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吸毒者针刺伤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张伟;陈佩;李振武;李天云;何华;张文龙;罗中华;孙立军;徐健

    吸毒史较长的患者通常经股静脉注射毒品.股静脉距股动脉较近,易导致股动脉针刺伤,形成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血管损伤形成的PSA很难自行愈合[1],常会逐渐增大甚或破裂出血[2].单纯外科手术治疗PSA难度大、风险高.覆膜支架植入术为吸毒者针刺伤致股动脉PSA的腔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我科自2009年来采用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21例因吸毒针刺伤致股动脉PSA患者,现报道如下.

  • 超声技术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

    作者:詹申;张丽红;杨涛;侯西彬;王玉柱

    目的 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 结果 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 (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 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桂杰;秦士勇;周祝谦;孙洁;王连祥;张曙光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治疗进展

    作者:郝清智;郑月宏

    慢性髂静脉闭塞属下肢深静脉闭塞中的局段性病变,发病率高,可导致失用性的静脉性跛行、严重肿胀及溃烂致残,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合理的手术选择至关重要,以建立静脉流出道以获得佳的临床效果。现就手术治疗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新进展及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被迫中转手术——二例报告

    作者:张福先

  • 介入放射新技术-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结肠梗阻

    作者:孙龙;官泳松

    金属内支架广泛应用在管腔内治疗血管、胆管、食管、气管、支气管狭窄.随着支架和释放系统设计制作工艺的进步,及人们对微创治疗的不断追求与探索,金属内支架又开创性地应用于治疗结肠梗阻.自膨式金属内支架(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EMS)置入术能有效解除梗阻,清洁肠道,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缓解结肠梗阻引起的临床症状,争取手术时机.对已无手术指征或因全身情况太差而难以耐受手术者,以及因手术造成腹腔广泛粘连等患者,SEMS置入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痛苦小的姑息性疗法.这种微创治疗新技术与外科姑息性肠减压术、分期手术、一期切除术等比较,主要优点如下:(1)患者痛苦小,易接受;(2)快速、安全、微创、成功率高;(3)效费比高.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对比分析

    作者:李志学;李虹;李海滨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变特点、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术后1年静息痛缓解情况、保肢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6±8)个月.两组患者也术后平均ABI指数、ABI增加值、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静息痛缓解率、保肢率、生存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糖尿病组患者成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腔内治疗方法及术后规范用药治疗,短期内糖尿病PAD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基本达到非糖尿病PAD患者的治疗效果.

  • 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李庆;陈忠;唐小斌;吴章敏;寇镭;刘晖;王盛;何楠;张征;贾云峰;杨耀国;吴庆华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技术,治疗髂动脉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术中,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105例患者的130条髂动脉病变血管,应用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8条髂动脉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操作获成功,2条髂动脉闭塞尝试开通失败.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4±0.15,提高至0.79±0.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4.2%,包括术前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术中1例闭塞髂动脉开通中破裂,2例肱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中出现对侧肢体栓塞,术后2例患者股动脉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9%.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4.3%,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腔内治疗对于髂动脉病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同时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 主动脉溃疡性病变11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红超;刘朝中;李令珂;朴龙松;刘新宾;段伟;宋云龙;吴迪;李利;姚克纯;齐自荣;陈元恒;侯迈;王翠霞;徐金星;杨军民

    目的:主动脉溃疡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报道11例主动脉溃疡性病变的诊治.方法:年龄49 ~81岁,突发胸痛5例,体检发现3例,术中遭遇3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冠心病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白塞氏病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其中主动脉升段窦管交界处2例,主动脉弓部2例,降主动脉胸部4例,降主动脉腹部起始部2例,降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1例.合并壁间血肿4例、下肢急性事件1例.病原体:金葡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梅毒2例.结果: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同期收治的主动脉疾病患者(10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患者没有住院死亡,多发动脉瘤合并溃疡院外随访2w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在3个月~4年,壁间血肿患者血肿均消失.梅毒感染诱发腹腔干开口上主动脉干虫蚀样溃疡患者随访1年,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对于主动脉溃疡性病变要注意病原学检查与相应治疗,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 系统性血管炎继发动脉瘤的诊治

    作者:傅麒宁;宋小军;郑月宏

    动脉瘤以及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都源于动脉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伴随的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瘤为常见的病因.其他如外伤、感染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成分的异常,也是导致动脉瘤的常见原因.血管炎是一种由于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结构破坏的疾病,因此,血管炎也可以引起动脉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腔内修复技术等介入治疗方式的逐渐成熟,动脉瘤更多地被发现和处理.

  •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作者:焦洋;张小明;张学民;李伟;蒋京军;李清乐;张韬;贺致宾;何长顺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病例资料,1例保守治疗,8例行腔内治疗.其中Ⅰ型3例,行假腔栓塞治疗,Ⅱ型5例,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一期技术成功率100%,所有腔内治疗的患者夹层假腔均消失.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l例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假腔再次显影,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假腔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临床少见但高危疾病,腔内治疗封闭夹层破口并闭合假腔,是治疗腹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看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的变化

    作者:陈忠;吴庆华;杨耀国

    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是中国早独立成科的血管外科,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二个年头,经历了从无到有,始小及大,由弱至强的过程.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种应用于血管外科检查和治疗的先进设备纷纷被引进中国,尤其是微创的血管腔内技术给血管外科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契机,血管外科各种疾病尤其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诊治步入了飞速发展时代.本文从我院血管外科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临床医学发展的推动看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的变化,并对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

  • 一例下肢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原因探讨

    作者:王倩;车武强;熊洪亮;陈阳;杨瑶瑶;卿平;蒋雄京;邹玉宝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6岁,“双下肢疼痛17年,再发2月”入院.患者17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疼痛,步行500米或爬三层楼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缓解,可继续步行,伴双下肢乏力、跛行,近5年上述症状加重,缓慢步行100米出现疼痛、跛行,静息时无疼痛,但下肢发凉,2年前就诊,查血沉(ESC) 10mm/h、C反应蛋白(CRP) 15.3 mg/l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11.57 mg/l ↑、同型半胱氨酸(HCY) 13.58μmol/l、D-二聚体0.5μg/ml、肌酐:82.09μmol/l.血浆蛋白C活性100%,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89%、血浆蛋白S活性97%,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94.8%,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44.9%,大振幅(MA)37.6.细胞色素酶CYP2C19基因型检测:慢代谢(636 GG,681 AA).

  • 弓部血肿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影响

    作者:刘浩;黄小勇;吴文辉;郭曦;刘光锐;韩晓峰;黄连军

    目的 探讨血肿累及主动脉弓部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69例,其中男5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1±8.9)岁,所有患者均在局麻强化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A组为血肿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B组为血肿未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近中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支架相关性新发破口造成A型主动脉夹层,急转外科手术,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支架相关新发破口,转外科手术.B组1例患者于术后1年复查出现支架相关新发破口,后保守治疗失访,1例于围术期发生截瘫.结论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弓部受累尚不能作为腔内治疗围术期支架相关性新发破口的危险因素,但需进一步研究证明.同时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对预防近中期支架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 荷兰随机的动脉瘤腔内治疗(DREAM)试验支持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作者:申珂

    荷兰随机的动脉瘤腔内治疗试验(DREAM)的结果提示,对于患有直径≥5 cm的腹动脉瘤(AAA)的患者来说,腔内修复比开放性修复更有优越性.

  • 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宽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中段血流频谱峰值21.34±3.46cm/s,平均血流速度5.28±0.67cm/s与对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0.85±0.15,跛行距离634.88±34.87m,皮肤温度32.68±3.4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优于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安全.

  • 股腘及小腿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

    作者:苑超;张望德;原标;王克勤;邢彤;宋盛晗;李谈;张扬

    200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股腘动脉及小腿动脉的腔内治疗共52例,其中股浅、腘动脉45例,小腿动脉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 腔内修复治疗36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郑江华;陈开;朱彦斌;汪海飞;陈志龙;雍熙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至2014-06期间行腔内修复治疗的36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情况及术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随访情况),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41~62(平均43.7)岁。
      结果:36例患者的腔内修复均获成功。22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例结合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行主动脉腔内修复,2例先实施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后再行腔内修复,2例先实施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近心端结扎)后再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内脏动脉及下肢动脉缺血逐渐恢复,无内漏等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中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3.33%,随访时间1年。术后1年主动脉夹层全部假腔内血栓形成者10例,部分假腔内血栓形成者20例。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无论是全部假腔内血栓形成者,还是部分假腔内血栓形成者,胸主动脉真腔体积均显著增大[(190.0±68.7)ml vs(125.3±63.4) ml和(166.2±71.8) ml vs(110.1±6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胸主动脉假腔体积均显著缩小[(65.0±67.4)ml vs(185.3±66.6)ml和(132.3±62.6) ml vs(224.5±72.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全部假腔内血栓形成者,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腹主动脉真腔体积显著增大[(55.5±12.4)ml vs(48.6±12.2)ml, P<0.01];部分假腔内血栓形成者,术后1年腹主动脉假腔体积也显著增大[(58.2±21.5)ml vs(42.5±18.5)ml, 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中结合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以及小切口的杂交技术等方法可延长锚定区,拓展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范围,提高腔内修复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短期疗效良好。

  •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结合被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

    作者:王洪武;周云芝;李晶;李冬妹;马洪明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的高频电刀,能快速消融病灶,解除气道狭窄或梗阻,有可能取代普通高频电刀及激光治疗,成为支气管腔内治疗的主流技术.

  • 局部麻醉及支气管软镜下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阻塞性病变的安全性

    作者:党斌温;张杰

    中心气道阻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有多种方法,都是在内窥镜下使用激光、高频电刀、氩气刀、微波、冷冻等方法[1-3].如果使用得当,上述方法对气道内阻塞性病变均可达到缓解或去除阻塞的目的,但需要关注这些方法的并发症和禁忌证.现对有关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氩气刀)治疗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731 条记录 4/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