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梁瑞;苏国生;黄志官;潘莲花

    目的:了解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50例妇科门诊确诊的首次早期妊娠的妇女,按血清孕酮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①组孕酮值>78 nmol/L,②组孕酮值31.8~78 nmol/L,③组孕酮值<31.8 nmol/L,分别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查,随访跟踪,对其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中,血清孕酮>78 nmol/ml 110例,其中正常妊娠102例,占92.73%,流产7例,占6.36%,异位妊娠1例,占0.91%;血清孕酮值31.8~78 nmol/ml 85例,其中正常妊娠68例,占80%,流产13例,占15.29%,异位妊娠4例,占4.71%;血清孕酮<31.8 nmol/ml 55例,其中正常妊娠32例,占49.23%,流产15例,占23.08%,异位妊娠8例,占12.13%。三组正常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①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②组和③组,②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③组,即血清孕酮浓度水平逐步降低,正常妊娠率随之下降,异常妊娠(包括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结论: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浓度与妊娠结果密切相关,血清孕酮浓度越低,妊娠妇女越容易流产或异位妊娠。因此在妊娠期间不定时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测有利于动态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6周妊娠疗效观察

    作者:郑新红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终止13周-16周妊娠疗效.方法:对165例13周-16周妊娠要求流产的健康妇女予米非司酮50 mg口服共3次,1 d服完,总量150 mg,于第2日晨8:00口服或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6 mg,观察效果.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3周-16周妊娠有效.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优于口服用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俄罗斯性教育从7岁开始

    作者:

    日前,俄罗斯国家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社会学学者,就莫斯科市青少年性教育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莫斯科的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大幅增加.而在这些未成年人中,由于性知识缺乏导致的流产、性病、甚至艾滋病的比比皆是.专家呼吁: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已经成了关系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 不同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案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

    作者:龙晓凤

    目的:探究临床上不同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案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流产早期妊娠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不同给药方式,研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流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效果明显好于口服给药,阴道出血量以及其他并发症也明显优于口服给药患者,能有效的提高完全流产率,降低后续清宫率.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夏革清;吴超英;孙永玉

    目的 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 方法 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 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NOS、IL-2、IL-10的表达(试验组)进行检测,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对照组)比较. 结果 试验组iNOS、IL-2、IL-10原位杂交显示绒毛、蜕膜组织分别为(0.082士0.026)、(0.0026士0.0007)、(0.036±0.011)vs(0.10±0.03)、0、(0.02±0.006),对照组分别为(0.022±0.007)、(0.0028±0.0007)、(0.042±0.011)VS(0.03±0.009)、0、(0.032±0.006);两组比较iNOS、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与原位杂交结果 一致. 结论 INOS和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自然流产相关,可能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紫草辅助米非司酮抗早孕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作者:刘建华;法韫玉;孙桦;罗冬英

    为了探讨紫草辅助米非司酮抗早孕时对早孕妇女血中生殖激素的影响,88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服用米非司酮、紫草、米非司酮加紫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用药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变化。结果:单用米非司酮或紫草均对β-hC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合用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单用紫草对血中FSH、LH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2、P及T无明显影响。认为紫草对绒毛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与米非司酮合用影响更明显;紫草对垂体生殖激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否与紫草能提高药物流产效果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 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与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

    作者:郭燕;王玉贤

    目的 观察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集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蜕膜组织,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结果 (1)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相比,凋亡显著增加(P<0.01);(2)蜕膜组织中HSP70、P53表达,自然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结论 蜕膜组织凋亡过度可能为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之一,蜕膜细胞凋亡的增多与P53表达上调具有一致性;HSP70不能抑制蜕膜细胞凋亡,可能对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 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霞;赵淑云;叶虹

    目的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ATA)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年8月~12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53例不育妇女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TA,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其中ATA阳性组患者39例,ATA阴性组11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促排卵参数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10例患者卵泡液中ATA进行检测. 结果 ATA阳性组流产率显著高于AT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收集的110例患者卵泡液与血清中ATA水平呈正相关,其中TG-Ab r=0.93(P<0.05),TPO-Ab r=0.836(P<0.05). 结论 ATA阳性患者行IVF-ET后妊娠流产率显著升高.不育妇女尤其是反复流产、反复IVF-ET失败患者,筛查ATA对指导诊疗、预测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母胎界面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妍;陈贵安;王海燕

    目的探讨T辅助性细胞(helper T cells, Th细胞)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正常早孕及3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外周血IL-2、IL-4的表达及含量. 结果 IL-2、IL-4主要分布于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蜕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早孕绒毛、蜕膜中IL-2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1,P<0.05),IL-4蛋白质含量低于正常早孕(P<0.01,P<0.01).血清IL-2含量极低,绝大部分早孕未测出(52/54).而血清IL-4含量复发性流产显著低于正常早孕,分别为2.79(0~37.46)μg/L和4.19(2.08~30.07)μg/L(P<0.01). 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早孕母胎界面Th1/Th2平衡向Th1偏离有关.

  • 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翠萍;刘莹;邵文祺;李惠军;胡小英

    对药物流产(药流)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观察其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并与有手术流产(术流)史的孕妇进行比较,探讨药流的安全性.方法:同期内选择年龄23~35岁的药流(212例)或术流(201例)后再次妊娠的健康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妊娠期并发症(妊高征、自然流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过期妊娠)与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残留、胎膜不全、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的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妊娠期并发症,术流组(20.9%)明显高于药流组(12.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先兆流产发生率术流组(13.4%)明显高于药流组(3.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分娩期并发症术流组(17.4%)与药流组(19.3%)无显著性差异;妊娠结局术流组(3.5%)与药流组(3.8%)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药流对再次妊娠分娩与术流一样都是安全的,并且药流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明显低于术流.

  • 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的表达

    作者:夏革清;孙永玉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自然流产(流产组)绒毛组织中滋养细胞的凋亡,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的表达,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滋养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阳性表达指标以光密度(D)及数密度(N/S)表示,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指标以N/S及阳性单位(Pu)表示,检测结果与正常人工流产(对照组)比较。结果:滋养细胞凋亡阳性指标D、N/S流产组(分别为0.48±0.04及0.045±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5±0.06及0.031±0.003),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同时显示阳性细胞表达指数流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凋亡与iNOS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滋养细胞凋亡和iNOS的表达在早期自然流产中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的发生和iNOS表达有关。

  •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端粒酶的影响

    作者:夏革清;熊雅丽;孙永玉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早孕流产对绒毛、蜕膜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TRAP-SYBR Green 染色法对40例药物流产的绒毛和蜕膜进行了检测(实验组),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 结果绒毛组织实验组28%(11/40)端粒酶阳性表达,对照组73%(29/40)呈阳性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蜕膜组织实验组28%(11/40)阳性表达与对照组20%(9/40)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米非司酮可使绒毛组织端粒酶活性下降,对蜕膜的端粒酶活性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976例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再生育妇女助孕结果分析

    作者:刘琼;宋涛;胥泽坤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灾区4年来再生育服务工作和助孕结果,对妇女的妊娠、流产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地震灾害、年龄及其他因素对再生育妇女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有再生育意愿妇女9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年龄分为<35岁组(n=340)、35~39岁组(n=295)和≥40岁组(n=341).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妊娠、妊娠结局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976例再生育妇女中,800例妊娠,妊娠率为81.97% (800/976),妊娠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妊娠自然流产率为20.25%(162/800),流产率随妊娠妇女年龄增大而增高;孕期确诊缺陷儿及时终止妊娠7例,有效干预了缺陷儿的出生. 结论 四川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再生育妇女,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影响,妊娠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妊娠自然流产率(20.25%)明显高于育龄期女性自然流产发生率(10%~15%),而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和干预,是提高其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减少缺陷儿出生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再生育 妊娠 流产
  • 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缓解后的黄体支持治疗

    作者:翁世湘;邱华娟;李锐

    探讨在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缓解后及时加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黄体酮行黄体支持的效果及安全性。以44例中、重度OHSS患者分为黄体支持组(26例)及对照组18例,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黄体支持组未再加重OHSS,且其妊娠率(65%)明显高于对照组(33%),流产率(18%)则低于对照组(50%)。认为在中、重度OHSS缓解后及时加用黄体支持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 宫内妊娠物残留超声分型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史维倩

    目的:探讨超声分型方法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37例,对所检查病例进行超声分型,于流产后超声复查,结合清宫情况,评价超声分型价值.结果:37例宫内妊娠物残留,团块型26例,超声表现为团块状,中等回声、高回声、低回声、无回声区或混合回声,多为中等或略高回声,26例均行清宫术,术后宫内残留消失;薄片型6例,超声表现为片状及条带状中高回声,6例均行清宫术,术后5例宫内残留消失,1例残留物变小;斑点型5例,超声表现为点状的略高回声及中等回声回声,2例行清宫术,术后宫内残留消失,另外3例月经后复查,残留物消失.本组37例中,有34例行清宫术,清宫完全者33例,清宫成功率为97.06%.结论:超声检查对宫内妊娠物残留的分型,从残留物所在部位、大小、形态等方面,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图像信息,易于让临床医生对残留物有一个立体的定位,从而,使超声检查对宫内妊娠物残留的分型,为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复合妊娠手术治疗后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黄宝友;赵红琴;郑飞云

    目的 探讨复合妊娠手术治疗后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1例复合妊娠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n=21)和妊娠组(n=40),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及手术情况等,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61例复合妊娠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官内妊娠早期流产率为34.43%(21/61).既往异位妊娠史情况、下腹痛比例、阴道出血比例、手术时孕龄、盆腔粘连发生比例、异位妊娠累及肌层、异位妊娠破裂比例、手术时长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组比较,早期流产组患者中年龄>35岁比例(40.00% vs.12.20%)、血β-HCG≤80 000 U/L比例(85.00% vs.58.54%)显著升高,宫内妊娠胎心搏动者比例(25.00% vs.90.24%)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血β-HCG≤80 000 U/L[OR=4.014,95% CI(1.014-15.886)]是官内妊娠早期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术前血3-HCG≤80 000 U/L是复合妊娠手术治疗后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

  • 人类精子分离研究进展

    作者:徐艳文;庄广伦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300多种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如色盲、肌营养不良、血友病和G-6PD缺乏等.这些疾病主要通过携带致病基因的母亲传给男性子代.产前诊断及选择性流产曾经是唯一能避免患儿出生的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种植前胚胎性别诊断可以说是产前诊断的延伸.广义的种植前性别诊断还应包括受精前配子的性别诊断,即X和Y精子的分离和鉴别.

  •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自然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蔡莉蓉;戚红;祝建疆;杨锴;陈佳靓;曾雯;闻小慧;玄兆伶;肖飞

    目的 初步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自然流产绒毛遗传学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选取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的自然流产绒毛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 结果 (1)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14例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46,XY.(2)高通量测序技术:14例样本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有拷贝数变异(CNV)改变的占43%(6/14),能检测到250 kb~16.5 M染色体片段的改变.(3)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时间短,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有更高的检出率. 结论 高通量测序技术更敏感、高效,具有更高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可作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检测手段.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肖静;杨晓清;陈薇薇;吴荣荣;谢绘绘;张玉泉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48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孕6~8 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乙醇对照组(b):孕6~8 d皮下注射75%乙醇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流产模型组(c):孕6~8 d皮下注射溴隐亭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实验组d1、d2、d3分别于孕6~8 d皮下注射溴隐亭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WJ-MSCs 1×105个、1×106个、1×107个(生理盐水使用量为1 ml/kg,将细胞制成混悬液后注射).各组大鼠均于孕14 d处死并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RT-PCR检测蜕膜组织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IL-17 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10、IFN-γ和 IL-17的含量.结果 c组和d1组的平均胚胎吸收数和平均胚胎吸收率均显著高于a、b、d2、d3组(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5).c组与d1组间,a、b组与d2、d3组间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WJ-MSCs移植入大鼠流产模型体内,可以降低胚胎吸收率,改善大鼠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WJ-MSCs上调IL-10、下调IFN-γ和 IL-17的含量有关.

  • 肝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引起的流产

    作者:胡汉苹;王君洁

    近年来发现20%~60%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有关[1,2].既往对ACA阳性者采用小剂量强的松、阿司匹林治疗[1].我们采用传统与肝素治疗两种方法,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发现肝素组疗效优于传统组,且结局良好,现报道如下.

3977 条记录 2/199 页 « 12345678...1981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