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癌症杂志

中国癌症

中国癌症杂志

China Oncology 중국암증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639
  • 国内刊号: 31-17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5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癌症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镇宙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青蒿琥酯通过活性氧损伤机制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胀亡性死亡

    作者:杜冀晖;马镇坚;李佳璇;张厚德

    背景与目的: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成分,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RT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及机制,为探寻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提供思路.方法: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各孔加入不同浓度ART(5、10、20、30、50、100、200、300 umol/L),另以不加药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凋亡对照组加入22umol/L羟基喜树碱.采用MTT法观察ART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变化及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变化;并观察过氧化氢酶(catalase)、可透过胞膜巯基抗氧化剂(TCEP)对ART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ART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Panc-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0 umol/L以上浓度ART可致Panc-1细胞呈现明显之胀性死亡,未见细胞凋亡表现.电镜显示,胞质中有大量空泡形成,线粒体肿胀,嵴破坏,呈絮状改变;胞核肿胀,核内染色质分散,与胀亡性死亡的特征相类似.流式分析显示,经50、200 umol/L ART作用5 h,细胞内ROS水平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60倍和4.49倍;而用抗氧化剂TCEP预处理能部分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及细胞胀亡的发生.结论:青蒿琥酯对胰腺癌Panc-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产生不同于细胞凋亡的胀亡性死亡,其机制可能与ROS产生及过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 人卵巢癌细胞SKOV3对硼替佐米和紫杉醇联合应用的药物敏感性及可能机制

    作者:翁丹卉;宋晓红;孔繁飞;范良生;栗妍;邢辉;马丁;王世宣

    背景与目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新型抗癌药物,体外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研究硼替佐米与紫杉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并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髓样白血病-1基因(Mcl-1)在其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50 nmol/L硼替佐米、90 nmol/L紫衫醇,或5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90 nmol/L紫衫醇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12、24、36、48及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0 nmol/L硼替佐米和90 nmol/L紫衫醇联合作用于SKOV3细胞,12、24、36、48及72 h时间点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5.2±5.8)%,(58.3±14.4)%, (35.3±5.0)%,(19.2±1.5)%和(11.4±2.5)%,与紫杉醇单用组比较,细胞生长抑制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细胞24 h后,紫杉醇单用组、硼替佐米单用组和两者联用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0.5)%、(15.1±0.8)%和(20.5±0.7)%,硼替佐米与紫杉醇联用组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药物处理细胞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p-GSK-3β和Mcl-1蛋白表达水平,硼替佐米与紫杉醇联用组p-GSK-3β和Mcl-1表达水平降低为明显,分别为正常细胞组表达水平的(19.3±0.4)%和(31.6±3.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硼替佐米和紫杉醇单用组中p-GSK-3β表达水平有所降低,分别为正常细胞组的(78.7±1.2)%和(85.1±1.6)%,Mcl-1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68.2±4.5)%和(57.0±4.1)%,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硼替佐米与紫杉醇联用能增强人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并促进GSK-3β磷酸化Mcl-1,使其降解,诱导细胞,GSK-3β/Mcl-1信号通路可能在硼替佐米与紫杉醇联用诱导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p27、生存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李向东;王巨;魏润生

    背景与目的:肿瘤是一类多步骤发生、多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所致的细胞克隆性进化性疾病,其基本的特征是细胞失控性生长.研究发现p27可能以计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而生存素作为迄今发现的强的凋亡抑制因子,通过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来阻断凋亡,实现细胞的恶性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抑癌基因p27和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p27、生存素基因的表达.结果:①p27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逐渐下降(P<0.05).②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递增(P<0.05).③p27、生存素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p27基因的低表达和生存素基因的诱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琦三;王海江;王静东;杨新辉;尹东

    背景与目的:胃癌早期发现较为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尤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更低,目前认为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86例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各43例,入院后行CT检查,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患者进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再行CT复查,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常规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83.7%(36/43),获得根治性切除率为46.5%(20/43):剖腹探查率为16.3%(7/43);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93.0%(40/43).获得根治性切除率为69.8%(30/43),剖腹探查率为7.0%(3/43).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根治率和切除率.

  •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肺癌染色体异常

    作者:蔡东焱;陶敏;薛永全;张茹霞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肺癌的染色体异常,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胸外科2005年10月-2006年9月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标本30例,其中小细胞肺癌、腺癌和鳞癌各10例,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分析患者肺癌组织中全基因组的变化.结果:30例肺癌标本中CGH都发现有染色体异常改变,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1p11-p22、5p11-p14、16p11-p12、19q13、19p13、20p12和21q21等区域均有高频的扩增,在5q、6p24-pter、9p31-qter、13q21-qter和14q21-qter等区域均有高频缺失.同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染色体异常表现也有一定区别.结论:遗传物质的异常改变在肺癌细胞中普遍存在,遗传物质异常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一些染色体区域的异常有所不同,这可以为三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遗传学标志.随着恶性肿瘤病程的进展,染色体畸变的复杂性也明显的提高.不同的致癌因素(如吸烟)可导致不同的染色体异常.

  • 559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孙织;王华英;陈云;任玉兰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认识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模式变化很大.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初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期36个月,局部复发25例,远处转移24例.3年总生存率为88.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为82.7%和80.9%.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95.3%、75.9%和32.4%,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1%,Ⅱ期90.8%,Ⅲ期63.5%和Ⅳ期14.7%,早期(Ⅰ、Ⅱ期)与Ⅲ期、Ⅳ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内膜样腺癌和非内膜样腺癌在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上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2.4%vs 64.9%和86.9%vs 57.4%,P均<0.001).分化程度不同子宫内膜癌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分化Ⅰ级98.3%和94.2%,分化Ⅱ级89.3%和83.4%,分化Ⅲ级70.8%和62.5%,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0.001).1996-2002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4%和76.4%,而2003-2004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0%和8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2和0.116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尽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日趋规范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将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

  • 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OVCAR-3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晓辉;蔡斌;杨懿霞;严沁;万小平

    背景与目的:失巢凋亡抑制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rkB)能诱导正常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并且使该细胞具有高侵袭能力.TrkB过度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和其他多种人类高侵袭性恶性肿瘤的化疗耐药和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OVCAR-3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系OVCAR-3细胞贴壁培养(AC)、细胞立体培养(AIC)以及细胞立体培养得到的多细胞团簇(CS)经胰酶消化成单细胞后再次贴壁培养(RAC)细胞中TrkB及BDNF的表达差异.结果:经RT-PCR检测,与贴壁培养细胞(adhesive cells)比较,TrkB mRNA高表达于OVCAR-3多细胞团簇中(multicellular-spheroids),两组数值分别(23.5±0.5)%,(35.3±0.7)%,差异有显著性(P<0.001);BDNF mRNA的表达则正相反,两组数值分别(41.4±0.6)%,(32.2±0.7)%,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经Western blot检测,TrkB的前体蛋白(未发生糖基化的受体形式)广泛地高表达于上述3种不同培养方式的OVCAR-3细胞中;与贴壁培养细胞比较,OVCAR-3细胞立体培养全长TrkB(发生糖基化的完整受体形式,分子量145 000)明显高表达(P<0.001).结论:卵巢癌细胞中存在TrkB及BDNF的自分泌环路,TrkB可能是介导卵巢癌失巢凋亡抑制的因子.

  • 表柔比星联用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在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作者:尹子毅;王丕琳;张铁;宋茂民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不同的紫杉类药物在应用中显示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对照观察表柔比星(EPI)分别联合紫杉醇(PTX)与多西他赛(DOE)在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4例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术前分别接受ET 3周方案(EPI静脉滴注6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PTX静脉滴注175 mg/m2,第2天,21 d为1个周期)和ED三周方案(EPI静脉滴注6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DOE静脉滴注75 mg/m2,第2天,21 d为1个周期)新辅助化疗,2~4周期后,进行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7.5%,其中ED组有效率为92.9%,高于ET组的83.5%,但差异无显著性(P=0.253).而达到pCR的病例,ED组(8例)明显高于ET组(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33).ED组(24例)化疗后病理评价达Ⅳ/Ⅴ级的患者高于ET组(2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7).两组脱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相似,周围神经毒性在ET组发生率较高(P=0.002),白细胞下降、皮疹、静脉炎ED组发生率较高,其中白细胞下降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在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蒽环类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有较好的疗效.ET与ED 3周方案疗效相近,但含DOC的ED方案pCR患者明显高于含ET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在周围神经毒性和白细胞下降方面显示出差异,所有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 直径不超过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

    作者:施春雷;张雪艳;韩宝惠

    背景与目的:随着CT扫描技术应用逐渐普及,对于直径不超过2 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本研究通过对周围型小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分析,试图探讨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1年7月手术切除的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75例.对手术切除方式(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或局部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及患者生存期与肿块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者57例,接受局部切除者18例.病灶在>1.5~≤2.0 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63%,病灶在>1.0~≤1.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8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0).病灶≤1.0 cm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1%和60.0%(P=0.000).12例CT显示为磨玻璃影(GGO)表现者均未见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1.67%.结论:即使是≤2 cm的病灶仍可伴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方法宜采用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但对于≤1.0 cm的病灶,尤其在高分辨CT上显示有GGO改变的病灶,可考虑行局部切除,而无需行淋巴结清扫.

  • 血清与组织中MG7抗原表达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瑾;吴华星;刘丹;李北莉;赵宁;李迎军;王国年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正常胃黏膜12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31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MG7-Ag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MG7-Ag的含量.结果:①MG7-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为93.55%,由浅表性胃炎(14.29%)或胃糜烂溃疡(33.33%)进展至萎缩性胃炎(86.67%)或异型增生(81.82%)再进展至胃癌(93.55%),MG7-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清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3.0±0.6)、胃黏膜糜烂溃疡(2.8±2.0)、萎缩性胃炎(3.8±1.2)/异型增生(3.9±1.7)到胃癌组(7.0±4.6)有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胃癌患者血清MG7-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进展至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再进展至胃癌,随着其病变组织MG7-Ag原位表达的上升,其血清MG7-Ag浓度有上升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346,P=0.001).结论:①MG7-Ag在胃疾病的动态表达提示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与MG7-Ag的表达呈正相关,血清MG7-Ag与组织MG7-Ag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②临床有望将MG7-Ag作为胃癌前病变随访,进行癌变风险预测以及早期诊断胃癌的预警标志物.③以血清标本代替组织标本检测UMG7-Ag具有取材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NK/T细胞浸润对肺鳞癌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龚选举;李妹;刘富金

    背景与目的:机体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细胞免疫的主导成分,对肿瘤组织必然有影响.本研究探讨NK/T细胞在肺鳞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对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CD8作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标记物,CD56作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特异性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K/T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结果:68例肺癌中,CTL无/轻度浸润的者39例,5年生存率为18%;显著浸润者29例,5年生存率为42%;NK细胞无/轻度浸润者46例,5年生存率为14%,显著浸润者22例,5年生存率为45%;NK/T无轻度浸润者48例,5年生存率为33%,均显著浸润的20例,5年生存率为54%.经Log-rank检验,NK/T显著浸润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无/轻度浸润组,差异有显著性(X2=18.62,P=0.00).结论:肺鳞癌组织中NK/T细胞显著浸润组的预后和生存时间明显优于轻度浸润组.其机制与机体细胞免疫有关.

    关键词: 肺鳞癌 NK/T细胞 预后
  •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宇萍;王季颖;吕梅君;周彩存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评价采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斯普林)辅助多西他赛(泰素帝)+顺铂联合化疗方案(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用信封法将9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斯普林组(48例)采用斯普林联合泰素帝+顺铂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泰素帝+顺铂治疗.斯普林组于开始使用DP方案时即行斯普林10 ml/d(含25 mg多肽)静脉点滴,连续应用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食欲、消化道反应、体重、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斯普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及30.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3).斯普林组及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1个月及8.3个月(P=0.035).1年生存率在斯普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2.9%及39.4%(P=0.038).斯普林组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斯普林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及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 CD4/CD8比值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斯普林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增加疗效,减轻骨髓毒性、疼痛及消化道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化疗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作者:华兴;方力;于莉娜

    背景与目的:根据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α(SDF-1 α)/CXCR4生物学轴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本实验在研究CXCR4内化及其调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SDF-1 α对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迁徙实验及失巢凋亡实验对比分析SDF-1 α对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体外黏附能力、迁徙能力及抗失巢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SDF-1 α共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变为长梭形,伪足更长而伸展,其黏附能力高于MCF-7细胞株[(0.90±0.18)VS(0.68±0.08),P<0.01];侵袭小室实验发现,与SDF-1α共培养的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强,培养6 h迁徙进入微孔膜的细胞数比MCF-7细胞株明显增多[(151±11)比(135±13),P<0.01].悬浮培养的SDF-1α加MCF-7细胞比MCF-7细胞更容易聚集,形成相对较致密的细胞团块,24 h检测流式细胞凋亡指数下降[(9.1±1.1)%VS(18.4±1.7)%,P<0.01].结论:SDF-1α可明显增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侵袭及转移能力.

  • 参附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侯安继;胡艳;张红卫;周维;沈晓燕;黄燕莉;周莉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化疗药物与铂类联合应用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较好临床效果,但对老年患者不一定完全适用,单用第三代化疗药物的研究较多.本研究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对老年NSCLC患者生活质量(QOL)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6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参附注射液50 ml,第1~14天,长春瑞滨(NVB)25 mg/m2,第1、8天,对照组单给予NVB 25mg/m2,第1、8天,观察治疗前后QOL的改善,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QOL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卡氏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4±10 vs 8±10,t=2.116,P=0.04),对QOL的作用优于对照组(76.2%vs 45.0%,X2=4.188,P=0.041),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X2=3.866,P=0.04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4.3%vs 15.0%,X2=0.161,P=0.688).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老年NSCLC患者生活质量.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孙国华;朱永学;黄彩平;王宇;张凌;王学辰;嵇庆海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其配体SDF-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和转移等恶性表现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下咽鳞癌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下咽鳞癌原发灶组织标本43例,其中淋巴结阳性34例,淋巴结阴性9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XCR4表达,并取相应27例正常癌旁下咽部组织与原发灶作为对照,探讨其与下咽鳞癌的关系.结果:下咽鳞癌原发灶及正常下咽部对照组织CXCR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3%和22.2%(P<0.01).淋巴结阳性转移灶CXCR4表达率(82.4%)显著高于阴性淋巴结(22.2%)(P<0.01).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CXCR4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结论:CXER4在下咽鳞癌组织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对评估下咽癌的生物学行为有意义.

  • 青年人原发性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军华;陈海泉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现青年人的肺癌发病率有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然而先前关于青年人肺癌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的统计资料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大量的研究存在对青年人肺癌年龄的不同界定,因此我们很难比较在青年人肺癌研究中所得到的结果.本文就目前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结果的差异作一综述.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阳;傅小龙

    靶区确定、治疗实施和影像引导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体部肿瘤治疗成为可能.本文从立体定向放疗开始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建立的关键,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治疗结果及常见的毒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 唑来磷酸治疗癌症患者骨转移性疼痛

    作者:李真真;来松涛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的35~40倍,常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 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祝兴旺;宋永胜

    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USCC)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见个案报道,据统计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4.8%~7.8%,其中70%为男性[1].本病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极高,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诸多问题.

  •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Pgp、GST-π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杨昆宪;唐晓丹;迟昆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患者趋于年轻化.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受机体内性激素的影响,其发展、预后以及内分泌治疗的效果与ER和PR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1-2].

中国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