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温进杰;王峻;徐兆万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而且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终身残疾.而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04年8月间,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5例,均采用后路侧前方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并椎间及后外侧植骨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就35例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 经后路椎间植骨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蒲道源;李建宏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对比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例,平均年龄31.2岁,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8例,E级3例.根据CT判断椎管内占位程度及马尾、神经根受压情况和有无神经症状分为两组,A组13例,CT示椎管内占位程度重,马尾、神经根受压,有明显神经症状,采用经后路骨折复位椎管减压及椎间、后外侧植骨融合术;B组11例,CT示椎管内占位程度相对较轻,未超过50%,马尾、神经根无明显受压,仅有神经根激惹症状或无神经症状,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以上患者均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24例获得9~28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4~6个月植骨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植骨脱落至椎管内,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及3例无神经损害症状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两种手术方式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恢复1.6与0.6级.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 椎间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率与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及术中平均输血量、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植骨所需量多于B组.

  • 两种不同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炳华;罗明华;凌强;邓高荣

    目的 分析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7例(A组)与后外侧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 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时间1~6年,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8.9%,骨融合率74.1%.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0.5%,骨融合率95.2%.对于椎间盘摘除,A组骨融合率53.7%,B组骨融合率95.2%.两组椎间盘摘除骨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加椎间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但对于椎间盘摘除者,B组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

  • 两种不同融合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项永胜;杜向阳;陆永春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组15例(A组)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17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随访1~5年.结果: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6.7%,骨融合率78.2%.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8.2%,骨融合率94.2%.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

  • 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作者:张岩;叶维光;杨铁毅;刘树义;吴亮

    目的 研究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187例,采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及ASIA下肢运动功能(AMS)情况.结果 164例获得随访,术前AMS评分(46.3±10.7)分,术后6个月(71.1±9.6)分,术后1年(77.8±9.4)分,术后AM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28.2±6.7)°,术后1周(9.1±5.4)°,术后1年(9.5±6.1)°,术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能提供稳定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钟毅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8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椎体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脊椎前缘高度24.65±7.10 mm、后缘高度31.65±8.60 mm、脊髓神经功能D级(42.0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脊椎前缘高度18.20±5.80mm、后缘高度22.65±6.40mm、脊髓神经功能D 级
      (15.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2.20±0.60)°、脊髓神经功能B级(20.4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Cobb角(20.20±6.20)°、脊髓神经功能B级(4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后,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感觉、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沙艳华

    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行动性跛行的症状经过口服药物、按摩、理疗后无明显效果,施行手术是根本治疗方法.另外,腰椎暴力骨折,腰椎滑脱也急需手术,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是主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术后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期前后路联合行腰骶段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作者:刘继红;吴弟萍

    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科行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及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腰骶段椎体结核15例,取得满意疗效.

  • 不同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作者:马东弟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发病率约为4%~5%[1].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有效,但仍有约20%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减压,恢复脊柱的解剖序列,良好的融合及坚强的内固定.近年来,作者对89例采用椎体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旨在评估2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 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骨融合率的比较

    作者:马东弟;宋锦旭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腰痛疾患,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为4%~5%[1].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有约20%的患者因双侧神经根管骨性狭窄而持续性加重.本文对我院2003年至2011年117例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植骨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骨融合率.

  • 不同植骨方式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柱;康意军;孔金海

    为了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问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 15例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作者:郭政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共诊治15例颈椎过伸伤患者中,8例行颈前路减压、后外侧植骨+钢板固定术,5例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2例行颅骨牵引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2月,8个月手术的患者内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丝钉松动、断裂拔钉等并发症.牵引的患者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15例患者的脊髓感觉和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恢复.治疗前后的脊髓运动功能ASIA评分分别为30.25、49.56、86.15分;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70.12、110.53、189.46分.结果 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可促进颈椎过伸伤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34例

    作者:李双平

    目的 探讨对胸腰段脊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进行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显示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黄琛;冯琼华;曹波;林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72例于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单节段腰椎(T11~L2)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治疗.术后1个月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后凸畸形角(Cobb角)变化及受损椎体高度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及骨融合情况;进行8个月随访,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评价,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脊柱Cobb角度数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受损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缘高度比值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3,P=0.687);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骨融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x2 =51.426,P=0.000).随访8个月评价,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6%)较对照组的22.22%显著降低(x2=4.181,P=0.041).结论 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显著降低Cobb角,提高受损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及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

  • 后外侧椎体植骨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Kummell病18例

    作者:张翊;张玉良;王斌;周扬;陆建强;吴宏飞;张远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经后外侧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伴有明显后凸畸形的Kummell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胸腰背部局部疼痛,均合并病变节段局部后凸畸形.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手术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采用X线片及CT平扫评价植骨椎体骨性愈合、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及椎体高度情况. 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 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腰椎后凸Cobb角、病椎椎体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2例、内固定松动1例、切口浅层感染1例.随访期间未见腰痛复发及矫形角度丢失. 结论 对于轻中度骨质疏松伴有明显后凸畸形的Kummell病患者,经后外侧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更好地重建病椎稳定性.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张兴胜

    目的 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RF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附29例分析)

    作者:肖延河;杜发会;姜永涛;陈峰;杨慎玺;司枫

    [目的]探讨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R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9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植入RF复位、固定,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结果]随访6个月~3 a,所有病例症状消失,无植骨块脱出及不融合现象,按Stauffe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结论]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界面大,抗剪力强,符合脊柱生物力学,融合率高.

  • 生物植骨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元进;朱晓东;李明

    1引言自1911年Albee与Hibbs报道第1例脊柱融合术至今近100年,各种脊柱内固定器械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脊柱疾病的治疗成功率.然而,即使如此,融合失败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现有的手术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对脊柱坚强的内固定,但始终不能完全避免融合失败的发生[1].影响脊柱融合成功的因素有:(1)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全身状况、营养、骨质疏松等;(2)植骨方式的选择: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去皮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等;(3)植骨床的制备;(4)植骨材料的选择.国内外学者一直寻求通过提高骨移植材料性能以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据统计在北美每年大约有5 000,000例手术涉及骨移植,已经成为仅次于输血的第二大移植手术[2].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备:无毒、无副作用、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同时具有骨形成、骨传导、骨诱导等生物活性.

  • 不同融合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比较

    作者:李彦周

    目的 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5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各26例.在椎弓根内固定后A组行PLF术,B组行PLIF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2 a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JOA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F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较好.

  • 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2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社聚

    目的 探讨使用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峡部腰椎滑脱的32例患者给予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处理,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变化和JOA评分.结果 术后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患者的腰椎的滑脱率明显降低,相对椎间高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滑脱角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滑脱角没有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36个月,结果显示腰椎滑脱患者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术式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满意度.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