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癌症杂志

中国癌症

中国癌症杂志

China Oncology 중국암증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639
  • 国内刊号: 31-17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5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癌症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镇宙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MRI分期在早中期前列腺癌放疗中应用

    作者:黄敏霞;娄鹏荣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部分早中期患者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转而行放射治疗,在常规放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亦出现了不能耐受放疗反应,MRI作为一种显示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病变程度的影像设备,可应用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本研究通过MRI确定MRI(TNM分期),对早中期的前列腺癌进行改良放射治疗,以探讨其在早中期前列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63例通过MRI确定分期为T1-2N0M0期,拒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放疗组和改良放疗组,各予传统盆腔大野或改良盆腔野放疗4 000~4 500 cGY,再各予前列腺精囊五野适形放疗2 500~3 000 cGY.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传统放疗组和改良放疗组分别为82个月和76.3个月(P=0.673),5年生存率83.97%和79.64%;中位无PSA复发生存时间传统放疗组59个月,改良放疗组60个月(P=0.859),5年无PSA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2.37%和49.01%.而急慢性消化道反应及急慢性泌尿生殖道反应传统放疗组显著多于改良放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MRI确定分期为T1-2N0M0期以前的早中期前列腺患者传统放疗组与改良放疗组在局控率及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近期及远期毒副反应方面,改良放疗组显著少于传统放疗组.

  • 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后放射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胜资;阎小军;郭明;蒋家琪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中耳放射损伤的研究报道极少.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评价在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中中耳功能保护的可能性,同时了解放疗后时间、化疗、T分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80耳有完整听力学检查材料的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的患者进入此项研究.所有病例放疗前后均经耳部检查,电测听及声阻抗测听,放疗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电测听以500,1 000,2 000,4 000 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差,声阻抗根据鼓室图分为A、B、C 3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结果:79耳符合声阻抗分析条件.放疗后62%耳与放疗前保持不变,13%耳得到改善,25%耳恶化.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在恶化耳与其他各组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0耳电测听分析结果,放疗后无变化耳58%,改善耳12%,恶化耳30%.分析剂量因素对声阻抗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平均受照剂量为(5379.81±706.0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照剂量为(4735.72±812.30)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652.86±809.78)cGy;分析剂量因素对电测听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中耳及骨性咽鼓管平均受量为(5229.38±778.1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量为(4719.64±744.82)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702.38±922.21)cGy.统计分析发现3组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T分期变化及1年内或1年后时间分组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而化疗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鼻咽癌3-D放射治疗中,如将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控制在4700 cGy以下,则可明显减少延迟性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对中耳鼓室腔及骨性段的保护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性减少.放射性中耳功能损伤发病高峰在1年内,在放疗前具有正常听觉功能者,放疗1年后有更多的机会从放射损伤中恢复.

  • 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评价

    作者:王伟芳;袁伟;王胜资;王纾宜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关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故将经病理证实的19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10例嗅神经上皮瘤共同分析.其中单纯放疗10例,术前放疗15例,术后放疗4例.根据Kadish分期标准,A期3例,B期8例,C期18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结果:患者表现为单侧鼻塞、单侧鼻衄或两者兼有者有26例,为89.66%.初次就诊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5例,为17.24%.全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76%、66.48%.病理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患者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期、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54.32%.有颈淋巴结转移者(N+)和无颈淋巴结转移者(N0)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00%、71.05%(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一个预后不良的因素,随着内镜手术的使用,放疗成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放射治疗

    作者:李云海;冯炎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术被认为是肿瘤侵犯肌层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不愿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替代手段,综合治疗保留膀胱的方法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本文总结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以评价和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2期15例,T3期5例,T4期1例.2例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为:移形细胞癌16例,腺癌4例,移形细胞癌伴鳞癌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低49.2 Gy,高69.9 Gy,中位54.5 Gy.局控及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中位随访期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47.1%和36.7%,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62.4%和47.5%.16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采用先大野照射后小野照射者其生存与单纯小野照射者有显著性差异(χ2=5.36,P=0.02).结论:综合治疗膀胱癌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作为不适于手术全切除患者的一种选择方法.放射治疗在膀胱癌综合治疗的作用和地位需要随机研究来进一步探讨.

  • CT横断面上肺癌淋巴引流区域的界定及勾画

    作者:包勇;陈明;王卫华;郑列;卢泰祥;崔念基

    背景与目的:肺癌常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中,不同医师基于CT图像勾画的淋巴引流区域有明显差别.本研究在CT横断面上定义肺门和纵隔淋巴引流区界线,以减少靶区勾画的差异.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治疗前CT、PET/CT,选择一中等身材女性胸部CT增强扫描图像(Dicom格式)作为模板,将肺门和纵隔阳性淋巴结标注在模板CT相应位置,根据淋巴引流区域的定义和转移淋巴结的实际情况用Adobe photoshop CS软件标出界线,并在Exomio 2.0系统上进行各淋巴结区的勾画.结果:收集40位NSCLC患者胸部CT增强扫描资料(其中10位行PET/CT),在CT模板上标注了278枚淋巴结.确定了1-2R、1-2L、3A、3P、4R、4L、5、6、7、8、10-11R、10-11L组淋巴结区域的界线,在模板CT上根据标注淋巴结勾画出以上淋巴结区域.结论:在CT横断面上对肺门和纵隔淋巴区域界线的准确定义有助于肺癌转移淋巴结的分组和分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淋巴引流区勾画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

    作者:付杰;胡超苏;应红梅;胡伟刚;何少琴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表现,探讨圆孔、卵圆孔及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2005年3-4月未经治疗的无颅神经侵犯20例鼻咽癌患者CT、MRI.在Pinnacle3 7.0 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圆孔、卵圆孔、棘孔及舌下神经管在CT/MRI图像上显示特点.记录CT、MRI横断面显示情况;测量舌下神经管两侧纵径、内径及两侧纵径分别与矢状面的角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I、T2W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全部舌下神经管在CT上显示,各项指标如下:左管径3.9~8.5 mm,平均(6.17±1.3)mm、左管长5.8~10.1mm,平均(6.5±2.0)mm、左管倾角44.2°±0.6°(42°~58°)、右管径4.2~9.7 mm,平均(5.78±1.2)mm、右管长5.6~10.6mm,平均(6.8±1.9)mm、右管倾角44.5°±1.7°(41°~66°).两侧管径比较t=1.202 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 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 P>0.05.在MRI上均为全管双侧显示各项指标显示如下:双侧100%;左管径4.2~8.7 mm,平均(6.3±1.3)mm、左管长5.6~10.2 mm,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 (41°~59°)、右管径4.8~9.7mm,平均(5.9±0.9)mm、右管长5.7~10.5mm,平均(6.9±1.7)mm 、右管倾角平均44.3°±1.7°(41°~68°).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舌下神经CT未能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管内段在MRI上亦可显示,但是管外段未见显示.结论:在MRI上对圆孔的识别还有很大困难,但是MRI可以显示正常卵圆孔及棘孔,为今后直接在MRI勾画鼻咽癌靶区(卵圆孔)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影像解剖及靶区确定的依据.在舌下神经管和舌下神经显示及影像诊断上MRI较CT有明显优势.MRI较CT 具有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优势,特别是对舌下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很好判断病灶, 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在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我们推荐MRI检查以便更确切地评价病灶.

  • 介入治疗配合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泽民;欧阳天成;余瑞珍;蒋晓松;任欢;刘晓华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近年文献报道小于5 cm小肝癌切除的5年生存率稳定在50%左右,且能获手术治疗的病例仅占20%左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近期疗效好,被认为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远期疗效不够理想,综合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必由之路.本研究探讨TACE配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0例肝癌患者采用同期配对法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45例,采用3-DCRT+TACE;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TACE.TACE方案先选择顺铂(DDP)80~120 mg,羟基喜树碱(HCPT)30 mg或氟尿嘧啶(5-FU)1 000 mg.再将多柔比星(阿霉素,ADM)或表柔比星(表阿霉素,EPI-ADM)50~100 mg,或丝裂霉素(MMC)16 mg,与超液化碘油10~30 ml充分混合成乳剂缓缓注入,然后用1~2 mm的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两组均行TACE 1~3次.3-DCRT采用6 MV X射线,计划靶体积(PTV)<512 cm3者单次剂量4.5~7 Gy,5次/周,总DT 45~56 Gy;PTV≥512 cm3者单次剂量2.5~4.5 Gy,5次/周,总DT 45~60 Gy.结果:综合组近期疗效91.1%,对照组6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11.79,P<0.01),1、2、3、5年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88.9%,55.6%、33.3%、20.0%,对照组分别为51.1%、37.8%、20.0%、0(χ2=6. 65,P<0.01),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3个月、16.7个月(χ2=4.75,P<0.05).综合组3-DCRT前 PTV <512 cm3者与PTV≥512 cm3者相比,前者3、5年生存率均大于后者(50%∶ 20%,χ2=4. 5,P<0.05;35%∶ 8%,χ2=5. 06,P<0.05),肝功能A级和B级3年、5年生存分别为(48.3%∶ 6.25%,χ2=8. 195,P<0.01;31%∶ 0,χ2=4.42 P<0.05)PTV<125 cm3者10例,其中 6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达60%.结论:TACE+3-DCRT对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疗效好,影响预后的因素有PTV总剂量,肿瘤大小,以及肝功能分级.

  •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作者:才志刚;张绍明;信德和;张珩;曹金龙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放疗后并发症特别是肺部并发症是是胸外科治疗领域中的难点之一.我们通过研究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及临床病理特征,以期为临床更好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再手术的部分病例,手术中于放射野和非放射野分别取肺组织标本,术后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同期放射野和非放射野肺组织变化基本一致,主要呈急性及亚急性反应和慢性纤维化反应.结论:食管癌放疗时两肺虽有屏蔽,但从观察结果来看,放射野与非放射野同期病理变化大致相同,随放射治疗的剂量和病程的不同呈现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过程.

  • CT/MRI影像融合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三维适形治疗影响

    作者:姚原;吴国华;夏士安;周仁华;韩增伟;孙红

    背景与目的:精确地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是制定佳治疗计划、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保护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首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CT和MRI来源的鼻咽癌肿瘤靶区,评价CT-MR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位患者的CT模拟定位和MRI扫描的图像,然后在CT、MRI和CT/MRI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和周围重要的器官.每个病例都做2个治疗计划:①用CT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②用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肿瘤的处方剂量为70 Gy,然后,比较2个治疗计划中肿瘤靶区的95%容积(D95)受照平均剂量、周围正常组织的5%容积(D5)受照平均剂量.结果:MRI上的肿瘤靶区比CT上的肿瘤靶区大53.5%,但并不一定包括CT上的肿瘤靶区.用CT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是满意的,但以上治疗计划应用于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D95的剂量分布较低(59.78 Gy).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则D95剂量分布较好,但在有些治疗计划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高.结论:CT/MRI融合图像有助于鼻咽癌靶区的确定,但也造成GTV扩大,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上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足够,但周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巨大原发性肝癌69例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作者:梁世雄;朱小东;蒋国梁;陈龙;杨云利

    背景与目的:巨大肝癌手术难度大,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但效果差.本研究旨在评价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3年8月,对69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直径≥10 cm)原发性肝癌进行3-DCRT,其中UICC/AJCC T3期 36例,T4期 33例,均为N0,合并有门脉癌栓(PVTT) 29例.根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A级54例,B级15例.可见肿瘤体积(GTV)为(710±436)cm3 (169~2 097 cm3),每次分割剂量4~8 Gy,照射次数为(11±2)次(7~15次),肿瘤剂量(53.6±6.6)Gy,每周3次,隔日1次.结果:7例患者3-DCRT后3个月内死亡,未能评价即期疗效,总有效(CR+PR)率47%(29/62),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0%和17%.T分期、GTV、门脉癌栓(PVTT)和分割剂量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子(P=0.047,相对危险度=2.402).结论:3-DCRT对于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 Child-Pugh分级是独立预后因子.

  • 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准;封巍;郑晓;刘冠;徐裕金

    背景与目的:世界范围内食管癌每年发病约40万例,其中食管小细胞癌(small cell esophageal carcinoma SCEC)发病率较低,国内外治疗方法尚未达成一致,我们对国内21家医院1998-2005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676例SCEC和我院收治67例SCEC(共7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CE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相应的预后.方法:共收集在不同级别的21家医院诊治的共743例SCEC患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年度从1961-2003年,长39年,短7年,平均16年.743例SCEC约占同期食管恶性肿瘤中的1.38%,平均发病年龄56.8岁(范围51~66岁),其中男性511例,女性232例,男女之比为2.2∶ 1.743例SCEC发病部位:颈段2例,胸上段68例,胸中段420例,胸下段252例,全食管1例; 病变长度平均值5.7 cm,病变范围1.5~22 cm.在阐明病理分期的文献中, Ⅰ期17例,Ⅱ期199例, Ⅲ期204例,Ⅳ期37例.在阐明治疗方法的文献中,单纯手术88例,单纯化疗24例,单纯放射治疗23例 ,手术+ 化疗135例 ,手术+放疗26例,放射治疗+化疗 54 例 ,手术+ 化疗+ 放射治疗37例 .结果:单纯手术、放疗、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8、6.2、6.6个月, 而放疗+化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和手术+放疗+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16.1、14.7、16.2个月.743例SCEC患者总1、2、3、4、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6.4%、27%、19.3%、11.1%、9.7%.结论:对于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有计划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早期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手术与化疗对患者的治疗更有意义,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原发性肝癌

    作者:王春刚;肖作平;居小萍;范明;刘永明;董文君

    背景与目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大部分失去手术机会,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因为具有物理剂量分布优势而被越来越多应用于本类病例治疗.本研究着眼于评价大分割3-DCRT治疗不能手术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行3-DCRT,≥90%等剂量面包括计划肿瘤区域(PTV),单次剂量3.54~6.31 Gy,照射次数7~15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生存率以Kaplan-Meier法计算,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评价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结果: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1%和12.6%,中位生存期13个月.近期有效率(CR+PR)55.8%.肿块小于6 cm及大于6 cm者有效率分别为91.7%和45.0%(P=0.007).肝脏急性不良反应Ⅰ级5例,1例发生严重放射性肝损伤,Ⅰ/Ⅱ级上消化道反应分别为23例(44.2%)和15例(28.8%).肿块较大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2和0.001).结论:3-DCRT治疗不能手术原发性肝癌在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前提下可获得一定的疗效,肿块较大和合并门静脉癌栓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1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高仁;鞠永健;丁文彬;金杰;杨劲松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由胆管癌、胰腺癌、胆囊癌、转移性肿瘤引起,病情日益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因此,减黄的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减黄治疗手段通常是经手术或介入方法进行各种内外引流术.2003年3月-2004年12月,本院共对21例不能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成功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减黄治疗,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取得了较好效果.

  • 直肠癌的辅助放疗和临床研究的进展

    作者:章真

    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发生与原发肿瘤肠壁侵润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直接相关,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治疗失控部位.早期临床研究提示T1-2N0M0的局部失败率低于10%,T3N0M0和T1N1M0的局部失控在15%~35%,T3-4N1-2M0则可达45%~65%.尽管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却是局部复发,这也是在可切除直肠癌治疗中采用辅助治疗的理由.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辅助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较单纯手术或术后单纯放疗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放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目标是:提高局控,增加保肛的机率和功能,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对临床可切除的肿瘤,辅助放疗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先手术,如肿瘤为T3和(或)N1-2,再接受术后的联合治疗;另一种为术前的联合治疗,放疗或放化疗,然后手术.术前放疗(或放化疗)的优点为减少术中种植;肿瘤退缩、分期降低从而增加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机会;肿瘤细胞富氧,对放射较敏感;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较小.

  • 功能影像和生物靶区: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于金明;陈少卿

    功能影像已经逐渐应用于靶区勾画,并导致了生物靶区及生物适形调强放疗等概念的产生.本文对生物靶区和生物适形调强放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葡萄糖显像、氨基酸显像、核酸显像、乏氧显像、基因显像及分子影像的现状,探讨和展望了功能影像和生物适形调强放疗的发展方向.

  •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郭小毛;梅欣;章倩

    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和(或)放疗已成为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模式.本文综述新辅助化疗的依据、疗程方案、影响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局部晚期乳腺癌诊断,局部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 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的现状

    作者:李晔雄

    随着新的REAL/WHO恶性淋巴瘤病理分类的广泛应用和化疗的进展,放射治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放射治疗仍然是大部分早期低度恶性/惰性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些疾病通过单纯放疗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是早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原则.部分侵袭性淋巴瘤如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抗拒,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或根治性治疗手段,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通过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

  • 肿瘤同时放化疗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绿化

    综合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同时放化疗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综合治疗形式.本文将对肿瘤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形成和发展,放疗、化疗相互作用的可能生物学机制,同时放化疗临床应用的形式以及生物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潘建基;吴君心

    近距离放疗是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初始技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在妇科肿瘤和头颈部等肿瘤中仍继续被广泛应用外,单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单纯近距离放疗可成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主要选择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2005年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年会(ASTRO)中关于近距离放疗临床应用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规范和治疗进展

    作者:夏廷毅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是放疗诸多技术中的一类,有较好的剂量聚焦特性,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方面有较大优势,特别是我国独创的全身γ-刀所具有的独特剂量聚焦和剂量分布特点,在治疗实质器官肿瘤如肺、肝、胰腺等局限性肿瘤获得了高疗效、低损伤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同道的高度关注,开创了中国模式的γ(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新局面.本文就γ(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治疗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作一介绍.

  • CT在影像引导下放疗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王艳阳;傅小龙

    三维适形放疗(3-DCRT)、束流调强放疗(IMRT)以及质子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的主要优势是肿瘤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的提高,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肿瘤靶区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梯度的增加.在应用这些技术进行放疗时,放疗实施过程中的微小的误差都可能造成肿瘤靶区的低剂量和周围正常组织的高剂量照射,不仅使这些技术本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反而会造成正常组织损伤增加,更为严重的是肿瘤靶区的"漏照".所以,强调精确实施放疗计划的影像引导下放疗成为3-DCRT、IMRT以及质子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CT作为三维影像引导工具,在影像引导下放疗概念的革新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回顾和介绍CT在影像引导下放疗中的应用历史及现状,同时也希望对影像引导下放疗的概念作一诠释.

    关键词: CT 影像引导下放疗
  •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及进展

    作者:胡超苏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不仅要考虑生存率,还要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外照射与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减轻部分放射并发症.而调强放射治疗的应用,有更好的适形度和靶区剂量分布,不仅能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存率,还能降低腮腺的剂量,从而降低口干的发生率,同时脑干、脊髓的剂量进一步降低.生物靶向治疗与放射的联合,对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疗效提高,在早期鼻咽癌还需进一步研究.

  •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春燕;卢泰祥

    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热点主要有4个方面:非常规分割照射;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与靶向药物综合治疗.IMRT是精确放疗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有更好的适形度和靶区剂量分布,可将局控率提高至90%以上,且能较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但远处转移率仍为20%~25%,限制着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提高.为进一步巩固IMRT对肿瘤的局控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采取放化综合治疗仍为必需.从目前发表的临床随机研究以及Meta分析的结果可知,化疗能在放疗的基础上将局部晚期鼻咽癌的OS提高6%以上,其中同期放化疗疗效为显著.

  • 兆伏级锥形束CT:系统说明及IGRT临床应用介绍

    作者:Olivier Morin;Amy Gillis;Josephine Chen;Michèle Aubin;M.Kara Bucci;Jean Pouliot;索京涛

    阐述临床用兆伏级锥形束CT (MV CBCT)系统,介绍图像采集和患者摆位的过程,并就摆位精度和图像质量进行讨论,并通过所选病例介绍该系统在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IGRT)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兆伏级锥形束CT系统由一台标准直线加速器外加配备以非晶硅平板型EPID,能够适合兆伏级光子射线.一体化的计算机工作平台能够支持投照图像的自动采集,图像重建,CT到锥形束CT图像的注册,以及治疗床的移动计算.系统具有亚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和足够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显示前列腺等软组织结构.在我院,已经使用兆伏级锥形束CT系统检测脊髓的非刚性形变,监控肿瘤的生长和消退,以及肺内固定肿瘤的定位等.对于受到金属伪影干扰的结构,兆伏级锥形束CT还提高了其勾画的准确性.在过去的几年中,兆伏级锥形束CT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在的图像质量完全可以满足IGRT应用的需要.此外,我们希望兆伏级锥形束CT在临床上的应用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中国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