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作者:肖春云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ADL的测评.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ADL的基本自理恢复率为64%,对照组为23.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Barthel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柳伊娜

    目的 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分量表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7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ADL得分(20.94±7.27)分;社会支持评分(39.72±5.77)分;社会支持与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呈正相关(r=0.602,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社会支持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好.

  • 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吕英瑛;肖玲玲;钱进;张仲华

    目的 探讨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改造家居环境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2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及对照组14例,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状况及ADL评分,观察组在装修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为其家庭制定家居环境改造措施,并跟踪督促.患者出院3,6个月后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状况及ADL进行重新评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焦虑(SAS)评分为(31.64±5.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8.86±7.95)分和本组出院时(48.72±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45,5.716;P<0.01);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52±5.24)和(60.58±8.5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0,P<0.01);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提出预见性家居环境改造对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提高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 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吴航;聂震球;赖美春;焦晓燕;黎雪梅

    目的 探讨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步行训练,2次/d,45 min/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估(FMA)对患者功能进行测评,改良Barthel指数(MB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及MB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改善,干预组FMA(53.1±10.70)分,MBL(55.7±13.38)分,对照组分别为(32.7±10.42),(29.33±8.17)分,干预组FMA及MBL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48,9.21;P<0.05).结论 强化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洋;张琳琳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并进行网络平台的交流,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护理,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及疼痛项目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在各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分分别为(140.83±14.28),(114.79±1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79.95±1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7±1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有79例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可以增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积极心理干预和家庭系统治疗在老年痴呆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邓小岚;蒋园园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与家庭系统治疗联合应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7)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n=57)接受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家庭系统治疗,干预前后采用简单精神状况检查量表( 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日常生活能力表( ADL)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能力评价、HAMD评分、ADL评分、F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认知能力评价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FAD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积极心理干预与家庭系统治疗联合应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建议推广使用。

  • 山东省居家老年女性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状况调查

    作者:宋洁

    目的 了解居家老年女性的躯体、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调查山东省378名居家老年女性的人口学资料、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居家老年女性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为86.7%;常见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91.9%;日常生活能力(ADL)、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完好者分别为52.4%,22.2%;认知功能缺损、有抑郁症状的老年女性分别为32.8%,62.7%;家庭功能完好的老年女性为61.4%.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种类数、健康问题种类数、认知功能、抑郁及健康自评影响老年女性的ADL,前四者同样影响老年女性的IADL.结论 居家老年女性存在躯体、心理及社会健康问题.开展居家老年女性常见慢性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给生活自理障碍的老年女性提供自理工具,维持并提高老年女性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促进老年女性的健康老龄化.

  • 授权教育对脑卒中偏瘫伴心理障碍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学军;付金英;朱兆凤;许燕红;王元姣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对患有不同心理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8例患有心理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授权教育,干预3个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授权教育实施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33.96 ±5.25),(73.34±19.27)分,均高于对照组[(23.12±8.83),(59.58 ±2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93,4.578;P<0.05);两组实施后G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实施前有所改善,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教育可以明显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增加患者参与康复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护理

    作者:宋亚军;张保利;王红霞;李菲菲;赵丽俊

    目的 探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PADL(生理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662例年龄为60~100岁社会养老和620例年龄为60~98岁北京城区家庭养老者进行评定.结果 社会养老组和家庭养老组的ADL得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OR=3.05,95%CI:1·805~2.935;OR=2.01,95%CI:1.512~2.544;OR=1.25,95%CI:1.524~2.012).结论 年龄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的因素(OR=3.05,95%CI:1.805-2.935),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培养外向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锻炼,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有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保持,在护理中应该加强相应方面的训练.

  • 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晓颖;刘丹;王倪娜;苑静;黄宝延

    目的 探讨脑卒中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神经内科治疗病情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出院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两组分别在出院时和4周后进行巴氏评分.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巴氏评分(48.0±22.734)分,4周后实验组巴氏评分明显提高为(73.0±21.909)分,其中个人卫生、上厕所、穿脱衣服、上下床或椅子4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仍有康复潜能,持续、科学、易懂的家庭生活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家属替代行为对中风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巍;梁晓昆;孙蓓

    目的探讨家属替代行为对中风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病人住院后进行指导的前1d进行FIM评分,专人负责指导1周,2周后进行第2次FIM评分.在这2周时间内,通过密切观察,对于家属在护士指导时间之外仍完全替代病人行为去满足病人生活需要的这一类病人归为A组,将家属在护士指导时间之外只是鼓励、保护病人去自理生活的这一类病人归为B组.结果A、B 2组病人2周后FIM评分均高于0周时FIM评分(P<0.01),B组2周后FIM评分高于A组2周后FIM评分(P<0.01).结论家属没有替代行为可进一步提高中风瘫痪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调查分析

    作者:张月华;卢少萍;温瑞霞

    目的调查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5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ADL调查,分析年龄、性别、常见慢性病对老年人ADL的影响.结果 ADL功能依赖发生率60~69岁组为6.4%,70~79岁组为15.4%,80岁以上组为28.6%.对老年人ADL影响甚的疾病为脑卒中、痴呆综合征.结论脑卒中、痴呆综合征是影响老年人ADL的严重疾病,亟待引起重视,应加强这类疾病的综合防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彩洪;莫维一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50例.康复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护理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得分.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能力的恢复.

  • 中期照护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娟;朱卫国;王青梅;陈梅

    目的:观察中期照护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采用中期照护的方法,由照护团队按照计划对患者实施照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照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及再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2,4,6周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6周后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胃管滑脱1例、胃内容物误吸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压疮4例、胃管堵塞或滑脱3例、胃内容物误吸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4,P<0.05);研究组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照护可以明显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

  • 一级护理评估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美凤;于梅;毕娜;杨晓莹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一级护理评估单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入住解放军第309医院脊柱外科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估单检查督导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一级护理评估单检查督导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9±12.75)分,对护理满意度中健康教育(4.31±0.65)分、服务态度(4.36±0.31)分、护理过程(4.38±0.33)分、护理效果(4.12±0.41)分,护理措施遗漏率为4%,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8%;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Barthel指数评分(50.15±9.89)分,护理满意度的健康教育(3.46±0.58)分、服务态度(3.70±0.50)分、护理过程(3.75±0.52)分、护理效果(3.34±0.47)分,护理措施遗漏率为30%,护理质量合格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级护理评估单的应用能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团队技能训练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有星;姜杨;俞银华;刘雪珍;徐瑾

    目的:观察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生活技能训练(SST)与放松疗法相结合的精神康复模式,对54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采用SST评估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训练前、后及随访1年时,各量表分值发生较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泽辉;刘晓华;周虹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5步模式自我效能提升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表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率,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入院1个月、入院3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GSES得分、MBI评分、QOL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6.67、12.68、5.61,P<0.05),但在时间序列、组间和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增强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信心,消除了负性因素影响,提高了遵医行为,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因此建议对脊髓损伤患者常规开展自我效能提升训练。

  • 1例住院患儿意外烫伤引发的思考

    作者:华燕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就医、住院的服务需求也日益提高,而在医疗工作中,为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病人住院期间的意外损伤时有发生,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费用支付,以及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的下降,不仅对病人及其家庭造成痛苦与负担,而且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与信誉.

  • 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进展

    作者:徐永能;卢少萍;黄巧;赵雪琴;陈查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卧床是指老年人因为患病等导致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日常生活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帮助的一种临床现象[1]。我省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人数有所增加,其机体各器官老化、功能逐渐退化,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及排出毒素能力明显下降,易导致营养不良和器官损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护日渐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卧床患者存在各种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卧床患者护理问题及并发症预防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应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改善出院后居家老年卧床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徐永能;卢少萍;林建华;黄巧;李绣球;任晓晓;何金莲;赵雪琴;吴博;肖风霞;李远红

    目的:评价应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对出院后居家老年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卧床患者按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由外展小组评估患者并制订家庭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实验组按照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方法,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管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方法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出院家庭康复管理,能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1917 条记录 7/96 页 « 12...45678910...95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