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起效时间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凝;王学义;宋美;王岚;董玲;刘艳菊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起效时间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TMS组(25例)和伪rTMS组(21例);2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和t检验,均P>0.05).2组患者均接受帕罗西汀(20 ~40 mg/d)治疗.rTMS组接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TMS刺激,10 Hz,80%运动阈值,刺激2s,间隔28 s,800个脉冲,每周5次,连续4周共20次.伪rTMS组应用伪刺激线圈,刺激部位、次数、频率同rTMS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8周末均对2组患者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并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完成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结果 治疗前rTMS组HAMD评分[(43.64±10.05)分]与伪rTMS组[(42.58±9.29)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8,P=0.730),治疗第1,2,3,4周末,rTMS组HAMD评分[(31.82±5.93),(23.82±4.05),(17.95±6.82),( 12.55±3.14)分]明显低于伪rTMS组[(37.00±8.43),(27.95±6.87),(22.11±5.23),(16.47±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P=0.026;t=-2.382,P=0.022;t=-2.929,P=0.006;t=-3.502,P=0.001);治疗第8周末rTMS组HAMD评分[(7.77±4.12)分]与伪rTMS组[(9.05±5.07)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78).治疗第4周末,rTMS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95%和73%)明显高于伪rTMS组(63%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71,P=0.016;x2 =6.866,P=0.009).治疗第8周末,rTMS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91%和82%)与伪rTMS组(84%和7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P=0.649;x2=0.394,P =0.709).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2组患者WCST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起效快,对患者的执行功能无影响.

  •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作者:王健;王刚;马辛

    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及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通常认为,抗抑郁药起效至少需要2周的时间滞后;有人甚至认为,抗抑郁药通常不会在2周内起效,如果在2周内起效反而提示远期疗效不佳.但近年的临床试验证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针对研究抗抑郁药早期起效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评估抗抑郁药的早期起效等问题进行讨论于下.

  • 左眶额皮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初步研究

    作者:米丝;杨祥云;周丹娜;王玉娟;任艳萍;李占江

    目的 初步探讨左眶额皮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起效时间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入舍曲林+rTM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2)及舍曲林+模拟rTMS治疗组(药物治疗组,n=12).2组共治疗6周,舍曲林治疗起始剂量50 mg/d,固定剂量100~200 mg/d;rTMS治疗刺激强度为80~~11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为1 Hz,每周治疗5次.在基线及第2、4、6周末采用Y-BOCS、HAMD、HAMA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记录表记录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结果 2组在不同时点的Y-BOCS总分(F=23.401,P<0.01)、强迫观念评分(F=23.516,P<0.01)、强迫行为评分(F= 15.025,P<0.01)、HAMD总分(F=7.231,P<0.01)、HAMA总分(F=8.389,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30),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183).与基线时相比,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周时Y-BOCS评分[(23.0±5.1)分与(18.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0.005),而药物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24.4±4.3)分与(17.6±7.3)分]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0.025).2组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左眶额皮质低频rTMS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优势,起效较单纯药物治疗快,安全性高,但仍需在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 抗抑郁药的快速起效

    作者:陈琛;王小平

    抑郁症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是一种具有高复发、高自杀风险、高致残性的精神障碍.目前,抗抑郁药治疗仍然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起效慢是当前抗抑郁药的大缺陷.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希望在服用抗抑郁药后症状能得到迅速缓解,但目前使用的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都需要2~4周,这导致了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因主观感觉治疗无效而擅自减药、停药,甚至中断治疗.因此抗抑郁药的快速起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更快地缓解症状,降低自杀风险,同时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2)缩短治疗周期,尽早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3)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远期预后.有临床研究显示,抗抑郁治疗显效越快的患者.痊愈率越高.1周显效和4~6周才显效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0% ~ 70%和20%左右[1].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起效更快的抗抑郁药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快速起效

    作者:苗国栋

    抑郁症是现代人类社会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对其正确、有效的治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合理地选择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起效时间快慢对于抑郁症治疗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1].首先,起效快可以缩短患者抑郁症状导致的主观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的时间,使患者有可能更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功能.其次,起效快可以显著减少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自杀风险,并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当然,起效快还有诸如缩短急性治疗期和住院期的优势.然而,一般精神药理学研究报告和教科书都指出,抗抑郁药起效有2~4周的滞后期(lag)[2-3].因此,能够缩短这个滞后期即较早起效的抗抑郁药对于治疗抑郁症就有其重要优势.现有的主流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尽管其治疗机制有所不同,但在起效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因此,在处方这些抗抑郁药时,医生在选择药物时更多考虑的是抑郁症的临床亚型、年龄、性别和药物的副反应等因素,而不太关注起效时间早晚的差异[4].然而,现代精神药理学研究确实发现某些药物具有起效较快、疗效较好的特点,其中米氮平在这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特点[5-6].

  • 德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7)解读(二)

    作者:唐隽;郝飞

    (接2008年第四期)4 系统治疗4.1 依法利珠初始剂量为每周0.7mg/kg,维持剂量为每周1mg/kg,起效时间为4~8周.不良反应有流感样反应、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关节痛、血小板减少,也可发生病情的反复和加重.治疗前应排除严重的系统(急性和慢性)和局部感染(如脓肿).

  • 应用皮肤试验抑制指数评价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

    作者:李宏;何海娟;顾建青

    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 TestInhibition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0、90min后观察受试者的过敏原皮试反应,计算STII值,并将STII达到10的时间定为起效时间.结果安慰剂组前后过敏原皮试风团无显著差异,而阿伐斯汀组30、90min后,STII值分别为22.2、237.7.故可初步认为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小于30min.结论STII可做为评价抗组胺药起效时间的客观指标之一.

  • 唑来磷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萍;张俊萍

    目的 观察唑来磷酸钠(盖柠)对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2例患者采用唑来磷酸钠4 mg,静脉滴注,3周为1周期.以患者的疼痛等级、活动能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唑来磷酸钠能明显降低疼痛等级、改善活动能力,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磷酸钠(盖柠)是一种可有效治疗肺癌骨转移的药物,具有疗效好、用量小、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观察.

  • 哌罗匹隆治疗各种精神病临床观察

    作者:彭立珍;刘宪锋

    半个世纪以来,抗精神病药物的研发、应用、为临床治疗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新型药物“哌罗匹隆”的治疗作用更显著,其用量小、副作用较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建章;徐辉;王永学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科常见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药物治疗起效时间多在2周以后,所带来一些不良发应影响了治疗依从性.艾司西酞普兰为西酞普兰的S型异构体,是一种新的高度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报道认为[1]具有起效快、不良发应低的特点,因此我们进行了这一临床对照研究,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 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作者:米娜瓦尔·阿不都克力木;阿地力·沙吾提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索他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7.50%(56/64)、81.67%(4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0.59±0.16)h、(32.64±6.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0.66±0.25)h、(46.65±5.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10/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索他洛尔,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起效更快,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

    作者:房萌;任艳萍;刘辉;周方;王刚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帕罗西汀对重性抑郁障碍(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6周的随机、双盲、伪刺激对照临床试验。48例MD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接受rTMS真(real)或伪(sham)刺激治疗2周,基线起同时合并固定剂量的帕罗西汀(20 mg/d),rTMS治疗结束后随访至6周末,随访期间帕罗西汀治疗剂量保持不变。设置7个访视点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事件记录。结果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基线均显著降低,但两组对比总体疗效相当。 Real组平均起效时间比Sham组早3天,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方案人群分析显示Real组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的改善,在第10、14、28天显著优于Sham组;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改善在第10天显著优于Sham组。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联合帕罗西汀是一种较好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显示出较快起效的趋势,rTMS对焦虑症状、躯体化症状可能具有较快的改善作用。

  • 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骶麻中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能

    作者:李帆;刘心强;黄岚;毕生龙;陈艾琼;张连英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啶在小儿骶麻中的起效时间及镇痛效能。方法以120例骶管阻滞下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给予A组患儿0.15%左布比卡因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啶进行治疗,给予B组患儿0.2%左布比卡因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啶进行治疗,给予C组患儿0.25%左布比卡因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 C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镇痛时间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儿术后2h、4h、6h、24h VAS评分均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左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在小儿骶麻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对下肢手术患者 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效果比较

    作者:仲华根;田斌斌;夏小军;冯婷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对下肢手术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效果,探讨有效安全的麻醉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科室64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予以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者归为观察组,予以硬膜外腔小剂量布比卡因麻醉者归为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3.59±2.22)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31±0.89)min,术后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发生1例(3.12%),恶心呕吐发生1例(3.12%),术后头痛与低血压均未见发生,与对照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均缩短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V、MAP、C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对下肢手术患者麻醉起效快,术后安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赵静囡;刘玉路;李洋;官瑞启;叶军英

    目的 分析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判断其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刺激(rTMS)进行治疗,给对照组采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MECT)进行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2、3、4、8周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减分率.结果 治疗后1、2、3、4周,研究组症状变化、抑郁减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减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在1周后起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能快速起效.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的护理方法研究

    作者:郭剑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方法,总结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63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63例,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临床上康复所需时间也显著较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社会等各功能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能够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不同温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效果的影响

    作者:蔡明阳;陈祥楠;肖婷;宋涛;邓恋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便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月该院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在镇痛前将罗哌卡因预热至体温,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0.1%罗哌卡因注射后5、10及15 min疼痛评分;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两组新生儿分娩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0.1%罗哌卡因注射后5、10及15 min疼痛评分分别为(7.49±0.23)分、(4.32±0.21)分、(1.29±0.35)分、(8.29±0.56)分、(5.43±0.38)分、(2.38±0.16)分,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8.49±1.34)min、(17.32±2.39)min,研究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后1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9.65±0.23)分、(9.1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罗哌卡因预热至体温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程度,提高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

  •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不同阻滞平面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乔玉敏

    目的 探讨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需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阻滞平面为T8,观察组阻滞平面为T6.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显效时间、血压、心率及麻醉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作者:张英

    目的 研究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便利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该科接诊的分娩镇痛产妇104例,将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52例.A组实行静脉自控分娩镇痛,B组实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镇痛起效时间等指标等.结果 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1.1±0.2)min,明显比B组的(15.6±2.1)min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41,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和B组的2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17,P<0.05).A组镇痛起效时和镇痛1、2 h后的VAS评分依次为(4.9±1.6)分、(4.7±1.2)分、(5.1±0.8)分,明显比B组的(2.1±1.3)分、(2.0±1.6)分、(3.9±0.7)分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41,9.7349,8.1404,P<0.05).结论 采取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镇痛产妇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镇痛起效时间.

  • 儿科药物剂型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白文庆

    药物剂型与疗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制剂过程中药物活性起主导作用,但剂型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有时甚至起重要的作用.相同的药物,如果制成不同的剂型,起效时间、疗效等往往会显示出不同.

261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