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钟毅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8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椎体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脊椎前缘高度24.65±7.10 mm、后缘高度31.65±8.60 mm、脊髓神经功能D级(42.0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脊椎前缘高度18.20±5.80mm、后缘高度22.65±6.40mm、脊髓神经功能D 级
      (15.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2.20±0.60)°、脊髓神经功能B级(20.4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Cobb角(20.20±6.20)°、脊髓神经功能B级(4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后,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感觉、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90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卫东

    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选择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针对所有患者,在准备实施手术前,对患者实施X线检查以及实施CT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按照常规C型臂X线机监控引导下完成置钉。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评价,终根据评价的结果以及患者相关的影像学资料,确定是否需要对患者实施椎板切除减压以及实施植骨融合术。结果:针对所有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进行为期4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2±1.2个月。在本次合并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的40例患者,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分级情况,A级患者共包括6例。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的改善,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均达到了2级~3级。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选择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给予临床治疗,临床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出血量较少,操作较为便捷,可以有效获得减压效果,患者椎体骨折部位能够得到有效复位,表现出较高的重建脊柱稳定性,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和护理

    作者:张惠芬

    目的 探究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手术配合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时间1.6~5.1 h,平均(3.2±0.4)h;出血量200~2800 ml,平均出血量(380.0±45.0) ml.治愈患者30例,好转患者10例.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松动0例,发生术后伤口感染1例.结论 尽早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复有利,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一项技术要求和配合要求都较高的手术,要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需要护理人员达的高度配合.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管国义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段骨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随访1~3年,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均达到解剖复位.按照JOA评分标准,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90.28%显著优于术前的12.50%(P<0.01);手术前后所摄X线片显示,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恢复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具有固定节段少、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石新兰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时的手术配合要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病例数为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分数显著高于入院时,在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时开展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健;卢东辉;罗柏清;罗志良

    目的 通过对102例胸腰椎骨折的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实施临床分析,了解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对102例患者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5 h,术中出血量平均400 ml,80例患者行植骨治疗,植骨融合良好.所有患者脊髓神经分级均提高2~3级,椎体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前缘的33.6%以及后缘的7.64%提高至前缘的90.4%和后缘96.5%,均未出现断钉断棒或感染状况.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稳固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张兴胜

    目的 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32例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彭明霞;董新秀;肖艳梅;胡慧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因胸腰椎骨折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ADL 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促进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赵元;何光锋

    目的 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5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2年后,患者的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有所提高,且P<0.05,患者Cobb角度明显有所降低,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进行治疗,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痛苦与不安,还能降低手术的整体难度,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