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林玫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人群和传播途径相似,其混合感染也日渐增多,二者的混合感染加重了各自的疾病病程,并互相影响。作者就梅毒与HIV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关键词: 梅毒 HIV 混合感染
  • 舒贝洛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作者:梁万衡

    舒贝洛(头孢呋辛钠,Cefuroxime Sodium)为半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G+菌、G-菌均有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而替硝唑(Tinidazole)则是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特点是抗厌氧菌、抗原虫的活性强,T1/2长,耐受性好,体内分布广泛,耐药性低.临床上在治疗细菌合并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时,常将抗厌氧菌药与抗菌药联合应用.本实验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对舒贝洛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进行了考察,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软托盘承载甲硝唑四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

    作者:谢鸿鹏

    牙周炎是多菌种混合感染引起的疾病,其发病与口腔无牙孢厌氧菌、螺旋体等密切相关[1].甲硝唑和四环素因能有效抑制牙周细菌,被广泛应用于牙周炎治疗.通常采取口服给药,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全身用药量大、牙周组织局部浓度低、副作用明显等缺点.为此,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笔者采用软托盘承载甲硝唑四环素软膏局部应用代替口服用药治疗牙周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唑在外科的应用

    作者:肖胜雄

    甲硝唑(Netronidazole)又名灭滴灵,是应用较久的抗阿米巴、滴虫高效药.近十余年来被证实具有高效抗厌氧菌活性,包括脆弱杆菌在内多数厌氧菌均能被≤4~μg/ml的药浓度所杀灭.1979年WHO推荐为抗厌氧菌首选药[1].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发现普外科感染病原菌变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首的状况演变为混合的需/厌氧菌感染占首位,尤其腹部手术中,以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与厌氧类杆菌(脆弱类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厌氧菌重视及防治,使甲硝唑广泛应用于防治外科手术感染.下面综述近5年来,甲硝唑在外科应用情况.

  • 广西地区性病患者混合感染及其与年龄关系的探讨

    作者:严煜林;梁铭

    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是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这4种病原体引起的性病出现混合感染情况,我们对2 824例性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检查,确诊1 283例患者为性病,现对其NG、CT、UU、MH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情况及其与年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分析

    作者:孟晓;梁志东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混合感染状况.方法:用美国ABI公司5700基因扩增仪测定CT和UU,分别观察568例混合感染在CT和UU感染中的比率,各年龄段混合感染的比率.结果:混合感染占CT感染46.5%,占UU感染12.3%,男性混合感染占男性CT感染36.7%,占UU感染16%,女性混合感染占CT感染60.6%,占UU感染10.2%,混合感染在21~40岁年龄段比率为男性82.7%,女性90.7%.结论:在CT感染中混合感染女性高于男性,在UU感染中男性高于女性(P<0.01),混合感染高发年龄为21~40岁的生育期年龄段,进行泌尿生殖道炎症病原体检查时,好多个项目联合检查.

  • PCR法检测男性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波;杨燕伟;滕若冰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门诊682例初诊为泌尿道感染男性患者进行了淋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脲原体(Uu)检测.结果显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287例(42.1%);淋菌性尿道炎(GU)395例(57.9%),其中单纯Gc阳性为118例(17.3%), Ct阳性为111例(16.3%),Uu阳性为170例(24.9%), Ct+Uu阳性283例(41.5%).本研究表明应用PCR检测Gc、Ct和Uu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特点,能为临床男性泌尿道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 恶性疟原虫和弓形体混合感染一例报告

    作者:黄泽亮;田江玲;张在友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和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l)同属医学原虫,同时感染未见报道,本实验室从一持续高热、畏寒、伴进行性贫血病人标本检出恶性疟原虫和弓形体,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注意.

  • 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及混合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霍秀琪

    我们1998年8月至1998年12月应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ATM)单剂口服疗法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以下简称NGU)32例、无合并症淋病21例和淋球菌、衣原体或支原体混合感染者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羊梅兰

    急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原菌主要为各种化脓菌,常见的有厌气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多为混合感染[1].近年来的淋球菌感染有所回头.同时,目前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一些本来不占重要性的菌属因易于产生抗药性或对某些抗菌素的不敏感而日益成为多见和重要的致病因子.过去我院多采用口服西药抗炎治疗或肌注给药,效果不够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从1997年3月至1998年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2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伯氏疏螺旋体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抑制Th1型细胞因子产生

    作者:宝福凯;Erol Fikring

    目的 应用动物模型探讨蜱传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混合感染对Th1型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三种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混合感染小鼠模型和伯氏疏螺旋体单一感染小鼠模型.将小鼠分A组(同时感染组)、B组(伯氏疏螺旋体先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组)、c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先于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组)、D组(伯氏疏螺旋体单感染组)和E组(无感染对照组)等共5组,每组16只,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小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单一感染组相比,在螺旋体感染后18d和30d,三种混合感染组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显著偏低.结论 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混合感染显著抑制Th1型细胞因子产生.

  • 1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混合性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韦锋;梁灼源;黎月莲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混合感染(MPI)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移植术后MPI的临床资料. 结果 二、三、四重感染分别为44.4%、38.9%、16.7%;细菌感染率100%、真菌感染77.8%,MCV感染61%,卡氏肺囊虫病22.2%,结核菌感染11.1%,细菌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真菌以念珠菌为主,14例(77.8%)出现ARDS,院内死亡5例(27.8%),放弃治疗3例(16.7%),院后追踪均死亡;痊愈10例(55.6%). 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混合感染符合免疫缺陷宿主肺部感染特点,高死亡率可能与早期病原体检测困难、病原体耐药、患者经济状况有关,早期进行侵袭性肺部检查可能对提高早期病原菌的检出率、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 广西地区HIV/AIDS并发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万;梁纲;黄绍标;欧汝志;吴念宁;黎彦君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HIV/AIDS合并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分布特点、临床诊治现状及预后情况,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广西艾滋病诊疗中心收治的AIDS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基础疾病或并发疾病及相关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 153例HIV/AIDS重症肺炎患者的呼衰类型以Ⅰ型呼衰为主,影像表现可多样,从渗出、实变到空洞、小叶中心性结节、纤维化均可见,病灶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点;病原学感染常见的是多种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混合性感染,细菌感染为常见,真菌感染常见马尔尼菲青霉菌;死亡组化验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计数明显高于好转组,CD8+T淋巴细胞和血白蛋白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快速识别病原体和强化抗感染治疗是治疗HIV/AIDS重症肺炎的关键.结论 广西地区HIV/AI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以Ⅰ型呼衰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呈实变、磨玻璃样变等改变;机会感染病原体可有细菌、真菌结核及病毒,且多为多种细菌、真菌及结核的混合性感染;HIV/AIDS合并重症肺炎应早期诊断,尽早进行全覆盖抗菌治疗,基层医院应尽早转诊到有条件医院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不同亚型HPV混合感染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赵海鸣;冯春宇;王小敏;凌学民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HPV混合感染及分型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HPV检测的妇女2 105例,其中,HPV感染阳性妇女417例,据同步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将HPV感染阳性妇女分为三组,分别为宫颈炎组25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37例,宫颈癌组22例,比较HPV感染阳性率及型别分布.结果 本研究中HPV感染阳性患者417例,阳性检出率为19.81%,多重感染68例(16.31%),高危型感染206例(49.40%),低危型感染143例(34.29%),宫颈炎组以高危型感染为主(67.05%),CIN组以低危型感染为主(68.62%),宫颈癌组以高危型感染为主(6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后结果有意义的型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16型HPV感染及58型HPV感染均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6型HPV感染及11型HPV感染均为CIN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加重宫颈疾病的重要因素,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CIN的发生.

  • 蜱传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宝福凯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是常见的临床过程.蜱具有传播不同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的能力.近年来,对蜱传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研究也得到不少有价值的发现.目前,蜱传混合感染可发生在蜱载体、人类和动物,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和病程延长.需要更深入的临床和动物模型研究以进一步弄清蜱传病原体混合感染的致病机理、临床后果以及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关键词: 病原体 混合感染
  • HIV和HCV相互影响的研究及其进展

    作者:阴宁;曹韵贞

    人类免疫缺隐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因传播途径相同在静脉注毒者(IDU)和血友病患者中常常以混合感染的方式存在,但是两种感染之间有无相互影响,特别是因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开展,治疗对HIV与HCV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将就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邹蓓

    目的检测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检测370例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状况. 结果 370份标本中支原体阳性113例(30.5%);不同年龄组别女性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江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大观霉素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表现出不一致的耐药性.支原体的药敏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HPV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姚明珠;李俊兰;赖洪涛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亚临床感染乳头瘤空泡病毒(HPV)分型以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皮肤科收治的158例典型CA(典型组)和108例CA亚临床感染者(亚临床组)的局部疣体标本进行HPV基因型检测,观察亚临床组感染HPV-DNA类型以及感染情况,并与经典组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亚临床感染不同类型HPV出现顽固性复发情况.结果 ①亚临床组患者共检出各类型HPV-DNA合计108个,其中以HPV 6型高,共55个(50.9%),其次为HPV 11型,共18个(16.7%);低危HPV型共86个(79.6%),高危HPV型22个(20.4%),各型构成比与典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典型组单一感染率为60.8%,明显低于亚临床组的75.0%,三重以及三重以上感染率为15.8%,明显高于亚临床组的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亚临床组感染复发次数高达3次以及3次以上的患者共14例,占13.0%,包括HPV16+18型4例、HPV16+52型3例、HPV16型3例、HPV18型2例、HPV6+11型1例、HPV43型1例.结论 亚临床感染主要亚型为HPV 6型,并以单一感染为主,多种感染者复发率较高.

  • 间日疟、恶性疟重症混合感染一例报告

    作者:陈明亮;唐敏继

    患儿男性,7岁,因畏寒发热3天,伴皮肤苍白,解红茶样尿,嗜睡2天入院.患儿3天前因畏寒、发热,伴有寒战,门诊查血疟原虫阳性.诊断:"疟疾"给予氯喹及伯氨喹啉抗疟治疗,次日出现皮肤苍白,解经茶样尿,精神不振,嗜睡而就诊.查体:T38.4℃,嗜睡,皮肤粘膜苍白、黄染,肝肋下二横指,质软,光滑,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无病理征.化验室查:Hb50g/L以下,WBCl2.4×10<'9>/L,N69%;L31%;外周血涂片为日疟环状体,恶性疟状体及配子体.肝功能SGPT51u,TYT12u,Ⅱ28u,VDB直接阴性,间接强阳怀.尿蛋白(+).生化查:CO2cp18mmol/L,BUN26.6mmol/L,既往患儿常来往于疟区.诊断:1、溶血性贫血;2、间日疟;3、恶性疟(脑型);4、多器官功能损害.立即给予补充血溶量,大剂量激素,抗疟(禁用伯氨喹啉),碱化尿液,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同时给予输新鲜血液,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在治疗期间出现:1、解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立即给予抗H<,2>受体药物及止血药物.其出血原因可能为大剂量激素致胃、十二指肠粘膜应激性溃疡出血.2、少尿,BUN增高到34.8mmol/L,原因有上消化道出血,溶血,因容量不足导致肾功能不全.即给予利尿合剂(10%GS250ml+氨茶碱0.1+普鲁卡因0.25+咖啡因0.125+VitC1.0+婴粟碱15mg)同时给予多巴胺10mg+酚妥拉明10mg+5%GS250ml静滴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3天后查Hb85g/L,血涂片未见疟原虫,BUN逐渐下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能进食,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按正规疗程抗疟(禁用伯氨喹啉)预防复发.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肠道感染中ETEC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昆;赵雪涛

    目的 研究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者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ETEC引起的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对腹泻病例使用PCR方法检测ETEC,对ETEC阳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统计阳性病例的其他相关实验室数据.结果 共检出ETEC阳性菌株65株,阳性率为10.59%.20~39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为14.60%,6~8月和11、12月分离的阳性菌株多,同时检出2株沙门菌.阳性菌株的患者中,粪标本异常的为10.77%,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为28.33%,C反应蛋白异常的为34.00%.结论 ETEC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致病菌,呈分散分布,有其他肠道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786 条记录 33/40 页 « 12...30313233343536...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