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PS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凤萍;王亨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BPS)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0)和干预组(n=40).常规组实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干预组实施BPS+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肾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头晕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血压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BPS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高血脂、高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肾功能,治疗效果优且安全性良好.

  • 贝前列素钠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金华;崔光淑;张凌;郑少雄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和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延缓糖尿病肾病。

  • 31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赵莹;宫建国;徐勇;迟磊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探析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31例无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应用贝前列素钠.治疗后行多普勒检查,并检测血糖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疗效良好.对照组患者的脑部血流速度较快,其脑血管顺应性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敏CRP、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糖水平上,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2组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常与血糖水平、糖尿病肾病以及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应用贝前列素钠可以收到积极的临床疗效.

  • 缬沙坦辅助血管保护剂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作者:陈诚;沙雯君;徐碧林;汪红平;雷涛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高龄DN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贝前列素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肾功能指标、尿微量蛋白指标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酸酐(Sc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酸酐(ACR)、尿微量清蛋白(MAU)、尿 β2微球蛋白(β2-MG)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水平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实验组有3例转为透析,对照组有10例转为透析,实验组转透析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可以明显提高高龄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尿蛋白,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贝前列素钠对提高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的观察

    作者:肖胜;胡诗德;简讯;马懿;杨乔岚;曾蜀春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82例老年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2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术后血管及血流变化情况、血常规及凝血分析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 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2周及4周成功率(97.6%、97.6%)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8,P=0.002;x2=11.72,P=0.014),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5,P=0.012),内瘘术后四周血流量(406.4±108.4) ml/min与对照组术后四周血流量(228.20±88.6)ml/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238,P=0.000),治疗组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及凝血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贝前列素钠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且疗效确切.

  •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江乃宇;江挺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入选福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尿肌酐比值(UACR)>30 mg/g]患者538(男287、女251)例,年龄(58.1±13.5)岁.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安慰剂,n=277)和试验组(缬沙坦+贝前列素钠,n=261).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血压、UACR、MAU、尿素氮、尿酸、肌酐、血及尿β2微球蛋白、纤维蛋白酶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UACR、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水平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酶原[(2.9±1.5)比(4.4±1.1)g/L]、D-二聚体[(0.6±0.4)比(1.8土0.4)mg/L]下降.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4例,试验组28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缬沙坦相比,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除了同等降低血压外,还能升高肌酐清除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且降低纤维蛋白酶原、D-二聚体水平.

  •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观察

    作者:韦永光;陈晶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前列素钠、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周,试验组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肾功能,且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 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姚庆阳;李植灿

    目的 探讨 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 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照组采用 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和下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下肢神经功能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LAT)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的临床效果佳,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血糖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茵;黄玉平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在2017年1-12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0例(贝前列素钠+氯沙坦钾)、对照组50例(氯沙坦钾).比较两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2 h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2 h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药物可有效延缓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临床价值较高.

  • 贝前列素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京华;朱晨曦;王增智;高伟

    目的:评价在西地那非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贝前列素钠及西地那非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符合标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地那非、西地那非加贝前列素钠治疗,疗程12周.对入组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包括右心漂浮导管,超声心动图,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WHO-FC)、6分钟步行距离(6MWT)等检查,治疗随访12周后重复上述检查,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经治疗12周后运动耐力均改善,6MWT提高,WHO-FC改善,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导管肺动脉平均压及全肺循环阻力均降低,贝前列素钠加西地那非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地那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有30%患者早期出现轻度头晕,面色潮红、头痛及腹泻等,2~3w后可以耐受.西地那非组有26%的患者出现头痛、脸红消化不良及鼻出血,经1周后均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前列素钠与西地那非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能更有效的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

  • 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大鼠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洁;王扬天;彭丽;王坚;冯晓云;刘志民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贝前列素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素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 给药8周后,糖尿病组IL-6、TNF-α、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素钠组较糖尿病组IL-6、TNF-α、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 0.01).结论 贝前列素钠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洁;安丽;任利群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 6年5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60岁),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狭窄部位直径>50%).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治疗组(43例),两组均常规应用降糖、降脂、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基础药物治疗及戒烟、足部保健等非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贝前列素钠40 μg/次,3次/d,口服,疗程9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90 d后,对照组、治疗组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闯值较治疗前均降低(F=23.06、195.13,均P<0.01);两组足背tcpO2、ABI指数较治疗前相比升高(对照组F=304.65、119.24,均P<0.01;治疗组F=594.33、336.60,均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升高(F=375.48、741.20,均P<0.01),两组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相比降低(F=49.07、211.24,均P<0.01).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较对照组降低(F=25.16,P<0.01),足背tcpO2、ABI指数高于对照组(F=62.82、21.46,均P<0.01);治疗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F=24.06,P<0.01),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61.83,P<0.01). 结论 口服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 贝前列素钠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婧煜;杨川;严励;罗恒聪;付莉;李瑾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60 ~ 75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受试者服用贝前列素钠(20 μg每日3次)及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受试者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2组均依据受试者病情应用降糖、降压、降血脂等治疗.随访观察1年.观察比较用药前后2组受试者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之内径、大斑块、大狭窄率、大流速、流量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或K-W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基线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在动脉内径的增大、大斑块的缩小、狭窄处大流速的降低、大流量的升高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右足背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0±0.6)和(2.2±0 5) mm,t=2.390,P<0.05]、左胫后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2±0.4)和(2.6±0.3)mm,t=4.158,P<0.05]、右胫后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1±0.4)和(2.7±0.5 )mm,=2.919,P<0.05]的增加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动脉斑块明显增大[治疗前后分别为(1.1±0.9)和(2.5±2.6) mm,t=2.350,P<0.05]、左足背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45±14)和(62±19) cm/s,t=8.359,P<0.05]、右足背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55±17)和(79±21) cm/s,t=3.136,P<0.05]、左胫前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44±12)和(85±29) cm/s,t=3.946,P< 0.05]、右胫前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59±17)和(91±23) cm/s,t=2.7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受试者用药后血清MMP-9浓度均较基线上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0、4.429,均P<0.05).实验组血清VEGF浓度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稍有上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13、0.561,均P>0.05).结论 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比单用阿司匹林能更能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进展.

  • 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爱红;程玉霞;许樟荣;牛文芳

    目的 比较贝前列素钠和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A组,40μg每日3次,n=20)及阿司匹林组(B组,100 mg每日1次,n=10),服药12周.随机分组后分别在0、12周及24周进行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的测定;0、12周测量踝肱指数(ABI)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心电图.整个研究过程中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无明显差异.A组疼痛、麻木及冷感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X2=5.96,P<0.05);与基线(0周)时(276、1000 m)比较,A组在12周及24周无痛行走距离中位数分别为350 m(Z=-2.94,P<0.05)和315 m(Z=-2.88,P<0.05),大行走距离分别为1713 m(Z=-3.73,P<0.05)和1600 m(Z=-3.58,P<0.05),均显著增加;B组在12周时无痛及大行走距离分别为400 m(Z=-2.13,P<0.05)及1075 m(Z=-2.54,P<0.05),较0周时显著增加,但24周时无痛及大行走距离分别为390 m(Z=-0.81,P>0.05)和1025 m(Z=-0.21,P>0.05),较0周无显著变化.两组间行走距离比较在0、12、24周均无显著差异,但12周时A组和B组无痛行走距离增加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25、30 m(Z=-2.87,P<0.05),24周时分别为82.5、0 m(Z=-3.3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A组和B组大行走距离增加值的中位数分别为500、50 m(Z=-3.20,P<0.05),24周时分别为300、10 m(Z=-3.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ABI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前列腺素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 贝前列素钠在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移植物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罗明乾;石晓峰;黄美莲;古慧莲;龚云;冼翠华

    目的 评价应用贝前列素钠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移植物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行上肢动静脉移植物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25例,进行26例次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贝前列素钠治疗,用法为40pμ,一日三次;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用法为100mg,一日一次.随访24个月,随访终点为内瘘闭塞或者患者退出透析.结果 观察组生存期与对照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9)vs.(18±5.3)个月,P>0.05].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开始出现内瘘栓塞和严重的狭窄.术后24个月,观察组发生栓塞累计2例,对照组发生栓塞累计4例(P>0.05),观察组重度狭窄发生累计4例,对照组重度狭窄发生6例(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贝前列素钠可安全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移植物内瘘患者,未见贝前列素钠对移植物动静脉内瘘中、晚期栓塞和重度狭窄发生的保护作用.

  • 贝前列素钠治疗成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疗效观察

    作者:康喜讯;黄雪雯;傅明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对于较长病史神经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5月对于有不明原因神经性聋1个月以上,而且有治疗愿望的118例(153耳)门诊患者,进行普通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1次/晚;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甲钴胺0.5mg,3次/d)或联合贝前列素钠(贝前列素钠片40 μg,3次/d,饭后服)治疗.单用普通药物列为对照组(55例,73耳),普通药物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列为治疗组(63例,80耳).两组均严格应用药物治疗3个月.3个月后复查纯音听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5% (66/80),明显高于对照组16.5%(12/73,F=13.75,x2=66.65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 (4/63),其中2例头晕,1例头痛,1例腹胀;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 (3/55),其中1例合并头晕,1例胃痛,1例自诉耳鸣加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前列素钠对于较长病史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比普通药物明显有效,且副作用小.

  • 作者:

    关键词:
  • 贝前列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伯语;翟锴华;翁孝刚;杜玮

    目的 探究西洛他唑与贝前列素钠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对其凝血功能及踝肱动脉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9例.单一组予以西洛他唑治疗,联合组于单一组基础上予以贝前列素钠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踝肱动脉指数、凝血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联合组93.88%远高于单一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踝肱动脉指数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与贝前列素钠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治疗中,可大限度提高临床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踝肱动脉指数,且不会对其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安全性较高.

  • 贝前列素钠片致黑便1例

    作者:李飞;王小莉

    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体质量59 kg.于2017年11月22日来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肾功能不全就医.查体:脉搏、呼吸正常,血压150/95 mmHg,无感觉不适.检查报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86 g·L-1;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血肌酐198 μmol·L-1、尿素氮13 mmol·L-1、尿酸509 μmol ·L-1,其他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

  • 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江宣;陈日秋;季晓珍;官常荣

    目的 评价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指标的影响. 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 对照组口服贝前列素钠片,每次40μ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片,每次5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12 周. 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清肌酸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指标(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酸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血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酸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 ,其中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 P<0.05 ) ,而血清肌酸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 P>0.05 ).2组血压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 P>0.05 ). 2组均未出现咳嗽、血钾升高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能保护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内皮细胞,改善肾功能,有效减轻尿蛋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安全性好.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