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临床护理流程在急诊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吉茂英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诊临床护理流程在急诊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间在本院急诊进行颅脑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0例.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制定临床护理流程后实施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急救时间.结果 :甲组患者的残废率(33.33%)少于乙组患者(63.33%),甲组患者的生存率(93.33%)高于乙组患者(73.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急救时间(28.13±4.72)min短于乙组患者(40.62±5.16)min,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中,临床护理流程降低了患者的残废率,还提高了生存率,并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应推广使用.

  • 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追加时机与次数研究

    作者:宋香清;龙明辉;杨立平;曹丽芝;谌赟

    目的:研究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追加时机和次数,促进临床围手术期合理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可能。方法结合实例,以药动学模型为基础,以f T> M IC%达到100.0%为目标阈值,结合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确定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结果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抗菌药物的追加时机应以上一剂抗菌药物的浓度下降至M IC的时间点为准,以此类推,根据术前用药时机、手术历时及术后4 h的整个时间段确定术中(后)追加次数。结论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颅脑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的问题,可初步指导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的合理制定。

  • 输入大量异型血液导致血型鉴定错误1例报道

    作者:郝军;王丽华;吴靖辉;周丹;欧阳锡林;单红卫

    患者 男,35岁,因多发伤后需行颅脑外科手术于2006年10月7日急诊收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输血科复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RhD阳性.与B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行颅脑外科手术,术中输B型悬浮红细胞10U,B型血浆800ml,B型血小板2U.术后第3天患者血红蛋白由术前的99g/L下降至55g/L,出现进行性黄疸,血液中总胆红素由21.9μmol/L上升至995μmol/L,直接胆红素由8.0μmol/L上升至745μmol/L.

  • 老年急诊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

    作者:孟丽霞

    目的 探讨老年急诊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急诊科进行诊治的老年颅脑外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行全身麻醉,就临床结果与行芬太尼的对照组做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T1与T0比较MAP下降比较明显( P<0.01),HR变化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T 1与T0比较HR和MAP均呈明显下降(P <0.05或P<0.01).T2-T5与T 0比较,对照组HR和MAP呈明显上升(P<0.05),而观察组无明显差异( P>0.05).T2-T5MAP和HR组间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P <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颅脑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可对手术引起的激素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等应激变化进行抑制,使机债权的循环系统稳定情况得以维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保障.

  • 临床路径在颅脑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作者:马海春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颅脑外科手术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集我院78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之上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13.2±2.7)d、卧床时间(8.5±3.1)d、满意率评分(95.7±6.6)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减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满意率.

  • 血液保护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探讨

    作者:罗丹阳

    目的 对血液保护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8位采取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29位患者,不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自体血液;观察组患者在麻醉稳定以后,从外周位置将明胶溶液与平衡液输入,患者的自体血液要按照10~15 ml/kg进行采集,并且对患者的输血量、心率、红细胞积压等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采血5 min以后以及进行回输前5 min的红细胞积压以及血红蛋白明显的要比麻醉以前低(P<0.01),同对照组相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心率、动脉压以及动脉饱和度比较平稳.结论 在颅脑外科手术中,麻醉以后对患者的自体血液进行采集是比较安全的,手术过程中能使输血量得到减少.

  • 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管理与应用

    作者:林村河;鲁云敏;张继明;王苓;燕海军

    野战卫生装备是指机动卫勤分队配备的作战时实施医疗后送、卫生防疫和卫生防护的装备,是伴随机动卫勤分队和实施卫勤保障的装备.机动卫勤分队平时进行训练、战时实施卫勤保障是以卫生装备为物质基础,技术装备与勤务相结合,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我院作为应急保障旅卫生营全员抽组单位,同时肩负着骨科手术队、颅脑外科手术队和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抽组单位,战备任务重.为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卫勤分队的建设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治能力和不同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为要求,以达到"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临战训练"即可执行应急机动卫勤保障任务为目标,医院在平战时卫勤分队训练、建设中积极探索卫生装备的管理和应用的新思路,有效提高了卫勤分队综合保障能力.

  • 肌肉松弛药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步金梅

    适于颅脑外科手术的肌肉松弛药有多种,但各有其优点及弊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完全理想的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本文将对几种肌肉松弛药用于颅脑外科手术麻醉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硝酸甘油与拉贝洛尔联合应用于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芳;董圣杰;张艳平;孙振海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与拉贝洛尔联合应用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颅脑肿瘤外科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硝酸甘油组(Ⅰ组),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组(Ⅱ组),拉贝洛尔组(Ⅲ组),每组20例.术中监测和记录手术前、降压前、达到目标血压0 min(t0)、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停止降压5 min(t4)、15 min(t5)、30 min(t6)时的HR、MAP.Ⅰ组打开硬脑膜后以1μg/(kg· min)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调整硝酸甘油剂量.Ⅱ组打开硬脑膜后给予拉贝洛尔0.2 mg/kg,同时以硝酸甘油1μg/(kg·min)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及心率变化调整硝酸甘油和追加拉贝洛尔剂量.Ⅲ组拉贝洛尔2 mg/min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调整拉贝洛尔剂量,如出现心率低于55次/min,给予阿托品0.5 mg.3组均于肿瘤切除后停止降压.结果 Ⅱ组较Ⅰ、Ⅲ组血压容易控制,Ⅱ组硝酸甘油用量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拉贝洛尔用量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降压15 min后的MAP Ⅰ组恢复为降压前的102.4%,Ⅱ组恢复为降压前的98.8%,Ⅲ组恢复为降压前的96.3%,Ⅱ组比Ⅰ组、Ⅲ组升压过程平稳.结论 硝酸甘油与拉贝洛尔联合应用控制性降压可减少两者用量,低血压状态易维持,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复压过程平稳.

  •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王丙海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切皮前10 min采用20 mL生理盐水浸润麻醉(1:200000肾上腺素),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研究组62例在切皮前10 min采用0.5%罗哌卡因予以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10 mg地佐辛。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麻醉恢复及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完成后及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到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诱导前(P均<0.05),但研究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浸润联合地佐辛可减少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多功能头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汪萍

    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将多功能头架应用于临床颅内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等显微神经微创外科手术,手术室护士通过对多功能头架的组成及使用方法的了解,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多功能头架,手术过程中稳固安放头架,仔细检查性能,做好体位护理,更好地配合颅脑外科手术,以确保病人术中体位固定牢固,头位稳定没有移位、头皮破损等并发症发生,使多功能头架得到充分良好使用,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现介绍如下.

  • 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守建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孝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小骨窗开颅组和常规骨瓣开颅组,各43例。小骨窗开颅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常规骨瓣开颅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短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低于常规骨瓣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开颅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骨瓣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出血量为30~60ml 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开颅组出血量为61~80ml 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常规骨瓣开颅组(P <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依据患者的出血量确定手术方式,确保临床效果,提高安全性。

  • 颅脑外科手术器械护士的体会

    作者:赖翠萍;张春燕

    通过熟悉解剖、术前备物、术中配合要点、配合体会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当好这个颅脑外科手术的器械护士,结果使与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手术能顺利完成,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认可.

  • 垂体肿瘤致视眼偏盲病例报告

    作者:邓庆作

    患者,杨某,男,52岁,农民,已婚,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半年’,于2013年6月20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主诉:左眼视物不清,右眼视物模糊,双眼无眼胀,无头痛,无恶心及呕吐,无虹视,无复视。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青光眼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眼前指数/10cm 矫正视力均无提高,眼压右眼:15mmhg ;左眼:16mmhg ,双眼球无突出,活动正常,各方向到位,双眼不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 kp(-),前房深度中等,虹膜无新生血管及新生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无脱位,眼底检查:右眼:c/d=0.5,眼底呈橙黄色,a/v=1/3,黄斑亮点稍暗,左眼:c/d=0.5眼底呈橙黄色,a/v=1/3,黄斑亮点暗。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示:左眼视野缺损,右眼颞侧缺损,B 超检查结果示:未见异常。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予头颅 M RI检查结果示:垂体区肿瘤,大小约5倡3倡3 cm 大小的高密度影,诊断:垂体肿瘤,随后转入颅脑外科手术,脑外科会诊意见肿瘤巨大,不宜手术治疗,予保守治疗,目前保守治疗予口服溴隐亭片,一次1片每日3次,一月后患者复诊,患者诉左眼视物较前缓解,视力右眼:0.4左眼:眼前指数/50cm ,继续予口服药物处理。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讨论:垂体肿瘤的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10%,发生和发展过程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经交叉前,多无视力障碍,但个别微腺瘤病例可出现视力减退,双颞侧视野缺损或偏盲,这可能与高灌注状态的微腺瘤通过它与视交叉共同的供应血管“盗取”或干扰了视交叉的正常血供。随着肿瘤的长大,约60%-80%的肿瘤向上压迫视通路的不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障碍,典型者为双颞侧偏盲。根据视通路纤维排列特点,典型的视野缺损为颞上象限先受累,初呈束状缺损后连成片,先影响红视野,后影响白视野,随着肿瘤增大,典型者依次出现颞下、鼻下、鼻上象限受累,以致全盲,肿瘤偏向一侧出现单眼盲或全盲。

  • 帕瑞考昔在颅脑外科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估

    作者:姜连浩;孟春;梁禹;张秀山;刘海根;王文胜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考昔,作为超前镇痛药物,用于颅脑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我们选定了60位接受颅脑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年龄18~65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Ⅰ组),麻醉诱导时,缝合伤口时以及诱导后12 h分别给予40 mg帕瑞考昔;对照组(Ⅱ组),麻醉诱导时,缝合伤口时以及诱导后12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 ml.术中应用瑞芬太尼,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疼痛程度用疼痛视觉评分量表进行测定,当评分为4或者超过4分时,静脉点滴吗啡进行镇痛.术后.分别测定术后24 h内,每4 h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吗啡的使用量以及观察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在术后24小时内,在疼痛视觉评分不超过4分的情况下,相比对照组,超前镇痛组能明显减少吗啡的使用量.两组药物中,超前镇痛组产生的不良反应更轻、更少.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缓解颅脑外科手术术后疼痛,帕瑞考昔并不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然而,帕瑞考昔却能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吗啡)的使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可吸收止血膜和明胶海绵联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嘉涛;许金发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研究提出的可吸收止血膜与明胶海绵联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接受治疗的180例患者本着自愿性质,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90例.实验组采用我院提出的止血方法;对照组单纯应用明胶海绵的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我院提出的把可吸收止血膜与明胶海绵一起应用比一般止血的材料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和明胶海绵联用在颅脑外壳手术中止血效果明显,方便易用,并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 芬太尼、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麻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可行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张翠艳;王鹏

    目的 探究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不插管全麻用于出血性颅脑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20例(有心肺疾病及呼衰患者除外)硬膜外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C)两组.TIVA 组(n=60例)入室后鼻导管吸氧5 L/min,切皮前给予芬太尼0.05~1 mg,0.5%利多卡因表面浸润麻醉,丙泊酚0.6~1.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术中维持丙泊酚4~6 mg/(kg·h),适时追加芬太尼0.05 mg/次,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10 min停药;C组(n=60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 μg/kg,异丙酚2.5 mg/kg及琥珀胆碱1.5 mg/kg后经口插管,维持采用异丙酚4~6 mg/(kg·h)+异氟醚(维持呼出浓度在0.8~1.2 MAC)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关闭异氟醚吸入,改用异丙酚6~8 mg/(kg·h)输注,切皮前5 min及术中追加芬太尼.观察记录诱导前、术中15 min、术中30 min、术毕的MAP、HR、RR、SPO2;术中术者满意度、术中躁动、呕吐发生率、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术后好转率;二次出血率.结果 TIVA组与C组比较,术者满意度、躁动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HR、RR、SPO2、呕吐发生率、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术后好转率、二次出血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芬太尼、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麻可以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

  • 颅脑外科术后尿崩症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陈施清

    尿崩症是颅脑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可因大量排尿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期间,经颅脑外科手术并发尿崩症10例,占全部手术例数的9.6%.现将本组病例观察、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50岁,平均37.2岁.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内脏灌注的影响

    作者:王志波;张苗芳

    控制性降压,其目的在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目前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但控制性降压会导致其他器官及组织灌注压下降,从而对氧合反应及组织灌注产生不良影响[1]。不同控制性降压的方式对患者内脏产生的灌注影响也不同,传统方法多选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而七氟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麻醉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控制性降压药物[2]。笔者于2010-01-2012-11对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用于颅脑手术降压疗效的观察

    作者:方永忠;沈强

    我院自1999年8月~2004年10月在颅脑外科手术时用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NTG)行控制性降压,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