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机制研究

    作者:房冰;李晓波;王硕磊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骨代谢指标TRACP-5b、CTX显著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BALP、BGP、炎症因子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TRACP-5b、CTX、炎症因子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BALP、BGP显著升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显著改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水平,有利于促进骨折端的愈合.

  • 氟比洛芬酯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后路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渤;孙梅;施冲;刘中华;聂煌;陈海焕;张国友;盛恒炜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手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芬太尼(FF组)或舒芬太尼(FS组)进行镇痛,观察并记录6、24、48 h镇痛、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可获得满意镇痛效果.FS组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FF组(P<0.05).FS组6 h Ramsay评分显著低于FF组(P<0.05).F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FS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可为后路脊柱手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联合舒芬太尼的患者更为舒适.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折患者炎性介质及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然;贾金广;王敏;朱婉凌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折患者多种炎性介质、疼痛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2例老年COPD合并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h和48 h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5-羟色胺(5-HT)、缓激肽(BK)、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分别测定患者肺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h和48 h血清PGE2、5-HT、BK、IL-6、TNF-α和疼痛评分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48 h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h和48 h血清PGE2、5-HT、BK、IL-6、TNF-α和疼痛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48 h肺功能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抑制老年COPD患者骨折所致急性疼痛,同时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 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知平;林永锋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24小时内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mL(50mg),B组则静注生理盐水5mL, 两组病人术毕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即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毕拔管时的反应、术后镇痛副作用和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的 VAS评分及各分隔时间段PCA(即自控键)的使用情况.结果:术毕A组病人全部安静拔管,B组病人全部出现躁动, A组术后镇痛副作用明显比B组少(P<0.01);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时的VAS评分, 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且各相隔时间段使用PCA的量A组也明显少于B组(P<0.01);在8小时、16小时、24小时时两组的VAS评分和各相隔时间段用PCA情况基本相同(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有效且安全,能有效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舒适评分及拔管质量评分的影响

    作者:麻瑞晨;冀晋杰;赵建奎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拔管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氟比洛芬酯组各51例.氟比洛芬酯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组则在氟比洛芬酯组的基础上预注右美托咪定.分别比较诱导前、插管即刻与拔管后两组患者心率(HR)与MAP水平变化情况,术后6、12小时VAS与BCS评分,拔管质量评分与术后24小时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插管即刻、拔管后联合组HR、MAP水平均低于氟比洛芬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5.296,3.942,5.421,7.793;P=0.000,0.000,0.000,0.000).联合组术后6、12小时VAS评分均低于氟比洛芬酯组,而BCS评分均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6.238,7.223,14.525,6.841;P=0.000,0.000,0.000,0.000).联合组拔管质量评分、舒芬太尼用量、按压次数均低于氟比洛芬酯组,差异有显著性(t=5.874,10.694,6.275;P=0.000,0.000,P=0.000).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程度与拔管质量评分,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以及按压次数.

  • 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在肝硬化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曹英浩;吕文斐;池萍;贺海丽;张本厚

    目的 应用响应曲面模型量化分析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在肝硬化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405例择期行开腹手术并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纳入研究,设定舒芬太尼输注浓度梯度0、0.016、0.024、0.032、0.04、0.048、0.056、0.064、0.072μg/(kg·h),复合不同浓度的氟比洛芬酯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mg/(kg·h).术毕患者清醒后开始给予两者不同浓度混合药液泵注.4小时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RAMSAY评分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对两种药物术后镇痛效果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响应曲面模型分析,寻找佳配伍浓度.结果 舒芬太尼输注浓度=0.032~0.04μg/(kg·h),氟比洛芬酯输注浓度=0.06~0.08mg/(kg·h)时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较少.结论 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研究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对于改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具有明显优势,舒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在抑制肝硬化患者术后疼痛性刺激中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莉莉;李传忠;朱益萍;阮春徽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麻醉诱导前15分钟输入氟比洛芬酯和地塞米松注射液;B组麻醉诱导前不给予其他药物.记录患者在术后1、6、12、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组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A组术后追加镇痛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有显著镇痛、镇吐效果,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 不同时段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任辉;宋元玲;李晓刚;李尔涛;杜文斌;雷志红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时间给药对拔除阻生智齿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各60例,分别于术前30分钟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1、3、4、6、12、24小时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组在术后3、4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的术后6~12小时、术后12~24小时镇痛率分别为5.00%、1.67%,均低于术后组的16.67%、11.67%(P<0.05).术前组的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的血清皮质醇均低于术后组(P<0.05);两组间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手术开始前3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拔除阻生智齿患者的术后疼痛.

  •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中老年女性术后镇痛的观察

    作者:王福华;李小强;郑晓宁

    目的 观察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用于中老年女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 ~ Ⅱ级中老年女性择期手术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各40 例.地佐辛组予地佐辛0. 6mg/ kg+托烷司琼4mg+0. 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ml,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予地佐辛0. 4mg/ 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4mg+0. 9% 氯化钠注射液至200ml;观察术后2、4、8、24、48 小时SpO2 ,Ramsay 镇静评分,VAS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术后24 小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期间BP、SpO2 、HR 均正常,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小时,地佐辛组VAS 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术后8、24、48 小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地佐辛组8 小时内Ramsay 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地佐辛组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两组均无呼吸困难.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于中老年女性的术后镇痛,不仅可提高镇痛效果,而且降低了地佐辛用量过大所致的不良反应.

  • 氟比洛芬酯在预防老年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探讨

    作者:李琼灿;方懿;刘绍明;李静芳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在预防老年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在麻醉开始前使用氟比洛芬酯50mg加入45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在手术结束缝皮时再次使用氟比洛芬酯50mg加入45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则实施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的空白对照.比较术后1天血浆S-100B蛋白及NSE浓度和TNF-α、IL-1和IL-6水平,统计两组术后1天和1周时MMSE评分.结果 术后1天时观察组NSE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时观察组IL-6、IL-1、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天和术后1周其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的透过血脑屏障并减少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老年创伤患者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贺纯静;严晓寒;甄东;倪家骧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既可抑制中枢前列腺素( PGs)的合成也可抑制末梢神经的PG合成,从而减弱手术创伤痛觉[1,2]。氟比洛芬酯(FA)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环氧化酶(COX)抑制剂,由乳化脂质微球组成,对炎性组织具有高度的亲和力[3,4]。以往的研究表明,多模式止痛法联合FA给药可改善术后疼痛处理的质量,减弱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开腹结直肠术后疼痛和肠功能[5,6]。

  • 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成伟男;何斌;王云华

    目的 评价超声电导靶向给药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人院四肢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靶向给药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各60例.A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30 min;B组予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推50 mg;C组予以A、B组药物联合应用;均于患者诉疼痛2h内完成.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及临床观察,评分在治疗后1h完成.结果 三组患者疼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按VAS评分法对三组患者进行评价,C组较A、B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氟比洛芬酯对四肢骨折围手术期疼痛都有效,但是二者联合应用的止痛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氟比洛芬酯对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治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张南晖;郭时英;刘龙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40名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将进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n=20)和对照组( n=20)。术后患者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时,观察组患者使用100 mg氟比洛芬酯配比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若有需要,可加药静脉续滴;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若效果不理想则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100 mg,于用药后30 min,1 h,2 h,4 h,6 h,8 h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给药后30 min、1 h、2 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4 h、6 h、8 h的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口干、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继发性出血方面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可作为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理想方法。

  • 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对比

    作者:杜璠;刘延雄;刘志斌;贺永进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300例,均行关节镜引导下微骨折术,根据术前应用超前镇痛情况分为三组(各100例),A组采用氟比洛芬酯,B组采用氯诺昔康,C组为对照组未采取超前镇痛。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额外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情况及患者对镇痛总体质量的评价。结果术中关节镜清理时三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微骨折术时A、B两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术后1、4、8及24h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1h及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A、B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治疗优良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均有利于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安全可靠,但术后早期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更佳。

  • 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在肛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车艳华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在肛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肛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K(氟比洛芬酯)组、D(地佐辛)组,观察用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有止痛作用,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 ﹥0.05),D 组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K 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均可用于肛科手术的术后止痛,但氟比洛芬酯的不良反应低,是肛科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 氟比洛芬酯预防性镇痛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超;江起庭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预防性镇痛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手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用预防性镇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是在切皮前15 min静脉给予5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 mL,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 mL.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6 h,24 h,48 h和72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记录补救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预防性镇痛组术后6 h,24 h,48 h,72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补救镇痛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预防性镇痛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性镇痛可作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重要部分,实现个体化镇痛,加速术后康复.

  •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作者:方丽萍;陶林;杨阳;许建峰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妇科于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F1+S组、F2+S组、F3+S组分别为氟比洛芬酯50 mg+舒芬太尼60 μg、氟比洛芬酯150 mg+舒芬太尼60μg、氟比洛芬酯250 mg+舒芬太尼60 μg;舒芬太尼组(S组)为舒芬太尼120μg.四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按2.0 ml/h速度使用一次性镇痛泵经静脉持续镇痛48 h.比较各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小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F2+S组、F3+S组、S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镇痛效果优于F1+S组,但F3+S组,S组术后恶心、呕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1+S组和F2+S组(P<0.05或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150 mg复合舒芬太尼60 μg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小良反应较少.

  • 氟比洛芬酯与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张金华;张辉;黄勇

    目的 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应用舒芬太尼0.015μg·kg-1·h-1与氟比洛芬酯0.075 mg·kg-1·h-1.记录术后PCA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2、4、8、12、24、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是否补充镇痛药物;观察记录术后的副作用与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在术后2、4 h的镇静评分明显小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无1例患者在PCA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结论 与舒芬太尼相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较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且副作用少.

  • 氟比洛芬酯联合术后硬膜外PCA的预防性镇痛效应

    作者:黄希照;佘守章;胡祖荣;许学兵;谢晓青

    目的 研究切皮前、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行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F1组(n=20)切皮前15~2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F2组(n=20)切皮后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F0组(n=20)未用氟比洛芬酯(对照).3组术后均实施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24 h,镇痛配方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6%布托啡诺混合液.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各时段总入药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7 d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PCA期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D1和D2值在T0、T1时间段内基本相似(P>0.05).F0组T2、T3时间段D1、D2值较F1、F2组增高,F0组T2、T3时段PCA入量多(P<0.05),而F1组、F2组间无差别(P>0.05),3组D1和D2值在T2、T<,3>时段均明显高于T0、T1时段(P<0.05),以F0组突出(P<0.05),PCA期间F0组有3例(15%),F1组、F2组各有1例(5%)VAS>5,并需要额外在硬膜外追加吗啡镇痛.手术后第2 d,F2组有1例(5%),F0组2例(10%)需要肌内注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0%~25.0%;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F1、F2组明显短于F0组(P<0.05).结论 切皮前给予患者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2 mg/kg较切皮后给药,能增强并延长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PCA镇痛效应.达到预防性镇痛目的.

  • 腹腔镜术终运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的比较

    作者:周双琼;鄢建勤;刘雪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终时分别运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诺昔康进行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123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3例)和C组(40例),于手术结束前分别不予镇痛处理、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氟比洛芬酯50 mg.于术后6 h内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镇痛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B组和C组的疼痛均明显减轻,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略轻于B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与氯诺昔康接近,但不良反应少.

1197 条记录 58/60 页 « 12...52535455565758596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