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科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和方法(一)

    作者:许景峰

    医院内抗感染药物的1/3~1/2被用于外科预防用药,而外科预防性用药重点在于手术患者和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有研究表明,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相当普遍,占30%~90%,特别是在使用时机和疗程方面.坚持抗感染药物用药原则才能达到外科预防用药目的,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获益与问题

    作者:郭立新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的糖尿病患者,外源性胰岛素对于其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胰岛素制剂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胰岛素治疗在临床获益的同时伴随着治疗风险的出现,胰岛素使用时机的选择、剂型剂量的确定以及胰岛素使用所带来的相关问题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胰岛素的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多伦多总医院开启了人类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时代.早期胰岛素从动物胰腺中提取,易产生过敏反应、耐药、高血糖和低血糖反复发生以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并且不同批次间效价变异大.

  • 脱水剂治疗脑出血临床使用时机的分析(附173例报告)

    作者:常雁;徐英华

    目的:探讨脱水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使用时机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7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6例在脑出血12小时后应用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87例在脑出血12小时内应用20%甘露醇125ml,24小时后复查CT,比较2组患者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患者血肿扩大观察组有6例(6.98%),对照组有12例(13.79%),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12小时后应用脱水剂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血肿扩大发生率,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 重症急性肾损伤早期与晚期应用肾脏替代法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荣光;胡佳卉;孟庆刚;谢晴宇

    目的:对比重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早期与晚期应用肾脏替代法(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治疗后的生存率与肾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使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1985年1月至2015年5月)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观察性研究文献,并扩展至所有涉及的参考文献,进行双人交叉文献纳入、排除,提取终获得的文献的效应量,使用STAT11.0进行合并、数据分析。结果获得参考文献1494篇,经过纳入、排除后,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5篇(2篇RCT、4篇前瞻队列研究、9篇回顾队列研究)。文献整体方法学质量不高。早期应用肾脏替代法患者比晚期应用患者的28日存活率显著提高(合并OR值=0.45,95%CI:0.28~0.72, P<0.001)。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78%)。以收治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类别、研究设计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各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取有次要结局指标的报道(7篇)的肾功能恢复效应量进行合并,并未发现早期应用比晚期应用肾脏替代法对肾功能恢复有显著提升(OR=0.62,95%CI:0.34~1.13,I2=69.6%)。结论1)早期应用体外RRT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提高幅度明显;2)现有证据表明,早期开展RRT无助于重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3)提供现有证据的研究大部分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在设计合理的大规模多中心RCT证据出现之前,现有的关于RRT使用时机的结论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客观事实;4)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明确定义RRT治疗时机中的“早期”与“晚期”。

  • 甘露醇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应用中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作者:王珊;史福平

    甘露醇自1963年被Wise等应用于神经科临床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降颅内压药物,长期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随着甘露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对机体的各种不良反应亦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对甘露醇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使用时机、用药剂量、作用时间等问题尚存在许多争议.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川崎病中的丙种球蛋白使用时机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宋祥晖;罗志东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种球蛋白治疗的时机及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14例,根据丙种球蛋白使用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在川崎病发病后使用丙种球蛋白,研究组在川崎病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IgG1、IgG2、IgG4水平和WBC、NE、PLT、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退热、手足肿胀消除、住院以及黏膜充血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G1、IgG2、IgG4、WBC、NE、PLT、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gG1、IgG4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gG2明显降低(P<0.05),WBC、NE、PLT、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降低TNF-α 水平,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止血带辅助手术中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作者:王静;王波

    近年来,随着止血带在骨科手术的常规应用,术后伤口感染及延迟性愈合的发生也多有报道[1].研究发现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2,3].传统观点认为,预防性抗生素应在术前使用,以确保抗生素存在于术中可能受到污染的任何组织中.由于这种观点,抗生素通常均在骨科驱血止血带充气前使用[4].为此,本研究在止血带充气前及放气前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观察病人术后伤口情况.现报道如下.

  • 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用药时机选择分析

    作者:林燕

    探讨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给药时机。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根据用药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产妇在娩出胎儿时使用欣母沛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产妇在出血量超过400ml时使用欣母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止血情况和应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时间为(23.8±5.2)min,出血量为(165.3±21.5)ml,药物用量为(1.03±0.13)支,发生产褥期感染、晚期再出血的几率为(1.67%、1.67%),肾上腺素指标为(152.3±21.1)ng/ml,去甲肾上腺素指标为(173.4±22.2)ng/ml,肾素指标为(2.9±0.5) pg/ml,血管紧张素Ⅱ指标为(35.3±5.9)pg/ml,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已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或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在娩出胎儿后立即使用欣母沛进行治疗可减少其产后出血量,缩短其止血时间,减少其用药量,缓解其应激反应。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易感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娟君;刘娟;祝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 SBP)是腹腔内无继发细菌感染来源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目前对SBP的发病机制认识有限,传统较认可的SBP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因子(高胆红素、低白蛋白、低腹水蛋白、低凝血酶原)、临床因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 分级、SBP发生史、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和药理因子(质子泵抑制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2]。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研究的开展,以及双胞胎(单卵和双卵)与家族研究的增多,宿主遗传因素与传染性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25个肝胆疾病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3‐4],揭示了多种疾病的易感位点,为遗传水平疾病风险预测奠定了基础。现就肝硬化SBP易感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上肢手术后使用镇痛泵佳时机探讨

    作者:施平;金梅;葛敏

    患者术后使用的自控静脉镇痛(PCIA)具有使用方法简单,镇痛效果满意的优点,但随即也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术后回病房即关闭镇痛泵4~5 h, 然后再启动镇痛泵至48 h, 发生的副作用较少,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生长激素在腹部手术后危重病人中应用时机探讨

    作者:张勤;叶再元

    探讨生长激素在外科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的使用时机与机制.总结7例病人在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住院天数,血糖变化,其他并发症.

  • 骨肉瘤AP方案化疗后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时机探讨

    作者:张菁;宫晨;张鹏;熊华;熊慧华

    目的:探讨骨肉瘤AP方案化疗后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时机。方法将90例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化疗后24 h、化疗后48 h及化疗后72 h使用G-CSF组,记录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了解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并观察有无发热、口腔黏膜炎及腹泻。结果3组患者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行两两分组比较,可见24 h组与48 h组(P﹤0.005)、24 h组与72 h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48 h组与72 h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化疗后24 h使用G-CSF,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明显高于化疗后48 h及72 h。

  •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时机选择的探讨

    作者:钟超;艾文峰;何纳新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发生率2%~3%[1],其中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70%[2],减少其发生率是提高围产质量的重要环节。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近几年较多使用于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的新药。现对本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出现产后出血且使用欣母沛的6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其使用时机。

  • 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俞学斌;金国良;李锦泉;王刚;王建莉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β-内啡肽(β-EP)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于探讨盐酸纳络酮在颅脑损伤时的使用时机及与血β-EP之间的量效关系,明确盐酸纳络酮对β-EP受体的拮抗作用.

  •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控制连台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时间

    作者:贺吉群;肖映平;谢伏娟;闫晓晨

    目的 准确把控连台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机,促进抗生素在规定时间内合理使用.方法 将2017年7~9月连台手术5 832台次作为对照组,采用连台手术集中式给药方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由护士手工登记用药时间;2017年11~12月连台手术4 661台次作为观察组,在医院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界面上设计“患者入手术室”和“使用抗生素”模块,等候区专职护士登陆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手术间手术进展,判断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通过模块点击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两组连台手术抗生素使用时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借助信息技术规范管理连台手术抗生素应用,实现了该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患者及时准确用药,同时也减少手术护士的书写工作.

  •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使用时机的探讨

    作者:袁湘娥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佳使用时机.方法 将择期行全麻手术的,且术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复苏的腰椎内固定术患者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苏醒和拔除气管插管后使用PCIA: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全麻未苏醒时立即使用PCIA,观察2组患者术后1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麻醉苏醒期情绪状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1h内苏醒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苏醒期情绪状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术毕全麻未清醒时立即使用PCIA,患者苏醒期镇痛充分,生命体征平稳,安静合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产后康复治疗仪使用时机对促进子宫收缩及刺激泌乳的效果观察

    作者:邱玉玲

    目的 观察产后康复治疗仪时机对促进产后子宫收缩及刺激泌乳的效果.方法 将146例初产妇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即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双侧乳房及"气海"穴、"关元"穴进行电刺激,对照组在处理完第三产程后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双侧乳房及"气海"穴、"关元"穴进行电刺激,两组产妇低频电刺激强度均以产妇能够耐受为度,观察两组产妇产后1、2 h的出血量及产后2 h泌乳量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1、2 h的出血量及产后2 h泌乳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即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双侧乳房及"气海"穴、"关元"穴进行电刺激,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产妇恢复及促进母乳喂养.

  • 枸橼酸咖啡因使用时机对早产儿呼吸支持的影响

    作者:黄海燕;陆岸锋;毕雷;黄培禄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不同使用时机对早产儿呼吸支持的影响.方法:收集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出生后24~72 h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B组出生后>72 h,撤呼吸机前24 h内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比较两组机械通气、CPAP、用氧、咖啡因等使用时间及呼吸暂停发生等情况.结果:A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使用CPAP及咖啡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24 h内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少于B组(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减少拔管后呼吸暂停的发生.

  • B-Lynch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9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奕蕾;魏建平;秦瑰镁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缝合术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使用时机。方法于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霍城中医院及霍城妇保院剖宫产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手术中使用B-Lynch子宫缝合术9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例因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使用B-Lynch子宫缝合术有效(出血量达1000ml即使用B-Lynch缝合术),2例因前置胎盘引起产后出血使用B-Lynch子宫缝合术有效(出血量达800ml即使用B-Lynch缝合术),2例因胎盘植入引起产后出血使用 B-Lynch子宫缝合术有效(出血量达1500ml即使用B-Lynch缝合术),1例因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使用 B-Lynch子宫缝合术无效(出血量达2000ml即使用 B-Lynch缝合术)后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产中发生产后出血越早使用 B-Lynch子宫缝合术效果更好,一般在出血量达800ml时使用可取的效果好。

  •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的改善作用

    作者:蒋敏

    目的 观察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的影响,分析使用时机.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7年1月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发病6h后采用125ml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则在发病24h后使用125ml甘露醇静脉滴注.在两组患者发病24h后进行头颅CT的复查,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下的出血情况,并且在两组患者治疗15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继续出血率为57.5%,观察组患者则为15.0%;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经过15d的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5.0%、92.5%;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12.5%,观察组患者则为5.0%.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治疗中不宜使用甘露醇,应在发病24h之后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有效率.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