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蚕豆根尖SCE技术检测浊漳河水质污染

    作者:常惠丽;刘彤;刘瑞祥

    目的 利用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技术(SCE)检测长治市浊漳河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方法 以蚕豆为受试生物,采用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分析对浊漳河水体3个不同样点的有机提取物所致的DNA损伤进行研究.结果 各样点水样均能引起根尖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在一定剂量范围内,SCE频率随有机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0.9838,P<0.05);3个样点对根尖细胞DNA损伤程度依次为暴马>石梁>北寨.结论 浊漳河水体有机污染物可致蚕豆根尖细胞DNA损伤,SCE技术应用于水环境毒理学检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理中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

    作者:何文彬;吴颢昕;赵凤鸣

    目的:观察理中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进行实验,同时以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指标,进行作用机理初探.结果:理中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SOD活性.结论:理中汤对环磷酰胺产生的遗传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白藜芦醇对对苯二酚所致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霍静;马红莲;张联珠;倪春娟;宋丽华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染毒所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 HQ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再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孵育细胞。采用微核实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白藜芦醇的抗诱变性进行研究。本研究设4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白藜芦醇对 HQ所致畸变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苯的代谢物 HQ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致畸作用。

  • 实验性氟中毒小鼠SCE的研究

    作者:李杰;周好乐;杨茜;刘桂荣

    目的对小鼠进行高氟慢性染毒实验,研究高氟对小鼠SCE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饮用不同浓度的高氟水,对照组小鼠饮用低氟水和正常自来水,比较2组小鼠的SCE频率,用t检验方法作著性检验.结果实验组饮用高氟水小鼠的SCE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氟可增高小鼠骨髓细胞的SCE频率,说明高氟对小鼠的遗传物质有损伤作用,高氟可能是致突变物.

    关键词: 高氟 小鼠 SCE
  • 端粒酶PCR SCE检测对诊断膀胱癌的价值及应用

    作者:胡金钟;汪定海;傅祝能;单小云;徐瑞龙

    目的 探明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以确定其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膀胱癌及对照正常膀胱的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TRAP-银染法)、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组织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膀胱癌93.75%(30/32),正常膀胱组织0%(0/30),表明膀胱癌端粒酶高度表达,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X):膀胱癌32例(10.06),膀胱癌的SCE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膀胱癌患者的端粒酶活性与SCE率的关系:阳性组32例SCE率10.06;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阴性组30例SCE率9.17(P<0.05).结论端粒酶PCR及SCE检测对于膀胱癌诊断及鉴别良恶性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SCE率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价指标.

    关键词: 端粒酶 SCE 膀胱癌
  • 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

    作者:王明丽;赵凤鸣;周坤福

    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观察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同时以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指标,进行作用机理初探,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机体SOD活性,加强对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 SCE检测直肠癌

    作者:骆健生;王苏华;丁丰盛

    目的:探讨SCE与直肠癌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5例正常人、20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外周血SCE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6.35±0.57,而直肠癌组平均12.11±2.45,术后半个月7.45±1.2.结论:统计学检验,直肠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SCE可作为直肠癌的诊断、预后的一种检测手段.

    关键词: SCE 淋巴细胞 直肠癌
  • 焦炉工血清ras P21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检测

    作者:吴逸明;王新朝;徐玉宝;马玉英;李志远;史香林;陈琛

    目的:为了解接触焦炉逸散物职业性人群遗传效应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揭示焦炉逸散物的遗传毒作用.方法:对25名焦炉工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了血清P2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结果:发现焦炉工P21水平(3 774.2)、SCE率(1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21水平(1 270.7)和SCE率(6.37);焦炉工中,炉顶工血清P21均值(4 377.5)高于其它工种(3 300.1),炉顶工SCE(13.51)明显高于其它工种(10.07);对焦炉工按是否吸烟进行比较,未发现组间P21和SCE有差异显著性.结论:提示焦炉逸散物具有较强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可提高机体癌蛋白P21水平和SCE频率.

  • 烟草和酒精联合应用对遗传物质损伤的研究

    作者:贲亚利;朱达利;董长垣;周风生;游艾青;刘军

    目的:研究烟草和酒精对遗传物质损伤是否存在联合效应.方法:采用SCE、微核、Ames试验和CHO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发现酒精和烟草都有显著提高SCE频率和微核形成率的作用;烟草能显著地提高伤寒沙门氏菌突变率和CHO细胞集落形成率;酒精烟草联合各指标均高于酒精或烟草.结论:酒精与烟草对遗传物质损伤存在叠加效应.

  • 3种抗肿瘤抗生素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致畸研究

    作者:关晶;高立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的遗传毒性、潜在致癌性.[方法]将抗癌药物引发的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作为判断抗癌药物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观测指标.参考临床用药量,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对健康人静脉血进行短期微量全血培养.培养物分别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计算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结果]阿霉素各浓度组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线菌素D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神霉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和放线菌素D均存在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光神霉素未发现类似毒作用.提示,抗癌药物的远期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人员应建立起自我防护意识.

  • 萘乙酸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效应的比较

    作者:倪磊;宋土生;廉姜芳;王爱英;刘丽英;黄辰

    目的 比较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的差异.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检测NAA对K562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微核形成率以及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 NAA可诱导K562细胞和人正常淋巴细胞微核形成和提高SCE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AA诱导K562细胞微核形成率和SCE频率绝对增长值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组.NAA显著抑制K562细胞和人正常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绝对抑制率也表现为K562细胞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结论 NAA具有诱导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作用.

  • SCGE,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法用于DNA损伤与修复检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爱国;臧金林;宋风荣;张日金

    目的与方法: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法(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均能被用来检测DNA的损伤或修复.通过对比研究了这3种方法在DNA损伤和修复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SCGE检测H2O2所致的DNA损伤比SCE更为灵敏,在H2O2 100 μmol/L和200 μmol/L剂量组,SCGE检测到的DNA损伤率分别达到45.6%和59.5%,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法检测到相应2个剂量组的DNA损伤率仅为3.4%和5.3%.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法,H2O2处理的4个实验组的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CGE,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是在3个不同水平检测DNA的损伤和修复,SCGE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优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