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0例手术治疗及护理探讨

    作者:任燕芬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从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收治的由于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20位患者,分为Ⅱ期切除吻合术组和I期切除吻合术组,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对选择手术的时机和手术的方法 进行总结.结果:采取Ⅱ期切除吻合术的患者有5位,采取I期切除吻合术的患者有15位.在手术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由于左半结肠癌所导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并对病例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手术的过程中对肠进行灌洗以及减压,在患者手术以后积极的进行营养的支持治疗,I期切除吻合术是比较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曾晓清;许彬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生命质量评分等方面.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 舒适护理在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任莉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5%)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87.5%)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97±1.74)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4.72±1.6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此护理模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效果探讨

    作者:魏强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患有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一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一期手术的方式对我院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 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措施

    作者:赖志华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 .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病因不同,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10例.结论 :老年急性肠梗阻必须及早明确病因,并在确定手术方式后及时做好相关手术准备.

  •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作者:姜冰

    目的:探讨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 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在手术后横结肠系膜与小肠疝入输入段的空肠形成裂隙导致内疝致急性肠梗阻6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侧腹壁与降结肠形成间隙导致内疝2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筋膜出现裂开导致内疝6例,因各种手术导致腹腔粘连,肠壁、腹腔脏器、腹膜以及肠与肠之间的孔隙导致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34例,所有患者均实行裂孔修补、粘连松解、疝入肠复位,其中16例患者出现肠坏死,实行肠切除吻合手术.结果:经尽早确诊及手术治疗 46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2 例患者在术后因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病情危险,需及早诊治和手术避免肠坏死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而且CT在术后诊治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综合护理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章雪晶

    目的:探讨对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9.2%,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波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对其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35例(21.34%),其中右半结肠癌16例患者(19例次),围手术期死亡4例(5.97%);左半结肠癌19例患者(21例次),围手术期死亡5例(8.06%).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侵袭度评分、ASA分级、APACHE-Ⅱ评分项目与并发症发生相关,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A分级、APACHE-Ⅱ评分、梗阻侵袭程度对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对临床效果的作用探讨

    作者:黄贵和;陆咏江;鲍刚;易应松;蔡宁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对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及Ⅰ期病灶切除造瘘、Ⅱ期肠还纳术,观察组给予保守治疗及Ⅰ期切除吻合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治疗

    作者:陈君涛;陈少辉

    目的探讨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1997-01/2000-12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52例病人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5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Ⅰ期切除吻合25例,占48%(25/52),Ⅰ期切除吻合+近端肠造瘘20例,占38.4%(20/52),单纯行永久性肠造口7例,占13.4%(7/52),其中左半结肠占67.3%(35/52),右半结肠占32.7%(17/52),全部病例无死亡,无吻合口漏.结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及时、积极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Ⅰ期切除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左侧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宏帅

    目的: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术在左侧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左侧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Hartmann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I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死亡率20.00%、住院时间(13.5±2.5)d、住院费用(12680±125)元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在左侧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80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冯亚光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3例(16.25%);单纯结肠造瘘8例(10.0%);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11例(13.75%);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8例(35.0%);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20例(20.0%)。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是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和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术式,单纯结肠造瘘及Ⅱ期肿瘤切除术式、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结肠造瘘术式。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作者:刘华桥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导致肠梗阻的病因主要为肠黏膜(23例)、肿瘤(16例)和腹外疝(11例)等。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20例,以水电解质紊乱(10例)、肺部感染(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为主,死亡3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合适术式,可有效减少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

  • IFABP及D-乳酸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导价值

    作者:霍玲玲;孙昭睿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D-乳酸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导价值,为急性肠梗阻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治提供血液学检查特异性指标及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该院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液中IFABP及D-乳酸水平,并观察IFABP及D-乳酸水平与观察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入院1 hIFABP为(982.34±86.77)ng/mL﹑D-乳酸水平为(326.19±110.8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76±75.82)ng/mL﹑(218.46±65.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hIFABP=55.23,t1 hD-乳酸=6.49,P<0.05);入院时,观察组中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IFABP为(1538.02±142.13)ng/mL,D-乳酸水平为(415.31±130.97)μg/L,均显著高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736.12±72.68)ng/mL﹑(283.52±102.9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FABP=27.51,tD-乳酸=4.33,P<0.05);入院6 h后,经治疗观察组单纯性肠梗阻及绞窄性刚梗阻患者血清IFABP为(212.06±68.83)ng/mL及(210.98±70.21)ng/mL,D-乳酸分别为(234.61±64.05)μg/L﹑(235.86±64.57)μg/L,均较入院1 h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单IFABP=28.67,t单D-乳酸=2.21,t绞IFABP=45.85,t绞D-乳酸=6.73,P<0.05),但观察组两种疾病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 hIFABP=0.06,t6 hD-乳酸=0.07,P>0.05);血清IFABP及D-乳酸用于诊断急性肠梗阻患者粘膜损伤的AUC分别为0.808和0.875,佳临界值分别为843.96ng/mL和335.37μg/L.结论 血清IFABP及D-乳酸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中参考价值较高,且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邓军奇;李青云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右半结肠癌24例,横结肠癌3例,结肠脾曲癌8例,降结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5例,直乙状结肠交界2例.结果:56例病人中Ⅰ期切除33例,Ⅱ期切除18例,捷径手术5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6例,腹腔感染3例,胸腔积液1例,肠瘘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死亡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9%,手术病死率为1.8%.结论:对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施行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精神病患者发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对策

    作者:黄惠芳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在精神病患者也常有发生,因抗精神病药物镇静镇痛效应及患者表达不清,症状隐蔽,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近2年发生肠梗阻的精神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分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 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宪中;赵迎威;张茂福

    目的:分析近年来的肠梗阻死亡原因.方法: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2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肠梗阻为245例(84.5%),其中有肿瘤引起,还有粘连、肠扭转、粪块阻塞的肠内结石梗阻等,动力性肠梗阻为30例(10.3%),血运性肠梗阻15例(5.1%).非手术治疗246例(84.8%),手术治疗38例(13.1%),死亡6例(2.0%).结论:急性肠梗阻转变成绞窄性肠梗阻时,要做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防止中毒性休克、MOF、ARDS发生,降低死亡率.

  • 结肠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宝;郑丽瑞

    1998年8月~2008年3月收治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探讨其合理的外科处理对策.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8例治疗体会

    作者:于南江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1998~2008年收治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28例,除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或病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医对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丽;张洪林

    本文分析了中医对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分型及治疗体会.调病因,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急性肠梗阻分为"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四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又分为"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等,并分别阐述了其病因症状及中医药疗法.

1145 条记录 2/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