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诊断及鉴别

    作者:赵泽钢;周新华;吕岩;周震;贺伟;李成海;王东坡;宁锋钢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PC)的CT特征.方法 搜集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21例(PPC组),对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免疫功能均正常.搜集同时期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影像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的肺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分别为结核球组和肺癌组,分别观察3组结节及其周围病灶的CT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PC组病灶分布多位于下叶(66.7%,14/21)及外带(80.9%,17/21),与结核球组(30.0%,9/30和53.3%,16/30)及肺癌组(36.7%,11/30和40.0%,12/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08,P=0.010和x2=4.449,P=0.035;x2=4.126,P=0.042和x2=8.446,P=0.004);PPC组病变边缘模糊者(81.0%,17/21)明显多于结核球组(16.7%,5/30)及肺癌组(13.3%,4/30)(x2=20.812,P=0.000和x2=23.319,P=0.000).PPC组病变边缘可出现长毛刺或索条影,以及与胸膜之间的多条状牵拉改变,与周围型肺癌的“幕状或兔耳状”的胸膜凹陷征有所不同;PPC组邻近胸膜增厚者(57.1%,12/21)明显多于结核球组(16.7%,5/30)及肺癌组(0.0%,0/30)(x2=9.107,P=0.003;x2=19.354,P=0.000);晕征在PPC组周围病灶中占比(70.6%,12/17)较高,明显高于结核球组(3.8%,1/26)及肺癌组(20.0%,1/5)(x2=21.708,P=0.000;x2 =4.090,P=0.043);增强CT扫描,PPC结节[76.2%(16/21)]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有别于结核球的无强化或包膜强化,以及肺癌的明显强化.结论 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的PPC,多位于下叶胸膜下,边缘模糊,伴支气管气象、空泡征及晕征,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当出现这些征象时,应考虑PPC的可能性.

  • 首诊误诊为肺结核的肺隐球菌病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澄清;杜荣辉;曹探赜;周萌;梅春林

    目的 提高结核病专科医生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首诊误诊为肺结核的2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CT表现及临床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中,男18例(69.2%)、女8例(30.8%),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9.9±13.9)岁;11例(42.3%)为体检发现肺部阴影无症状就诊,15例(57.7%)因轻微咳嗽、胸闷或胸痛症状就诊;白细胞计数除2例异常外均正常.20例为病理确诊肺隐球菌病,6例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经抗真菌治愈从而确诊肺隐球菌病.16例(61.5%)检测了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检出率100.0%(16/16).胸部CT扫描显示,单侧肺受累18例,双肺受累8例,仅2例上下肺野均受累;以肺外周分布(88.5%,23/26)、结节(88.5%,23/26)、多发结节(69.2%,18/26)、晕征(80.8%,21/26)及胸膜增厚(84.6%,22/26)为较常见的CT征象,少见的CT征象为孤立性结节(19.2%,5/26)、肿块(15.4%,4/26))和实变(15.4%,4/26);所有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本组患者经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轻微,以男性、中老年多见;CT扫描以单侧、单部位受累多见,具有肺外周分布、多发结节、晕征及胸膜增厚等特点,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肺隐球菌病特异性高,抗真菌治疗后预后良好.

  • 10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杰

    目的 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2010年间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 、疗效等.结果 (1)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有基础疾病者5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7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2)治疗采用氟康唑治疗.3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7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7例,好转2例,疗程6~12个月不等.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明确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 肺隐球菌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误诊一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桂云;李晓霞;康丽菲;陈宁;杨永辉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吸入隐球菌孢子而引起的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易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近年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肺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因此极易漏诊、误诊.河北省胸科医院病理科近期会诊一例肺隐球菌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曾在外院就诊时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误诊为肺癌,术后病理误诊为肺结核,经我院会诊其病理切片及进行辅助检查(特殊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后终明确诊断.现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 临床酷似肺癌的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易祥华;张容轩;高文;张敏;马前立;汪浩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术前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P的病理和临床资料.结果 12例PC多见于中年男性,首发症状常为咳嗽、痰血和发热,5例有慢性病史.X线胸片示病灶位于左肺5例,右肺7例;病灶直径≤3cm 2例,3-5cm 3例,5-7cm 5例,>7cm 2例;10例为单个块影或球形阴影,2例分别为多个类圆形结节影和斑片状影.胸部CT扫描7例为密度不均的团块或结节影,4例考虑为肺癌,1例为感染灶,2例不能确定性质;ECT67Ga肺显像5例,均为高度异常浓聚灶,提示肺癌;临床初诊和术前诊断多误诊为肺癌或肺肿瘤,无1例初诊为P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痰菌明确2例.病理学检查8例有隐球菌肉芽肿形成,2例分别为含菌的纤维结缔组织病灶和胶样病灶;肉眼标本质硬灰白无包膜.结论 PC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肉眼标本与肺癌不易区别,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寻求非开胸肺活检的诊断方法应该受到重视.

  • 儿童原发性淋巴结隐球菌病1例

    作者:李晓兵;王怀涛;乔西平;赵武宪;张伟京;苏航;贾海威

    患儿男性,4 3/12岁.1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3℃,伴有盗汗.曾在外院行MRI示腹膜后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多发异常信号.曾诊断:①肠系膜淋巴结炎;②淋巴瘤待除外.查体:体温36.2℃,右中腹见一长约3cm手术瘢痕.右睾丸缺如.B超示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WBC 10.8×109/L,L 3.6×109/L,N 0.56×109/L;谷丙转氨酶48U/L,血清碱性磷酸酶211 U/L.患儿幼时曾行"肠套叠"和"右隐睾固定"两次手术.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在B超引导下行肠系膜淋巴结穿刺,送组织活检.

  • 鼻咽部新型隐球菌病1例

    作者:彭燕

    患者女性,57岁.头痛2个月流血涕2天伴进行性消瘦4月余(体重下降30 kg).查体:左侧鼻咽顶后壁稍隆起.取活检送检.

  • 喉隐球菌病一例

    作者:刘喜波

    患者男,65岁,因声音嘶哑4个月于2010年5月27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声音嘶哑,清晨时轻,傍晚加重,伴咽部异物感,曾在外院多次就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患者既往体健,无免疫性疾病,无糖尿病.10年前曾因"眼外伤"住院并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易祥华;孔洁;朱美芳;张韵;陈晓峰;钟慈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7例P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1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7例中,2例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25例开胸探查,胶样病变2例,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25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CN).黏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奥尔辛蓝(AB)和Grocott六胺银(GMS)染色隐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7.0%(20/23)、100%(27/27)、66.7%(18/27)和100%(23/23).透射电镜观察,CN均有荚膜形成,大部分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细胞退变;部分隐球菌有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和空泡;CN的检出率为91.7%(11/12).结论 PC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征性,穿刺或开胸肺活检仍然是PC诊断的主要手段.光镜结合电镜观察以及MC、GMS和PAS组织化学染色,能对PC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新型隐球菌甘露糖蛋白及TLR-9配体CpG-ODN对树突状细胞的激活作用

    作者:肖刚;席云;陈月燕;林美玲

    新型隐球菌病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新型隐球菌的人体疫苗.鉴别可作为候选疫苗的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隐球菌抗原已成为必要.鼠模型显示机体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防御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其中CD4+TH1细胞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而TH2细胞则起着消极的调节作用.CpG的寡聚核苷酸(CpG-ODN)在体内可作为佐剂介导TH1型免疫反应.为了探讨CpG-ODN在抗新型隐球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我们将新型隐球菌和CpG-ODN接种于实验鼠,取气管旁淋巴节细胞与经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刺激过的DC共培养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FN-γ.实验结果提示隐球菌的MP通过DC诱导了TH1型反应并作为抗原激活了新型隐球菌特异的TH1细胞.

  • 隐球菌病1例

    作者:黄海;解放军第

    1 病例报告男,19岁.因发热、头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间歇性头痛,以双颞部和枕部为甚,伴有持续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8 ℃左右,就诊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头痛进行性加重,并转为持续性,体温无下降,并逐渐出现视力模糊.

    关键词: 隐球菌病
  • 原发性肺隐球菌1例

    作者:林圣洲;彭积秋

    1 病例报告男,33岁.因咽部不适,咳嗽、咳痰1个月余,胸痛2周,于2004-10-05入院.

  • 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分析

    作者:杨雪;李云鹏

    现将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14岁.以发热、咳嗽、胸闷、活动后气短30 d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咳嗽,咳少量白痰,发热,T 37~38 ℃,无咯血.胸片双肺弥漫粟粒结节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

    关键词: 隐球菌病
  •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性脑病的CT分析

    作者:董云旭;孟晓春;唐文杰;徐川

    目的探讨CT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以下简称隐脑)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隐脑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隐脑早期或轻型病例CT表现正常,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70%,肉芽肿25%,其它少见表现为脑内多发低密度灶、假性囊肿、弥漫性脑水肿、脑萎缩、颅内钙化灶。结论 CT检查有助于与常见的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后者脑膜增厚及强化均非常显著且更常引起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 HIV阴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

    作者:孔迅;高莉;王霄英

    目的 分析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4~2011-10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0例HIV阴性肺隐球菌患者(包括7例免疫功能抑制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①肿块或结节型8例,其中孤立病灶3例,多发病灶5例,下肺、外周分布为主.②实变型7例,其中局限病灶3例,密度较高,边界较清;多发病灶4例,双肺散在分布.③混合型5例,表现为结节、团块、实变及磨玻璃影混合存在.20例患者中,晕征6例(30%),空洞11例(55%),支气管气相为10例(50%).结论 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病灶以下肺及外周分布为主,晕征、空洞及支气管气相有一定提示意义,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筱倩;直强;吴重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经穿刺病理确诊的14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均行CT平扫,CT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6例,左肺病变2例,右肺病变6例,病灶分布以下肺外周和胸膜下为主;多发结节病变9例,实变影2例,实变伴结节3例。14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成功,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临床不易确诊的肺隐球菌病,选择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多发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CT误诊为肺癌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宏;周宁;李捷;何志明;魏远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多发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单独报道较少,该病常见于免疫正常人群,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或无症状,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转移瘤的鉴别较困难.我院近期收治1 例无症状的多发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CT 误诊为肺癌并肺内转移,现回顾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肺癌的 CT鉴别诊断

    作者:毛海霞;韩砆石;杨洋;孙希文

    目的:对照分析肺内经病理证实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31例肺癌的CT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关键,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复杂多样,尤其孤立结节型难与肺癌鉴别,我们将被误诊为肺癌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挑选出来与CT表现类似的31例肺癌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特征,总结二者的CT鉴别诊断关键。结果33例肺隐球菌病:左肺6例、右肺27例,上叶15例、下叶18例,胸膜下26例,分叶征4例、毛刺征7例、支气管充气征28例、晕征11例、支气管穿过征22例;31例肺癌:左肺13例、右肺18例,上叶21例、中叶2例、下叶8例,胸膜下14例,分叶征20例、毛刺征20例、支气管充气征10例、晕征3例、支气管穿过征11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肺癌难以鉴别,但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或穿过征、晕征对于其鉴别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配合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其他的检查方法,以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 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维达;廉翠红

    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向组织内侵入、增殖所致的真菌感性疾病,其临床上诊断困难,治疗棘手,危害很大.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为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近年来,由于免疫受损人群包括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病、艾滋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严重烧伤和创伤、长期吸毒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其发病快速扩大,另外,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和器官移植等新技术的开展,使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除此之外,由于许多机会性真菌感染均继发于严重的基础病,加之高效安全的抗真菌药物数目较少,故深部真菌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转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明确诊断.

  • 免疫正常与抑制患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征象分析

    作者:吴重重;赵绍宏;聂永康;蔡祖龙;杨立;金鑫

    目的 分析免疫正常与抑制患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PC)的CT征象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PP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对免疫正常和免疫抑制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正常或免疫抑制患者CT影像表现分5种:(1)单发结节、肿块型分别为10、3例(共计13例).(2)多发结节、肿块型分别为10、5例(共计15例).(3)斑片实变型分别为4、2例(共计6例).(4)混合型均为免疫抑制者,7例.(5)混合型伴纵隔淋巴结异常增大均为免疫正常者,2例.此型淋巴结融合并坏死且发病年龄为儿童.结节与肿块型、斑片实变型单侧发生率较高[85.3% (29/34)],肺叶分布上肺或下肺发生率分别为38.2%(13/34)、44.1%(15/34).以混合型为主双侧发生率较高[77.8%(7/9)],上、下肺均累及发生率较高[77.8%,(7/9)].5种类型均无明显肺叶分布倾向.免疫正常组以外周分布为主,发生率为77.8%(21/27);免疫抑制组以外周、随机分布多见,发生率为37.5%(6/16)、50%(8/16).其中磨玻璃状影、晕征、支气管气象(air bronchogram)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9.5%(17/43)、41.8%(18/43)、67.4%(29/43),空洞发生率较低(13.9%,6/43).这些征象在免疫正常组发生率分别为38.4%(10/27)、38.4%(10/27)、55.5%(15/27),免疫抑制组发生率分别为43.7%(7/16)、50%(8/16)、87.5%(14/16),磨玻璃状影、晕征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支气管气象在免疫抑制组发生率更高.结论 PPC的CT表现多样化,免疫正常者以结节或肿块型、外周簇状分布为主;免疫抑制者以混合型、外周、随机分布为主.儿童中发现混合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融合并坏死,需高度考虑隐球菌病可能.磨玻璃状影、晕征、支气管气象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210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