV患者的16只患眼进行PDT联合玻璃体腔TA注射治疗.其中,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14例14只眼,病理性近视2例2只眼.16只眼中,12只眼在PDT治疗后72 h行玻璃体腔TA注射,4只眼在PDT3个月~1年(平均9个月)后行玻璃体腔TA注射.第1年的平均治疗次数为1.1次.联合治疗后,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条件和检查方法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佳矫正视力、眼压、CNV病灶渗漏情况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16只眼中,7只眼视力提高,占43.8%;9只眼视力稳定,占56.2%.FFA显示CNV病灶在联合治疗后渗漏停止或减轻,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1只眼暂时性眼压升高,占6.3%.经药物短期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腔TA注射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CNV,延缓视力下降,并且可以减少重复治疗的次数.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

    作者:张勇进;王文吉;徐格致;钱江;黎蕾;高巧云;沈颖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PDT连续治疗的14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眼科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B型超声等检查确诊.治疗前佳矫正视力0.01~0.8;B型超声检查肿瘤直径为7.2~9.8 mm,大直径平均为(8.4±0.8)mm,厚度为1.7~4.9 mm,大厚度平均为(3.5±0.9)mm.8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其高度为0.5~4.0 mm,1例伴有视网膜囊肿.PDT治疗时静脉注射维替泊芬,剂量为6 mg/m2,10 min内注射完毕.5 min后应用689 nm波长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参数为50~75 J/cm2,时间83~125 s,1~4个光斑.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9.1个月.结果 后随访时视力为0.04~1.0.其中,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6例视力稳定(变化不超过2行).B型超声检查,4例患者肿瘤难以测出;其他10例患者肿瘤直径0~8.0 mm,大直径平均为(5.0±3.4)mm,肿瘤厚度为0~3.5 mm,大厚度平均为(1.6±1.3)mm.7例患者视网膜脱离消失,1例视网膜仍脱离1 mm但视网膜囊肿消失.结论 PDT治疗可使脉络膜血管瘤肿瘤萎缩,视网膜下液消失,视网膜复位,达到提高或保存视力的目的;是治疗包括位于黄斑部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 光动力疗法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初步报告

    作者:高丽琴;张风;熊颖;周海英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的短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PDT治疗RAP患者7例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3只眼,Ⅱ期4只眼,Ⅲ期2只眼.PDT治疗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3~20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视力、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视力提高≥2行者4只眼,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3只眼,视力下降≥2行2只眼.FFA和(或)ICGA检查显示,3只眼新生血管渗漏停止,4只眼仍有渗漏,2只眼渗漏扩大.结论 PDT可以在短期内减轻RAP患眼新生血管渗漏,促进视网膜水肿消退,延缓视力下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