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除颤仪技术的讨论

    作者:张红蕾

    本文通过介绍了除颤仪原理、单相波和双相波电流、波形、能量,分析了除颤仪双相波技术的优点.

  • Heartstream XL除颤/监护仪的优势

    作者:刘春荣

    采用低能量智能双相波技术的Heartstream XL除颤/监护仪在临床应用上的突出特点.

  • 除颤波形对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模型研究

    作者:韩晓东;聂振宁;方祖祥;杨翠微;邬小玫

    目的 研究除颤中双相波优于单相波的理论依据. 方法 调整Luo-Rudy模型使其满足除颤研究的需要,研究不同除颤波形对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结果 双相电场脉冲比单相脉冲更多地扩展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不同强度的双相波电场脉冲,对动作电位时程的扩展能力非常相近,而不同强度的单相波对动作电位的扩展能力差别很大,电击后动作电位时程空间分布不均匀;动作电位的扩展主要取决于脉冲强度的峰值,和脉冲持续时间关系不大. 结论 临床上双相波形具有更好的除颤效果,除了其更强的动作电位时程扩展能力外,更多的可能是由于双相波电击后心肌组织中动作电位时程的空间均匀性分布,减少了再次诱发新室颤的几率.

  • Zoll双相方波与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雪;黄妍;陈丹凤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1].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因此,目前使用Zoll双相方波进行体外除颤(室颤),比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要好,损伤要轻.现就心室纤颤(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进行除颤的临床试验效果进行分析,在患有VF/VF患者的电生理研究、ICD放置和试验中,将ZOLL双相方波进行除颤的有效性与单相衰减正弦波进行对比,进行前瞻性、随机性多中心的研究.

  • 电除颤术在心肺复苏中应用进展

    作者:秦克秀;赵勇;张泓

    回顾电除颤技术历史与现状,了解除颤仪的结构与原理,双相波除颤较单相波除颤在心肺复苏中除颤成功率具有优势,三相波及四相波除颤等在实验研究中.近10余年医疗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原理制造,其疗效可靠,复苏率高.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14万人.根据现代急救理念,电除颤必须与心肺复苏联合应用.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 电除颤技术及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赵达明;祁震

    目的:研究电除颤技术及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在复习电除颤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能量选择:结合"共识",确定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初期电除颤采用单相波技术,但近年单相波技术呈现被双相波取代的趋势.双相波技术包括双相切角指数波型和双相方渡型.电除颤所需能量因波型而异,即单相渡除颤选择较高的能量,双相渡选择较低的能量.双相波除颤具有心肌损伤小与成功率高的优势,在可除颤性心脏骤停的急救中,推荐"1次电击+5组心肺复苏"方案.结论:电除颤技术以单相波与双相波为代表,后者优于前者.根据现代急救理念,电除颤必须与心肺复苏联合应用.

  • 电除颤——从单相波到双相波

    作者:韩庆国;曲延峰

    作为一项急救技术,电除颤问世迄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近二、三十年直流电除颤更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电除颤的适应证包括紧急适应证与选择适应证.紧急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性心搏骤停,也包括室颤的前奏--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扑动(室扑),其模式为非同步;选择适应证则包括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折返有关者),即心房颤动与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速,其模式为同步模式.

  • 非同步电复律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吴天明;黄亮

    非同步电复律治疗是心血管急救(ECC)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研究从传统的除颤器到自动除颤器,从单相波到双相波用至三相、四相波,不断发展.

  • 低能量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中的应用

    作者:莫荣浩

    目的:探讨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相波组104例患者,双相波组136例患者。单相波组电除颤采用能量递进提升;双相波组电除颤采用能量非递进提升。记录电除颤成功所需的电击次数、第一次电击后心律转复率、电除颤前及复律成功后6 h血肌钙蛋白(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评价低能量双相波在恶性心律失常复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单相波组三次电除颤成功率为44.23%,双相波组为6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相波组一次电除颤后心率转复率为60.57%,双相波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电除颤成功后6 h测定心肌损伤指标,单相波组cTnI、CK-MB为(6.9±0.3)、(124.7±23.5)μg/L ,双相波组为(2.1±0.4)、(65.3±15.2)μg/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中的转复成功率高于单相波,心肌损伤程度比单相波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双/单相波电击除颤治疗院前室颤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晓东;何庆

    目的 系统评价双相波和单相波电击除颤治疗院前室颤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配合手工检索,纳入院前发生室颤的患者采用双/单相波除颤器经胸壁电击除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RCT5篇,包括55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双相截顶指数波较单相阻尼正弦波除颤器第一次除颤成功率[RR=1.09,95%CI(1.01,1.18),P=0.03]及除颤后有效心律恢复率[RR=0.53,95%CI(0.32,0.87),P=0.01]更高,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根据现有的证据,可以认为双相波除颤对VF的终止率较高;但采用双相截顶指数波电击除颤与单相阻尼正弦波相比自主循环恢复率、出入院存活率并无差异.受原始文献质量和数量的影响,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s文献发表对结果进一步认定.

  • Zoll双相方波与单相波除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雪;张爱华;张霞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目前使用Zoll双相方波进行体外除颤(室颤),比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要好,损伤要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