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静脉栓塞47例的病因分析

    作者:黄加安

    门静脉栓塞常见于原发性肝癌转移和肝硬化血栓形成,临床上有时两者容易相互误诊,直接影响到原发病的诊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探讨门静脉阻塞的原因,现对我院47例门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术中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作者:冯关荣;韩伟;陈达琨

  • 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研究

    作者:刘俊;陈骋;郑进方;覃伶伶;张震生;孙启刚;李灼日

    目的 探讨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10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前对照组、门静脉栓塞组(A1组)、门静脉结扎组(A2组)、门静脉栓塞+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1组)和门静脉结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2组),每组20只.除术前对照组外以上各组栓塞或结扎大鼠门静脉右支.每组于术前及术后1、3、7及14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5只,检测各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称取各叶肝脏及全肝重量,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非栓塞及非结扎肝叶占整个肝脏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67的表达.结果 术后各组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改变,表现为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B1与B2组术后第1、3、7天ALT及AST峰值分别较A1与A2组低(P<0.05).各组大鼠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重/全肝重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第7、14天B1组非栓塞叶肝重/全肝重较A1组高,B2组非结扎叶肝重/全肝重较A2组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改变:A1与A2组、B1与B2组术后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叶PCNA与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于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缓慢下降,第14天A1与A2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B1与B2组较术前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后对侧肝脏均有再生能力;外源性HGF能明显提高肝再生能力.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

    作者:任秀昀;王凤水;刘煜;陈新国;李威;沈中阳;庄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监测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50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连续监测.术前监测内容包括门静脉主干直径、血流速度及有无门静脉栓塞等;术后监测内容包括门静脉供体段、受体段、吻合口的直径、管腔内回声、血流方向及血流速度等.结果术后当日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46.27 cm/s,小流速为15.8 cm/s,大流速为110.8 cm/s.358例(71.03%)血流速度>40 cm/s.30 d后,347例(68.85%)流速降至40 cm/s以下.64例(12.70%)出现离肝血流,1例(0.20%)出现完全离肝血流.门静脉并发症13例(2.58%),包括4例(0.79%)栓塞(3例血栓、1例瘤栓),9例(1.79%)吻合口周围狭窄.结论异常门静脉血流信号不一定均出现并发症,连续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更有价值,因此,CDFI技术对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春;陈哲宇;曾勇;严律南

    目的 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初步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1个医疗组收治的20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中行手术切除15例,切除率为75%.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非根治性切除术5例;行左三肝+尾叶切除(右前右后肝管成形、肝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左外左内肝管成形、肝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行肝方叶切除(左外内、右前后肝管分别整形后行2个胆-肠吻合术)2例;其中2例因总胆红素> 400 mmol/L而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门静脉栓塞(PVE)后再手术,l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另1例行非根治性切除术.不能切除者5例,其中3例因发生肝脏及远处广泛转移,行术中PTCD,另2例因肿瘤侵犯门静脉左右支,行术中T管引流、联合术后PTCD.行手术切除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术后生存时间l~3年,平均1.5年;肿瘤未切除者生存3~6个月,平均4.2个月.本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对于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应精确评估,力争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如不能一期切除则行PTCD和PVE,力争二期切除.

  • 门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李志鹏;曾兆林

    目的 总结门静脉栓塞(PVE)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周内外关于PVE的相关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PVE可以有效提高肝切除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然而,目前在PVE材料、剂量使用及临床操作方法的佳选择上还存在一定争议.结论 PVE作为一种诱导肝功能代偿的方法,在增加肝脏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而改进PVE的方法及技术,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剩余肝脏组织的增生代偿,尚需要迸一步研究.

  •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何振平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愈切除率.方法收集近期有关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文献资料.结果①早期诊断; ②了解肝门部胆管癌向肝侧的浸润情况; ③合理的切除治疗; ④合并的血管切除; ⑤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是有效的措施.结论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远期疗效是可能的.

  • 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及外科治疗

    作者:姜小清;程庆保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该病的治疗方式,但其手术切除难度大,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现代影像医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10年来"计划性肝切除"和"第四肝门"理念逐渐由临床实践中提炼出来,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持续应用,HCCA的外科治疗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给该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HCCA又称为近端胆管癌、Klatskin瘤,其仍然是常见的胆管癌,起源于肝管的左右分叉部,属于围肝门区肿瘤(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约占胆管癌总体的60%~70%[1].

  • 肝门部胆管癌的计划性肝切除

    作者:易滨;姜小清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原发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2009年AJCC第7版的TNM分期[1]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胆管癌的常见类型,占胆管癌的50%~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向胆管周围侵犯,甚至累及肝门部血管和肝实质,这给我们的外科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 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朱峰锋;司马辉;赵军

    目的 了解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基础联合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门静脉栓塞、射频消融等多种治疗方案对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的新进展,探索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从而控制疾病快速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以TACE为主导的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新进展的文献,就联合方案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各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与特点进行综述.结果 对于晚期原发或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方案与单一的治疗方案相比,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各种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多种介入治疗方式的快速发展,都为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带来利好因素.结论 我们应该加强对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重视,提高对晚期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认识,积极推动联合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 门静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青;张文远;韩盛玺;沈通良

    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慢性肝病的并发症之一,发生过程缓慢且隐匿,常被忽视.大多是在作腹部B超或CT时偶然发现.PVT造成静脉慢性不完全阻塞而使相应器官的病情加重,若再出现门静脉的急性闭塞,可使原有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死亡.现将我院1997~2000年收治门静脉栓塞患者12例,报告如下.

  •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3例观察

    作者:郭春梅;李亭

    目的 评价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我院临床和(或)活检明确诊断、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3例,术后通过观察瘤体大小、碘油沉积、正常肝组织代偿情况及甲胎蛋白水平等指标及随访生存率来评价疗效.结果 23例中14例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其中缩小>50%有8例,5例无明显变化,4例增大.11例碘油沉积>50%,其中充填致密者6例.介入术后所有患者正常肝组织有代偿性增大,4例患者术后择期行二期手术切除.16例介入术后AFP有不同程度下降,9例降至正常.电话随访23例患者6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3.9%、39.1%、17.4%.结论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改善肝功能,并有利于肿瘤进行二期切除,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燕;彭玉兰;文晓蓉;林玲;蔡迪明;马步云;邱逦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了11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10例肝移植术后,超声正确诊断肝动脉栓塞3例、门静脉栓塞6例、下腔静脉栓塞7例、肝静脉狭窄1例、胆管并发症8例、胸腔积液79例、腹腔积液例78例、肝周积液31例,误诊肝动脉栓塞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肝动脉栓塞假阳性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经肝动脉同时直接经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贾科峰;于长路;孙诚;韩玉娟;王凤梅;经翔;张传山

    目的 比较同时经肝动脉、门静脉介入与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拟行原发性肝癌介入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肝动脉组和双介入组,肝动脉组行常规肝动脉介入,双介入组行肝动脉、门静脉介入.比较2组术后临床有效率、肝脏体积、肝功能等情况.结果 至观察终点,双介入组有效率、肿瘤直径下降程度都优于肝动脉组;双介入组术后第1天、第3天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较肝动脉组高,术后第7天、第14天,2组无显著性差异;双介入组非栓塞侧体积与术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术后第4周为明显.2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肝动脉同时门静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控制和缩小原发性肝癌,并能有效地诱导肝非栓塞叶代偿性增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栓塞对非栓塞肝容积的影响

    作者: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栓塞 (PVE)术对非栓塞肝容积的影响.方法 21例肝癌患者行TACE后,分别实施门静脉亚段分支(亚段组)、段分支(段组)以及叶分支(叶组)PVE.其中亚段组 5 例,段组 10例,叶组 6 例(均为肝右叶).所有患者于PVE前及术后4周均行肝脏CT扫描检查,分别测量肝脏病变区和非栓塞区容积,观察非栓塞肝脏的容积变化.结果非栓塞肝容积的变化与栓塞肝容积显性相关(r=0.752,P<0.01).亚段组非栓塞肝容积增加率为(2.4±2.7)%,段组为(11.4±6.7)%(P<0.05)以及叶组为(39.8±19.9) %(Ρ<0.0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栓塞术能安全有效地增加非栓塞肝的容积,为肝癌扩大肝切除术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

  • 骨髓干细胞移植加门静脉栓塞在肝癌二期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田银生;张伟;朱宇;葛明刚

    目的 探讨术前骨髓干细胞移植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SPVE)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二期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5例单独行POSPVE,其余7例行POSPVE及骨髓干细胞移植.再行原发性肝癌二期切除术.分析比较肝癌二期切除率、手术前后肝叶体积变化、肝功能变化等.结果 骨髓干细胞移植加POSPVE患者肝脏体积变化右肝从619.3±37.9ml缩小到486.6±36.3ml,左肝体积从265.2±30.6ml增大到359.6±10.9ml明显高于单纯POSPVE 患者(右肝体积从594.2±27.6ml缩小到471.3±23.5ml 左肝体积292.5±32.3ml增大到421.3±27.5ml),且肝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后者.7例骨髓干细胞移植加门静脉栓塞患者有5例成功施行了二期切除,5例单纯门静脉栓塞患者有2例施行了二期切除,1例死亡.结论 术前行干细胞移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能明显刺激肝脏再生,改善肝功能,提高肝癌患者的二期切除成功率.

  • 高龄门静脉栓塞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诊治体会

    作者:翟秀军;宋道远;刘秀梅

    凹陷性水肿,余无阳性发现.

  •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董科;俞小炯;熊伟;龚军;古春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的血流动力学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易滨;梁丽琼;王茵;程庆宝;邱应和;郭佳;姜小清;吴孟超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PV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非栓塞肝叶增生速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治疗前进行钢圈PVE治疗,在该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量、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tudent t 检验,双变量正态分布数据相关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压力在PVE治疗后为(25.9±4.1)cm H2O(1 cm H2O=0.098 kPa),高于PVE治疗前的(22.4±4.1)cm H2O,升高幅度达到(3.5±2.5)cm H2O(t=-6.504,P<0.05);门静脉非栓塞支血流速度在PVE治疗后加快,第7天血流速度达到峰值(26±9)cm/s;非栓塞肝叶增生速度与栓塞肝叶血管床占全肝体积比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 栓塞的门静脉血管床范围越大,PVE诱导的非栓塞肝叶增生速度越快.

  • 门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陈健;王曙光

    随着肝胆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行肝部分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越来越安全.而扩大肝切除的患者(≥5段)仍然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在ICU的时间延长,恢复延后.特别是对于那些巨块型肝癌,根治术后往往剩余的肝偏小,会发生肝功能衰竭.

103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