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在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虹;黄望星

    本文对48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占18.75%,皮肤过敏样改变、导管脱出分别占8.33%,导管异位、穿刺点渗血、局部感染、导管体外部分漏液分别占6.25%,导管置入困难、导管堵塞分别占4.17%,静脉血栓形成占2.08%.穿刺前注意对患者的评估,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1例PICC术后并发多处静脉血栓的处理体会

    作者:彭焕芝;刘晓青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和采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成功处理的因PICC置管术后并发全身多处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原因的分析和针对静脉血栓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痊愈出院。通过此病例,总结了在临床护理中可避免PICC置管后并发生静脉血栓的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与多因素有关,在行PICC置管操作中可采用稀释肝素液进行管道的浸泡和冲封管,同时在穿刺中尽选择肘上和血管,加强穿刺技术,避免二次穿刺破坏血管内壁等方法都可有效的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另外,要加强沟通,做好宣教工作,能有效的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李海珍;林雪梅;宾三梅;黄春燕;赵梁桦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5-01间行 PICC 术的9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0 d和30 d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0 d、30 d后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和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0 d、30 d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压力调解、躯体活动和健康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 PICC 术的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材料对改良赛丁格置管技术行PICC置管穿刺点止血效果的观察

    作者:万光明;颜美琼

    目的探讨对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PICC肘上置管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超声引导下改良式赛丁格行PICC置管患者99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纱布垫、藻酸钙伤口敷料、藻酸钙伤口敷料加纱布垫三种方法进行穿刺点止血,比较三组患者穿刺后48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换药次数及置管后1周导管维护费用。结果与A、B两组比较,C组患者置管48 h内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维护费用:C组置管后1周内的导管局部维护费用低。结论对PICC置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的选择中,纱布垫加藻酸钙敷料的止血效果优于纱布垫和藻酸钙敷料,较藻酸钙敷料和纱布垫更为有效和经济,利于在临床使用。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作者:陈璐;谢新芳;沈洪;杨金丽;陆月琴;宋建文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分.结果两轮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0%.构建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其中1分指标2个、2分指标9个、3分指标16个、4分指标7个.结论构建形成的 PICC 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可用于筛查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推广.

  • 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杨婷婷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27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1月的主要原因,而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结论控制并发症可延长儿童PICC管留置时间.

  • 新型扩皮手法在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淑华;李娟娟;代幽静

    目的:探讨新型扩皮手法在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段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扩皮手法进行超声引导下 PICC 置入术,观察组采用新型扩皮手法进行超声引导下 PICC 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4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发生淋巴漏患者5例;观察组47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一例淋巴漏发生.两组淋巴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 PICC 置入术应精细操作,新型扩皮手法通过调整扩皮的角度和深度,可以大限度地降低组织损伤,减少淋巴漏的发生,该扩皮手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借鉴.

  • 不同材料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效果

    作者:王兆霞;方曙静;罗婷;黄陈程;彭蕾;吴金凤

    目的 比较不同材料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行PICC穿刺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相同规格(3.5 cm×2 cm)的纱布、明胶海绵和藻酸盐敷料3种材料压迫穿刺点,比较3组患者穿刺后24 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及置管后72 h导管维护费用.结果 ①置管24 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使用明胶海绵和藻酸盐敷料的压迫止血效果优于纱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使用明胶海绵与藻酸盐敷料的压迫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导管维护费用:使用明胶海绵压迫穿刺点,置管后72 h内的导管局部维护费用低.结论 对PICC置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材料的选择中,采用明胶海绵较藻酸盐敷料和纱布更为有效和经济.

  •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因素与护理进展

    作者:倪灵敏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PICC )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下肢的隐静脉、头皮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将1条放射显影、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沿静脉送入,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技术[1]。 PICC现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尤其是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提供了良好的途径[2]。相对传统中心静脉置管( CVC),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有效保护了外周血管,减少了药液对外周血管的不良刺激,避免了外周静脉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可减轻患儿的痛苦。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管细、管壁薄,新生儿PICC管径小,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发生率高[3]。因此维护PICC导管,确保管路通畅,延长留置时间对患儿来说至关重要。现对新生儿PICC 导管堵塞的原因及其护理策略综述如下。

  • PDCA 循环法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霞;黄喆

    PDCA 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已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2]。PICC 导管因其保留时间长、静脉刺激小、操作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 置管后的维护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导管留置时间长短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3]。在规范的维护流程中,维护记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临床上,在 PICC 维护过程中易出现“重维护,轻记录”的现象。我科运用 PDCA 循环法对 PICC 导管维护记录进行质量管理,运用 PDCA 循环的科学质量管理程序,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4个环节的实施并周而复始的循环以提高 PICC 导管维护记录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伴发多种并发症1例原因分析

    作者:陶雍;薛嵋;戴宏琴;毛静玉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至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从1966年德国医师在X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地植入第一例导管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2].化疗是作为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绝大多数的化疗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一条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2005年5月至今,我院共进行了12 000多例PICC置管.2011年9月1例PICC置管后同时发生导管移位、血栓和感染3大并发症的患者,现将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爱萍;柳伊娜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化疗使肿瘤患者免受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还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的刺激和损伤.但是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给肿瘤患者增加了痛苦和治疗费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我院发生1例经PICC置管7d后患者发生严重的腋静脉血栓和锁骨下静脉血栓,经多方合作、缜密考虑处理方案后,于发生血栓后第20天顺利拔管.现报道如下.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继发异位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作者:仇晓霞;李春梅;孙晓光;郭艳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发生继发性导管异位与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2013年资料完整的 PICC 置管记录及临床资料共5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继发性异位及 DVT 发生情况。结果510患者中,发现继发性异位21例,占4.12%;发生上肢 DVT 21例,占4.12%,其中,继发性导管异位者9例,占42.86%。结论肿瘤患者实施 PICC 后发生继发性异位易导致上肢 DVT 的发生,临床上要加强 PICC 置管后的观察与维护。

  • 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分析

    作者:陈芳;范巧玲;李爱求;朱翊;邱佳瑜

    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佳穿刺部位.方法 对162例早产儿在不同部位行PICC穿刺,根据穿刺部位分为肘部静脉穿刺组(n=66)、腋静脉穿刺组(n=39)和膝关节内侧大隐静脉穿刺组(n=57),比较各组间导管一次穿刺到位率、非计划拔管率和非计划拔管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并分析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结果 肘部静脉组、腋静脉组和大隐静脉组导管一次穿刺到位率分别为92.42%、94.87%和91.23%,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8.18%、10.26%和17.54%,非计划拔管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2.25±21.10)、(28.5±15.42)和(22.2±4.06)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早产儿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堵管.结论 经不同部位对早产儿行PICC穿刺,穿刺成功率相近,非计划拔管率和非计划拔管导管留置时间均相近.当临床上常用的PICC穿刺部位静脉不具备穿刺条件时,腋静脉、大隐静脉也可作为首选穿刺静脉,且经腋静脉置入PICC更显示一定优势,为早产儿经外周静脉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增加了合适的操作部位.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红娣

    目的 为肿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老年病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54例肿瘤及老年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应用PICC导管54例,插管成功率为98.15%,留置时间10 d~1年.平均置管时间107.53 d,除1例导管材质过敏外,均完成治疗.结论 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简便、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

  • 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观察

    作者:苗凤茹;王婧;王桂华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5例需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并与置管后X线片结果进行对比,形成自身对照,分析其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到位率95.7%、尖端异位率4.3%, X线片结果提示PICC尖端定位到位率97.4%、尖端异位率2.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有特征性P波预测与X线片结果符合率98.3%, 经Kappa检验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 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成功率高,能减少尖端异位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作为首选方案推广使用.

  • 康惠尔溃疡贴在PICC后敷贴所致湿疹中的应用

    作者:何丽娟

    目的 探讨康惠尔溃疡贴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敷贴所致湿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PICC后敷贴所致的湿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局部涂抹地塞米松软膏外加敷贴固定方法;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洗湿疹部位,待干后用康惠尔溃疡贴于患处.统计2组患者湿疹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观察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康惠尔溃疡贴治疗PICC置管后敷贴所致湿疹有显著疗效,且易于固定,既方便又安全.

  • 1例化疗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

    作者:李惠玉;卢梅英;赵俊;祁静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不断的上升,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是肿瘤患者重要的给药途径,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常常受到经费、维护等各种原因的限制,患者早期不愿意行置管化疗,后期因血管条件差,外周静脉无法完成静脉治疗而不得以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现将本科1例化疗后行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东平;徐霞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护计划[1].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应用于中期至长期(5 d~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2], 其中,需要反复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 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3].有报道显示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及导管败血症发生率也增加,留置10 d以内感染率为8.3%, 11~20 d为27.8%, 21 d以上达66.7%[4], 另外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断裂及脱管也有报道.本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PICC的80例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提高老年患者PICC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作者:吴金凤;杨洁;陶彤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185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