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对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雨飞;夏栋林;陈超;李晓东;顾海鹰

    目的 合成粒径均一、高生物亲和力的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GNPs),评价其对体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为还原剂合成GNPs,通过紫外光谱分析(UV)及透射电镜(TEM)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浓度(0、5、10、15、20及25 μg/mL)的GNPs对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生长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测定溶液吸光度值来评估细胞毒性,细胞内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测定GNPs对L929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 浓度2.5×10-5 mmol/L氯金酸与浓度1.0×10-2mmoL/L HEPES体积比100∶1,加热沸腾下合成的纳米金溶液呈透亮的酒红色,UV结果显示紫外特征峰在525 nm,TEM表征表明该方法制备的GNPs为球型,平均直径约为24 nm,粒径较均一,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分散性.细胞实验显示各组细胞ROS水平随着培养基中GNPs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当GNPs浓度20 μg/mL时,参考《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标准》(ISO-10993-5),其细胞毒级为0~1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成功合成了粒径均一且具有高生物亲和力的GNPs.

  • 基于纳米金自组装的压电抗体芯片检测IgG研究

    作者:刘冰;童朝阳;田艳慧;穆晞惠;郝兰群

    目的利用巯基分子组装技术和纳米金技术,将生物活性抗体分子固定在压电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建立一种新的抗体探针固定化方法,用于免疫检测.

  • 纳米金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勇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污染问题,现已发现的食品污染物种类繁多,但危害不一.快速、灵敏、准确地检出食品污染物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应用纳米金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可满足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要求.本文就纳米金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纳米金更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 纳米金对抗氧化剂的催化氧化及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鹤;崇羽;徐加英;秦立强

    目的:探讨纳米金对抗坏血酸和表儿茶素氧化进程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合成5 nm左右的金纳米颗粒,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金颗粒加入前后两种抗氧化剂的氧化速率,监测反应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采用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研究作用前后抗氧化剂对不同种类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加入纳米金后,抗坏血酸及表儿茶素的氧化速率迅速提高,此过程伴随氧气的大量消耗.同时,与纳米金作用后的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降低.结论:纳米金颗粒能催化氧化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并显著抑制其抗氧化功能.

  • 钆-纳米金双模态分子成像探针的研制

    作者:田秀梅;郑小丽;阳范文;朱继翔;彭晔;陈晓明

    目的 制备一种钆-纳米金复合物作为光和磁双模态分子成像探针,评估其分子影像学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成功研制的钆-介孔硅磁共振对比剂的基础上,利用聚乙烯亚胺(PEI)进行表面改性,进而挂接带负电荷的30 nm的金颗粒,制备钆-纳米金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其物理表面特性,X射线能谱仪测量钆、金等各元素所占比例,紫外吸收光谱仪测定其吸收光谱,皮秒条纹相机测定其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利用核磁弛豫分散技术分析其纵向弛豫率R1,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分析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学成像效果,透射电镜分析其在组织内的亚细胞分布,3.0 T核磁共振扫描仪观察其在脾脏肝转移瘤小鼠中的成像效果.结果 30 nm的金颗粒成功挂接在PEI包裹的钆-介孔硅分子探针上.X射线能谱仪分析其Gd和Au元素所占比例为6.74%和0.52%.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其在525 nm处和近红外749 nm处均有吸收峰.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表明其发光有一个宽的发光带(525~560 nm),发光峰位于550 nm.其纵向弛豫率R1为3.171 nmol-1·L·s-1.MTT法显示其细胞毒性甚微.裸鼠尾静脉注射4h后,透射电镜显示其组织内的纳米金颗粒被降解分离.其具有很好的细胞共聚焦荧光成像效果.裸鼠尾静脉注射30 min,肿瘤的磁共振图像明显强化.结论 成功制备了光和磁双模态分子成像探针,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 纳米金标记技术在常见食源性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廉晓丽;杨毅梅

    纳米金标记技术是一种高效, 灵敏, 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 能够及时检测病原体, 检测种类也比较多, 在食源性传染病的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简单, 快速的优点使得该类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1].本文就纳米金的理化性质、纳米金标记技术的优点及纳米金标记技术在常见食源性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纳米金标记技术应用于病原生物检测的研究

    作者:曹颖;李家萌;赵媛;杨毅梅

    纳米金标记技术是一种高灵敏、高通量、高效率的免疫标记技术,此项技术已应用于病原生物检测的研究.本文就纳米金颗粒的理化性质、制备及在病原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基孔肯雅病毒的纳米金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作者:燕清丽;杨鹏飞;房健慧;张丽萍;张晓龙;曹晓梅;姚李四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基孔肯雅病毒纳米金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方法 以课题组建立的普通实时荧光PCR方法为基础,在PCR体系中添加不同大小粒径的纳米金进行体系优化,评价优化后的体系.结果 添加纳米金的实时荧光PCR较不添加的扩增效率高;优化后的纳米金实时荧光PCR产物的Ct值与模板稀释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31x+41.78,R2=0.9997,PCR扩增效率为99.5%.结论 纳米金能提高实时荧光PCR的反应效率.

  • 电沉积纳米金修饰的16通道电流型PS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作者:王泽华;曾冬冬;张欢;宓现强

    近年来有关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报道虽然很多,但普遍存在如预处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和成本昂贵等不足.本研究通过电沉积纳米金修饰16通道丝网印刷电极,以提高免疫传感器的性能.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将氯金酸(HAuCl4)直接还原成纳米金,并修饰于16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16-SPCE)表面;以浓度为0.05mg/mL的HAuC14溶液和150 s电沉积时间为电沉积纳米金修饰16-SPCE的优条件.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将前列腺抗原(PSA)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结合双抗夹心法制备免疫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稳态时间电流曲线法表征免疫电极的性能.对30份前列腺癌患者和3份正常人血清进行PSA检测,与标准ELISA方法对照.结果表明:获得的免疫电极线性检测范围为0.2 ~ 100 ng/mL,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34.558X+72.705,线性相关系数为1,检测限为0.14 ng/mL.采用免疫传感器检测到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与标准ELISA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 =0.944,P <0.001),正常人的检测值符合正常人血清中PSA的含量.所研制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和反应时间短等特点,具有应用前景.

  • 纳米金材料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钰;李向东;陈万瑛;陈道桢

    纳米金( GNPs)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现被广泛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在医学领域,GNPs材料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其放射增敏作用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报道。Herold等[1]发现将GNPs颗粒与肿瘤细胞混合或注射至肿瘤组织中,使用光子束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表明GNPs能够增加生物有效剂量,首次发现了GNPs材料的放射增敏作用。而近年来随着GNPs微粒研究的深入,放射增敏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GNPs在MCF-7乳腺癌细胞系[2]、DU-145前列腺癌细胞系[3]和HeLa宫颈癌细胞系[4]等和一些肿瘤动物模型[5]中均具有放射增敏现象。目前研究表明GNPs这一新型材料相较一些常用的化学增敏剂,如氟尿嘧啶[6]、吉西他滨[7]等,不仅具有良好的放射增敏效果,而且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为肿瘤治疗的靶向性和高效性提供条件。本文就GNPs材料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纳米金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健;李江;朱建忠

    纳米医学的出现将传统生物医学带入到崭新的微观领域。伴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兴起,纳米医学对医学领域带来了里程碑式的革命并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取更多的细胞或者分子的功能及病理改变的信息日益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纳米金藉其自身的优点在生物医学的发展中展示出日益广阔的前景。本文就纳米金的特性、制备技术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纳米金-重组高密度脂蛋白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作者:李江;秦健;朱建忠

    目的 以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和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ecombinant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rHDL)为原料,制备纳米金-重组高密度脂蛋白(Au-rHDL)分子造影剂,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方法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AuNPs,使其与rHDL相互作用,终合成Au-rHDL复合物.对复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UV-vis)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并且与常规碘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Omnipaque)进行X射线衰减度与体外CT成像对比.结果 Au-rHDL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均一性,粒径大小约为12 nm;Au-rHDL复合物与碘海醇注射液相比,具有更高的X射线衰减度和更好的体外成像效果.结论 Au-rHDL分子造影剂制备成功,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靶向成像奠定了基础.

  • 金疮油膏对压疮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董兴刚;安增梅;张敏;过源;张静

    目的 探讨金疮油膏对压疮患者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6例压疮患者(512处压疮创面)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压疮膏治疗组(102例)、金疮油膏治疗组(102例)和美皮康银治疗组(10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对各组患者压疮创面进行PUSH评分,对比各组药物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1天,分别取各组患者压疮创面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观察各组患者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以判断各组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压疮创面PUSH评分比较,治疗第14天及第21天,金疮油膏治疗组患者创面PUSH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压疮膏治疗组和美皮康银治疗组(P<0.05),传统压疮膏治疗组和美皮康银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金疮油膏治疗压疮创面疗效佳;三组患者压疮创面组织学检测结果对比,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p-FAK和PCNA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其中以金疮油膏组增加为明显,即金疮油膏可明显促进压疮创面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 金疮油膏可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FAK通路,上调PCNA表达而促进压疮创面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促进创面血管形成,加速创面愈合,疗效优于传统压疮膏和美皮康银.

  • 纳米金基因芯片结合通用引物1次PCR法同时检测多个病原菌的研究

    作者:顾大勇;鲁卫平;王华;周元国

    目的 基于基因分型技术构建通用引物1次PCR法的样品制备技术,并结合纳米金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实现1次对多个病原菌的检测分析.方法 针对rDNA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实现1次PCR完成对各靶细菌ISR序列的扩增;设计针对各靶细菌的特异探针,构建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并用芯片进行实际检测.结果 设计的通用引物可实现对12种待检靶细菌的正确扩增;选用的各探针特异性强、可靠性好;芯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靠性;检测敏感性达到50 fmol/L;临床检测显示本方法准确可靠.结论 与多重PCR样品制备法芯片比较,本芯片检测的步骤和复杂性大为减低,且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可用于各靶病原菌的检测.

  • 新型纳米金界面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涵;黄君富;姚春艳;王丰;陈鸣;黄庆;蔡国儒;府伟灵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纳米金界面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探讨纳米金界面上进行寡核苷酸探针固定的佳条件.方法 构建纳米金颗粒修饰的石英晶振生物反应界面,进行巯基修饰的寡核苷酸探针的固定,对纳米金自组装pH值条件、探针固定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将构建的传感器和未经纳米金颗粒修饰的传感器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比较两种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并进一步对该纳米金界面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的再生进行研究.结果 纳米金自组装的佳pH值为6.0,探针佳固定浓度为3.0 μmol/L.纳米金颗粒修饰的石英晶振的响应性能大于未经修饰的石英晶振,可以重复使用5次.结论 纳米金界面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具有不需标记、操作简单、能实时在线检测、频率响应性能高、无污染和能重复使用等优点,在临床实验诊断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 乳腺癌治疗中热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乾鹏;朱立新;许小亮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引起女性死亡的重要病因;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乳腺癌目前的发病趋势,预计到2030年,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将分别到达264万和170万[1].乳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疗法、内分泌疗法、放射疗法和生物疗法等.热疗(thermotherapy)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指用加热的方式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受阻或死亡,但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热疗还可以使细胞蛋白质变性或者使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如放射疗法、化疗更加敏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结合限制性酶切非PCR法同时检测多种病原性微生物的研究

    作者:梁冰;顾大勇;鲁卫平;王华;周元国

    目的 研究将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与限制性酶切非PCR法结合以实现同时对多种病原性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方法.方法 以幽门螺杆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白色念珠菌、解脲脲原体、EB病毒作为检测目标,选择Hha Ⅰ内切酶作为工具酶.对所有待检样本核酸进行Hha Ⅰ酶切,对酶切产物进行同聚A加尾处理,并结合纳米金新型芯片检测系统,分别与特异性探针及通用探针进行两次杂交以完成对目标微生物的检测.通过对168份临床样品的检测,考察新构建芯片的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对构建芯片的稳定性及检测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 新构建的基于限制性酶切非PCR法的纳米金芯片技术实现了对选定目标的检测.对168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芯片检测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结果有150例完全相符,符合率为89.2%;进一步芯片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检测稳定性为100%,检测敏感性为50pmol/L.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限制性酶切非PCR法的纳米金芯片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适用性广且对大幅度提高检测通量有积极意义.

  •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底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戚红卷;陈苏红;王升启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酶免疫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三类主要的HRP底物:色原底物、荧光底物和化学发光底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应的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对其他HRP底物的研究前沿也进行了探讨,指出一种包含巯基和酚基的纳米金作为新型的HRP底物,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信号值恒定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在免疫组化、基因芯片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新型纳米金材料的合成及其对HepG2细胞放射增敏的影响

    作者:朱传东;王礼学;王国相;丁建勋;徐瀚峰;童金龙;郑勤

    目的 合成新型纳米金复合物GAL-PEG-GNPs,探讨其体外放射增敏效应及增敏机制.方法 制备GAL-PEG-GNPs并进行表征.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NPs组和GAL-PEG-GNPs组.CCK-8法检测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并计算IC50值;TEM和ICP-MS检测细胞对2种纳米材料的摄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变化;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表达水平.结果 GNPs和GAL-PEG-GNPs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位于520和530 nm,GNPs和GAL-PEG-GNPs的直径分别为(22.6±2.12)和(32.0± 1.41)nm.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与GNPs类似(P>0.05),IC50值分别为5.001和4.997 μg/ml.GAL-PEG-GNPs被HepG2细胞的摄取量高于GNPs.GNPs和GAL-PEG-GNPs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46和1.95.细胞经过处理后,处于G2/M期的比例明显提高(t=14.20,P<0.05).GNPs组和GAL-PEG-GNPs组Cytochrome C、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Bcl-2的表达呈现降低趋势.GAL-PEG-GNPs组CAT、SOD、总GSH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t=12.34、29.39、12.85,P<0.05).结论 GAL-PEG-GNPs对HepG2细胞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效应,增敏机制可能与GNPs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 葡萄糖耦联纳米金对A549肺癌细胞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张国军;杨川;黄建鸣;吕家华;李涛

    目的 研究葡萄糖纳米金颗粒(Glu-GNPs)联合千伏和兆伏级X射线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Glu-GNPs组、单纯照射组(6 MV单纯照射组与160 kV单纯照射组)、纳米金联合照射组(6 MV+ Glu-GNPs组、160 kV+ Glu-GNPs组).使用透射电镜(TEM)观察Glu-GNPs在A549细胞中的分布.使用结晶紫测定法测定Glu-GNPs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Glu-GNPs联合射线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估Glu-GNPs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用γ-H2AX免疫荧光法检测A549细胞受照射后的DNA双链断裂焦点(foci).结果 TEM显示Glu-GNPs主要分布在A549细胞质中,包括内涵体和线粒体内.浓度低于100 nmol/L的Glu-GNPs对A549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不同浓度的Glu-GNPs联合不同能量级X射线对A549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160 kV与6 MVX射线条件下,Glu-GNPs联合照射组存活分数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41和1.15.此外Glu-GNPs可显著增加射线诱导的DNA双链断裂点,且Glu-GNPs联合160 kV X射线组与联合6 MVX射线组相比,有更多的DNA双链断裂灶点(t=12.392、14.893、18.947,P<0.05).结论 Glu-GNPs可增加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且在keV条件下增敏效果更加明显.

121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