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疗效观察

    作者:赵婧;宋冬冬

    目的 观察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官内窘迫的疗效.方法 将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鼻导管吸氧+静滴过氧化碳酰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胎心变化及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对于异常胎心的恢复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疗效好,值得推广.

  • 产前诊断胎儿窘迫的新生儿出生后生物化学监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梁凤霞;许月琼;叶月桂;张淑莉

    目的 对产前诊断胎儿窘迫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行脐带血酸碱度及末梢血血氧饱和度检测,探讨不同程度胎儿窘迫导致新生儿缺氧及酸中毒情况.方法 取我院2013年4月15日至2014年11月30日足月临产孕妇150例,分成三组,A组:轻度胎儿窘迫组50例,胎监(CST)及羊水性状轻度异常;B组:重度胎儿窘迫组50例,CST及羊水性状明显异常;C组:正常对照组50例,CST及羊水性状无异常,新生儿出生后用脉搏血氧仪检测末梢血血氧饱和度,用SIEMENSRAPIDLAB248检测仪检测脐动脉血pH值.结果 Apgar评分>7分有131例,80.15%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2,17.56%新生儿的血pH值在7.0 ~ 7.2间,2.29%新生儿的血pH值≤7.0; Apgar评分4~7分有16例,62.50%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2,25.00%新生儿的血pH值在7.0 ~ 7.2间,12.50%新生儿血pH值≤7.0; Apgar评分≤3分的3例新生儿脐动脉血 pH值均≤7.0;表明无窒息新生儿中也有19.85%发生酸中毒(pH<7.2);轻度窒息新生儿酸中毒的发生率为37.50%,重度窒息新生儿均有严重酸中毒;Apgar评分与血氧饱和度:Apgar>7分的血氧饱和度:1分钟为(64.27±12.78)%,5分钟为(92.18±5.89)%,10分钟为(95.34±4.54)%;Apgar评分4~7分的血氧饱和度:1分钟为(59.48±12.07)%,5分钟为(80.47±6.48)%,10分钟为(92.64±6.48)%;Apgar评分≤3分的廊氧饱和度:1分钟为(48.87±14.68)%,5分钟为(76.45±7.28)%,10分钟为(83.74±8.06)%,窒息的新生儿出生1分钟与无窒息新生儿血氧饱和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窒息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上升较慢,无窒息与窒息新生儿5分钟、10分钟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动脉血pH值是一个客观的指标,Apgar评分结合脐动脉血pH<7.2可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连续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是评价新生儿复苏效果的可靠方法.

  • 择期剖宫产及阴式分娩对新生儿Apgar评分、NBNA评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芦延峰

    目的 研究择期剖宫产及阴式分娩对新生儿Apgar评分、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其中择期剖宫产方式分娩新生儿归为观察组,阴式分娩新生儿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出生后2天NBNA评分以及各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d NBNA评分基础分及加分、向声源转头次数、手持握次数以及自动踏步步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IgM、IgG及Ig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剖宫产及阴式分娩对于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NBNA评分等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而择期剖宫产对新生儿免疫能力有降低作用,提升其患病危险.

  • VEGF及其受体sFlt-1在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勤径;曹永利;朱琦;杨丽芳;霍雷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l,sFlt-1)在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30例,采用ELIS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VEGF及sFlt-1水平,比较二者的差异,并研究VEGF及sFlt-1水平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和终止妊娠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VEGF[(101.32±15.23)pg/ml,(132.32±22.44)pg/ml]明显低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而sFlt-1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VEGF≥150pg/ml的新生儿Apgar评分(8.95±0.78)明显高于VEGF< 150 pg/ml者;sFlt-1≤3500pg/ml的新生儿Apgar评分(8.79±0.64)明显高于sFlt-1> 3500 pg/ml者.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VEGF低于晚发型,而sFlt1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型.VEGF越低或sFlt-1越高,预示新生儿的预后越差.

  • 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作者:宁贤友;谢卫农;尹学军;戴安萍;蒋道韫

    目的:观察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用药时机.方法: 2002年 9月至 2005年 3月我院 120例产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自控镇痛( PCA)无痛分娩时,采用不同用药时机(实验组在宫缩一开始就实验镇痛,对照组在宫口开至 5~ 6 cm时才实施),比较两种方法在产程、产钳使用率、产后 2 h出血量及新生儿 Apgar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产程、产钳使用率、产后 2 h出血量及新生儿 Apgar评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在产程初期开始实施的孕妇自控镇痛,安全、有效.

  • 耳穴磁珠贴压联合瑞芬太尼分娩镇痛在不同产程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文婷;李干;陈世彪;刘佳

    目的 探讨耳穴磁珠贴压联合瑞芬太尼PCIA分娩镇痛对产妇不同产程时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8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镇痛组(R组,40例)和耳穴磁珠贴压联合瑞芬太尼镇痛组(ER组,40例).选择同期拒绝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C组,40例).记录产妇宫口扩张1~2 cm(镇痛前,T0),宫口扩张1~2 cm(镇痛后,T1)、3~5 cm(T2)、6~8 cm(T3)、10 cm(宫口开全,T4)、分娩时(T5)以及胎盘娩出(T6)等7个时间点的VAS评分,产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胎心率(FHR).记录产妇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并计算瑞芬太尼的总用量.记录各产程时间、产妇不良反应情况、胎儿娩出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脐带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15例产妇因中转剖宫产退出实验,其中C组5例,R组6例,ER组4例,共计105例产妇完成本研究.3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孕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的MAP,HR,FHR,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脐血pH值和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在T0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与T0相比,C组在T2-5的VAS评分明显升高,R组和ER组在T1-6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R组在T1-6的VAS评分明显降低.ER组在各时间点上的VAS评分和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与C组相比明显增高,ER组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与R组相比明显下降,PCA按压次数和瑞芬太尼总用量明显降低.结论 耳穴磁珠贴压联合瑞芬太尼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产妇在不同产程的产痛,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李胜;金敏霞;甘景立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 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全麻组和腰硬组,每组40例.分别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第1、5和10分钟的Apgar 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第3 、14 和28 天的NBNA分值.结果:全麻组与腰硬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及NBNA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只要掌握好用药时机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 评分及NBNA评分无不利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 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作者:王文法;王鹤;纪睿;罗成才;姜永旺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评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顺序静推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取L2 ~ 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的MAP和HR,I-P时间、I-D时间、U-D 时间、P-D 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黄素应用例数,新生儿1、5、10 min Apgar 评分,术后24 h随访母婴.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切皮时、取胎前MAP显著下降(P<0.01),取胎后回到术前水平,而HR在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均显著增快(P<0.05或P<0.01).观察组I-D时间、I-P时间明显缩短(P<0.01),麻黄素应用例数显著减少(χ2=8.533,P=0.003),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各观察时点均≥8分,但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降低(P<0.05),5、10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用于剖宫产术,起效迅速,产妇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对宫缩无明显影响,新生儿抑制轻微,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作者:李忠辉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剖宫产术,对照组实施阴道助产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的胎儿窘迫发生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在改善胎儿窘迫方面显著优于阴道助产术,可有效提升新生儿生命质量,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FloTrac/VigileoTM监测剖宫产预注血管活性药对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蒋润年;詹如富;蔡三英

    目的 分析采用FloTrac/VigileoTM监测剖宫产中预注血管活性药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分别为麻黄碱组(M组)、间羟胺组(J组)和对照组(S组).M组给予泵注麻黄碱10 mg/min,J组给予泵注间羟胺0.3 mg/min,S组给予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三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MAP、HR、CO、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组、J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且MAP在麻醉后比较稳定.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麻黄碱、间羟胺用于CSEA下剖宫产使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FloTrac/Vigileo系统可用于产妇剖宫产术中持续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值得关注.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HIE早期诊治及动态监测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磊;张璐;唐建平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治及动态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HIE新生儿265例,均行aEEG检查、 头颅CT、 临床分度与Apgar评分,并根据aEEG检查结果 分为正常组、 轻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EEG结果与新生儿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三组患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EG检查结果与HIE临床分度、Apgar评分、HIE头颅CT结果具有相关性,是早期诊断新生儿HIE的有效方法,且使用简便,可连续动态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

  • 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熊靖

    目的:综合分析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对患者利用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行剖宫产,术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65.5)min、术中出血量(1107)ml,新生儿Apgar评分为(8.5)分,新生儿健康,效果良好.患者恢复良好,未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情况.结论: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自身恢复梁海且新生儿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治疗先兆早产伴胎膜早破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杨;魏革英;陈世萍

    目的:对在先兆早产伴胎膜早破中运用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60例2017年3月初-2018年1月底在我院实施治疗的先兆早产伴胎膜早破患者.依据选择保胎方法将其分为1组和2组.1组是运用盐酸利托君进行保胎,2组是实施硫酸镁保胎.1、2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1、2组的新生儿状态以及孕周延长时间等进行比对.结果:1组孕妇在运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后,其组内孕妇的宫缩抑制以及孕周延长时间优于2组孕妇在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后的(P<0.05);1组的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比2组的低(P<0.05);1组的新生儿存活率、存活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均比2组的高(P<0.05).结论:在先兆早产伴胎膜早破的治疗中应用盐酸利托君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该种方法不仅能延长孕妇的孕周,而且能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值得院方进行下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 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探讨

    作者:李宏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0-10~2014-05出生窒息的新生儿63例及健康新生儿4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新生儿的心电图进行24 h全程动态记录,对24 h窦性心律进行HRV时域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 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SDANN)、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 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比(PNN50)。根据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将所有窒息新生儿分为Apgar≤7分(重度窒息组21例),Apgar>7分(轻度窒息组42例)。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第3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HRV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慢心率、快心率、平均心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窒息组又显著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的SDNN、SDANN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窒息组又显著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损伤,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判断的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窒息缺氧严重程度。

  •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心监护、Apgar评分联合监测胎儿缺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卉;李慕军;李启金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胎心电子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单胎足月分娩的144例新生儿,产前做胎心电子监护 ,分娩时测定脐动脉血气分析,出生后1 min内行Apgar评分,三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23例,血气分析结果与胎心电子监护、Apgar评分有相关性变化;在pH≤7.20的4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有17例,占窒息总数的73.91%, 而且产前胎心电子监护均异常;在pH>7.20的9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只有6例,占26.0 9%.结论:三种监测方法联合用来监测胎儿宫内缺氧、判断新生儿窒息及酸中毒程度对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产程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作用 ,三者互为补充.

  • 围生期窒息患儿脐血血气分析与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杨彤;黄献文

    围生期窒息是指胎儿窒息(宫内窘迫)、产程中和出生时的窒息,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并危及胎儿健康甚至生命.

  • 胎心监护联合脐血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预测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健红;谭艳丽;唐红;姚毓筠;潘柳萍;文哲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羊水粪染窒息新生儿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进行分娩前胎心监护,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pH值测定,进行Apgar评分,分析3项指标与脏器损伤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中共确诊窒息49例,占8.4%。随着pH值、Apgar评分的降低出现脏器损伤的新生儿比例升高(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的脏器损伤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低Apgar评分(≤7分)联合异常胎心监护、脐动脉血pH值<7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44.9%,特异性为100.0%,符合率为57.1%;低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值<7.2、异常胎心监护诊断窒息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6%,符合率为82.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可有效地预测评价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为窒息新生儿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腹膜外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位置的探讨

    作者:张运忠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的难易程度与子宫下段切口位置有关,决定着胎头娩出的时间,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笔者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通过对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的上移,使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的Apgar评分有所提高,现报道如下.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崇霞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需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行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10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监测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min的血压,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术后头痛情况.结果:B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胎儿娩出后5minA、B两组血压变化无差异,HR、SPO2、ECG没有明显变化.B组麻醉起效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无差异.A组有26%由于镇痛不全辅助镇痛药.A、B两组均无麻醉后头痛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初产妇分娩及 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作者:农桂梅;王秀灵;农秀兰;农凤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20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旧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组按新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管理能降低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催产素使用率,减少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未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477 条记录 19/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