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作者:戴斌;周克中;戴九明;祁才;王金荣;李道龙;沈海滨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Frankel分级变化,复查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4.5±5.2)个月。骨折脱位均获得复位。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显示椎体间距稳定,植骨在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1周和3、6、12个月Cobb角分别为-0.12°±1.89°、0.10°±1.92°、0.12°±1.98°、0.14°±2.54°,与术前(22.89°±10.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术后1周和3、6、12个月分别为:(10.56±6.23)mm、(9.85±5.54)mm,(10.45±5.96)mm、(9.12±5.57)mm,(10.46±6.12)mm、(9.98±5.75)mm,(10.41±6.11)mm、(9.07±6.01)mm;与术前(-3.23 mm ±1.56 mm、1.89 mm ±2.65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够提供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稳定和植骨融合的疗效。

  • RF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邵珠同;任雨春

    腰椎滑脱经非手术治疗不愈合或进行性滑脱伴有神经根或马尾压迫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本院自2000年8月~2004年6月,采用先减压再用RF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25例,术中出血少,植钉安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应用PLIF技术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肖铁生

    目的:探讨应用PLIF技术后路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4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均应用PLIF技术进行神经根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滑脱35例,双节段滑脱13例.结果:48例病例均获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32例间歇性跛行、28例下肢放射痛消失,6例遗留慢性腰痛,疼痛较术前减轻,优良率为87.5%.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X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术后9个月出现融合器下沉,1例出现植骨块的吸收,植骨融合率为95.8%.结论:应用PLIF技术后路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正确、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 椎间植骨融合加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陈焕诗;金伟;许峰;张中兴

    腰椎融合加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手段,自2000年至2005年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短节段固定术治疗30例腰椎滑脱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椎弓根固定椎管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范贵海;鄢秋元;熊国安;刘剑军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经6-15个月的随访,参照nakal分级,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 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术24例康复指导

    作者:夏晓燕;张晓霞;任雪萍;朱艳艳

    2005年2月~2006年6月,我院对2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后根据个体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将康复指导报告如下.

  • 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

    作者: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方法]81例临床病人,男38例,女43例;年龄47~71岁,平均62岁;病变部位:L_(2、3)间隙2例,L_(3、4)间隙63例,L_(4、5)间隙33例,L_5S_1间隙5例;2节段椎间融合21例,3节段椎间融合15例,4节段椎间融合2例;伴椎体Ⅰ度滑脱26例,伴有>15°侧凸的4例.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减压、自体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行撑开、提拉,将减压的自体椎板骨质修整,颗粒状碎骨填充于Cage,块状较大的骨块植入椎间隙,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4年,术后均行X线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后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彻底减压、自体骨混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 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田小武;陈剑峰;张亚峰;杜建明;汤建华;戴训刚;刘一奇

    [目的]评价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2007年收治的21例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提示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的JOA脊髓功能评分和颈肩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结论]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 生物植骨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元进;朱晓东;李明

    1引言自1911年Albee与Hibbs报道第1例脊柱融合术至今近100年,各种脊柱内固定器械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脊柱疾病的治疗成功率.然而,即使如此,融合失败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现有的手术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对脊柱坚强的内固定,但始终不能完全避免融合失败的发生[1].影响脊柱融合成功的因素有:(1)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全身状况、营养、骨质疏松等;(2)植骨方式的选择: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去皮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等;(3)植骨床的制备;(4)植骨材料的选择.国内外学者一直寻求通过提高骨移植材料性能以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据统计在北美每年大约有5 000,000例手术涉及骨移植,已经成为仅次于输血的第二大移植手术[2].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备:无毒、无副作用、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同时具有骨形成、骨传导、骨诱导等生物活性.

  • 访问日本国劳动福址脊柱外科中心见闻

    作者:白跃宏;时述山

    应日本国著名骨科专家竹光义治教授的邀请,我们于2001年1月6~21日对日本国福冈劳动福址脊柱外科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此间听取了有关医院建设和发展情况介绍,参观了骨科门诊、病房、手术室、康复治疗室、支具室、实验室、图书室等有关科室和部门.参加了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等手术.考察了门诊、康复治疗等工作并参加了骨科病例及学术讨论会.下面就我们所见所闻做一简要介绍.

  • 纳米人工骨已进入临床使用

    作者:徐林;俞兴;郑大滨

    由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组开发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晶体通过自组装技术与Ⅰ型胶原结合合成的骨修复材料.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开发、动物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易于被吞噬利用、成骨效率高,降解快等特点.于2003年1月15日在北京中国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首例植入人体以来,在该院已完成35例(腰椎横突间植骨20例,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10例,其它部位植骨5例)病人采自不同型号纳米人工骨植入,随访1~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临床排斥反应.术后5个月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率达90%;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率95%.研究人员确认该纳米人工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植骨材料,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好,植骨融合速度快可满足临床要求.

  • 三面皮质骨椎体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庄青山;冀旭斌;葛吉玉;夏德涛

    目的评价三面皮质骨联合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51例接受三面皮质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经2~5年的随访,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情况、影像学检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47例68间隙, 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为87.2%,满意率为95.7%;平均一期植骨融合率为98.5%,平均复位率98.5%,1年后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未见明显的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情况.结论后路减压充分,三面皮质骨,提供即刻与长期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横突间植骨,重建后路稳定性,椎弓根系统提供坚强三维内固定,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

  • 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92例报告

    作者:张纯生;张朝阳

    1995~2003年,我们对92例脊髓型颈椎病应用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

    作者:潘文军;余铁英;龚丽娜

    自1999~2002年,我院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16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RF-Ⅱ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腰椎滑脱

    作者:魏一珉;王新苗;高兰智

    目的 探讨RF-Ⅱ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RF-Ⅱ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18例,通过术前、术后、术后1年的影像学分析,观察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的情况.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5例,15例得到解剖复位,15例椎体达到骨性融合,残余双下肢麻木不适2例;下肢疼痛1例,但症状均缓解,且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松动及再移位,上下椎体融合良好,优良率达83%.结论 RF-Ⅱ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滑脱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椎间隙扩大减压治疗全椎板减压术后颈髓再次受压的疗效

    作者:刘法敬;丁晓坤;胡成栋;李彦飞;胡洋;田金辉;周玉军;张恩录

    目的 观察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全椎板减压术后颈髓再次前方受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05月有27例全椎板减压术后前方致压物再次压迫颈髓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5~76岁,平均65.1岁.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9.6±13.3)min,术中出血量(73.8±16.1)mL.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7.6±2.1)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2.1±3.2)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2.7±3.4分,不同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7.9±1 1.3)%.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2.2±3.7)%,术后3天为(14.4±3.9)%及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3±4.0)%,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及加压包扎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翻修术式,可充分除脊髓前方压迫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能够较好的维持颈椎稳定性.

  • RF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余勤武;李锋;刘继军

    目的 探讨RF提位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元月~2005年12月收治Ⅱ度以内的腰椎滑脱症37例,均在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提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随访时,观察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是否复发,植骨是否融合,术前症状是否残留或加重.结果 随访5~41个月,平均25个月,按侯树勋等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94.6%.8例Ⅰ度腰椎滑脱患者和29例Ⅱ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且全部融合,无滑脱复发.结论 使用RF提拉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的问题,且术后症状缓解较彻底,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 脊柱显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

    作者:孟志斌;黄涛;付昆;李俊;李洪潮;张英;周建强;纪志华

    目的 观察脊柱显微内镜经前路椎间减压椎间融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49岁.患者术前表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疼痛、麻木或乏力.31例患者均进行脊柱显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依据J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程度,手术后影像资料,含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融合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31例患者均在脊柱显微内镜下顺利完成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行短节段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手术,手术时间80~225分钟,平均102±34分钟,手术出血40~180ml,平均80±30ml,术后住院时间6~10天,平均7天.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术前JOA评分为4~10分,平均7.4±0.12分,术后8~16分,平均13.8±0.17分,平均改善率13.8-7.4)/(17-7.4)×100%= 66.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融合节段间棘突过伸过屈距离改变:术前3.4±0.3cm,术后3月2.5±0.24cm,术后6月1.9±0.18cm,治疗前后差别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全部病例均达到椎间隙融合,融合率100%.1例术后C5左侧神经根支配区域麻痛,术后3周逐步减轻.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术后血肿及感染、钢板螺钉折断、植骨块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脊柱显微内镜下前路颈椎前路减压更精确,椎间隙减压充分,能保留椎体终板结构,对保证手术后颈椎的植骨椎间融合,防止椎间融合后的塌陷有意义,可显著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 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作者:刘修华;聂宇;甘学文;聂中华;朱凌;梅贤忠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侧椎间植骨及单侧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双侧cage融合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超过2年病例98例.根据融合方式分为A组(单侧椎间植骨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和B组(双侧cage椎间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中失血量A组(203.5±15.2) ml;B组(405.2±17.3)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92.8%;B组为92.6%.A组融合率为95.45%,B组为94.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椎间高度为(11.2±1.2) mm;B组为(11.1±1.5) mm;术后2年A组为(11.0±1.2) mm;B组为(11.0±1.5) mm,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及2年后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基础上,无论单侧或双侧cage融合均能达到椎间融合率高、椎间高度丢失少、临床疗效良好的目的,但前者术中失血较少,费用相对较低.

  • 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作者:张杰

    目的:探讨经后方入路椎管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伴有明显间歇性跛行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但要求改善生活质量,于是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获得1~3年随访,按Fischgrund标准评定术后疗效,优良率达90.0%.结论:该手术方法减压彻底,固定可靠,融合率高,脊柱稳定性好,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实用方法.

118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