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

    作者:高浩基;张弢;赵任

    直肠癌局部复发是目前直肠癌治疗上的一个难点.尽管目前认为局部复发仍有手术治愈的可能性,但是客观存在可根治率低、手术难度大等情况,其预后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对于直肠癌局部复发来说,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随着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被广泛接受,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已得到大幅降低.除此之外,仍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局部复发的危险度,包括环周切缘、手术方式、肿瘤分期、神经浸润等.合适的放化疗能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风险.因此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给予相应治疗,减少局部复发才尤为重要.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八版结直肠癌分期更新及其“预后和预测”评价体系

    作者:姚宏伟;吴鸿伟;刘荫华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用,其中结直肠癌分期系统重要更新在于,增加了基于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非解剖学”预后和预测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预后评估体系。AJCC第八版结直肠癌分期系统对获得Ⅰ~Ⅱ级证据支持的8个预后和(或)预测因素进行了推荐,包括血清CEA水平、肿瘤退缩评分、环周切缘、淋巴管血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微卫星不稳定、KRAS/NRAS基因突变及BRAF基因突变。在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背景下,“解剖学”分期和“非解剖学”分类体系的联合使用,将有利于对结直肠癌进一步分期和分类诊治,有助于个体化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风险并预测治疗疗效,推动结直肠癌临床实践从传统“群体化”诊治到精准“个体化”医疗的转变。

  •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比较

    作者:赵日升(译);汪挺(审校)

    为了探讨与传统结肠癌手术相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否能够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本研究收集了丹麦结直肠癌学组数据库中2008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于哥本哈根大学4家附属医院接受限期手术切除的Ⅰ~Ⅲ期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CME组由在其中1家有资质的医院接受CME的患者构成;非CME组由在其他3家医院中接受传统结肠癌手术的患者构成。排除Ⅳ期肿瘤、异时性结直肠癌、单纯直肠癌(肿瘤距肛缘小于或等于15 cm)患者,以及合并结肠腺癌、阑尾肿瘤及R2切除的患者。终CME组纳入患者364例,非CME组1031例。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11月13日,CME组患者的4年DFS明显高于非CME组[85.8%(95% CI:81.4~90.1)比75.9%(95% CI:72.2~79.7),P=0.001]。对于Ⅰ期患者,CME组的4年DFS为100%,明显高于非CME组的89.8%(95% CI:83.1~96.6,P=0.046);对于Ⅱ期患者,CME组的4年DFS为91.9%(95% CI:87.2~96.6),明显高于非CME组的77.9%(95% CI:71.6~84.1,P=0.003);对于Ⅲ期患者, CME组和非CME组4年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5%(95% CI:63.6~83.5)比67.5%(95% CI:61.8~73.2),P=0.1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ME是全组患者更高DF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59,95% CI:0.42~0.83)。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CME组的DFS仍明显高于非CME组[85.8%(95% CI:81.4~90.1)比73.4%(95% CI:66.2~80.6),P=0.001]。

  • 髋部骨折体质量指数(BMI)作为预测因素

    作者:Branko Kopjar;王汉;杨云峰

    SummaryEvidence from one meta-analysis (12 studies) and f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totaling more than 150, 000 subjects, suggests that BMI i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hip fracture.

  • 氯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刘同强;冯曦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这种慢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强预测因素[1].为此,寻求心血管疾病早期可逆因子或防治措施对MHD患者转归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ACEI类药物在体外可以减少IL-1β,并降低心衰患者体内IL-6水平,但有关ARB类药物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报道甚少.我们通过观察氯沙坦对MHD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CRP的影响,以期了解ARB类药物是否可以减轻此类人群的炎症反应,观察其降压作用以外的效应.

  • 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临床预测因素——两项Ⅱ期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

    作者:赵媛媛;张阳;赵洪云;吴敬勋;蒋玮;薛聪;张力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临床因素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可以预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我们对两项研究中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找出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吉非替尼治疗中国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临床因素.方法:集合吉非替尼记名供药计划(expanded access program)和注册临床试验两项研究的病例,共25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疗效和生存的相关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疗效和生存的预测因子.结果: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4.6%和54.7%,中位生存期11.4个月(95% CI 8.6~14.2个月),1年生存率48.0%(95% CI 41%~55%),腺癌和出现皮疹的患者疗效较好,PS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CR+PR+SD)的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中国患者中腺癌、皮疹是影响吉非替尼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而PS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后疾病控制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 醒后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建;翟明锋;曹树刚;葛婷婷;贺军;郭茜;夏明武;徐文安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12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出现卒中进展分为进展性卒中组(70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242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以及醒后卒中的发生率,分析醒后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结果 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进展性卒中组醒后卒中发生率(40.0% vs.18.2%)、同型半胱氨酸[(17.486±16.835) μmol/L vs.(14.321±7.251) μmol/L]、纤维蛋白原[(3.539±1.009) g/L vs.(3.134±0.775) g/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醒后卒中(OR=2.978,95%CI:1.623~5.464,P=0.000)、同型半胱氨酸(OR=1.026,95%CI:1.002~1.052,P=0.035)、纤维蛋白原(OR=1.800,95%CI:1.310~2.472,P=0.000)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醒后卒中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早期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美辰;李胜

    呼吸衰竭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一种常见的、严重短期并发症,约20%~30%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早期识别与呼吸衰竭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于避免突发呼吸衰竭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GBS患者呼吸衰竭的早期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 舌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作者:张胜;陈伟良;李冠谋;何建芳;陈春英;尹颂豪

    目的 探讨舌鳞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和螺旋CT融合显像技术及蓝染法示踪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中存在转移的38例患者,对nSLN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免疫组化检查,研究nSLN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当SLN(+)转移灶大直径大于2 mm时,nSLN转移率为64.7% (11/17);当SLN(+)数目为1时,nSLN转移率为64.3%;当SLN(+)数目为2时,nSLN转移率为20.0%;当SLN(+)数目大于等于3时,nSLN转移率为11.1%.nSLN转移率随着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nSLN是否转移与SLN(+)转移灶大直径、SLN(+)数目和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有关.

  •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或限制NSCLC个体化治疗

    作者: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个体化治疗试验(IFCT-0801)二期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作者Wislez博士等探讨了基于EGFR突变状态和ERCC1表达(顺铂化疗缓解的预测因素)的个体化辅助治疗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虽然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超过80%的患者适合在术后2个月内开始辅助化疗),但Ⅲ期个体化治疗试验因EGCC1免疫组化读数的不可靠而取消。

  • 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玲玥;杜浩;向露;刘琴;吕丽辉;陈璐璐;徐国政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MTLE)的疗效,并对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0月于我科行前颞叶切除术(ATL)或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治疗的30例难治性MTLE患者术后的癫痫控制情况,参考Engel分级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本研究组中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评估确诊为难治性MTLE的患者共34例,其中有4例由于颅内脑电监测结果显示癫痫发作为双侧颞叶内侧起源,故未采取致痫灶切除术.另外3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5.5年,其中23例(76.7%)手术疗效满意,7例(23.3%)疗效不佳.疗效不佳组中6例癫痫发作表现为除典型颞叶内侧癫痫自动症及先兆外,还常继发全面性发作,1例患者伴有智力减退.统计分析提示无特殊病史者,手术预后较好;ALT与SAH(经颞上沟入路和经外侧裂入路)的手术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难治性MTLE经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无特殊病史者手术预后可能更佳.经颞上沟入路的SAH在难治性MTLE手术治疗中可能更具有优势.

  • 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逆转的相关因素

    作者:蔡瀚;方周菲;翁智远;晋学庆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逆转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016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62例,通过动态监测超声心动图结果 ,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提高≥100%,或LVEF绝对值≥45%,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绝对值降低≥10 mm,或LVEDD绝对值≤55 mm(男性)和≤50 mm(女性)为左心室逆重构(LVRR).根据是否发生LVRR分为LVRR组和未LVRR组,收集患者首次入院(基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结果 4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24.13±15.60)月,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与未LVRR组比,LVRR组LVEDD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增加(P<0.01)、随访期间平均运动耐量显著增加(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基线心衰病史短(OR=0.913,P<0.01)、收缩压高(OR=1.062,P<0.01)、未合并电解质紊乱比例高(OR=0.347,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低(OR=0.205,P<0.01)、LVEDD小(OR=0.799,P<0.01)及LVEF高(OR=1.142,P<0.01)与发生LVRR相关.在继发性DCM患者中,与未LVRR组比,LVRR组LVEDD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增加(P<0.01)、随访期间平均运动耐量显著增加(P<0.01).基线心衰病史短(OR=0.954,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低(OR=1.011,P<0.01)、住院期间是否行病因干预(OR=1.073,P<0.01)与发生LVRR相关.结论 部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和病因干预后,运动耐量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发生逆转.

  •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业辉;聂品;江文;赵仕佳;仉智;林华欣;李淼沅;刘燕青;李鹏麾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多种临床因素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探索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4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和同期3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病例的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进行分析,探索上述指标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各指标组间对照比较中,骨转移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及Ki-67表达等与骨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ALP、ESR、Ki-67表达等指标不是骨转移的独立相关性因素(P>0.05).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是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是0.008、0.013、0.005,OR (95% CI)分别是1.005(1.001,1.009)、5.356 (1.431,20.039)、18.594(2.460,140.524).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的cutoff值分别是67.1 ng/mL、7.5、2.5,灵敏度分别是55.6%、75.6%、84.0%,特异度分别是97.1%、82.9%、91.4%.结论 血PSA、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及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程度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年龄、ALP、PSA、ESR、ki-67表达等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骨转移的发生.

  • 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敏红;纪艳洁

    目的:探讨影响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医学因素与非医学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进行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670例临床资料,按照阴道试产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534例)与失败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记录分娩结局,对可能影响分娩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前体质量指数<30 kg/m2、阴道分娩史、入院宫口扩张≥1 cm、胎头先露高低≥-3cm、产次≥2次、是否胎膜早破是影响试产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产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作者:彭永排;周晖;卞丽娟;卢淮武;张丙忠;林仲秋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DNA,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24月随访的LCT、HPV DNA与终复发的关系.[结果]203例接受LEEP术并保留子宫的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发现18例复发,复发率为7%.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宫颈管搔刮阳性与复发相关(P<0.0l);术后随访的LCT、高危型HPV DNA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和94.4%、81.6%和86.9%、27.7%和42.5%、97.4%和99.3%,手术前后相同的高危型HPV DNA基因型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5.7%、94.1%和95.7%.与HR-HPV DNA比较,术前术后相同HR-HPV基因型预测LEEP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相似,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更高.[结论]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和宫颈管搔刮阳性是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除LCT和高危型HPV外,手术前后相同HPV基因型是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 前列腺癌患者3年生存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陈业辉;赵仕佳;仉智;林华欣;李淼沅;聂品;江文;刘燕青;李鹏麾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病人的多种临床指标与其3年生存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病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341名前列腺癌病人的资料,计算3年总生存率,并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AGE)、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直肠指检(DRE)、经直肠B超结果(TRU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密度(PSATZ)、肿瘤T2分期,转移情况、Gleason评分、是否接受治疗等指标与病人3年生存的相关性,并对独立相关性因素计算cutoff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组前列腺癌病人341例,3年的总生存率为57.4%,疾病特异生存率为60.7%.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Gleason评分、肿瘤T2分期、转移情况及是否接受治疗等指标与3年生存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仅有Gleason评分及接受治疗这两个指标是3年生存的独立相关性因素,Gleason评分是正相关,接受治疗是负相关,P值分别是0.047、0.010,OR (95%CI)分别是1.018 (0.837,1.239)、0.321(0.135,0.759).Gleason评分cutoff值是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35.8%、75.3%.[结论]Gleason评分和接受治疗是前列腺癌病人3年生存的预测因素.Gleason评分越高及没有接受治疗者,3年生存的可能性越低.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

    作者:MA Ping;潘集阳

    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测因素,以便能在创伤性事件后早期发现PTSD高危人群.分析结果表明,PTS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早期症状、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预测PTSD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 乳腺癌骨转移放疗后的生存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周婕;何伟星;敖翔;梁红玲;姜明;李洪胜

    目的:探讨成瘤样的骨转移病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2例。根据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分为3组:成骨性病灶组、溶骨性病灶组及混合性病灶组。同时,患者被分为两群: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和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转移后,行局部骨放射治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37±5.7)个月。成骨性病灶组29例,溶骨性病灶组46例,混合性病灶组27例。其中,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33例,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69例。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成瘤样改变与初诊乳腺癌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期及骨外转移情况存在相关性,是骨转移病灶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04,危险值:3.946,95%可信区间:1.559~9.991)。结论成瘤样骨转移病灶、脊髓压迫及骨转移病灶数量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预测与治疗

    作者:张东菊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脑卒中一个特殊类型,常常造成患者严重而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使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1].因此,早期诊断和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并给予早期治疗是抢救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成功的关键.尽管目前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近年来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发病因素、早期预测及早期治疗综述如下.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广;孙丽敏;齐曦明

    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等方面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目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高不下[1];而内皮功能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CH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 MACEs )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2-3]。灯盏细辛是多年生植物短亭飞蓬[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的干燥全草-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临床上用于CHD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4]。既往研究表明灯盏细辛能够明显改善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本文就灯盏细辛对CHD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469 条记录 19/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