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伟;惠磊;王吉寿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外科手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各43例.异体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自体组给予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脑氧合代谢指标和认知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自体组术后1、3、7 d脑氧耗、乳酸生成量低于异体组,脑氧摄取率高于异体组;术后3 d MoCA评分高于异体组;术后7 d TNF-α、IL-10水平高于异体组,IL-6水平低于异体组;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异体组(P<0.05).结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改善脑外科手术患者脑氧合代谢指标和认知功能,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术后转归.

  • 输注储存血液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辅助性T细胞1和2平衡的影响

    作者:张敬军;严育忠;朱鑫方;陈淑英;张琦;夏荣

    目的 探究输血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TH1/TH2平衡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黑色素瘤小鼠肿瘤模型,设新鲜血组与储存血组(30只/组):经小鼠尾静脉分别输注新鲜全血(0 d)或储存血(15 d)0.2 mL,分别在输血后15、30 min与1、4、8h收集小鼠全血,用微量标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各时间点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NF-γ 、IL-2、IL-4、IL-10的表达水平;另设未输血组(6只/组)为对照组.结果 1)新鲜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输血后4 h TNF-α分泌水平(pg/mL)分别为9.14±0.83 vs 1.72±0.90(P<0.01);储存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输血后4 hIL-4和IL-10表达水平(pg/mL)分别为1.55±0.17 vs 0.29±0.08和5.4±1.39椰0.2±0.08(P<0.01).2)储存血组与新鲜血组比较,输血后1 h TNF-α和INF-γ表达水平(pg/mL)分别为3.67±1.76 vs 7.64±1.04(P<0.05)和0.27±0.16 vs0.49±0.18 (P<0.05);输血后4 h IL-2的表达水平(pg/mL)分别为0.29±0.08 vs 0.89±0.21(P<0.01);输血后4 h IL-10的表达水平(pg/mL)分别为5.40±1.39 vs 2.38±0.54 (P<0.01).结论 输血可促进小鼠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而相对于输注新鲜血,输注储存血组小鼠体内TH1细胞因子表达有所降低,而TH2细胞因子表达得到进一步促进,致TH1/TH2失衡,平衡向TH2方向偏移.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飞;应伊丽;叶一冰;丁教教;李俊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台州医院2013—2014年181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自体血组 (n=100) 和异体血组 (n=81), 对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 d自体血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低于异体血组 (P<0.05), 其他血常规、凝血指标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0.05);异体血组术后3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高于自体血组 (P<0.05);异体血组术后1 d前白蛋白明显低于自体血组 (P<0.05), 术后3 d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低于自体血组 (P<0.05);异体血组腺苷脱氨酶术后1 d、术后3 d明显高于自体血组 (P<0.05);自体血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异体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血是1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可避免大多数关节置换术中输注异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 又节约了血液资源, 值得在临床推广.

  • 异体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刘芷洁;王文轩;李小平;袁学文;李红霞;杨洪军

    目的 评价异体输血(ABT)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品和自体血或不输血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8个研究,共8 158名患者.Mata分析结果显示:ABT对恶性肿瘤患者复发率和近期生存率(≤5年)的影响:RR=1.48(95%,CI:1.06~2.06)(P<0.05)和RR=1.22(95%,CI:1.03~1.4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远期生存率(6~20年)、无病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提示,ABT可促进恶性肿瘤患者复发并降低近期生存率,临床医生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输血应持谨慎态度.

  • 本院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问题分析

    作者:李小薇;范秀;刘娟;李翠莹

    目的 自体输血的应用可减少异体输血和输血传播疾病,且能有效避免同种免疫反应,应受到重视.方法 2013-2015年本院储存式自体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并初步分析2015年4个外科科室储存式自体血的应用,同时统计自体血报废率.选取2015年1-12月择期手术患者216例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指征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术前储备自体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仅输注自体血患者135例为观察组;术前未进行自体血储存,手术过程中或术后输注异体血患者81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储存式自体输血共采集756例,采集自体血1 385 U,主要分布在普通外科(340/756,45.0%)、血液科(176/756,23.3%)、泌尿外科(122/756,16.1%)及妇产科(46/756,6.1%),占90.5% (684/756).3年储存式自体血报废率约为6.6%(91.5 U/1385 U).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显著降低(20.38±8.868 vs 23.23±11.718,P<0.05).其中泌尿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日显著降低(17.28±5.575 vs 24.16±:14.546,P<0.05).结论 对于手术出血量较少(≤800 mL)的择期手术患者而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备血方案,可缓解血液紧张对手术的影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因此,应加大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宣传与推广,另需重视其报废情况.

  • 2011-2015年某妇产专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陈海江;杨旦;吴金莎;丁杰锋

    目的 了解本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妇产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方法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本院2011-2015年用血人次和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011-2015年共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1人次,其中异体输血47人次(3.25%),自体输血4人次(0.56%),总输血不良反应率为2.36%;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6人次(50.99%),过敏反应21人次(41.18%).悬浮红细胞引起不良反应数多(58.82%),其次为新鲜冰冻血浆(19.61%);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8.70%),自体血液低(0.56%).悬浮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占80.00%),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均只引起过敏反应.异体输血中,产科输血不良反应率为3.04%,妇科为5.44%.总输血中,产科输血不良反应率为2.22%,过敏占多数;妇科为2.74%,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输血量≥1 600 mL输血不良反应率5.21%,以过敏反应为主;输血量<1.600 mL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1.9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结论 2011-2015年本院妇产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高于全国平均.产科和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妇科患者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自体输血不良反应率低.在临床工作中要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不同的科别和出血量估计及输血种类进行针对性预防.

  • 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魏玉平;高海燕;王浩;李正业;孔燕;马现君

    目的 分析影响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的因素,探讨其在择期手术贮存式自体血采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11月对本院106名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患者和97名未备自体血患者贮存式自体血的利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Hb水平、术中预计出血量、自体血回输率、异体血输注及人均输血量等,对PABD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名PABD患者中有101例(95.3%)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77例患者(72.6%)术中仅输注自体血,26例(24.5%)因术中出血较多而又输注异体血;5例(4.7%)自体血未回输.当患者术前Hb水平>125 g/L时,术中实际出血量<800mL时,PABD组总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800mL时,2组患者总输血量没有差异,与术前Hb水平无关.结论 患者术前Hb水平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时,实施PABD增加了总的输血量和自体血的报废率,对异体血的节约作用有限.

  • 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血液氧合状况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志煜;陈超;刘全凤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脑膜瘤手术的患者血液氧合状况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膜瘤手术的患者,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异体输血组术中采用常规异体输血.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和术毕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摄取率(ERO2)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自体输血组术毕PaO2 、PvO2、SvO2均高于异体输血组(P<0.05),术毕氧摄取率(ERO2)低与异体输血组(P<0.05);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比较凝血功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瘤手术的患者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能及时回收失血,维持有效循环,改善患者的血液氧合,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异体输血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丽莉;王海燕;张树超;葛东梅;赵真;王莉存

    目的 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60名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38名同期、同等条件、同类手术的异体输血患者做对照组.结果 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HAT后,其术前、术中RBC、Hb、Hct、Pl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7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输异体血减小,输血反应相当减小(P<0.01).2组术前、术后RBC、Hb、Hct、Pi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HAT心脏外科手术患者,HAT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节约血液.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戴萍;吴荣芝;王金平;武睿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 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 , 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HBT) 者48名 ,比较2组间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PAT,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与出院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 与HBT 2组比较,术前及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液学检测指标显示,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PAT或HBT效果相同.

  • 围术期自体输血对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邱颐;金阿荣;郭晓秀

    目的外科手术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30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体血回输组15名;异体输血组15名.两组均于麻醉前、术后1天、术后7天采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2ml于低温冰柜保存待检.结果术后1天IgA、IgG两组均降低,IL-6、IL-8、TNF-α两组均升高,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天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β、IgM两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炎症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A、IgG在自体输血、异体输血后变化有显著差异.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异体输血抑制了患者术后抗感染及伤口愈合等能力,对免疫功能抑制明显.

  • 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阮光萍;桑胜云

    关于输血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的发现使公众更加关心输血的安全问题.在1985年初开始了献血者的HIV抗体的常规检测,极大地减少了输血传播艾滋病的威胁[1],然而输血潜在的危险仍然存在.输血后引起丙型肝炎的事件,又增加了公众对输血的不信任.每种新的输血传播的疾病,比如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只要新闻媒介稍有报道,都可以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这迫使人们重新评价同种异体输血技术,并开始寻求一些避免同种异体输血的更科学、更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现在发展起来的替代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 心脏手术的输血问题

    作者:田路

    在多数情况下,心脏手术需要在心脏停跳和无血视野下进行.为达这一目的,心脏手术时必须施行体外循环.而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过程,术中或术后出血较多,有许多输血问题值得探讨.体外循环与输血有关的因素有:①体外循环的容量大;②循环血与大面积异物表面接触;③血液稀释;④血液暴露于血和气体交界面上;⑤血细胞在反复体外循环中受到机械性损伤;⑥血液肝素化;⑦低体温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术中或术后伤口严重渗血.据报道,有75%的冠脉搭桥术需要输血.美国各医院首次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用血量差异较大.尽管异体红细胞的平均用量为2.9U(45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为1U),但高用量为6.3U,低为0.4U,这种差别主要来自不必要的输血.

  • 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屈晶磊;杨远征

    目的:研究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每组各37例.自体组患者接受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组接受异体输血.术后1 d和术后5 d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后1 d和术后5 d时,自体组患者APTT、TT、PT水平及D-D、FDP含量与异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CD3 +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TLR2 +细胞、TLR4 +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且自体组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CD3 +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组,外周血中TLR2 +细胞、TLR4 +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显著低于异体组.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坤学;谭琼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但异体输血有传播多种疾病的危险,且伴随多种输血不良反应,为了防止和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自体输血代替异体输血成为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自体输血有稀释式、贮存式、回收式三种方式[1],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术中出血情况选择.笔者对256名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术前贮存式自体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南充市成分输血现状调查

    作者:李晓碧;陈绍平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都推动着输血医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不例外.其进展主要表现在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性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随着成分输血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各种血液成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成立于1993年,我市自1995年升始实施成分输血,笔者对本市2001年~2003年成分输血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进一步在我市更好地开展成分输血提供合理化建议.

  • 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部分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屈晶磊;杨远征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部分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颅脑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术中输血方式均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输血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7天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7天自体血回输组IL-8、IL-6水平低于异体输血组,IFN-γ水平高于异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自体血回输组IgG和IgA水平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gM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自体血回输组RBC及Hb水平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WBC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对颅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轻.

  • 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 Rh(D)阴性母婴安全的观察

    作者:王建荣;綦丽霞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病人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临床输血分为两大类: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异体输血风险和防范意识的逐步增强,自体输血已上升至一个重要的位置。目前认为自体输血是合理、经济、科学、安全的输血方法,其安全性和实用性在骨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稀有血型如 Rh (D )阴性患者尤为适用,由于我国汉族人群中 Rh (D )阴性血型所占比约为0.4%[1],目前血站储备量极少,血液价格也偏高,并且一旦备用,患者无论是否输注异体 Rh(D)阴性血血源不能回收,难免造成血源浪费,且增加患者费用。自体输血无疑是一种安全经济的输血方法。为观察 Rh (D )阴性孕妇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我们对 Rh(D)阴性孕妇妊娠晚期采取了贮存式自体输血,现报告如下。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附109例报告)

    作者:徐贵全;梁永生;叶文仙

    为解决血源紧张和异体输血带来的不良危害,我院自2003年7月至今在骨科手术中使用BW-8100A血液回收机对术中失血进行回收,经自动吸引、过滤、离心分离、洗涤后回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解决了骨科手术失血量大和异体血供求的矛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贮血式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青;王春梅

    自身输血作为一种安全的输血疗法已是众所周知,它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感染疾病、血型抗体副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抑制免疫功能等不良后果,而且对于稀有血型、曾因输同种血产生异型抗体者和疾病导致的配血困难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1]。自身输血的方法有三种:贮血式、稀释式、回输式。由于后两种为术中进行,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不易为手术人员所接受,而贮血式自身输血为术前进行,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我院从1998年8月开始至今,已对10例外科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了术前贮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75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