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巯基丁二酸与不同营养素联合干预小鼠铅中毒的研究

    作者:于飞;智绪平;李岩溪;任亚浩;赵越;金亚平;杨军

    目的 观察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探讨药物与营养素间的佳配伍方式及应用剂量.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对治疗后铅中毒小鼠的血铅水平筛选出DMSA与营养素联合治疗铅中毒的佳方案,把筛选出的干预组分别同高剂量DMSA组和低剂量DMSA组相比较.判断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 钙、维生素C和DMSA联合干预组小鼠血铅平均水平为234.7μg/L,在各干预组中血铅水平低,且与低剂量DMSA组和高剂量DMS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为佳配伍方式,三者联合使用,在减少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驱铅效果.

  • 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与营养素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儿童的干预研究

    作者:于飞;金亚平;智绪平;刘梅梅;刘少霞;许剑虹;安丽;杨军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营养素(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1)联合应用对儿童铅中毒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血铅水平≥100μg/L,未进行过药物和非药物驱铅治疗的儿童共9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5人)、营养素干预组(营养素组,33人)和DMSA与营养素联合干预组(联合组,43人).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因素;营养素组给予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 200mg/d,维生素B150mg/d;联合组给予二巯基丁二酸0.25g/次、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 200mg/d,维生素B150mg/d.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结束时及结束后第8周测血铅值.结果 干预结束时,营养素组、联合组儿童血铅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有8名和24名儿童血铅值降至正常水平(100μg/L以下).干预结束至第8周时,营养素组儿童血铅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变缓,联合组则持续下降,血铅水平降至正常者分别达到12名和31名.结论 低剂量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儿童铅中毒具有明显的效果.

  • 二巯基丁二酸和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小鼠体内铅水平的影响

    作者:智绪平;金亚平;于飞;安丽;杨军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小鼠饮用0.1%的醋酸铅溶液6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低剂量DMSA组(50mg/kg)、高剂量DMSA组(100mg/kg)及低剂量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干预治疗3周后,检测小鼠血、股骨、肝、肾和脑的铅含量.结果 低剂量DMSA、钙和维生素C联合组小鼠血、股骨、肝、肾和脑的平均铅水平分别为241.4μg/L、270.31、0.46、3.66、0.53μg/g,其中血和肝脏的铅水平与低剂量DMSA组(分别为323.7μg/L,0.86μg/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该组血铅水平与高剂量DMSA组血铅(288.0μg/L)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DMSA、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既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又能保证较好的驱铅治疗效果.

  • 二巯基丁二酸与钙、维生素C联合作用对铅暴露孕鼠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

    作者:任亚浩;赵越;李岩溪;于飞;智绪平;张倩;金亚平;杨军

    目的 探讨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钙、维生素C)联合治疗铅中毒孕鼠其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雌鼠经饮水染铅(0.1%的醋酸铅)4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DMSA组(50mg/kgbw)、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联合组,DMsA50mg/kg bw、钙400mg/kg bw(以碳酸钙计)、维生素C 100mg/kgbw].各组小鼠按雌雄比为2:1合笼,治疗从妊娠第4天开始,隔日1次,至分娩后停止.检测母鼠血铅、仔鼠肝铅、骨铅、血红蛋白,并观察仔鼠平面翻正、断崖回避和空中翻正达标情况.结果 DMsA组和联合组母鼠血铅水平低于单纯染铅组(P<0.05);DMSA组仔鼠血红蛋白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MSA组仔鼠肝铅、骨铅含量高,与单纯染铅组、联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MSA组仔鼠平面翻正、断崖回避和空中翻正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P<0.05);联合组仔鼠平面翻正、空中翻正迭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P<0.05).结论 采用DMSA治疗铅中毒孕鼠,能降低其血铅水平,但是会增加仔鼠体内铅的含量,可导致仔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延缓.

  • 营养素及DMSA对孕前铅暴露致仔代发育影响

    作者:于飞;李岩溪;任亚浩;赵越;智绪平;杨军;金亚平

    目的 探讨二巯基丁二酸(2,3-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与营养素联合治疗铅中毒孕鼠的效果及对仔鼠生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镏水实验组雌鼠经饮水染铅(0.1%的醋酸铅)4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DMSA组、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联合组).各组小鼠按雌雄比为2:1合笼,治疗从妊娠第4 d开始,隔日1次,至分娩后停止.检测母鼠铅、仔鼠脏器铅、血红蛋白,并观察仔鼠生理发育状况.结果 DMSA组与联合组母鼠在治疗后血铅明显低于单纯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A组仔鼠血红蛋白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A组仔鼠肝铅、骨铅含量高,与单纯染铅组、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A组仔鼠耳廓分离、出牙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仔鼠出牙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MSA治疗铅中毒孕鼠,能增加铅通过胎盘进入仔鼠体内,可导致仔鼠早期生理发育的延缓.

  • 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长文;肖莉;宋春梅;李永进

    铅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长期蓄积,主要通过食物、土壤、水和空气经口进入人体.铅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在体内超过一定含量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对铅中毒特别敏感,同等环境的人群中,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更明显[1].儿童铅中毒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防治儿童铅中毒在20世纪70年代已列入议事日程.我国2做纪60年代铅中毒的报道均系症状性铅中毒,主要是由于孕妇接触铅导致婴儿体内铅含量升高所致,即母源性铅中毒,笔者就儿童铅中毒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 二巯基丁二酸治疗儿童铅中毒3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志;周锦英;陈惠琴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依据卫生部(卫妇社发[2006]51号)<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作出,对确诊中度儿童铅中毒的患儿予二巯基丁二酸口服驱铅治疗,现将3例中度儿童铅中毒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 谷胱甘肽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波;杨雄杰;方媛媛;江婷战;黄为;曹仕健;刘妮;陈永华;王时光;李亚军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1例确诊患者常规服用葡萄糖酸锌和肝豆灵片,并随机分为3组:谷胱甘肽组(20 mg·kg-1·d-1)56例,二巯基丁二酸组(60 mg·kg-1·d-1)50例和青霉胺组(25 mg·kg-1·d-1)45例,疗程为12 wk,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体征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二巯基丁二酸组和青霉胺组24 h尿排铜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青霉胺组白细胞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谷胱甘肽组异常的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在治疗后明显得以改善(P<0.05),24 h尿排铜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谷胱甘肽组治疗有效率为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二巯基丁二酸组有效率82%,不良反应发生率18%;青霉胺组有效率89%,不良反应发生率38%.3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谷胱甘肽口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二巯基丁二酸与维生素C、蛋氨酸合用对染铅小鼠的影响

    作者:朱加银;赵惠玲;管敏强;王一龙;陈通克;任晓丽;楼文文;陈锡文

    目的 探讨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维生素C、蛋氨酸联合应用对染铅ICR小鼠血铅及肝脏的影响. 方法 实验组小鼠饮用0.1%的醋酸铅溶液6周后, 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DMSA组、高剂量DMSA组及低剂量DMSA与维生素C、蛋氨酸联合应用组(联合组).给药4周后,测小鼠的血铅.并取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低剂量DMSA组、高剂量DMSA组与联合组小鼠血铅浓度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正常对照组血铅浓度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肝病理学表现为肝细胞可见变性水肿,其中以联合组水肿程度轻.结论 DMSA与维生素C、蛋氨酸联合应用对小鼠体内铅的排泄具有更好的效果.

  • 应用核素显像评价小儿肾瘢痕形成与膀胱输尿管返流

    作者:曾纪骅;赵瑞芳;季志英;吕孝妹;顾凡磊

    目的探讨膀胱输尿管返流(VUR)与急性肾盂肾炎(APN)后肾瘢痕形成的关系及评价小儿泌尿道感染(UTI)核素显像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首次诊断为上尿路感染的患儿48例,均经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确诊为APN.肾显像后10 d内行直接法放射性核素膀胱显像(DRC)以评价VUR.结果①肾皮质显像示29.2%(14/48例)患儿APN伴瘢痕形成.DRC示47.9%(23/48例)患儿、44.8%(30/67个)病变肾存在VUR.②伴瘢痕形成APN患儿,其VUR发生率为85.7%,明显高于无瘢痕者(32.4%,P<0.01);伴瘢痕肾VUR发生率为88.2%,明显高于无瘢痕肾(30.0%,P<0.01).③有VUR的30个肾中,重度VUR侧肾瘢痕发生率为73.3%,明显高于无VUR及轻、中度VUR侧肾(11.5%,P<0.01).结论证实VUR是诱发APN后肾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DRC为一辐射低、灵敏度高的评价VUR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

  • 不同治疗方案儿童驱铅效果与血微量元素变化分析

    作者:陈林;林洁;任秀娟

    目的 通过驱铅治疗前后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08-2013年59例诊断为中度以上铅中毒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采用3种不同疗法,并于驱铅前后检测铁、锌、钙、铜、镁、铅6种元素,进行纵横向比较.结果 单纯二巯基丁二酸(DMSA)组服药19 d驱铅63%,但造成血铁、镁、钙、锌下降8.2%~14.8%,经1个月自然饮食后微量元素损失可恢复;DMSA+碳酸钙、多维元素片组驱铅效果与DMSA组相同,但微量元素流失减少;单纯祀枣口服液组效果不如DMSA组,其安全性类似.结论 DMSA快速安全有效,驱铅有高度选择性,对血中微量元素铁、锌、钙、镁的驱出量在可接受范围,总体效果优于祀枣口服液,结合补充微量元素,能减少相关微量元素驱出,适用于中度以上儿童铅中毒的治疗.

  • 口服二巯基丁二酸胶囊和静滴二巯基丙磺钠临床解毒功效对照研究

    作者:王卫锋

    目的:探讨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慢性铅、汞中毒的方法.方法:将黄金冶炼企业当年发生的慢性汞中毒和吸收人员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别口服二巯基丁二酸胶囊和静滴二巯基丙磺酸钠进行观察治疗.结果及结论: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证实对铅、汞慢性轻度中毒病人和吸收人员,使用口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胶囊治疗更为简便易行.

  • 四种方法治疗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疗效

    作者:张力;高玥;刘纪廷;于政民;刘啸文;徐酩;张恒东

    目的:比较4种方法治疗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依地酸钙钠治疗组)、B组(依地酸钙钠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组)、C组[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组]及D组(DMSA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组);28 d时观察4组患者的血铅、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及CD4 +/CD8+比值,比较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血铅及ZPP均显著下降(P<0.05),血铅下降程度为D组>B组>A组及C组(P<0.05),ZPP下降程度为D组>B组及C组>A组(P<0.05);治疗后4组患者Hb水平、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及CD4 +/CD8+比值均明显升高,且B组及D组CD4+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A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有效率均>75%,治疗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D组及B组>A组及C组(P<0.05).结论:DMSA或依地酸钙钠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慢性职业性铅中毒较单独应用疗效更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