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树芽征在CT影像诊断肺结核中的应用

    作者:路希伟;王月明;谌杰

    目的探讨肺结核"树芽征"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216例肺结核行螺旋CT检查,对各种类型肺结核病"树芽征"的形态、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涂阳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为84.5%和92.3%,结核球的树芽征出现率为18.2%.空洞性肺结核树芽征分布:跨叶分布的频率占66.7%,对侧累积率为52.6%.结论树芽征是肺结核经气道播散的特征影像,在不同结核病理阶段可表现不同形态和分布.

  • 33例肺结核不典型CT征象分析

    作者:谢汝明;吕岩;周震;贺伟;周新华

    目的 分析肺结核的不典型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特点,并与50例周围型肺癌、33例浸润性肺癌、62例肺部非特异性炎症(球形肺炎33例,表现为片状影的炎症29例)的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肺结核及对照病例按照病变形态分为两个小组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3例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中,第1小组15例结核球中9例(60.0%)CT平扫显示病变实质出现1个或多个小片状低密度区,境界模糊;CT增强扫描结核球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占66.7%(10/15),实质内有多个小点片状且境界模糊的低密度灶.球形肺炎及周围型肺癌以均匀强化为主,占75.8%(25/33)和66.0%(33/50),增强后CT值测量结果,10例结核球增强后CT值增加值范围在16~20HU之间,31例球形肺炎及42例周围型肺癌增强后CT值增加值>21 HU,结核球与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CT值增加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202、20.872,P值均<0.01).第2小组CT表现形态均一的继发性肺结核18例CT平扫仅2例(11.1%,2/18)病灶实质显示多少不等略低密度区、境界模糊,与肺炎(2/29)及肺癌(0/3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12例肺结核患者中10例(83.3%)病灶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实质表现为多少不等的小片状无强化区,且境界模糊;肺炎患者仅2例(10.5%,2/19)出现小片状坏死液化区,且境界清楚,肺癌患者增强后均未出现坏死区,肺结核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33、27.692,P值均<0.01).结论 肺结核不典型CT表现多种多样,片状及球形病灶密度不均匀及轻度强化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难以鉴别的患者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穿刺活检进行诊断.

  • 低剂量CT在继发性肺结核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俞新华;黎惠如;汪福康;冯惠勇;李蔚宇

    目的 探讨在肺结核长期随访CT检查中应用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例行随访检查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择其中70例行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组),70例行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对两组的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别针对组织器官边缘、组织间密度差别、图像伪影、图像噪声共计4项标准进行评分,每项标准满分为1分,每例患者满分为4分).并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然后分别在不对比前片和对比前片的2种情况下书写CT诊断报告,分析比较2次诊断报告的变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未发生变动得4分;影像描述部分有变动,而诊断结论无变动得3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发生变动,但主要诊断结论无变动,则得2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发生变动,且有部分主要诊断结论发生变动,则得1分;主要诊断结论完全不一样,则得0分).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报告变动评分、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268±0.463)分、(3.507±0.448)分;诊断报告变动评分分别是(2.929±0.983)分、(3.186±0.952)分;辐射剂量的CTDIvol分别是(10.417±1.190) mGy、(19.214±1.956) mGy,DLP分别是(94.514±13.844) mGy×cm、(177.129±17.048)mGy× cm.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的CTDIvol、DL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02;t=32.149,P<0.001;t=31.474,P<0.001);在诊断报告变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118).结论 低剂量CT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对于诊断报告无显著影响;低剂量CT应该成为肺结核治疗后随访检查中CT检查的常规应用模式.

  •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舒伟强;李春华;王惠秋;戴欣;吕圣秀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mmol/L;中型组32例,FPG 11~16.7mmol/L;重型组29例,FPG≥16.7mmol/L.分别对各组胸部CT特征、血糖水平及痰菌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不同血糖水平组CT特征及痰菌检查结果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9例DM-PTB患者中,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变65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59例,右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9例,左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8例,3叶及以上同时发现病变者71例.27例病变形态为斑片、结节状影,其余7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各组干酪性病变CT发现率分别为47.37%(18/38)、81.25%(26/32)和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8,P=0.000);各组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21%(13/38)、59.38%(19/32)和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4,P=0.03).各组患者痰菌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65.63%(21/32)和89.66%(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5,P=0.000).结论 DM-PTB胸部CT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 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塔西甫拉提·阿吾提;古丽娜·阿扎提;刘文亚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1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8岁,平均42岁.肾上腺结核累及双侧共12例,单侧1例.肾上腺肿块样增大10例,轻度或中度增大3例,轮廓完整.肾上腺密度均匀增高1例,不均匀增高12例.周边强化11例.4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CT,其中1例双侧增大的肾上腺体积缩小或恢复正常,其内低密度消失,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而 且术前术后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早期肾上腺结核CT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并见密度不均匀的扁圆形肿块9例,增强扫描后肿块周边强化,其内见线样明显强化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分隔,边缘清楚.晚期肾上腺结核表现为腺体萎缩及钙化4例.8例患者伴有肾上腺外结核,包括肺结核4例、泌尿系结核2例、脊柱结核1例,同时伴有肺结核、左肾结核及脊柱结核1例.结论 肾上腺结核的CT具有特征性表现,当发现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发现肾上腺上述影像变化,则要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为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 28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梁瑞霞;王慧;吴寒;李娅茹;白汉林;周新华

    目的 探讨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 搜集自2008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临床确诊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患者28例,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的实验室诊断、CT平扫及MR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胸部CT、头颅CT平扫及MR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重点评价MR增强扫描在颅内结核诊断中的重要性.结果 28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盗汗、乏力、纳差、咳嗽等,并同时伴有癫痫发作,或头痛、视物模糊、呕吐,或意识改变,或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其中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异常20例(71.4%).胸部CT平扫均可见两肺弥漫粟粒影,26例(92.9%)表现为病灶大小、密度和分布“三均匀”状态.头颅CT平扫仅4例可见异常,1例基底池脑膜增厚并发脑腔积液;2例脑实质多发低密度斑片及结节病灶,其中1例并发脑腔积液;1例右叶脑沟局限性轻度不均匀狭窄.28例患者行头颅MR增强扫描:5例(17.9%)显示单纯基底池及侧裂池脑膜的条状及结节状强化;12例(42.3%)显示为单纯脑实质病变,其中8例呈现为直径2~5mm的弥漫性粟粒结节,4例为脑结核瘤;11例(39.3%)混合型,为脑膜增厚及脑实质病变并存,其中2例并发脑腔积液.8例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者,CT平扫虽未见异常,但头颅MR增强扫描检查均显示有脑实质弥漫性粟粒结节病灶.结论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往往并发颅内结核,CT平扫容易漏诊,MR增强扫描是发现和诊断颅内结核的关键技术.

  • 9例胃肠结核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兰剑峰;伍国伟;叶东方;唐中明

    目的 探索胃肠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确诊为胃肠结核19例病例,从病灶部位、形态、边缘、周围组织的影像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胃窦部结核1例,空肠结核1例,末端回肠、回盲部结核15例,回盲部及升结肠同时受累1例,横结肠结核1例.本组病例影像诊断,除胃结核、回盲部结核各1例误诊外,其余均与病理诊断相符合,误诊率为10.5%,准确率89.5%.结论 胃肠结核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必须结合临床病史,进行病理、细菌学检查才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 31例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及治愈后的CT征象分析

    作者:路希伟;朱丽君;权占盛;李杰

    目的 探讨抗结核疗前及治愈后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临床治愈的活动性肺结核31例,对比观察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转归表现.结果 肺结核活动性CT征象治愈前检出率为100.0%,治疗后检出率为35.5%.活动性CT征象中毛玻璃阴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小叶样实变影、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厚壁空洞和肺实变治疗前检出率分别为87.1%、80.6%、80.1%、61.3%、58.1%、48.4%和32.3%、,治愈后检出率分别为0、19.4%、0、0、12.9%、0和3.2%.治疗前活动性肺结核CT检查可检出多种活动性影像,而疗程结束后上述征象减少并多以单发为主,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疗效的判定,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低.

  • 因子和聚类分析在继发性肺结核CT影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路希伟;伍建林;刘晶华;徐惠;权占盛;张国庆;苗延巍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在肺结核CT征象群分类的价值,为继发性肺结核病的CT分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243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涂阳、涂阴肺结核分别为129例和114例)的肺内CT征象分为13种,应用因子分析(方差大化正交旋转)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继发性肺结核进行影像分类,并比较在涂阳、涂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因子分析后可形成5个公因子,即播散因子、实变因子、小叶中心正因子、小叶中心负因子、空洞因子.经聚类分析后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类型分为5个类别,分别为空洞播散型59例(24.3%)、空洞为主型34例(14.0%)、气道播散型32例(13.2%)、实变为主型54例(22.2%)和结节型64例(26.3%).涂阳、涂阴肺结核2组间类别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涂阳组空洞播散型、实变型明显多于涂阴组;而涂阴组结节型明显多于涂阳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可较好地对活动性肺结核的复杂CT征象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特别是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直径大于2.0厘米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

    作者:戴金武;周新华

    目的 评价直径≥2.0 cm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方法 对21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直径≥2.0 cm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76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0岁,中位年龄28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学特征分为5种强化类型:(1)不均匀强化27个(35.5%);(2)环形强化共有23(30.3%);(3)均匀强化15个(19.7%);(4)无明显强化6个(7.9%);(5)分隔样强化5个(6.6%).21例纵隔淋巴结结核中12例(57.1%)淋巴结强化以2种或2种以上类型联合存在.其余9例(42.9%)是以单一强化类型表现.结论 直径≥2.0 cm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和无强化为主要表现.当淋巴结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时应首先考虑为淋巴结结核.

  • CT检查在脊柱结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车凤义;刘树清;云来彪

    目的 评估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脊柱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CT片和手术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较X线片诊断率分别提高:椎体骨质破坏提高27.5%,椎间盘破坏提高18.2%,死骨提高38.6%,脓肿提高29.2%,脊髓受压提高62.5%.平均提高35.2%.结论 它可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尤其在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有目的 进行病灶清除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CT在胸膜结核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磊;周衍慧;何燕;赵广成;李景英;王俊英;刘佳;王乐峰;贾素华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省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2年11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肺穿刺细胞学和(或)病理及随访证实的35例胸膜结核瘤(单发26例,多发9例,共53个病灶),全部经CT平扫,1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表现为紧贴胸膜向肺内突出的结节或团块影,乳头状结节13个,半圆形15个,类圆形21个,椭圆形2个,扁平状1个,不规则形1个;密度较均匀39个,不均匀13个,见条状钙化灶1个.增强扫描,共26个病灶,无明显强化8个,边缘强化15个,明显均匀强化3个.结论 CT检查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的分析

    作者:王东坡;杨新婷;吕岩;王珏;房坤;周新华;陈步东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 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 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 首诊误诊为肺结核的肺隐球菌病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澄清;杜荣辉;曹探赜;周萌;梅春林

    目的 提高结核病专科医生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首诊误诊为肺结核的2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CT表现及临床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中,男18例(69.2%)、女8例(30.8%),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9.9±13.9)岁;11例(42.3%)为体检发现肺部阴影无症状就诊,15例(57.7%)因轻微咳嗽、胸闷或胸痛症状就诊;白细胞计数除2例异常外均正常.20例为病理确诊肺隐球菌病,6例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经抗真菌治愈从而确诊肺隐球菌病.16例(61.5%)检测了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检出率100.0%(16/16).胸部CT扫描显示,单侧肺受累18例,双肺受累8例,仅2例上下肺野均受累;以肺外周分布(88.5%,23/26)、结节(88.5%,23/26)、多发结节(69.2%,18/26)、晕征(80.8%,21/26)及胸膜增厚(84.6%,22/26)为较常见的CT征象,少见的CT征象为孤立性结节(19.2%,5/26)、肿块(15.4%,4/26))和实变(15.4%,4/26);所有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本组患者经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轻微,以男性、中老年多见;CT扫描以单侧、单部位受累多见,具有肺外周分布、多发结节、晕征及胸膜增厚等特点,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肺隐球菌病特异性高,抗真菌治疗后预后良好.

  • 儿童肺结核CT影像分析

    作者:张晓萍;马红霞;郭佑民

    目的 探讨儿童肺结核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9例结核病患儿,临床症状、PPD试验及影像学表现均符合结核病特征,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病灶均有所好转.收集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患儿的CT不同影像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8例)包括原发综合征(5例)和胸内淋巴结结核(3例),原发综合征表现为肺内的原发结核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此型与胸内淋巴结结核的CT平扫均可见纵隔、肺门及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或淋巴结中心干酪坏死区无强化,边缘环形强化的特点.原发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0例)表现为两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一致的粟粒状影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肺内浸润性结核病灶和干酪性肺炎(43例)的影像表现为2个肺叶散在分布的结节状、斑片状影,还有甚至双肺多叶多段广泛分布的结核病灶,在结节状、斑片状、大片状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形成千酪性肺炎、空洞.结核性胸膜炎(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粘连等表现.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对于诊断儿童肺结核,明确肺内各种病灶形态,轻微病灶、隐匿病灶、微结节及干酪性肺炎等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5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CT影像分析

    作者:吕岩;赵泽钢;周震;谢汝明;周新华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 TBP)特征性CT影像表现及治疗中影像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及病理确诊的TBP患者,观察分析CT影像特征,包括腹腔积液、腹膜(壁腹膜、肝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及腹腔淋巴结.56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治疗过程中收集动态复查CT影像.结果 腹腔积液45例,大量1例,中少量44例,限制性38例,CT 值>20 HU者34例.壁腹膜增厚46例,肝脏边缘部腹膜均有受累,均匀增厚17例,扁丘状凸起或腹膜结核瘤29例,增强扫描结核瘤边缘强化,肝包膜或肝脏受累15例;网膜增厚35例,结节及斑片34例,网膜饼1例,增强扫描网膜饼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肠系膜增厚41例,表现为斑片、结节及线状、星芒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与肠袢粘连,增强扫描肠系膜血管包埋其内,走形扭曲.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9例,伴钙化5例,簇集状排列,增强扫描环状或蜂窝状强化.17例完整的动态CT图像,腹腔积液吸收快,网膜及肠系膜病变吸收稍慢,腹膜结核瘤缩小速度慢.结论 TBP的CT诊断为多种征象的综合,中少量腹腔积液伴壁腹膜、网膜及肠系膜的增厚粘连是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T影像动态变化对临床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CT平扫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孔林;马红霞;张晓萍;张喆;焦薇;陈忠元龙;綦迎成;郭佑民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平扫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有CT扫描资料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腹腔穿刺证实2例,腹腔镜检证实4例,试验性治疗诊断34例.观察内容包括结核性腹膜炎累及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间隙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壁腹膜增厚33例,其中均匀、光滑增厚27例,局部不规则增厚6例;(2)腹腔积液31例,其中20例为少量积液;(3)大网膜增厚26例,表现为污迹样增厚22例,饼状增厚2例;(4)肠系膜受累32例,其中9例合并小结节影:(5)淋巴结增大16例;(6)肠壁增厚1例,肠间距增宽2例.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CT平扫的主要表现有少量腹腔积液、均匀性腹膜增厚、大网膜污迹样增厚,以及肠系膜、肠管受累与腹腔淋巴结增大,CT平扫能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表现

    作者:宋敏;刘文;方伟军;冯惠勇;黎惠如;张晖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CT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73例,根据其图像特点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按图像特点分为6型,其中多空洞型7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无结核播散灶;肺间质型20例,表现为肺内大片细网织样密度增高影,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病变区内部分病灶融合实变,并可见多发垂直于胸膜的小叶间隔增厚影;雪花型16例,4例合并间质型,表现为多发腺泡样结节沿小支气管及其分支周围分布,受累各级支气管管腔充盈,内形成多发“小树芽征”及小叶性实变;肿块型29例,病灶边缘可见光滑、深分叶、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未见短毛刺征,病灶平扫为等密度,其中3例肿块呈薄壁或厚环形强化,7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1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内出现假性动脉瘤;实变型4例,为多发段、叶实变,段、叶支气管腔内无异常改变.结论 6种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中,肺间质型、雪花型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有一定特异性,但所有类型需结合临床、化验检查等做出诊断.

  • 肾上腺结核CT诊断

    作者:徐金萍;贺伟;吕岩;周新华

    目的 分析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21例肾上腺结核的CT检查,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0~80岁.均行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结果 肾上腺结核依病期不同而有2种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双肾上腺增大,内含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环形或分隔状强化;双肾上腺腺体萎缩及钙化.结论 当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伴有肾上腺的影像变化时,应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

  •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广成;张健;何燕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初诊组(132例)与复发组(68例)共200例肺结核患者的薄层螺旋CI,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在初诊组(132例)与复发组(68例)肺结核薄层螺旋CT检查中,小叶中心病变(186例,占93.0%)、树芽状(152例,占76.0%)及支气管管壁增厚(140例,占70.0%)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6475 条记录 7/1824 页 « 12...45678910...182318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