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梅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 特6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Pa02、Dlco 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 5);治疗后PaO2,Dlco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61.76%,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氧分压及一氧化碳弥散量,改善患者肺功能.

  •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陆芳;葛虓俊;滑炎卿

    很久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在临床、肺功能检测、病理表现方面各有特点。直到2005年Cottin等[1]首次明确提出了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 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综合征的概念,其定义为两上肺肺气肿伴两下肺间质纤维化、肺容量基本正常、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约33%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且以男性吸烟者多见。令人遗憾的是,过去40年影像学飞速发展,几乎支撑术前诊断半壁江山,但有关CPFE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的文献迄今仍属罕见。作者在阅读大量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就CPFE的临床特点、并发症、肺功能表现及影像学进展予以综述。

  • 肝硬化与肺功能异常的关系

    作者:欧阳菲菲;王连源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肺功能异常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05/2008-03我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肝硬化患者50例.肺功能检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单次呼吸法检测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KCO,即单位肺泡的DLCO).将肝硬化患者分别按患者肝掌、蜘蛛痣、显性黄疸、白蛋白减低、脾亢、门静脉增宽等的异常与否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组间FEV1、FEV1/FVC、DLCO、KCO均值的差异.结果:约34%患者出现通气功能障碍,以限制性通气为主:有72%的患者出现弥散功能减退,为主要的肺功能改变.Child-Pugh积分与KCO呈负相关(r=-0.351,P<0.05);白蛋白水平与FEV1、KCO呈正相关(r=0.334,0.336,均P<0.05);门静脉宽度与FEV1、DLCO呈负相关(r=-0.389,-0.417,均P<0.05);脾厚度与DLCO、KCO呈负相关(r=-0.644,-0.536,均P<0.01).血红蛋白浓度和脾脏厚度是DLCO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弥散障碍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较高,门静脉高压的长期作用与之有密切关系.

  • 成人常规肺功能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蕾;沈勤军

    成人常规肺功能包括肺容积、通气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可以较完善地反映气道阻塞、胸肺组织病变及其他相关组织病变的存在、性质和严重程度.由于环境条件、地域、个体因素等皆可影响测定结果,故需进行标准化校正和预计值计算.常规肺功能测定时校正为生理条件( bod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saturated,BTPS),即正常体温、标准大气压及饱和水蒸气状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时相,若无特别说明,一般指呼气相的变化.

  • 常规肺功能的测定仪器和测定原理

    作者:朱蕾;李丽

    测定肺功能的仪器统称为肺功能检查仪,简称肺功能仪,有肺量计(spirometer)、体容积描记仪和脉冲振荡仪等.根据测定方法可将肺功能参数分为直接测定参数和间接测定参数,前者可通过密闭式肺量计或流量计直接测定.受检者呼吸气量的多少为容积,包括潮气容积(VT)、补吸气容积(IRV)、深吸气量(IC)、补呼气容积(ERV)、肺活量(VC)等静态容积参数和FVC、FEV1等反映通气功能的各种动态容积参数;呼吸气量进出的快慢显示为流量.但部分参数不能通过呼气或吸气直接测定,如残气容积(RV)和包含RV的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需通过气体分析法等间接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也需要间接测定.

  • SARS对肺膜弥散量和肺毛细血管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巍;周怡;袁新荣;林明贵;陈红兵;王金河;王安生;王玉芳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Vc)的变化,探讨肺弥散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ARS组(26例)及正常对照组12名,测定静息状态下不同氧分压下的DL,按照Roughton和Forster方法计算 Dm和Vc.结果 SARS组DLco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Dm和Vc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病变程度越重,肺弥散功能损害越重,残气容积(RV)低于或高于正常值者也增多.结论 SARS患者不仅有Dm而且也有Vc的改变,Dm和Vc的测定对发现SARS肺病变有益,可以明确DL下降的原因及判断病变的程度,是肺弥散功能检查重要和敏感的指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丁海菊;王浩彦;徐秋芬;樊静;张玲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级组(轻度,n=6)、Ⅱ级组(中度,n=13)、Ⅲ级组(重度,n=8).单次呼吸法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采用Roughton和Forster的方法计算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血容量(Vc).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大摄氧量(VO2max)、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大功率(Wmax)、氧脉搏(O2pulse)等.结果:三组患者DLCO及Vc无显著差异.Ⅲ级组Dm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COPD患者的VO2max、VCO2max、Wmax、O2pulse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COPD患者的DLCO与VCO2max(r=0.450,P<0.05)、VO2max(r=0.526,P<0.01)、Wmax(r=0.565,P<0.01)、O2pulse(r=0.517,P<0.01)呈正相关,Dm与VO2max(r=0.469,P<0.05)、VCO2max(r=0.514,P<0.01)、Wmax(r=0.532,P<0.01)呈正相关.结论:(1)即使是DLCO无明显变化的COPD患者,其Dm也可出现降低;(2)随着病情的加重,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且其运动能力与其弥散功能尤其是Dm密切相关.

  • 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云峰;周宏宇;沈明

    探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选择8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矽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强的松加硫唑嘌呤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赞邦集团)600 mg泡腾片,3次/d,连续用药12个月;对照组同期口服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活量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肺活量和DLCO较基线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提示,对于矽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在强的松加硫唑嘌呤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可明显改善肺功能的主要指标.

  • 肺泡出血性疾病 药物性肺泡出血性疾病

    作者:杨汀;王辰

    肺泡出血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肺微血管的血液进入肺泡[1].肺泡出血性疾病并不常见.临床上它很少单独出现,多伴发于其它疾病.其中常见的伴发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也可导致肺泡出血,虽然致病药物不同,临床表现却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咯血、双下肺浸润性阴影、贫血、呼吸困难等.肺功能可发现一氧化碳弥散量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血性,内有沉积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2].早期识别是非常重要的.停用可疑药物一般可使病情逆转;重症病人需支持治疗及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冲击治疗;少数病人因呼吸衰竭及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该病多为个案或少数几例的报道,因此对这类疾病的整体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病例较少,不同药物所致肺出血的发生率尚无确切资料.

  • 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比较

    作者:杜勤惠;李燕芹;秦惠;刘斌;徐佳波;邹静

    目的:在不同受试者中,比较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结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这2种方法.方法:应用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35名健康受试者、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DLCO,每种方法重复测试2次,取平均值,2次测试间隔20 min.结果:①35名健康对照者皆完成了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的测试,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9,P<0.0001),2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均值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弥散常数(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85,P<0.0001),2种方法测得结果均值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中23例完成了2种方法测定,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7,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间r=0.867,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3例患者无法用一口气法进行测试,用内呼吸法测试则皆得到满意的结果.③在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中21例完成了2种方法测试,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6,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3,P<0.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一口气法测试时,3组受试者成功率不同(P<0.05),以健康受试者成功率高;应用内呼吸法测试时,3组受试者的成功率不同(P<0.05),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检测成功率为高.结论:①不同组别问,一口气法与内呼吸法测定DLCO的结果一致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内呼吸法的适应证较一口气法更广泛;③采用一口气法测试时,健康受试者的检测成功率高,而采用内呼吸法测试,则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检测成功率高.

  • 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病因及肺功能改变初步探讨

    作者:万莉雅;徐勇胜;张琴;范永琛;赵连云

    为探讨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病因及肺功能改变特点,对32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的病儿作胸部CT、血气分析,其中18例做肺功能检查,5例做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结果显示小儿间质性肺炎病因以特发性纤维性肺泡炎为主;常规肺功能检查中VC、FVC、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51.3%、52.6%和80.1%;流速-容量环测定正常;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均低于预计值80%;脉冲振荡法呼吸阻抗测定显示R20正常,R5轻度增加,X5均有不同程度减低.提示小儿间质性肺炎肺功能改变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弥散量减低;呼吸阻抗测定中,X5是检测肺间质病变新的敏感指标.

  •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作者:高蓓兰;刘锦铭;杨文兰;朱东;王英敏

    目的 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 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肺弥散功能的比较

    作者:庄淑华;颜秀球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肺换气功能检查.测定在肺泡气和血液之间CO弥散对于鉴别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某些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治疗效果判定等都有一定的意义.本项检查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单次呼吸法(single breath method,SB法)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随着一种精确、快速、数字化、红外线、多种气体分析仪的出现,配合计算机数据高速处理,使内呼吸法(intrabreath method IB法)测试DLCO成为可能[1].为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肺弥散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在同一病人进行测定比较.现报道如下.

  •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尘肺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堃;任早亮;李家松;朱映涛;李佐祥;夏双红;周云飞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尘肺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尘肺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行肺灌洗治疗,对照组行止咳、平喘、抗感染、祛痰等常规治疗,未行肺灌洗治疗.对肺灌洗治疗前后患者自主症状及相关检测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通过检测灌洗液的变化,总结尘肺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成分改变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及咳痰的症状均略微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和胸闷的症状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尘肺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咳嗽、咳痰、胸闷、气紧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进展

    作者:马喜娟;郝敬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检查(PFT)等综合分析确定.PFT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及FEV 1/FV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肺总量(TLC)、残气量(RV)等指标,反映肺的整体功能,当肺组织破坏>30%时才会出现异常[2],对COPD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 肺功能不全患者肺癌切除术的术前评估

    作者:周荻;缪长虹

    肺癌切除术给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佳的治愈机会,但是对于肺功能不全的肺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术前的评估很重要.应从年龄,一般情况,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这4个方面进行评估,以决定肺癌患者是否能耐受肺癌切除术.

  • 63例2型糖尿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明业;郑永克;叶绍茗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对63例T2DM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测定DLCO、DLCO%和KCO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患者的DLCO、DLCO%和K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合并微血管病变和病程超过10年T2DM患者的DLCO%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肺弥散功能障碍,有无微血管病变和病程长短对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应用

    作者:张景鸿;刘为舜;刘先军;涂明利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目前尚无满意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对肺泡炎阶段有一定作用,但纤维化阶段无法逆转.IPF的重要特征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动脉血气异常,常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我们分析14例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效果,探讨无创呼吸机在IPF中的应用价值.

  •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作者:赖映君;邱晨;洪水平;谭艳红;王莹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肺部HRCT和X线胸片提示ILD的比率分别为45%、34%和18%.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结论: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 肺容量与弥散功能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持续性哮喘中的表现

    作者:杜晶;李林蔚;祖萍;邓燕;何太灵;袁玉茹;梁斌苗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体积描记法和气体稀释法测定肺容量指标[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及RV/TLC],采用单次呼吸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将这些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并对肺通气功能指标与肺容量和DLCO% pred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93例哮喘患者.随哮喘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肺容量指标(TLC、RV和RV/TLC)逐渐增加,而且体积描记法和气体稀释法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值△TLC% pred、△RV% pred和△RV/TLC逐渐增加.随FEV1% pred的降低,DLCO% pred则稍有下降.相关分析显示,FEV1%pred与△TLC% pred、△RV% pred和△RV/TLC呈显著负相关,与DLCO% pre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与气体稀释法相比,体积描记法能更准确地对哮喘患者的肺容量进行测定.随气流受限程度加重,哮喘患者弥散功能逐渐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