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靶向给药的新载体——树枝状聚合物

    作者:张倩瑶;王向涛

    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纳米级聚合物,具有树枝状的骨架和球状外形,树枝状分支的末端连接数目众多的活性官能团.药物既可以被包封在树枝状聚合物骨架内部的空腔,也可以化学偶联在树枝状聚合物表面的官能团上.表面的官能团还能同时连接多种对机体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靶向配基,从而将包封的药物或者偶联的药物带到病变部位实现靶向治疗.同时,树枝状聚合物粒径很小,范围从G0代到G10代只有1~15nm,偶联药物之后也不会超过30nm,这样的粒径范围使得以树枝状聚合物为基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较强的高通透高滞留效应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retention.EPR).从而对肿瘤组织实现被动靶向给药.

  • MUC1靶向性载药纳米粒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的评估

    作者:于琛琛;胡燕;段金虹;王琛;许海燕;杨先达

    目的 构建MUC1靶向纳米粒,并在体外评估其抗肿瘤效应.方法 采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备包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并在表面偶联具有MUC1蛋白靶向性的核酸适配体.紫外分光光度法、动态光散射法测定MUC1靶向载药纳米粒的基本表征;以MUC1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MCF-7为实验组,肝癌细胞HepG2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验纳米粒的选择性,MTS法评估其杀伤效果和IC50.结果 MUC1靶向载药纳米粒粒径(225.3±9.2)nm,药物包封率83.6%±1.7%,在体外可以特异性地被MUC1+癌细胞摄入,对MCF-7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强于普通载药纳米粒(P<0.01),IC50为1.52 mg/L.结论 该靶向纳米粒可以在体外特异性地增加MUC1+肿瘤细胞对纳米粒的摄人,降低IC50值,提高抗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

  • 三种原理苦参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体内转运及释药性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谢兴亮;韩丽;杨明

    目的 对比pH敏感单层型(Ⅰ型)、pH敏感双层型(Ⅱ型)、pH-酶触发双控型(Ⅲ型)3种原理苦参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转运及释药性能,并优选佳方案.方法 按给药不同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组和苦参丸心组,每组每时间点各3只.通过胃插管给药,苦参丸心组分别于给药后0.5、1、2h,3种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组分别于给药后1、2、3、4、6、8、10、12、16、20、24 h处死大鼠,剖取胃、小肠、结肠组织.观察微丸外观性状并计数,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其在各段消化道的分布率;采用HPLC法测定微丸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残留总量,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其在体内的累积释放度和定位释约指数.结果 3种靶向微丸的胃排空均呈连续性,在小肠段短暂停留后即被完整转运至结肠;与Ⅰ、Ⅱ型微丸相比,Ⅲ型微丸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抵达结肠时间也明显延迟.相比于苦参丸心,3种靶向微丸均具有明显的迟释效应;3种靶向微丸在胃与小肠段的累积释放度由高至低依次为Ⅲ型(34.5%)>Ⅰ型(17.4%)>Ⅱ型(11.8%);在结肠段的累积释放度由高至低依次为Ⅰ型(98.9%)>Ⅱ型(97.7%)>Ⅲ型(91.7%);3种靶向微丸的定位释药指数分别为4.7、7.3、1.7,定位释药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Ⅱ型>Ⅰ型>Ⅲ型.结论 3种原理苦参结肠靶向微丸均具有结肠定位释药性能,其中pH敏感双层型(Ⅱ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结肠定位释药性能佳.

  • 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兔脑给药

    作者:梅杰;程远;宋彧;杨延庆;汪峰;王智彪;刘映江

    目的 探讨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BBB)兔脑给药的效果.方法 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0 h,2 h,4 h,8 h,24 h组),MRI引导聚焦超声辐照各组兔左脑,取靶点组织作为辐照组,取右脑相应解剖组织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不同时间点静注欧乃影和甲氨喋呤(MTX),行T1加权相增强扫描,通过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RI信号强度增强率观察靶点BBB开放情况,并以靶点伊文氏蓝(EB)染色结果检验其准确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TX的浓度,计算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结果 兔脑靶点BBB开放处T1WI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影,与辐照前MRI定位时预设靶点位置吻合良好,并与EB蓝染结果一致,同时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P<0.01),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能够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BBB脑内给药,有望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监测手段.

  • 靶向肝星状细胞的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靳雪源;赵平

    肝纤维化是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进展的共同病理特征.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和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关键步骤,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靶细胞.将药物选择性递送于HSCs,能够有效降低其系统不良反应.甘露糖6-磷酸酯-人血清白蛋白偶合物、维生素A及透明质酸是常用的靶向载体.将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血管紧张素1受体阻断剂、活化素样激酶5抑制剂、小干扰RNA、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一氧化氮等与靶向载体偶联,能够特异性分布于HSCs,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进展

    作者:沈丹;吕娟丽;孙慧萍;闫赋琴;李冬梅;吴芳

    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多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类资源丰富、可生物降解的天然聚合物,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刺激,具有生物黏附性,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和药物制剂领域.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控制药物释放,提高大分子药物的膜渗透性和药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吸收,增强制剂的靶向给药能力.本文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和吸收促进剂两个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抗肿瘤热敏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军

    脂质体具有靶向传递药物进入肿瘤部位的优势,被广泛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但是靶向传递并不能保证药物在肿瘤部位被生物利用.为了解决此问题,热敏靶向脂质体(TTL)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TTL既能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又能在加热条件下触发释放所载药物,从而显著改善所载药物的抗肿瘤效果.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叶酸受体介导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赵杰;曹胜利;郑晓霖;赵波

    叶酸受体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的存在很少,甚至检测不到,这就使叶酸受体介导的抗肿瘤药物可以靶向性地作用于叶酸受体呈阳性的肿瘤细胞,减少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选择性.本文对叶酸受体介导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介绍近几年研究者设计并合成的叶酸-药物缀合物及其活性测试的结果.

  • 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递送系统应用进展

    作者:赵应征;鲁翠涛

    超声波可聚焦于体内的特定部位.含气体微泡既可以作为医学超声显像的造影剂,又可以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超声微泡有望实现基因的靶向递送,因此成为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阐述了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递送系统在心肌、血管、骨骼肌和肿瘤组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其在未来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 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丽

    在医学界,肿瘤被认为是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疾病的种类繁多,而且致死率逐年增加。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较多,抗肿瘤的药物比较繁多。本文详细介绍一下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有助于进一步治疗肿瘤,同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温敏智能材料及其相关剂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戴;符旭东

    温敏制剂是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快速相应的制剂,在眼部给药、肿瘤靶向给药和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常用的温敏性材料包括天然和合成材料,剂型包括凝胶、脂质体、胶束和纳米粒.文中对温敏智能材料和其相关剂型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温敏型载药系统的构建提供文献和理论依据,同时对温度敏感性更强的材料和多重修饰的靶向制剂进行了展望.

  • 叶酸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前药研究进展

    作者:梁旭华;樊君;孙洋;谭春雷

    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在大部分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则很少表达,甚至不表达.这就使得利用FR介导的抗肿瘤药物靶向作用于FR呈阳性的肿瘤细胞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另外,前药在克服药物用药障碍、增强化学及代谢稳定性、增加口服或者局部给药的吸收度、增强血脑屏障渗透性、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及减轻不良反应等应用中,已成为一种有效策略而被广为接受.本文主要对FR介导的抗肿瘤靶向前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近几年研究者设计并合成的叶酸修饰的靶向前药.

  • 中药脂质体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黎文;聂玲

    中药脂质体靶向性研究近些年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将脂质体靶向给药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表明脂质体靶向给药已广泛应用在中药研究中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 纳米金的药用研究进展

    作者:陆晨熠;庄贞静;邱飞

    目的 综述近年来纳米金的药用研究进展,为开发纳米金及其相关药物用于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就纳米金的药用情况、研究进展和纳米金的毒性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 纳米金自身具有生物活性,同时还具有光热效应,也可以作为药物载体使用,3种方式均已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中.纳米金在艾滋病、肿瘤、帕金森病等疾病治疗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其中抗肿瘤药AurimuneTM(CYT-6091)已经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纳米金的药用研究的发展迅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纳米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毒性低,但作为药物方面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评价.

  • 铂类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青松;楼丽广;刘伟平;余尧;侯树谦

    目的 阐述铂类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方法 分析、归纳、总结近发表的文献.结果 与结论靶向给药是降低铂类药物的毒性和克服其耐药性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广泛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铂类药物的靶向给药研究主要集中在:①铂类药物靶向制剂;②含大分子聚合物载体的铂配合物;③含肿瘤中高表达受体的配基的铂配合物;④铂类药物前药.

  • 姜黄素新型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毕文杰;穆小静;祖丽皮艳·阿布力米特;李泉丹

    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避免药物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是由于稳定性、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姜黄素靶向新剂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主要从脂质体,配体-受体,磁性氧化铁等靶向载药体系等方面,论述姜黄素靶向新剂型的设计思路及其药理学效果.并分析靶向新剂型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口服液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王著宇;李德耀

    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口服液(139-III口服液)是一种靶向给药制剂(TDDS),脂质体包封率是目前脂质体研究中的一项主要课题,可用透析法、离心法、凝胶色谱法测定.本实验先以凝胶色谱法分离出游离氟脲嘧啶,然后以紫外法初步测定各收集管中氟脲嘧啶的量,合并相同组分后再以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脂质体中的氟脲嘧啶和游离氟脲嘧啶的含量.

  •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作者:窦明金;黄桂华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由于药物自身理化性质的限制,可能使一些很有希望的药物由于不符合药物动力学要求而遭淘汰.于是,脂质体、微乳、聚合物纳米粒等一系列药物载体被发展起来,并在选择性吸收和靶向给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以上几种给药系统又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生物可降解物质存在细胞毒性以及不易提高制备规模等[1].

  • 中医归经与肿瘤靶向给药

    作者:李忠;白桦;张雅月

    1 传统中药归经的概念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来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即归属,经即脏腑经络,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作用.换言之,药物进入体内后,并非对所有脏腑或经络都发生同等强度的作用,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些脏腑经络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脏腑经络则作用很小或无明显影响.

  • 药物运输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剑辉;陆俊沛

    随着新材料的产生、新的制剂技术的出现,形成了脉冲式给药系统、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的药物传输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等释药系统,使用药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

10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