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吲哚菁绿荧光强度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四方;王占祥;谭国伟;郭剑峰;陈东汉;Yoko Kato;HirotoshiSano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荧光强度分析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荧光强度分析在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中的作用.术中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血流情况,并通过荧光强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7例中有4例通过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到动脉瘤夹闭不全,术中荧光强度分析为3例动脉瘤的夹闭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在术中对术野血流情况进行实时的分析,而通过荧光强度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对血流分析的准确性.

  •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马光铄;马骏;郝淑煜;李德志;韩利江;王涛;苏伟;韩波;王贵怀

    目的 总结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脊髓血管畸形24例,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或夹闭畸形血管瘘口,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除1例外,术中荧光造影确认瘘口完全夹闭或髓内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脊髓正常血供和静脉回流得以满意保留.21例获得随访,术后3例失访.其中痊愈6例,改善10例,稳定2例,加重3例.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可以有效地提高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疗效.

  •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百男;孙正辉;姜金利;武琛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于术中的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25个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必要时调整动脉瘤夹.术后复查CT判断有无缺血梗死,复查DSA或CTA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 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残颈1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远端分支狭窄1例,穿通支闭寨1例,均根据造影结果及时调整动脉瘤夹.术后复查CT无缺血性梗死出现,1例术后因动脉瘤夹闭不全出血,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并调整动脉瘤火.16例复查DSA或CTA见动脉瘤夹闭完全,架桥血管通畅.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对于判断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动脉瘤是否有残颈、动脉瘤远端血管和穿支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寒、架桥血管是否通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足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薛湛;郝淑煜;杨俊;王贵怀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9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均行后正中椎板切开入路,暴露病灶后,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观察肿瘤边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依次阻断供血动脉、切除肿瘤、阻断引流静脉.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位于颈段,3例位于胸段.其中3例为von Hippel-Lindau's综合征.9例均可通过荧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数量,其中2例可见多根供血动脉,并可见肿瘤边界和引流静脉.8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术后复查提示肿瘤少量残留.以McCormick评级进行术前、后对比,术后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性特点,可以更加准确定位供血动脉、肿瘤边界和引流静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荧光示踪和蓝染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张琳;邓小华;梁转儿;聂惠龙

    目的 探讨荧光示踪法和蓝染法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荧光示踪法和蓝染法进行标记,均按常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并且行腋窝清扫,全部组织送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假阴性率、平均前哨淋巴结检出数,并记录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荧光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明显高于蓝染法的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 显示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的有25例,其中荧光示踪法漏诊1例,蓝染法漏诊6例,即荧光示踪法假阴性率为4.0%,明显低于蓝染法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示踪法患者平均前哨淋巴结检出数为(3.5±0.8)枚,明显多于蓝染法的(2.6±0.6)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90±10.61)min.结论 荧光示踪法和蓝染法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有良好示踪效果,其中荧光示踪法具有更高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检出数,假阴性率低,更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注射用吲哚菁绿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王少兵

    患者,女,38岁。因“丙肝病史6年,再发肝功能异常4天”,于2013年8月12日入院治疗,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既往史:1996年行剖腹产手术,当时曾输血治疗;2013年5月因“肺炎”住院治疗,期间发现重度贫血,曾输血治疗,未进一步检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结核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T)36.3℃,脉搏(P)68次/min,呼吸(R)19次/min,血压(BP)110/80 mmHg,神志清楚。辅检肝功能提示:TBIL 24.1 mol·L-1,DBIL 11.0 mol·L-1, ALT 202.8 U·L-1,AST 223.5 U·L-1,γ-GT 149.8 U·L-1, ALP 111.0 U·L-1,Alb 42 g·L-1。血常规提示:WBC 3.85×109·L-1,L%41.0%,N%48.0%,RBC 3.63×1012·L-1,HGB 119 g·L-1,PLT 92×109·L-1,PT 15.6 s。尿常规提示潜血1+,大便常规提示黄褐色软便,隐血弱阳性,网织红细胞计数1.7%,血沉8 mm·h-1,HCV-RNA 5.45×104IU·mL-1,肾功能、空腹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AFP 276.7 ng·mL-1,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①符合中-重度慢性肝炎(丙型), G3-4/S3-4;②早期肝硬化。丙肝病毒基因分型1b型。患者吲哚菁绿(ICG)过敏实验阴性,于8月27日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上午8:30,推注ICG(丹东医创药业,批号:20121004)后约30s左右,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侧鼻腔出血,并感心慌,胸闷、浑身不适,血压未测及。考虑ICG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予以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非那根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5mg,肌内注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平衡盐静脉滴注,给予吸氧,氧流量为3 L·min-1,止血敏棉球堵塞左侧鼻腔以及心电监护。数分钟后患者恶心好转,心慌胸闷、浑身不适逐渐减轻,心电监护显示HR 46次/min,SPO294%,BP 116/70 mmHg,约10min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心电监护显示HR 57次/min,SPO297%,BP 140/90 mmHg,9:00再次查体:BP 130/75 mmHg,HR 57次/min,询问患者未诉特殊不适,遂送回病房继续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恢复正常。

  • 吲哚菁绿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应用研究

    作者:华海峰;朱美英;肖敏;林森海;何洪兴;邱志勇;叶志军;曾斌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到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研究组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使用吲哚菁绿染色,对比两组患者的损伤情况、感染情况、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中研究组患者胆总管损伤率、肝总管损伤率、胆囊管残端瘘及胆囊管撕裂率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 h及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IL-6、白细胞计数、hs-CRP以及ES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腹腔出血率、以及切口感染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实现了真正的三维染色,能够避免胆总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上应当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的护理观察

    作者:王翠姣;刘黎

    目的 探讨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清除试验,并采用相对应策略进行护理.结果 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成功完成ICG清除试验,试验中、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应熟练掌握ICG的性能、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进行相应护理,可确保ICG清除试验的安全性.

  • 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上芹;苏国森;湛建伟;黄国兴;程少萍

    目的 对比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进行乳腺癌SLN活检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示踪SLN,术中寻找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拍照并标记体表位置,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病理切片检查SLN及腋窝淋巴结;对照组采用亚甲蓝为示踪剂示踪SLN,术中先寻找蓝染淋巴结后,取下标记送病检,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常规行ALND,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检测前哨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度是否一致.结果 观察组64例患者中,SLN检出率为95.31%,成功检出SLN共157个,平均每例检出数2.57,灵敏度为93.33%,准确度为96.77%,假阴性率为6.67%;对照组64例患者中,SLN检出率为89.06%,成功检出SLN共127个,平均每例检出数2.23,灵敏度为85.19%,准确度为92.98%,假阴性率为14.81%.观察组灵敏度高于对照组,假阴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用于示踪SLN活检术成功率高,假阴性率低,临床效果优于亚甲蓝法,有望单独应用于乳腺癌SLN活检术.

  • 负载吲哚菁绿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翠平;杭银辉;张杜娟;丁佳正;王克英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可应用于肿瘤成像诊断和光热联合治疗等多个领域.但其有限的稳定性、快速代谢性和低细胞摄取率等缺陷限制了它的高效应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提供了解决平台.负载ICG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在控释药物、提高药物生物稳定性、利用度和增强药物输送的靶向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肿瘤早期诊疗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负载ICG纳米材料性能与特点,及其在肿瘤的多模式成像诊断、联合治疗以及多模式成像指导下的联合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肝癌213例术前检测肝脏储备功能的护理

    作者:傅建英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术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吲哚菁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能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1],更有人认为其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准确指标[2].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本科顺利完成213例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检测,未出现口麻,气短、胸闷、眼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现将护理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 不同部位注射吲哚菁绿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岳晓雪;苗劲蔚;杨淑丽;李巍;徐春玉;田明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注射吲哚菁绿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颈组(35例)和宫腔镜组(54例).术中分别将吲哚菁绿于宫颈和宫腔镜下多点注射,腹腔镜下观察显影的第一站淋巴结并将其切除单独送病理学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规范行子宫、附件切除及系统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种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检出率、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结果 89例患者SLN检出率为57.3%,占切除淋巴结总数的9.2%.SLN常位于髂外区(36.6%),然后依次为髂内(23.8%)、髂总(22.1%)、闭孔(9.3%)、腹主动脉旁(5.2%)和宫旁(2.9%).宫颈组SLN术中检出率为60%,阴性预测值为85.7%,敏感度为50%,宫腔镜组SLN检出率为55.6%,阴性预测值为82.6%,敏感度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识别SLN对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指导意义,宫颈与宫腔两种注射方式均可行,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

  •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司书喜;刘窗溪;熊云彪

    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清晰观察手术野区的血管血流情况,且操作方便、价廉,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广泛使用[1~7].现就其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 药物过敏史患者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同步造影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丁波;过贵元;孙桂珍;高方;吴和文;钟国兵

    目的:分析药物过敏史患者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同步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接受视网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和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且具有药物过敏史患者226例,观察并记录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等。结果226例具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3例(10.18%),不良反应发生于静脉注射药物后1分钟内的患者为11例(47.83%),1~5分钟内9例(39.13%),5分钟以上3例(13.04%);23例不良反应中,男15例(65.22%),女8例(34.78%),不同性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0岁患者12例(52.17%),30~60岁患者8例(34.78%),≥60岁患者3例(13.04%),不同年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种类药物过敏史患者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过敏史并非眼底血管造影的禁忌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 动脉瘤夹闭手术中近红外光吲哚菁绿造影的评价

    作者:王硕;刘泠;赵元立;张东;杨明琪;赵继宗

    目的 通过观察脑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及主要分支动脉闭锁或狭窄,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与术后脑血管造影(DSA),评价ICGA在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13枚动脉瘤常规手术夹闭,在手术中应用整合近红外光(NIR)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的手术显微镜新技术,将ICG染料经静脉单次注射到达NIR照射术野,观察诱发出的ICG荧光影像.将ICG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度、穿通支和动脉瘤夹闭状态与术后复查DSA对比.结果 101例患者动脉瘤夹闭前后行荧光造影219次,除3例外,ICGA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良好,可以实时显示脑循环.ICGA可以提供脑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与手术后DSA对比.3例术中ICGA提供有意义的手术信息,调整了动脉瘤夹.101例动脉瘤手术中ICGA与手术后DSA符合,无动脉瘤瘤蒂残留,载瘤动脉畅通.结论 手术显微镜结合ICGA在手术中可以提供动脉瘤夹闭和载瘤动脉情况,实时简便,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术中多普勒超声和术中DSA补充,可能成为动脉瘤术中血管造影的常规技术.

  • 辅助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硕;刘泠;赵元立;张东;王嵘;赵继宗

    目的 探讨B超、神经导航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收治的4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8~53岁,平均26.5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分别或联合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病灶切除,且术后全部病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同时记录术后新发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术中辅助技术检测结果均与术后DSA或CTA吻合.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7.0%),其中2例出现双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另1例为复视.43例患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均高于80分.结论 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有助于鉴别血管性质和反映病灶边界.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因此,该3种辅助技术有选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者增加术中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收到佳手术效果.

  • 吲哚菁绿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玥;高卫平;白净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有较强吸收、毒性小、不参与体内生物转化、排泄迅速的荧光染料,是目前惟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临床使用的近红外光学成像对比增强剂.由于近红外光学成像因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成像和异常组织诊断的研究,在组织光学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ICG在生物医学成像、光动力治疗及病理组织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持续升温.重点从临床应用角度综述了ICG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

  • 金纳米材料复合型光敏剂介导的近红外光照治疗对于4T1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晴;谢欣;张玥;刘飞;张宾;白净

    目的 对金纳米材料复合型光敏剂介导的近红外光照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传统光敏剂吲哚菁绿(ICG)包裹在特定长径比的金纳米棒(AuNR)上,制备得到新型光敏剂——吲哚菁绿-金纳米棒(ICG-AuNR),并使用该复合型光敏剂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进行近红外光照治疗实验研究.结果 复合型光敏剂的荧光强度为同浓度游离ICG溶液的4倍;同时,与相同浓度的游离ICG溶液相比,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在复合型光敏剂介导的近红外光照治疗中表现出更低的细胞存活率.结论 与相同浓度的游离ICG溶液相比,金纳米材料复合型光敏剂对肿瘤细胞具有更有效的生长抑制以及治疗作用.

  • 多功能纳米红细胞载药体系构建及其光热/光动力效应

    作者:陈伯玮;史澍睿;万国运;王银松;张连云;王悦

    目的 制备一种基于红细胞的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研究其体外光热及光动力效应.方法 通过挤出法制备吲哚菁绿(ICG)/阿霉素(DOX)共载纳米红细胞(DIRAs),并测定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稳定性等参数;采用粒径电位测定仪研究其升温产气导致的粒径变化;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考察其体外光热效应;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乳腺癌4T1细胞对DIRAs的摄取情况;利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光动力效应.结果 成功制备了DIRAs,其形态规则均匀,平均粒径(97.0±20.1) nm,Zeta电位约-21.6 mV,ICG和DOX的包封率分别为93.5%和95.2%,28 d内稳定性良好.该纳米载药体系可以产生与游离ICG相同的体外光热效应.经激光照射后,DIRAs显著增强了4T1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且增强了光动力效应.结论 制备的DIRAs纳米载药体系形态规则,粒径适宜,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光热转化效率,可增强4T1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及光动力效应,有望用于联合光热/光动力和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

  • 肝脏储备功能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高颖;王玉红

    肝脏储备功能检查又称ICG清除试验,是作为肝脏相关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能够客观地反映肝脏功能储备情况,为精准肝切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肝功能衰竭是肝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主要与肝硬化引起的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有关,也与手术过程,包括切除肝脏体积,术中出血,阻断门脉血流与否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有关[1].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术中合理掌握切肝量,是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2].

216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