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烟雾病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道

    作者:揭仁贵

    烟雾病临床较罕见,现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烟雾病4例报道如下.

  • 烟雾病3例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李文武;范小涛

    烟雾病指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以颅底软脑膜和穿通动脉形成细小密集的吻合血管网为特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该病血管造影呈烟雾状,故又称"烟雾病".

  • 颅骨多处钻孔术在29例烟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鸿飞;赵浩;翟乃池

    目的 探讨颅骨多处钻孔术对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住院并经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29例,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组的良好率为77.78%,保守组为45.45%,手术组半年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多处钻孔术对烟雾病患者疗效肯定.

  • 成人烟雾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国栋;潘燕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的进展. [方法] 对11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 烟雾病临床表现以头痛(7列)单侧肢体肌力减退5例为主.CTA或MRA成像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可见脑底有如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 [结论] 烟雾病在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有所增加,头颅CTA及MRA成为临床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

    关键词: 烟雾病 CTA MRA
  • 烟雾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尤志;周少华;席刚明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探索其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20例烟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GF的水平. [结果]烟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GF浓度分别为(1 050.3±250.6)pg/ml和(750.2±130.3)pg/ml,烟雾病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GF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血清中高水平的HGF可能促成新生血管、异常血管网的形成,同时又促使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 59例烟雾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梁青;孙林

    烟雾病是原发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及脑室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或缺血性疾病.此病因脑底的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像上以"烟雾状"或"朦胧状"而得名[1].

    关键词: 烟雾病 护理
  • 烟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张戈;马廉亭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闭塞性血管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外科治疗主要为血管重建手术.本文简要介绍烟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

    关键词: 烟雾病 血管重建
  • MR灌注加权成像与CT灌注成像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金戈;刘科伶;赵俐红;钱伟强;彭婉琳;刘翼;夏春潮;李真林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MRI)与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R angiography,TOF-MRA)证实、并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内PWI-MRI及CTP的灌注参数图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分别得到拟手术侧灌注缺损区与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另选取无灌注缺损并排除脑血管疾病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烟雾病组和对照组的灌注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组患者的PWI-MRI、CTP各参数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缺损区,烟雾病组rCBF、rCBV下降,rMTT、rTTP延长(P<0.01).在烟雾病组患者中,PWI-MRI与CTP所得同种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同种灌注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值:rCBF为0.791,rCBV为0.832,rMTT为0.748,rTTP为0.812).结论 PWI-MRI与CTP均能得到定量的灌注参数,对烟雾病患者灌注缺损的部位与程度作出评估.

  • 烟雾病产妇剖宫产全麻1例报告

    作者:曾葵;黄蔚

    患者,女,28岁,75 kg,因“发现烟雾病2年,孕37+6周,要求入院待产”入院.2年前患者因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及左上肢麻痹于医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经保守治疗及康复训练至今,仅遗留轻度左手肌张力增高.查体:血压121/8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8 min-1.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正常;B超提示胎儿正常,拟行择期剖官产.术前诊断:烟雾病,G1P0,37+6周官内孕头位单活胎待产.

    关键词: 烟雾病 剖宫产 麻醉
  • 烟雾病的现状和新认识

    作者:谯飞;游潮;李浩;刘文科

    烟雾病是好发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一类血管疾病,随着半个世纪对该病的不断更新认识,使得该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同时它仍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再出血和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在此通过对国内外该病的现状和发展进行阐述,以更新对该病的认识,为终更好诊断、治疗该病作铺垫.

  • 烟雾病12例临床报告

    作者:曾尚霞;张卓伯;商慧芳

    目的:通过对12例烟雾病患者详尽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检查结果,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以防误诊误治.

    关键词: 烟雾病 临床特点
  •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田金英;邹晓毅;曹梅

    为了减少烟雾病的误诊,通过对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发现CT对本病诊断缺乏特异性,对年龄较轻的脑血管病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尽早行DSA检查。

    关键词: 烟雾病 误诊
  • 16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钟唐力;刘启榆;林华;管彬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A( 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8例儿童烟雾病病例均行CT平扫及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 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技术成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 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和诊断. 结果 8例均可明确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闭塞,并可见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6例呈典型烟雾状改变,其中5例表现为脑梗塞,2例表现为脑软化灶,1例脑实质平扫未见异常. 结论 16层螺旋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儿童烟雾病,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防止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尤志珺;周少华;席刚明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临床意义及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烟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清VEGF和HGF的水平.结果 烟雾病患者血清VEGF和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VEGF和HGF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儿童与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李洁;刘睿;李柱一;苗建亭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区别.方法 对19例儿童和5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发病年龄高峰儿童为6~10岁,成人为36~40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儿童组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以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1).儿童患者头颅CT和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脑梗死(73.7%),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58.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发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儿童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而成人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 儿童与成人MMD在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鉴别,将有助于MMD的个体化治疗.

  •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探讨

    作者:李洁;吴大方;王祝峰;马喜娟;刘晓宇;周岩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6例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6例均表现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均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3例行动脉瘤栓塞术治疗,2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未行手术治疗,手术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主要动脉型动脉瘤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DSA是诊断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

  • 颞肌贴覆-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程文兰;邝又新;史锡文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又称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颅底异常血管网生成为特征的一组脑血管病[1].目前,外科治疗主要是通过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缩小以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2].近年来,我科采用颞肌贴覆-颅内外动脉搭桥(间接血管重建加直接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患者,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硬脑膜翻转脑-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传莲

    目的 探讨硬脑膜翻转脑-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2例行硬脑膜翻转脑-颞肌贴敷术(EMS)治疗的烟雾病病人术前积极给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做好开颅前的一般护理.手术后注意体位、引流管的护理.加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监测.结果 本组术后TIA发作一例,癫痫发作一例,脑脊液鼻漏一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术前护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术后及早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可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

  • 烟雾病颅内外动脉搭桥-颞肌贴覆术的手术护理

    作者:蒋芳琴

    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为特点,伴随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因脑血管造影时表现为“一股烟”而得名[1]。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对24例烟雾病患者实施直接和间接血管重建术相结合的联合手术方式(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加颞肌贴敷术加脑膜中动脉保留术加硬脑膜翻转术),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蒋蕾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Moy-amoya病或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脑底动脉(Willis)环前部循环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疾病.

870 条记录 40/44 页 « 12...36373839404142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