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元活血汤对早期实验性骨折愈合中VEGF 、B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引刚;武辉;刘艳平;孟向超;付江涛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早期实验性骨折愈合动物模型骨折断端局部VEGF、 BMP-2的生成的作用,方法:取8月龄健康SD大鼠,造成左侧桡骨骨折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对模型组和活血化瘀组标本进行VEGF-DBA、BMP-2-DBA显色计数观察和常规HE染色骨痂厚度的比较观察.结果:模型组和复元活血汤组在造模后骨折断端局部免疫组化VEGF、BMP-2阳性细胞及骨痂厚度计数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提高早期实验性骨折愈合动物模型骨折断端局部VEGF 、BMP-2表达水平;能增加早期实验性骨折愈合动物模型骨折断端局部骨痂厚度.

  • 中医正骨治疗"Simth"骨折10例

    作者:曾波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治疗"Simt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后,先用前后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在背伸尺偏位,二周后改用小夹板固定中立位,同时根据骨折的三期分治原则而运用辨证施治的内服方药和肿痛消外洗方熏洗患处.结果本组10例:随访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约6周.根据综合评定优良率90%,良好率10%.结论早期复位,及时更换石膏托,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及熏洗患处,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腕关节创伤性炎症,获得佳腕关节的功能康复.

  • 微创关节镜下结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康复护理

    作者:马君霞;田文莉

    膝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由于损伤涉及关节面,常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限。近年来,微创膝关节镜下监测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能早期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我院在膝关节镜下监测治疗膝关节关节内骨折60例,制定并实施了手术前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医活血化瘀法影响骨折愈合的基础研究

    作者:周胜

    本文通过分析复元活血汤的处方和药理,探讨活血化瘀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以实验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并对中医药治疗骨折方法推广提出展望。

  • 中医护理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

    作者:贾智华;王海过;赵碧春

    髌骨是人体大的籽骨,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参与膝关节屈伸活动,它的骨折是由突发性间接或直接暴力造成.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髌骨骨折94例,为促使骨折愈合,避免关节粘连强直,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术后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干细胞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春阳;马旭(综述);杨大平(审校)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之一,是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的异常,以骨密度的减少及骨微结构的退变为主要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虽然详细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但是由于激素分泌急剧减少而造成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不均衡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应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会产生许多副作用。由于在骨质疏松性人群中,骨密度降低和骨折愈合能力的减弱可能是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缺失导致的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能力减弱有关[3]。因此,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治疗手段,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潜能特性的细胞,而且其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来源丰富,获取途径并不十分困难。干细胞移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直接或间接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目前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干细胞有脂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现将新进展综述如下。

  • P物质在去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

    作者:何海涛;谭颖徽;王建华;徐琳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试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中国大白兔32 只,分为实验组(去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组)和对照组(保留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组),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 天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物质(SP)在新生骨痂中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失神经骨折组骨痂中SP含量早中期表达弱,晚期表达逐渐增强;对照组骨痂中SP在早期表达较强,到14 d尤明显,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晚期SP表达复又增强;SP在骨痂中表达失神经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下牙槽神经参与了早期骨修复和晚期的改建,神经参与骨折愈合的调控与SP有关.

  • 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张茹慧;吴国民;刘文书;孙秀梅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5 只,随机分为术后48 h和1、3、5、8 周5 个时相组,每组5 只,以健侧为对照,制作左侧下颌骨体部骨折模型,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伤后48 h~8 周VEGF mRNA及VEGF在骨折部位被多种细胞表达,其表达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1~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在伤后48 h~8 周的骨折端不同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受体Flt1,1~3 周为表达高峰期.结论: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VEGF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1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刘少华;程刚;田卫东;李声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1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用兔作下颌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于骨折前一天及骨折后第1、3、5、7、14、30、60、90 天取骨断端组织标本作成石蜡切片并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以探讨整合素β1在骨组织,特别是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β1在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中广泛表达;成骨细胞上的整合素β1在7 d后表达增强,14~30 d为强烈,90 d时接近正常。破骨细胞上整合素β1在骨折后14 d表达增强,一直延续到90 d。结论:在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1在骨组织,特别是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的表达增强,整合素β1对骨折的愈合过程具有影响作用。

  •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立明;张伟;陈坤;吴亚东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和TrkA)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表达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2 只白兔随机分为8 组(每组4 只),4 只无骨折作为健康对照组,28 只制作右下颌骨骨折模型,立即行钛板固定.术后实验组动物分别在1、3、5、7、14、21、28 d各取4 只处死.切取下颌骨脱钙后制作骨组织切片,行HE染色、NGF及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阳性,3~5 d达到高峰,在未骨折组仅有轻度阳性表达.NGFR- Trk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强阳性,7 d达到高峰,到21 d时软骨细胞强阳性.NGFR- p75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阳性,5~7 d达到高峰,到21 d时仍为阳性表达.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NGF、p75和TrkA共同调节骨细胞活性,对骨的修复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 X线监视下经椎弓根内固定术

    作者:孙国绍;李灵军;窦国胜

    脊柱骨折、脱位常需手术内固定使病变节段稳定,以利于病变区骨折愈合和融合,从而达到脊柱永久性稳定的目的.准确地安放内固定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000-03~2003-07,我们在X线监视下施实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效果良好,资料完整者共27例,分析报告如下.

  • 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及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

    作者:任可;张春才;汪光晔;赵建宁;陆维举;李波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以及前列腺素E2 (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 方法:80只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实验组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在骨折端造成持续动态压应力,对照组以4孔加压钢板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3, 7, 14, 21, 28, 56, 84日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放射免疫和Real-time RT-PCR等观察及检测. 结果:环氧化酶-2(COX-2) mRNA的表达量以及PGE2和cAMP的含量均较骨折前显著上升,且实验组在术后3~4 wk时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结果则显示实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改建均领先于对照组. 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通过COX-2,PGE2和cAMP这一信号通路使得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促进了骨折愈合.

  • 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柳;刘锋;梁春雨;赵文国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50只雌性、12 wk龄SD大鼠共分成5组,每组1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G1),双侧卵巢切除术组(OVX,G2),假手术+骨折+生理盐水组(Sham+F+V,G3),卵巢切除术+骨折+生理盐水组(OVX+F+V,G4),卵巢切除+骨折+辛伐他汀药物组(OVX+ F+SV,G5),所有需制造骨折的大鼠均采用右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髓内针固定;辛伐他汀给药组采用大鼠灌胃,隔日1次(5 mg/kg),于术后4 wk处死,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分别进行CR摄片、组织形态学染色,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右股骨整体骨密度(tBMD)、远段骨密度(dBMD)和中段骨密度(mBMD)以及BMP-2免疫组化观察,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BMP-2免疫组化进行光密度测量.结果:(1) OVX组与Sham组比较BMD下降.(2) OVX+F+V组与Sham+F+V组比较骨痂mBMD降低;骨痂组织存在大量软骨岛、软骨细胞发育不成熟,骨小梁发育不良,破骨细胞多见.BMP-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3) OVX+F+Sv组与OVX+F+V组比较:骨痂mBMD和BMP-2的表达增高;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增高,骨小梁较宽、排列整齐板层骨形成,软骨组织较少见.结论:①骨质疏松不仅延缓骨折愈合过程,而且降低骨折愈合质量.自软骨痂向骨性骨痂演变过程减缓.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②辛伐他汀对OVX大鼠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形成,明显加快骨折愈合的作用,加速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演变.而且与BMP-2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 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杨团民;刘淼;杨爱玲;石宗利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用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PDLLA/CMP)对20只兔(平均3.5 kg)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 固定各2, 4, 8, 12和24 wk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①骨折第2周炎性反应期结束;②成纤维细胞出现在2~4 wk,成骨细胞出现在4 wk;③胶原纤维结构正常;④24 wk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无退变现象. 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细胞进程无明显变化;成骨过程活动正常;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 结论:用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无明显差异,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

  • 持续动态压应力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任可;张春才;许硕贵;唐昊;康庆林;高堂成;张雪松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对25只家犬股骨干造成双侧横断截骨,随机选一侧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固定,对侧以髓内钉固定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7, 14, 21, 28和49 d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Ⅸ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Northern blot杂交. 结果:组织学观察和Northern blot结果均表明,SMC固定下骨折间隙内愈合组织的软骨形成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软骨内成骨也得以强化. 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纵向压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

  • 天鹅记忆接骨器与接骨板和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康庆林;张春才;许硕贵;高堂成;任可

    目的: 对天鹅记忆接骨器(swan-like memory connector, SMC)和加压接骨板(dgnancic compressive plate, DCP)以及带锁髓内针(locked intramedullay nail, 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 方法: 随机选择1995-01/2001-12入院的新鲜股骨干骨折321例,分别采用SMC与DCP,LIN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治疗1 wk,不用外固定,定期拍片并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SMC组的手术时间(h)明显短于DCP组与LIN组 (1.8±0.7 vs 2.5±0.5 & 2.8±0.8, P<0.05),而住院费用($)也显著少于DCP组和LIN组(6265±760 vs 8034±986 & 9767±829, P<0.05),3组在伤口感染和合并桡神经损伤方面无差异. SMC组骨愈合时间(wk)显著短于DCP组和LIN组(12.5±4.6 vs 17.1±4.9 & 16.8±6.1, P<0.05),而术后功能优良率高于DCP组和LIN组. 在天鹅接骨器固定下,骨折愈合直接由板层骨直接替代连接,固定段无应力遮挡和骨质疏松. 结论: SMC的几何构形和力学特性有利于骨折愈合. 在本器固定下,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尚未被认知的骨折愈合方式.

  •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3基因的动态表达

    作者:刘建;胡蕴玉;刘新平;吕荣;马真胜;徐新智

    目的通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三种BMP(1,2,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明确此三种BMP是否参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以及作用时限. 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左前肢桡骨中段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随机分为6个时间组,分别于术后1,2,3,4,6,8 wk在骨折处取材,分别用BMP 1,2,3 cDNA作探针进行打点杂交,检测BMP(1,2,3) mRNA 的表达水平,对侧正常桡骨中段作为对照. 结果 BMP 1,2,3三种基因在骨折愈合早期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峰值位于术后2 wk,表达量分别为191,285,213 ng*g-1,而正常对照侧分别为32,65,60 ng*g-1. 结论 BMP 1,2,3均参与骨折的修复过程,主要在愈合早期发挥作用.

  • 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血流量变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作者:初同伟;王正国;朱佩芳;温建良;金融兵;张波

    目的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病理改变与血流量变化规律,并探讨其间的关系. 方法在兔左侧桡骨中段制作骨折动物模型,应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测定骨折端不同时相点血流量变化,并取骨折端标本脱钙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伤后24 h内骨折端病理改变以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要变化,72 h~3 wk出现极为活跃的修复细胞增生,8 wk基本达到骨性愈合. 伤后8 h骨折端血流量已出现升高,1 wk时达到高点,这种高血流状态一直持续到第3周,5 wk时有所回降,至骨折后8 wk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骨折端修复细胞活跃期与局部血流量增加的高峰期相吻合,增生活跃的修复细胞可能产生某种因子,该因子与局部血流量增加有关.

  • RBX诱骨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作者:杨柳;胡蕴玉;吕荣;颉强

    目的重组合异种骨(RBX)作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在临床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病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需进一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中诱骨活性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方法采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纯化RBX中诱骨活性蛋白即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利用小鼠肌袋实验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再用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测量RBX中诱骨活性蛋白纯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在纯化近20倍后,获得8.23 mg高度纯化的蛋白质,组织学观察其活性发现植入小鼠股部第10日,有大量软骨细胞及软骨岛的出现,在局部区域还可见到条索状骨小梁出现,SDS-PAGE电泳发现这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经还原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03. 结论重组合异种骨(RBX)中35×103的蛋白质经还原后为22×103,其单独使用具有异位成骨活性,为RBX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生物可吸收性高强度棒用于骨折内固定

    作者:杨团民;刘淼;杨爱玲;石宗利

    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生物内固定材料. 方法:用生物可吸收性聚乳酸/偏磷酸钙复合物棒对20只兔股骨髁上实验性骨折行髓内固定,术后2, 4, 8和12 wk分别经X线摄片、肉眼、光镜和电镜对骨折的愈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 结果:骨折端无明显的炎性反应和异物反应,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终愈合后固定材料逐渐重吸收. 12 wk时PDLLA/CM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95%CI为78.88~92.32 MPa,弹性模量95%CI为6.24~7.24 GPa,拉伸强度95%CI为93.91~111.57 MPa. 结论:聚乳酸/偏磷酸钙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是一种有前途的骨外科内固定材料.

2170 条记录 98/109 页 « 12...9596979899100101...10810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