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部皮肤癌切除及修复整形31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娇;成岗;连志鸿

    目的 对于面部皮肤癌的手术治疗和修复整形效果展开观察及分析.方法 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31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包含25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以及6例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依据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范围、术中冰冻切片作为依据,展开扩大切除术式,然后应用局部皮瓣转移方案治疗,一期修复创面.结果 在全部病例中,均实施了肿瘤病灶的完全切除,并且所有的组织缺损得到一期修复,同时皮瓣全部存活,得到了较为理想的颜面部外观满意度;在术后针对患者展开2个月至3年时间的随访,存在基底细胞癌局部复发、鳞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各1例,未产生鳞状细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者低分化鳞癌术后出现肺转移致死情况.结论 针对面部皮肤癌患者实施早期的手术扩大切除术治疗尤为重要,同时展开局部皮瓣转移方式对创面进行良好的修复,能够在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并有效推动预后效果的提升.

  •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对策

    作者:黄金明

    目的:探究并总结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的处理措施,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愈率。方法对19例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患者,分别采用连续缝合“U”形皮瓣多层包埋法及改良Thiersch尿道成形术进行尿道修补,同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转流尿液,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及血栓通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月~6年。1次修复成功16例,成功率84.21%;3例多发尿瘘者术后再次发生尿瘘,但均较术前减轻,延期1年后再次修补获得成功;4例合并不同程度尿道狭窄,经序贯性尿道扩张后改善。全部患者随访至今尿线有力,阴茎外观满意。结论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修补术的成功率,需从其成因着手。关键在于充分游离血运良好的皮瓣、多层次的缝合覆盖和必要的术后尿转流;术者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技巧,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规范精细的手术操作,亦不可或缺。

  • 局部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庄国健;王炜;闵松林;侯海川;林乐源;李享明;李承宁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肿瘤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30例;其中色素痣8例,各种囊肿12例,脂溢性角化病7例,磷癌2例,日光放射性角病1例.缺损面积在2.0cm×1.5cm~4.0cm×3.0cm之间,均采用临近局部皮瓣修复,其中皮下蒂"风筝"皮瓣9例,旋转皮瓣13例,楔形皮瓣5例,A-T皮瓣3例,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 30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区外形恢复满意,无继发畸形,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面部供区瘢痕隐蔽、细小;结论 对于面部肿瘤术后患者实施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

  •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唇周皮肤缺损50例

    作者:周海;邵家松;花鸣春;张敏

    目的:观察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唇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近5年来我科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唇周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50例。修复缺损创面大小直径3~30mm。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5mm以下唇周皮肤缺损时,皮瓣的切取、缝合稍有困难;靠近唇缘的皮肤缺损在5~20mm时,改良菱形皮瓣的旋转、缝合较容易,且术后唇、鼻无继发畸形;超过20mm的皮肤缺损,尤其是上唇,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后可出现轻微的唇、鼻畸形。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在唇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修复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外科 皮瓣 整形 唇外科
  •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总结

    作者:吴玉伟;金培生

    查阅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5至2017年间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钙超载",英文关键词为"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of skin lfap,signal pathway,apoptosis,oxidative stress,inlfammatory reaction,microcirculation,calcium overload",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出35篇.终选用3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皮瓣IR过程中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发现目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Nrf2/Keap1-ARE、JAK/STAT、p38 MAPK/IKK/NF-κB、Toll4/NF-κB、PHD-HIF、Trx-1-ASK-MAPK、Trx-MKK4-NF-κB、FOXO-cAMP-PKA-CREB-PGC1α、ROS-ASK1-MKK4/MKK7-JNK、Wnt、c-Jun、PKC-ERKs、HIF-1α/VEGF、Akt/c-myc/VEGF等.可从IR发生、发展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层面出发,预防或减轻皮瓣IR,但IR是一个多因素、多信号调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仍存有许多疑问,未来对IR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更深入研究将为预防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提供新的靶点.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十三)踝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作者:孔祥雪;阮玉婷;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

    踝关节因两侧有内、外踝阻挡,关节周围又有众多的肌腱及血管、神经通过,再加上局部的皮下组织欠丰富,故采取各种手术入路均非十分理想,同时术后也存在对局部皮瓣血供的影响而踝关节前入路是临床上较为广泛采用的入路方式.

  • 利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阴茎再造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选文;方家杰;叶秀娣;虞渝生;钟达川;张峰彬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阴茎再造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收治体外热疗致阴茎严重烧伤2例、假两性畸形1例、动物咬伤致阴茎大部缺损1例.患者平均年龄31岁.术前残余阴茎常态下长度0.5~1.5 cm.应用DIEP皮瓣及第12肋骨植入行一期阴茎再造术.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未发生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5~32个月,再造阴茎外形逼真,阴茎定型长度7.5~11.0 cm,排尿正常,未发生严重感染及尿道狭窄,皮肤感觉与勃起功能良好.1例近期手术者随访3个月阴茎感觉仍在恢复中.结论 该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手术一期完成,术后再造阴茎形态功能良好,能满足患者及配偶性生活的要求.供区损伤小,是比较理想的阴茎再造方法.

  • 尿道板联合一侧新月形皮瓣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项;储婧;彭博;邓其飞;毛长坤

    目的 探讨尿道板联合一侧新月形皮瓣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4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3.3±2.1)岁(1~9岁).尿道外口均位于阴茎腹侧中远端,伴阴茎轻、中度弯曲,包皮呈帽状堆积于阴茎背侧,腹侧皮肤缺乏,无阴茎、阴囊转位或隐睾等疾病.所有患儿均为首次手术,行尿道板联合一侧新月形皮瓣尿道成形术.术中游离尿道板一侧新月形包皮浅筋膜组织,联合尿道板作为新尿道材料,并使尿道偏离中线缝合.修剪尿道前端开口呈浅“V”形后成形尿道外口,使用背侧肉膜血管蒂加盖新尿道,缝合关闭阴茎头翼瓣成形阴茎头,裁剪包皮覆盖缝合阴茎体.术中留取背侧包皮内板、外板筋膜组织,腹侧包皮内板、外板筋膜组织,行HE染色,比较各组筋膜血管数量,并对浅、深筋膜血管数量进行比较;同时留取腹侧内、外板与尿道板交界处筋膜组织,观察切面组织形态和血管走行情况.结果 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阴茎伸直前测量阴茎长度为(3.5 ±0.5)cm(2.7~4.0 cm);冠状沟处阴茎直径(1.2±0.3)cm (1.0~1.8 cm);两翼处阴茎头直径(1.5±0.3)cm (1.2~2.3 cm);尿道板宽度(0.6±0.1)cm (0.4~0.8cm).完全矫正阴茎弯曲畸形后测量阴茎长度为(3.5±0.5)cm (3.0~4.5 cm);尿道缺损(1.7±0.7)cm (0.8 ~2.5 cm);按Barcat法分型,其中冠状沟型2例,阴茎前段型7例,阴茎中段型5例.术中留取标本HE染色结果显示,背侧包皮内板筋膜组织的血管数量为(8.5±2.1)支,背侧包皮外板(5.1±1.6)支,腹侧包皮内板(7.6±1.8)支,腹侧包皮外板(4.8±1.6)支,背侧包皮内板筋膜组织血管数量丰富,多于背侧包皮外板(P =0.033)和腹侧包皮外板(P=0.047),但与腹侧包皮内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6);背侧与腹侧包皮外板筋膜组织血管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82).靠近皮肤的浅筋膜组织血管数量为(10.3±1.4)支,显著高于深筋膜组织[(4.2±1.7)支,P=0.037].腹侧内、外板与尿道板交界处横切面可见浅筋膜有较多的血管分支向尿道板方向走行.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2.1)个月(3~9个月).所有患儿阴茎伸直满意,尿道口无裂开,无排尿费力,排尿无分叉,无尿瘘.1例阴茎中段型患儿发生术后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1例阴茎前段型患儿术后尿线偏细,但无排尿困难,予F6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2个月后,尿线增粗.结论 尿道板联合一侧新月形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对于术中无需横断尿道板即可满意伸直阴茎的患儿,尤其是对阴茎发育较差、制作新尿道材料不充足的的患儿,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手术方式.尿道板两侧的包皮浅筋膜组织血供丰富,是新尿道的理想材料.

  • Onlay-tube-onlay 术式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立渠;郭云飞;马耿;孙宁;田军;陆如纲;邓永继;葛征

    目的:分析Onlay-tube-onlay术式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随访结果,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应用Onlay-tube-onlay术式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7个月~13岁7个月,平均年龄2.8岁,尿道口位于阴茎根部或为阴囊型重度尿道下裂,均为首次手术。术中脱套并横断尿道板(必要时行背侧白膜紧缩)完全矫直阴茎下曲后测得尿道缺损长度3.0~5.0 cm,平均(4.0±0.5) cm,根据测得尿道缺损长度留取背侧包皮内板岛状皮瓣(两端皮瓣较中间皮瓣窄),转移至腹侧置于尿道开口和阴茎头之间,将背侧岛状包皮瓣中间卷管,远近端加盖于横断尿道板两端成形尿道。术后留置F8导尿管,术后12 d拔管出院。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其中尿瘘2例(6.25%),尿道狭窄3例(9.37%),无尿道憩室病例发生。术后阴茎体外观满意,尿道口外形裂隙状,尿线满意,尿流率检查提示尿流曲线多数成钟形或高平台形。大尿流率(8.56±3.99) ml/s,平均尿流率(5.23±2.32)ml/s。结论 Onlay-tube-onlay术式是Onlay术式和Duckeet术式的结合,术后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避免了完全保留尿道板使得阴茎体无法完全矫直或因过分依赖背侧白膜紧缩致阴茎体呈短粗型影响外观。 Onlay-tube-onlay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可以作为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方案之一。

  • 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前后尿道同时狭窄的术式选择

    作者:徐月敏;谢弘;冯超;张炯;吕向国

    目的 探讨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前后尿道同时狭窄的术式选择.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27例男性前后尿道同时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年龄13~83岁,平均38岁.病因为硬化性苔藓样变相关的尿道狭窄2例,医源性尿道狭窄3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22例.尿道狭窄段长6~14cm,平均11 cm.手术方法:前尿道狭窄治疗采用2种术式:①阴茎带蒂皮瓣扩大尿道成形术20例;②舌黏膜扩大尿道成形术7例.后尿道狭窄采用3种术式修复:①不离断尿道海绵体的尿道端端吻合术3例;②尿道端端吻合术17例;③不同组织替代性尿道成形术,其中带蒂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2例,舌黏膜尿道成形术5例.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6年,平均2.6年.27例中24例(88.9%)术后排尿通畅,3例(11.1%)有并发症;其中17例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狭窄复发,再次采用阴囊皮瓣扩大后尿道后排尿通畅;另1例采用阴茎皮瓣扩大尿道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患者于术后9个月发生尿道假性憩室,经再次手术后排尿通畅;余患者逆行尿道造影示尿道管腔粗大;尿流率检查示大尿流率14.2ml~37.9 ml/s,平均21.3 ml/s.结论 在前后尿道同时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阴茎皮瓣或口腔黏膜的替代性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前尿道狭窄较合适的方法,后尿道狭窄的治疗应根据狭窄段的长短和局部条件选择尿道端端吻合或其他组织替代性尿道成形术.

  • 皮瓣在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学杰;龙云;朱辉;龙道畴

    1996年7月至2005年10月,我科收治尿道下裂术后并发较大尿瘘患者33例,分别应用各类皮瓣进行修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尿道内双引流结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作者:孔朝辉;潘柏年;肖云翔;赵明义;杨健;酒涛

    1994年3月至2001年4月,我们采用尿道内双根引流管引流结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 应用皮瓣桥接治疗阴囊及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力;牛星焘;马勇光;秦荣生;薛宏宇;陈曼;李健宁

    目的探讨皮瓣桥接法治疗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对8例阴囊及下肢淋巴水肿所致严重皮肤病变应用轴型皮瓣和任意型皮瓣(胸腹联合皮管)治疗.切除病变组织、移转皮瓣、桥接引流淋巴液. 结果 2年~7年术后随访观察,除1例外伤性小腿淋巴水肿术后3年复发外,其余各例淋巴水肿病变部位术后6月~12月逐渐显效,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病情稳定,无丹毒及蜂窝织炎再发,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利用皮瓣修复淋巴水肿所致的严重皮肤病变部位是治疗淋巴水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淋巴水肿 皮瓣
  • 内固定物外露创面的整形外科治疗

    作者:赵润蕾;杨欣;马勇光;李东

    目的:探讨在保留内固定物前提下应用整形外科方法治疗内固定物外露创面的有效性、适应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3年3月因创面内固定物外露在我科手术的26例病例资料,其中下肢骨折术后钛板或钛钉外露12例,漏斗胸矫正术后钛板外露5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3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外露2例,脊柱肿瘤术后内固定物外露2例,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外露各1例。均应用带血管蒂皮瓣移转修复创面。结果26例内固定物全部成功保留。25例皮瓣或肌瓣成活,1例肌瓣坏死伴感染及骨质外露,经长期抗感染及清创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3例:1例肌瓣移转并游离植皮术后皮片部分坏死,行邮票植皮创面愈合;1例皮瓣部分坏死,胫前肌腱外露,行创面负压吸引、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1例术后伤口裂开,行局部皮瓣修复后创面愈合。26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3.9月。3例术后受区皮肤感觉减退较明显,3例二次手术者术后局部瘢痕较明显,1例植皮区颜色与周围皮肤差别大。所有患者组织瓣供区运动功能无明显障碍,受区外形不臃肿。结论在需要保留内固定物的情况下,组织瓣移转是修复内固定物外露创面的有效方法。发生内固定物外露后早期清创、早期手术、清创时运用压力冲洗、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设计并切取足够大的组织瓣进行创面修复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腔镜甲状腺手术标本破碎导致误诊及皮瓣下肿瘤种植1例

    作者:朱励民;钱毓贤;陆鉴

    腔镜甲状腺手术逐渐增多,有关腔镜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值得关注.我科于2010年3月收治1例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肿瘤标本破碎导致误诊及颈阔肌下肿瘤种植病例,现报道如下.

  • 手指末节部分皮肤及指甲缺损的修饰性再造

    作者:马象武;杨志全

    手指末节的外伤性缺损多为切割伤或碾压伤,常常伴有指甲缺损,虽然创面不大,但想完美修复很困难.2005年7月~2007年9月,我们根据手指缺损的情况在踇趾设计以跖背动脉或趾底动脉为蒂,砪甲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及指甲缺损7例,再造手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满意,现报道如下.

  •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作者:胡勇;王增涛;朱小雷;孙文海;刘志波;朱磊;许庆家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 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策略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祥厦;唐庆;许澍洽;黄洁新;许扬滨

    目的:探讨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对51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放疗、切缘距离及肿瘤大小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患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缺损面积4 cm×6cm至20 cm×26 cm,均I期予植皮、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30.4年,总体复发率为23.1%,1例复发7次的患者发生肺转移。非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缘≤2cm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2cm组(37.5%vs 19.4%,χ2=12.49,P<0.01);肿瘤≤5cm组患者复发率为16.7%,肿瘤>5 c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 P<0.05)。结论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单纯局部切除复发率高,手术需行广泛切除,结合术后放疗并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复发可能与肿瘤的大小、切缘距离等因素有关;多次复发可引起远处转移。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电击伤

    作者:李勇;许瑾;章祥洲;武朱明;卓丹;余勇;袁振奋;杨蔚

    目的 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电击伤.方法 利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电击伤7例,旋转点位于踝上0cm~3cm,皮瓣面积6cm×5cm~10cm×12cm.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简单易行,能够用于修复足远端创伤,拓展了传统皮瓣的应用范围.

  •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查选平;周赤龙;金钟鸣;张彩明;陈惠贞;李焱

    目的 探究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要点. 方法 对20例因小腿下段、踝周及足部皮肤缺损而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中有3例出现远端边缘坏死,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本皮瓣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应用时不切断蒂部皮肤并采用明道转移.

    关键词: 移植 皮瓣 腓肠神经
2810 条记录 10/141 页 « 12...78910111213...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