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Ang2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走方;孟凡义;王巍;刘理想

    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为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密切相关[1-4].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7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的Ang2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

  • 血管生成素与妊娠

    作者:熊维玲;周春

    血管生成素(Angs)是一类新发现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调节血管生成、退化及血管稳定性的作用,参与胚胎血管的发育、肿瘤血管的生成及转移等过程.目前研究较多的是Ang-1和Ang-2,二者结构相似而功能各异,共同受体为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Angs及其受体存在于胎盘组织及胎儿体内,在妊娠整个过程中均可表达,对于妊娠全过程起重要作用.妊娠疾病中Angs/Tie系统基因表达失控,可能与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疾病的发病过程有关,深入研究Angs在妊娠疾病中的作用,将为临床上妊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血管生成素与子宫内膜病生理变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尚思慧;宋学茹

    近年研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及其受体(Tie-2)系统是调控血管完整性的重要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正常月经周期中,Ang-1在子宫内膜的分泌期表达升高,可能对排卵后期子宫内膜血管发育,尤其对哺乳动物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病变中,Ang及Tie-2的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促进了异常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其病理发生过程.

  •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甲基化变异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陈向;畅海升;刘茵;马斌;韦淑萍

    [目的]通过对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血管瘤组织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的测定,初步探讨其与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血管瘤患儿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标本各30例)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包茎患儿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fic PCR,MSP)测定Tie2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qPCR 、Westem blotting检测Tie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例增生期血管瘤组织、30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Tie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发生甲基化的例数分别为25、14、0例.3组Tie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4.70%、46.64%、0.增生期血管瘤组织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中Tie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其表达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血管瘤中存在Tie2基因异常甲基化,且其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 血管生成素及受体-2对肝癌血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焦辉;郭春良

    肿瘤血管的新生与成熟受多种细胞因子的多因素调节.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kinase with immunoglobulin-like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omology domains,Tie-2)等,其中An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血管调节因子,不同于VEGF调节途径,但Ang和VEGF均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体同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它们通过不同的环节共同调节新生血管的滋生、成熟与稳定.

  • 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孙海东;马翠安;朱理玮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和血管两部分有机构成,肿瘤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发展,而血管生成又促进肿瘤发展,并为肿瘤转移提供必须的路径[1].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Ang)/Tie-2这一不同于VEGF的血管调节途径,尤其Tie2后的调节路径而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近些年来对血管生成素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加以回顾.

  • 血管生成素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作者:白冬雨;马鸿达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是新近才发现的蛋白分子,包括Ang-1、Ang-2、Ang-3、Ang -4 4 种分子,主要在胚胎发育期表达,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成熟;在成年后除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子宫)表达水平较高外,在其他组织呈低水平表达.Ang作用于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受体,维持成熟血管的完整性及静息状态,并参与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如月经周期、伤口愈合等的血管新生.近年发现,Ang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显著,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新生靶向因子.

  • VEGF、Ang-2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庄薇;钟宁

    目的 实验通过建立尿毒症大鼠模型并予长期腹膜透析,观察其腹膜血管新生及结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尿毒症生理盐水组(NS组)及尿毒症腹透液组(PD组).C组不予干预,NS组每日予20 ml生理盐水腹腔灌注,PD组每日予20 ml 4.25%百特腹透液灌注,持续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腹膜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表明PD组相对另两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增多,NS组新生血管数较C组增多(P均<0.05).免疫组化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阳性细胞数PD组相对其他两组明显增加,NS组较C组亦有增加(P均<0.05).RT-PCR示PD组VEGF和Ang-2 mRNA表达较NS组和C组明显上调,而NS组高于C组(P均<0.05).结论 尿毒症本身以及非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均会诱发腹膜血管新生,终导致腹膜超滤衰竭.

  • 血管生成素2在85例大肠癌中表达研究

    作者:赵德芳;仝林虎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血行性、淋巴性转移和消化道种植播散.临床上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前已有了无法检测出的微小转移,它是大肠癌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直接原因.因此,预测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对于判断预后及指导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生长是一个依赖血管生成的过程.肿瘤血管形成是由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炎性细胞产生的促血管形成因子诱导的,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一种因子.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生成素家族是与血管形成,成熟有关的因子[1],其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可与VEGF起协同作用,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3].An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很少.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5例大肠癌标本内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微血管密度(MVD)值,并和Ang-2表达强度对比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 青蒿琥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生成因子ANG、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晶;李铁英;关晓海;邢朝斌;白云;李明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素(AN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的变化,探讨青蒿琥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个月后,给以药物治疗组青蒿琥酯治疗10d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G、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ANG、VEGF在模型对照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蒿琥酯具有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侯选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薛国华;麦培培;段卫星;马惠芳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升高和右心衰竭为特点的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 mmHg(1 mmHg=0.133kPa),而肺毛细血管压≤15 mmHg[1],已经发表的数据不再支持运动时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30mmHg定义为肺高血压,因为健康人可能会达到更高的值[2].2009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 ACCF/AHA)专家共识将PAH分为5大亚类[3],病因、分类不同,预后不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IPAH)是其分类之一,发病原因不明,且预后差.

  • 血管生成素1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徐金富;瞿介明

    血管生成素1属血管生成素家族重要一员,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出芽、迁徙、趋化;维持血管稳定;防止液体渗漏和减轻局部炎症等作用.血管生成素1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有一定关系,但具体作用尚有争议.近年来研究提示其在肺损伤干预中的作用更具有广阔前景,它通过稳定肺微血管内皮和局部抗炎来发挥作用.

  • 皮下埋植剂对避孕后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彦荣;王树松;徐明堂

    目的 探讨皮下埋植剂对不规则出血子宫内膜组织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皮下埋植左炔诺酮致不规则出血子宫增生期和分泌期内膜患者(观察组)各10例,正常子宫增生期和分泌期内膜(对照组)各8例,观察内膜组织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结果 观察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Ang-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Ang-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g-1/Ang-2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分泌期其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埋植剂致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Ang-1/Ang-2比率降低是导致长期不规则子宫出血的原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管生成素系统

    作者:董志军;张垒;张铁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危及视力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不论是胰岛素依赖型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DR终影响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DR的特点表现为逐步加重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具体病理表现有微循环障碍、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无灌注区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还可能引发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终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很多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及系统,其中血管生成素(Ang)是目前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后发现的又一类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在此,我们就Ang/Tie-2系统在DR中的有关作用做以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素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冯闯;刘学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是以新生血管生成为主要标志的一种眼疾病,是DM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与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其发病率随DM病程的发展而增高,5年内DR发生率为44.4%,7年后为56%[1].

  • 促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在乳腺肿瘤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杨秀红;常鸿;刘正泉

    多种蛋白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生成素等促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在乳腺肿瘤的淋巴转移、病理分级、癌细胞浸润以及预后的关系,阐明以这些促血管生成蛋白为靶点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措施对于乳腺肿瘤的防治发挥着积极作用。

  • 血管生成素在肾脏发育及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任韫卓;史永红;王晨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ntins,Ang)是血管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研究透彻的是Ang1和2[1,2].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肾脏中的相关研究正日益增多.现就Ang1和Ang2在肾脏发育及病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四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 mRNA表达影响?

    作者:陈霞波;寿旗扬;龚文波;周卫民;周开;张利棕;张业;陈民利

    目的:观察四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肾脏血管生成素、Tie-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SD大鼠DN模型72只,分为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组、滋补肝肾方组、补气养血方组、温肾健脾方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收集尿液测定U-TP、U-GLU和U-β2微球蛋白生化指标,用RT-PCR测定肾脏组织中Tie-2、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方、滋补肝肾方、补气养血方、温肾健脾方均能显著降低Ang-1mRNA表达(P<0.05,P<0.01);益气养阴方组大鼠肾脏Ang-2和Tie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给予补气养血方和温肾健脾方后,大鼠的肾脏Ang-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种中药复方均能有效降低Ang-1、Ang-2和VEGF mRNA的表达;参芪地黄汤还可降低Tie-2 mRNA的表达,表明四种复方可通过抑制血管重建作用而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其中参芪地黄汤效果较佳。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微血管损伤机制及温阳活血方的干预作用

    作者:梁永平;王云满;刘育军;王浩;王红婷;付文成;金周慧;彭文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微血管损伤机制及温阳活血方对其干预作用,探讨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n=8):予生理盐水灌胃;(2)模型组(n=10):按关木通水煎液10 ml·kg-1·d-1(相当于关木通40 g·kg-1·d-1,马兜铃酸A 2.6 mg·kg-1·d-1)给大鼠灌胃;(3)中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 g·kg-1·d-1灌胃;(4)西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科素亚33.3 mg·kg-1·d-1灌胃;(5)中西药结合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 g·kg-1·d-1+科素亚33.3 mg·kg-1·d-1灌胃.20周末,光镜观察肾脏病理,采用CD 34免疫组化染色来反映肾组织微血管的损伤情况,实时PCR检测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D34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D34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尤以中药组明显(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Ang-1、Tie-2、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Ang-2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大鼠肾组织Ang-1、Tie-2、VEGF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中西药结合组Ang-2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存在微血管的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Ang-1、Tie-2和VEGF mRNA的下调,Ang-2 mRNA上调有关,温阳活血方能明显改善微血管的损伤,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罗格列酮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血管生成素-2表达发挥肾保护作用

    作者:顾红卫;倪兆慧;顾乐怡;严玉澄;戴慧莉;李宁丽;张敏芳;牟姗;钱家麒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2的蛋白表达.结果:实时定量RT-PCR和与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Ang-2糖尿病组[(80.88±28.30)&(0.76±0.19)]表达,较对照组[(47.81±20.50)&(0.28±0.07)]明显升高(P<0.05);经罗格列酮治疗后,Ang-2表达[(52.35±8.50)&(0.45±0.04)]显著下调(P<0.05).相关分析显示,Ang-2 mRNA水平与尿蛋白/肌酐值(Upro/Ucr)、平均肾小球体积(VG)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相对含量(RM)呈显著正相关(r=0.505,P=0.027;r=0.490,P=0.033;r=0.471,P=0.042).结论: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2的表达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233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