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胼胝体缺如并颅内多发脂肪瘤1例

    作者:祝立平;李贵南;徐和平;李晓明;孙正香

    1 临床资料女,17 d,因窒息复苏后肌张力高17 d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40周经阴道分娩,出生体重3 010 g,出生时有窒息史,Apgar评分:1 min 4分,5 min 8分,10 min 10分.羊水Ⅱ度,予复苏处理后,患儿呼吸心率稳定,面色红润.生后第2天患儿出现喜用劲,肌张力偏高,无抽搐.母乳喂养,吸吮好,体重增长满意,大小便正常.患儿母亲孕期无特殊,家族史无异常.体查:T 37℃,R 40 次/分,P 125次/分,BP 65/30 mmHg,体重3 375 g.肺部、心脏及腹部体征无异常.

  • 剖宫产与顺产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研究

    作者:沈建军;唐春秀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顺产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出生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Apgar评分、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差异,观察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顺产组早产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9.82±0.54分和9.95±0.62分,与剖宫产组早产儿比较无明显差别;两组早产儿Hb、PLT、SpO2、P ETCO2和CVP水平均无明显差别;两组早产儿血钠、血氯、尿素氮、肌酐和CK-MB水平均无明显差别;顺产组吸入性肺炎和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剖宫产组吸入性肺炎和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和0例,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临床可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

  • 雷米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刚

    目的:对雷米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随机观察对比.方法:选择60例全麻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各30例.记录诱导前、插管时、切皮时三个时点的SBP、DBP、HR、SPO2;以及胎儿娩出1min、8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K组在插管和切皮时SBP、HR都明显高于诱导前,且高于同时段的R组(P<0.05),R组插管和切皮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太明显.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两组差异不明显,8min时Apgar评分K组低于R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均小于氯胺酮丙泊酚全麻.

  • B型脑尿钠肽检测及外科Apgar评分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作者:余伟;黄长山;王谦;丁月超;黄涛;马超;马洪波

    目的 探讨B型脑尿钠肽检测(BNP)及术中Apgar评分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测41例行外科治疗的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BNP水平,并对术中情况进行外科Apgar评分,统计其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情况与两者的关系.结果 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BNP水平较基线水平升高(P<0.05),术后随着心功能改善可出现明显下降,术前BNP水平高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几率增加;术中Apgar评分较低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几率增加.结论 血浆BNP水平及术中外科Apgar评分系统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妊娠合并HIV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周敏

    目的 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妊娠合并HIV感染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及分娩的妊娠合并HIV感染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药或双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身高及体质量等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45.83%)、新生儿Apgar评分(8.54±1.52)、身高(55.39±3.25)cm均明显高于对照纽;HIV阳性率(5.8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有效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 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作者:战同霞;谢海;张建军;孙肖伟;赵丙艳

    目的 探讨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测定40例正常孕妇和4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所生74名新生儿的Apgar评分值和出生时体重.结果 与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相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值和出生时体重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的sTSH水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值和出生时体重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新生儿Apgar评分值和出生时体重有影响,孕妇的sTSH水乎可能与新生儿生长发育和出生时状态有关.

  • 自由体位待产下两种破膜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孟巧绒;冶省娟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破膜与自然破膜结合自由体位待产产妇的母婴结局,探求更为安全有效的产程管理模式.方法 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产科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7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破膜方法分为人工破膜组(85例)与自然破膜组(85例),人工破膜组采用活跃期人工破膜并结合自由体位待产,自然破膜组在自由体位待产模式下自然破膜待产,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与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 人工破膜组因枕位异常、宫内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比例(22.4%)高于自然破膜组(9.6%).人工破膜组经阴道分娩产妇第1产程时间为(537.8±50.3)min,第2产程时间为(35.8±9.1)min,产后2h出血量(182.4±37.5)ml,均略少于自然破膜组(549.5±57.3)min、(38.5±10.5)min和(190.7±40.4)ml;宫颈撕裂(4.5%)、宫颈水肿(4.5%)、产褥感染(1.5%)、尿潴留(6.1%)发生比例略高于自然破膜组(3.9%、2.6%、0.0%和3.9%),上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破膜组经阴道分娩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92±0.97)、产瘤发生率(21.2%)略高于自然破膜组[(7.77±0.99)、14.3%],新生儿窒息率(7.6%)略低于自然破膜组(10.4%),上述围产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体位待产模式下,活跃期予人工破膜较自然破膜并未明显减少产程时间,但却增加了因枕位异常、宫内窘迫等造成的剖宫产率;建议正常产程中活跃期不要行人工破膜干预.

  • 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钟薇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100例妊娠高血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镇静、解痉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用药后10min、0.5h、1h及2h观察组SBP及D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可有效稳定血压水平,安全度高,并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剖宫产不同麻醉方法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吴李;崔茂君

    目的:探讨剖宫产实施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剖宫产的产妇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1min和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后30min桡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d~5d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及5min Apgar评分分别为37.45±6.28min、3339.64±275.57g、9.51±0.51分、10.00±0分,对照组分别为39.20±6.12min、3325.08±269.96g、9.50±0.49分、10.00±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min桡动脉血气分析,即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O2)、氧饱和度(SPO2)和红细胞压积(Hct)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无论是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还是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安全均无明显影响,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实施合适的麻醉方式.

  • 分娩穴位按摩镇痛法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作者:蒋秋燕;钟璐;黎燕玲;方刚;唐乾利

    目的:探讨分娩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分娩妇1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0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照组90例,无干预措施自然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1分钟和5分钟内的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穴位按摩法的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临床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李天颂;黄碧梅;何睿伟

    目的:探析临床上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方法:选择龙川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2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行复苏治疗的患儿,其中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的常规复苏为对照组(n=120),而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运用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为观察组(n=100),分析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重度窒息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物品准备出现问题、初步复苏操作问题、气囊面罩使用问题、缺乏Apgar评分认识以及未舍弃传统复苏技术等,运用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能够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妊高症产妇围产期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华

    目的:观察分析妊高征产妇围产期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盲选我院收治的98例妊高症产妇,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8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新生APgar评分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妊高症产妇围产期护理中结合采用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生命质量。

  • 产程中应用斯帕丰和安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

    作者:罗冬萍;朱小青

    目的 探讨斯帕丰与安定对产妇产程中松弛官颈平滑肌,解除宫颈痉挛,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以及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3年1-12月50例、2005年1-12月50例初产妇,在第1产程活跃早期宫口开至2~4 cm时分别静脉注射安定10 mg和斯帕丰80 mg,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第1产程活跃期时间、第2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第1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2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斯帕丰能促进宫口扩张,加速第1产程进展,对母婴的安全性优于安定.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及新生儿早期安全的影响

    作者:陈洁琳;周舸;林琳;张莉莉;孙文琴;刘明姬;莫利求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0(HSH40)对腰麻后产妇低血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HSH40组(n=30)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L)组(n=30).在腰麻前15~20 min内,HSH40组静脉注射250 mL HSH40,RL组静脉注射500 mL RL.腰麻穿刺点在腰3/4椎问隙,注入的腰麻药为0.5%布比卡因2 mL.观察腰麻后15 min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及采集脐带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给予腰麻药后15 min内,RL组与HSH40组的收缩压(SBP)<100 mmHg(1 mmHg=0.133 kPa),<90 mmHg,和<80 mmHg的发生率分别为80.0%vs 40.0%,63.3%vs 10.0%和40.0% vs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及脐带动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40组的脐带血的钠浓度高于RL组(P<0.01).[结论]预注HSH40不能完全避免腰麻引起的产妇严重低血压,不能改变新生儿的早期预后,且提高了脐带血的钠离子浓度,剖宫产术中使用应慎重.

  • 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世乐;刘晓磊;陈志强;骆成磊;张奕文;邢祖民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麻醉实施时间、产科医师及产妇满意度.方法 选择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ASAⅠ~Ⅱ级,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组(T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30例. T组产妇采用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后,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喉罩;C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 (T2)、切皮时(T3)、娩出胎儿后5 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麻醉实施时间、产科医师及产妇满意度、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T组术中HR、MAP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T2时HR升高,MAP下降,T4时MAP升高(P<0.05);组间比较,T组产妇T2时点HR低于C组,T2、T3时点MAP高于C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实施所需时间T组较C组明显缩短(P<0.05),产科医师满意度及产妇满意度T组高于C组(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影响小,麻醉时间明显缩短,产科医师与产妇满意度高,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

  • 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钮宜文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将其进一步分为无代谢性酸中毒组、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组和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组,根据诊断结果评价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情况.结果 根据Apgar评分,104例窒息新生儿中49例(47.11%)轻度窒息,55例(52.89%)重度窒息,共25例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24.04%.轻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低于重度窒息组(P<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组、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组和无代谢性酸中毒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器官损害组1 min Apgar评分、pH和BE均明显低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均P<0.05),两组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pgar评分诊断为窒息的新生儿中,脐带血气分析发现,pH≤7或BE≤-16 mmol/L对多器官损害的评价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00%、86.75%和62.07%;pH≤7.2或BE≤-8 mmol/L对多器官损害的评价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64.56%和46.15%.结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相较于单纯Apgar评分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 46例新生儿HIE振幅整合脑电图与脐动脉血气、Apgar评分、头颅MRI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小强;雷日华;蒋丽红;叶贞志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能否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依据.方法 选择新生儿HIE患儿46例为观察对象,分析aEEG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气pH值和BE值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与Apgar评分及头颅MRI的相关性.结果 ①aEEG用于判断新生儿HIE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96.9%,说明aEEG的异常程度与HIE的分度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②aEEG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EEG异常程度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EEG异常程度与生后3~7d内的头颅MRI检查异常程度紧密相关.结论 新生儿HIE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气pH值,Apgar评分及头颅MRI密切相关,可作为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HIE的依据之一.

  •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监测缺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燕

    目的 研究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监测缺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180例新生儿出生后,立采集脐血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胎儿Apgar评分结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90例胎儿Apgar评分≤7分,对照组90例胎儿Apgar评分≥8分,结合研究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情况,监测两组患儿缺氧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gar评分≤7分的实验组胎儿的PaO2、HCO3-、pH值均明显低于Apgar评分≥8分的对照组胎儿(P<0.05),实验组胎儿的PaCO2值、BE负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监测新生儿缺氧情况,可提高新生儿诊断的正确性,提高围产期胎儿的存活率.

  • 脐血血气分析、胎心监护、Apgar评分联合监测新生儿窒息

    作者:姚敏卿

    目的 探讨脐血血气分析、胎心监护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为预测和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减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我院205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合产前胎心监护及Apgar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与评分≥8分新生儿在血气分析结果中pH值、PaCO2、PaO2、BE值及HCO3-均有显著性差异,(<0.05~0.01).2.随着pH值下降,Apgar低评分增多,产前胎心电子监护异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结论 联合监测脐血血气分析、胎心监护及Apgar评分可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正确性,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 10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

    作者:庞水建

    对湛江市坡头区龙头医院2002~2004年106例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及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以同期无新生儿窒息作对照组.结果 表明,高危妊娠,如先兆子痫、过期妊娠、前置胎盘及滞产、早产、胎吸助产及臂位牵引新生儿窒息率均高.因此,应作好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做好高危妊娠的胎儿监护,并做好产时监护,避免滞产,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如放宽臂位剖宫产指征,避免对严重宫内窒息儿施用胎吸助产术.

477 条记录 18/24 页 « 12...15161718192021...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