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 mRNA在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晓玲;杨牡丹;高峻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表达与端粒酶的激活密切相关,在细胞永生化中发挥重要作用[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基质降解活性和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参与肿瘤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2]。我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及MMP-7mRNA,探讨其对早期发现胃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 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作者:钱立宇;钱军;马莉;陈邦领;钦传辉

    目的 探讨连续切片(serial section,SS)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es,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8例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SLN以不同间距行连续切片后HE染色(SS-HE),分析SLN微转移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确定SS检测微转移的佳间距.结果 118例患者通过连续切片HE染色检测出微转移14例(11.9%).212枚SLN中,连续切片HE染色,间距100 μm、200μ,m、300μm、400 μm和500μm SS-HE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8.0%(17/212)、6.6% (14/212)、3.8%(8/212)、2.4% (5/212)、1.4%(3/212);间距100 μm SLN微转移检出率与间距200 μm、300 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400 μm、500 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SLN微转移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受体状况以及HER-2、Ki-67表达无关(均P>0.05).结论 SS-HE能提高SLN微转移的检出率.

  • 肺特异性X蛋白细胞角蛋白19mRNA在NSCLC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常彦祥;孙利平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 Lunx)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表达对NSCLC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50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Lunx 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Lunx mRNA、CK19 mRNA在NSCLC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0%、68%,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种标志物共同阳性表达者有28例,阳性率为56%,2种标志物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unx mRNA、CK19 mRNA在 NSCLC 患者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与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Lunx mRNA、CK19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微转移有关,可作为检测NSCLC微转移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 浅议妇科肿瘤微转移及检测

    作者:陶柳;张娅

    妇科肿瘤的微转移是恶性肿瘤早期发生的行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转移检测方法关系到妇女的健康.本文就微转移及主要检测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CK20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孟兴凯;张俊晶;岳根全;陈怀增;彭淑牖;杨成旺

    目的:运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技术,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在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nest RT-PCR 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及良性疾病病人中心静脉血CK20mRNA,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例胃癌病人34例CK20mRNA阳性,阳性率为53.1%,良性病病人16例均阴性;胃癌病人血液CK20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腹腔和肝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8例早期胃癌病人中2例CK20mRNA阳性.结论:扩增 CK20mRNA的nest RT-PCR方法是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 TGF-β1在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亚萍;宋静慧;托娅

    目的:通过检测TGF-β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ⅠA2~ⅡA宫颈鳞癌及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TGF-β1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在2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10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在肿瘤的不同临床阶段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检测TGF-β1在宫颈鳞癌相应盆腔淋巴结HE染色无转移中的表达.结果:TGF-β1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三者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TGF-β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强度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都密切相关(P<0.05).TGF-β1在宫颈鳞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与在盆腔淋巴结HE染色无转移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术后随访所有HE染色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人中,TGF-β1阳性表达的病人2a内复发率及3a内复发率明显高于TGF-β1阴性表达的病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a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转移方面,TGF-β1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转移有关,可能有望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恶性程度、有无淋巴结微转移的一项指标,并能更好的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布仁吉雅;郭占林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是肺癌的重要特征。淋巴结微转移是肺癌复发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非小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状况展开综合论述。

  • 巢式PCR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强;欧阳晓辉;王万祥

    目的:对外周血CK19 mRNA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对胃癌患者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63例胃癌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阳性检出率为36.5%,并与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K19 mRNA无1例阳性表达.结论:CK19 mRNA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特木热;扎那顺巴雅尔;黄少君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使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更加精确,以更好地拟定术后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2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后的37例NSCLC患者为对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技术,检测其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纵隔淋巴结中MUCl mRNA基因的表达,以明确是否存在微转移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微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年龄、性别、吸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外科病理分期(P - FNM)、淋巴结大小、淋巴结融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7例患者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50枚纵隔淋巴结中,13例患者的20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灶,陌性率为35.1% (13/37),其中P- NO期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9.2%(7/24),P- N1期为46.2% (6/13).微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年龄、性别、吸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大小、淋巴结融合情况等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外科病理分期(p - TNM)与分子TNM分期方法之间总符合率为64.9%,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 - PCR方法检测纵隔淋巴结MUCl mRNA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并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精确TNM分期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使目前的肿瘤TNM分期更加精确.

  • 胃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坤;欧阳晓晖;刘明

    目的:探讨胃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结论: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胃癌微转移的检出率.敏感的特异性检测指标仍需进一步筛选.

  • 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

    作者:吉亚南;宋静慧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角蛋白(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EMA和CK是上良肿瘤较好的标志物、应用于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提高微转移的诊断水平.

  • 胃癌外周血微转移及其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强;欧阳晓晖;王万祥

    血行转移是胃癌的一种重要转移途径,虽然血液中存在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癌转移,但癌细胞进入血液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先决条件.因此,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特别是早期胃癌患者,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术前进行预测以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便及时对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治,并在随访中作为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

  • 大肠癌病人血循环中CEA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路;王少华;钟鸣;兰澜;王平治

    目的观察大肠癌病人血循环中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大肠癌的分期以及术后发生肝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以CEAmRNA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利用RT-PCR检测了38例大肠癌病人的术前外周血、术中门静脉血和术后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果血循环中CEA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密切相关,即使在Dukes A期的病人中也有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阳性者(33.3%).随访发现,血循环中尤其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呈阳性的大肠癌病人日后发生肝转移的机率大大高于CEAmRNA呈阴性的病人[5/9(55.6%)vs3/26(11.5%),P=0.024].结论检测大肠癌病人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对于准确评估大肠癌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应用RT-PCR并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作者:李金锋;张蕾;孙素莲;徐光炜;林本耀

    目的检测原发性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并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基因表达.结果 52例骨髓标本共检出微转移19例(36.5%),其中17例淋巴结有转移者,9例CK-19表达阳性(52.9%);而无淋巴结转移的35例中,10例CK-19表达阳性(28.6%).微转移检出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以CK-19为标志物,RT-PCR并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原发性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灵敏、特异,可做为临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 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郑阳春;周总光;王蓉;李立;王天才;邓伊玲;陈代云;刘卫平

    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LN)大小、数目及肿瘤转移和微转移情况,探讨直肠系膜LN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31例,检取系膜内LN后以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析直肠癌预后与系膜LN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31例标本共切取LN 548枚,每例(17.7±8.2)枚,LN直径(4.1±1.8)mm,转移LN直径(5.2±1.7)mm,微转移LN直径(3.9±1.4)mm.66.8%系膜LN、52.6%转移LN及79.5%微转移LN直径<5mm.术后随访(24.6±4.7)个月,5例(16.7%)病人复发,其中2例死亡,3例仍存活.另有1例死于与肿瘤无关疾病.所有复发病例直肠系膜内均查见3个以上LN受累.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平均每例转移LN和微转移LN数目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直肠癌系膜内大部分LN、转移LN和微转移LN直径均<5mm;直肠癌LN转移和微转移状态,以及受累LN数目与病人术后复发有关.

  • 直肠癌系膜区域转移与微转移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王存;周总光;王昭;于永扬;程中;陈代云

    目的 探讨直肠癌系膜内癌灶、微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方法 联合运用大组织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2002年3月至2002年5月间的31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标本.结果 直肠系膜内癌灶349处,33%位于外带,肿瘤同侧多于对侧(P<0.05).肿瘤远端系膜内播散4例,距离1.0~3.5cm.环周切缘癌浸润12例,与肿瘤位置无关.栓获淋巴结计972枚,其中癌转移淋巴结128枚,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 按照原则手术,保持盆脏筋膜完整性是减少肿瘤局部残留的有效措施.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必要的.

  • 大肠癌门静脉微转移预后分析

    作者:李太原;张海涛;端木尽忠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中微转移对大肠癌病人术后1、2、3年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对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间接受手术治疗46例大肠癌病人,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门静脉血中CK20mRNA的表达,所有病人随访3年以上.结果 46例大肠癌病人CK20mRNA的阳性率为54.3%(25/46),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6.5%、70.2%、63.1%;CK20mRNA阳性病人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74.5%、46.5%、41.9%;阴性病人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5.2%、85.7%、85.7%,两组比较x2=11.69,P<0.01,CK20mRNA阳性组存活率低于阴性组.结论 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检测可协助评判大肠癌病人的预后,为术后监控及进一步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及其微转移检测应用研究

    作者:尤建权;马利林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中应用及流式细胞术对胃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对60例胃癌病人术中应用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SLN),术后行HE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60例中56例找到SLN,检出率为93.3%,SLN组织学状态能比较准确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在T1、T2期中更为明显.HE发现49枚/24例SLN转移,流式细胞术发现71枚/37例SLN转移,即22枚/13例SLN存在微转移.结论 亚甲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胃癌中是可行的,特别在T1、T2期中更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术结合SLNB检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新概念

    作者:徐兵河

    乳腺癌辅助化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初是在术中应用塞替哌以期消灭肿瘤细胞.此后,微转移概念为延长辅助化疗时间奠定了理论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的CMF方案到80年代的蒽环类和90年代的紫杉类药物以及近年来生物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从常规用药到密集化疗,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2].约100多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存活率、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 免疫组化法检测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作者:郭科军;田野;温放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A~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7例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共取518枚淋巴结,共490枚经组织学证实无转移.对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 27例490枚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5例患者5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18.5%(5/27),淋巴结总阳性率1.02%(5/490).在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08)和1.5%(2/132).所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小于20枚与大于20枚两组间微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随着切除淋巴结数目的增多,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728 条记录 10/37 页 « 12...78910111213...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