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

实用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실용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671
  • 国内刊号: 61-110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宦怡 郭佑民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CT纹理分析在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采月;王升平;任敏;刘壮;张盛箭;蒋朝霞;彭卫军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方法 在预测胃肠间质瘤(GIST)病理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GI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依据病理结果分为潜在恶性(极低、低危险度)和恶性(中、高危险度)GIST.采用LIFEx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R软件Lasso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及模型建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筛选的4个纹理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对GIST危险度分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91、0.86,敏感度分别为86.11%、70.00%,特异度分别为86.67%、95.24%.结论 CT纹理分析对于GIST危险度分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表现

    作者:陈轶;谢晶美;李华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7例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位于右侧髂总动脉旁;病灶为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平均直径>5 cm.实性3例,囊实性13例,囊性2例;边界清楚16例,边界不清楚2例.11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略有下降,5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2例轻度强化.9例瘤体内或瘤周见强化的迂曲血管影.结论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多为囊实性,体积较大,边缘清楚,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部分瘤体内或瘤周可见扩张强化小血管.

  • 初步探讨艾滋病肝功能损害与肝脏CT表现的关系

    作者:谢雨恩;廖锦元;王铮

    目的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肝脏CT表现与肝脏功能酶指标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进行肝脏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肝功能生化检查的AIDS患者58例,对其肝脏CT表现、肝功能检验资料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按肝脏CT表现分4组:1组为肝实质弥漫性无强化密度减低(20例);2组为肝实质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14例);3组为肝实质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片状有强化低密度灶(15例);4组为肝脏CT平扫+增强未见异常(9例);1组肝脏生化指标异常例数多,且1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值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值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肝功能异常患者肝脏CT表现各异,CT所见以肝脏无强化弥漫性密度减低表现为多见,肝功能损害较明显,对AIDS肝功能损害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周清晨;卞冰阳;赵丽;李丹

    患者 男,46 岁.1 年前出现阵发性头痛,额顶部显著,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 月前头痛加重,视力明显下降,无恶心、呕吐.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3.0 mm,对光反射灵敏,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MRI 示鞍上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 2.1 cm×2.0 cm×1.8 cm,T1 WI 呈等信号(图 1), T2 WI 呈稍低信号(图 2),病灶区信号欠均匀,垂体后叶高信号及垂体柄未见明确显示,Gd-DTPA 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4).术中鞍区见大小约 2 cm 褐色肿瘤组织,质软,边界清,无包膜,视交叉受压上抬.术后病理:肿瘤组织大体呈淡褐色(图 5),大小约 2 cm×2 cm×2 cm,镜下见瘤细胞排列弥漫成片,胞浆丰富,细胞内富含嗜酸性颗粒,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罕见(图 6).病理诊断:神经垂体颗 粒 细 胞 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WHOⅠ级).免 疫 组 化 结 果 显 示:AACT(+), CD68(+),Desmin(-),Ki-67 (+< 1%),NF(-),SMA(-), CK(-),S-100 (-),Syn(±),CgA(-),GFAP(部 分 +).特殊染色结果 显示:D-PAS(+).

    关键词:
  • 肺软骨瘤1例

    作者:汤海飞

    患者 男,59 岁,因右侧肺大泡合并气胸就诊.既往患高血压 2 年.影像学检查:X 线平片显示右肺上叶第 2 ~ 3 前肋间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光整(图 1).CT 显示右肺上叶前段结节,边缘光整,大小约 11 mm×9 mm×12 mm(图 2);纵隔窗病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无钙化;平扫 CT 值约 56 HU,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 CT 值 分 别 为 81 HU、72 HU,呈 轻 度 强 化 (图 3 ).CT 诊断:考虑良性病变.

    关键词:
  • 大网膜孤立性纤维瘤合并出血1例

    作者:王学东;刘爱连;陶奉明

    患者 男,62 岁.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右下腹为重伴腹胀,伴恶心、呕 吐,呕 吐 物 为 胃 内 容 物 9 h"为 主 诉 急 诊 入院,无发热无胸闷 气 短.体 格 检 查 示:T 37℃,P 80 次/min,R 20 次/min,Bp 79 mmHg/49 mmHg(1 mmHg= 0.133 kPa).腹部专科检查示:全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急行腹穿为不凝血.

    关键词:
  • 前纵隔未分化肉瘤1例

    作者:张茜茹;刘文亚

    患者 男,48 岁.因 胸 闷 气 憋 2 月,发 现 前 纵 隔 占 位 3 d入院.CT 检查示:前纵隔脂肪间隙消失,左前纵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 块 影,呈 分 叶 状,部 分 突 向 左 侧 胸 腔,边 界 尚 清晰,边缘光滑,大横截面积约 7.8 cm×6.2 cm,平扫 CT 值约30 HU,病灶局部与心包分界不清,肺动脉主干受压变窄,心包内可见积液影,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渐进性不均匀性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图 1~3),其内可见少许胶冻状液化坏死区.CT 引导下经皮前纵隔肿物穿刺术后取得 4 块组织.术后病理示:肉眼所见前纵隔条状物 4 条,长 0.5 ~1.5 cm,直径 0.1 cm,灰白,质中.镜检: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图 4,5).

    关键词:
  • 右心室单胚层畸胎瘤1例

    作者:李旭虹;田果;刘华庆;汤子建;曾珍;刘衡;张体江

    患者 男,50 岁.劳累后胸闷、气促 1 月,无端坐呼吸、胸痛,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体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 80次/min,律齐,心尖部闻及隆隆样杂音.CT 平扫示:心脏增大,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明显,右心室内见大小 51 mm×60 mm 团块状混杂密 度 影,内 见 散 在 点 状 钙化,实质部分 CT 值 73 HU,增强扫描表现为右心室内团块状充盈缺损,实质部分 CT 值 141 HU(图 1 ~ 3).超声 检 查:右房、右室明显增大,右室腔及右室流出道内见大小约 58 mm× 48 mm 高回声光团,基底部附着于前间隔基底段,活动度差,该团块与三尖瓣隔叶关系密切(图 4).

    关键词:
  • 儿童淋巴结隐球菌感染误诊为淋巴瘤1例报道及分析

    作者:张建良;毛志群;刘建滨

    患儿 男,6 岁,因持续发热 6 d,偶有咳嗽,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5 d 无缓解而 转 入 本 院. 高 体 温 40.3℃,无 皮 疹、关 节痛,无腹痛、腹泻,无意识障碍等.查体:双侧颈部触及 多 个 蚕豆大小、质中、活动的淋巴结.辅助检查:血象、骨髓均 显 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痰、骨髓、脑脊液多次培养及特殊染色均阴性,免疫 全 套 正 常、寄 生 虫 (-).既 往:左 侧 腋 窝 淋 巴 结 结核,并规范化治疗 8 个月至此次入院时,无鸽粪接触史.

    关键词:
  • 气管多形性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明;王艳艳;蒋小莉;姜云惠

    患者 女,35 岁.因突发哮喘 4 d 入院.现病史:患者自诉 4 d 活动后出现气喘,偶有咳嗽、咳痰症状,外院肺部 CT 示气管内异物.入 院 主 要 体 格 检 查:T 36.7℃,P 80 次/min,规则,R 22 次/min,规则,急性痛苦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全套阴性.

    关键词:
  • 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颅内动脉夹层1例

    作者:白雪芹;张宇浩;林江

    患者 男,29 岁.2 周前突发右侧头颈部剧烈疼痛,1 周前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伴视物旋转.体检:右侧面部及躯体针刺觉减退;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病程中各项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关键词:
  • 胰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附3例 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何华;李凯;郭修玉;邓东;龙莉玲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是 胰 腺 恶 性 上 皮 性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 0.16% ~0.5%.PBL 分 为 儿 童 型 和 成人型 2 种,以儿童型多见,发病年龄多在 5 ~8 岁.本病罕见,国外文献报道不足 40 例[1].现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 2 例儿童型、1 例成人型 PBL 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关键词:
  •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中的应用

    作者:令潇;温鑫;牛晨;李文菲;张明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对胶质瘤语言功能区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左侧额叶、左侧颞叶的胶质瘤患者,使用FSL ICA分析提取每个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左侧前额叶(包括Broca区)、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枕叶的激活,除1例患者之外的所有患者还可见左侧颞中回的激活.病灶区激活程度及范围明显减弱.结论 BOLD-fMRI可在术前准确地定位肿瘤与语言功能区的关系.

  • 广泛性焦虑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功能网络的研究

    作者:许定华;罗树存;罗旭东;骆俊佳;陈晓东;揭广廉;罗泽斌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低频振幅(ALLF)差异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特点.方法 GA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进行头部rs-fMRI数据采集及预处理,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 ,以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右侧距状回、左侧辅助运动区为种子点分别进行与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AD组的左侧额下回三角部与右侧颞上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额下回岛盖部与左侧小脑脚Ⅰ区、左侧颞中回颞极的功能连接减低;右侧距状回与自身、双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减低;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右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增强,而与左侧额上回眶部、右侧颞中回、右侧楔叶的功能连接减低.结论 GAD患者功能异常脑区的相关脑网络出现异常改变,提示GA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个脑区功能网络的异常综合相关.

  • 颅内脑膜瘤的不典型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杨丽萍;王可铮;曹绍东

    目的 对照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颅内脑膜瘤的不典型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的28例脑膜瘤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分级分型进行对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酷似脑内肿瘤的脑膜瘤6例,少见发病部位7例,少见病理类型4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4例,平扫及增强信号不均匀14例,上矢状窦、邻近颅骨或头皮软组织侵犯8例,恶性脑膜瘤2例.手术病理分级:WHOⅠ级18例、WHOⅡ级8例、WHOⅢ级2例.手术病理分型:脑膜瘤混合型7例,血管瘤型4例,上皮型、纤维型、沙砾体型、脊索瘤型各2例,微囊型、间变型、乳头型各1例,非典型6例.结论 颅内脑膜瘤的不典型MRI表现源于少见的发病部位、复杂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其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研究,有助于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率.

  • 抗NMDAR脑炎与边缘性脑炎临床与影像的鉴别要点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程冰雪;周莉;杨晨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与边缘性脑炎(LE)临床及影像表现的不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抗NMDAR脑炎组12例,LE组8例.结果 抗NMDAR脑炎发病年龄较LE偏小,抗NMDAR脑炎组中以年轻女性为主,而LE组以中老年为主(P<0.05).抗NMDAR脑炎以病毒感染样为前驱症状的比例高于LE;抗NMDAR脑炎以中枢低通气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比例高于LE;抗NMDAR脑炎脑电图异常δ刷出现率明显高于LE;抗NMDAR脑炎MRI表现无异常比例明显高于LE(P<0.05).结论 抗NMDAR脑炎组与LE组患者好发年龄不同,多项实验室指标有参考价值.常规MRI检查T2-FLAIR及DWI序列在AE的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及疾病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以DWI序列更敏感.提高对各型AE的认识,综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抗NMDAR脑炎与LE鉴别.

  •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引流区域脑白质高信号的MRI研究

    作者:苏亚萍;孙胜军;傅璠;李莹莹;隋滨滨

    目的 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MRI形态学特点,重点对DVA引流区域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像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增强检查确诊的DVA患者216例,数据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深度、引流静脉的条数及引流方向,引流静脉的大径,T2 FLAIR及T2 WI上引流区域脑白质高信号,及SWI或梯度回波成像(GRE)上引流区域低信号病灶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216例中,排除广泛脑白质病变(37例)的影响,DVA引流区域脑白质高信号35例(19.6%).DVA位于脑室周围及引流静脉的大径(≥2 mm)与其引流区域脑白质高信号有相关性(P<0.04,P<0.001).结论 排除广泛脑白质病变因素的影响,DVA引流区域脑实质高信号的发病率是19.6%.DVA引流区脑白质高信号与脑室周围及引流静脉的大径有关.

  • 胸膜原发肿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作者:马立恒;梁钰莹;张思静

    目的 探讨胸膜原发肿瘤的MSCT表现及影像病理联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膜肿瘤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肿瘤的CT表现,探讨形成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单侧胸膜发病.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胸膜原发性淋巴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及良性神经鞘瘤呈单发病变,病灶均形态规则;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及恶性胸膜神经鞘瘤(MPNST)呈多发表现,病灶形态不规则.SFTP动脉期见增粗迂曲血管影,静脉期表现为"地图样"强化;胸膜原发性淋巴瘤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轻度强化;UPS平扫呈大片等、低密度混杂分布,增强扫描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MPM沿脏、壁层胸膜呈波浪状、环形、结节状增厚,累及纵隔胸膜出现"冻结"征;神经鞘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偶可见多发钙化,强化不均匀.结论 胸膜原发性肿瘤的CT 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CT 特异性表现可为不同胸膜肿瘤初步定性.

  • 实性肺腺癌和鳞癌的性别、年龄及CT征象分析

    作者:岳军艳;窦文广;梁长华;陈杰;吴清武;闫宇涛

    目的 分析实性肺腺癌和鳞癌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CT征象特点,提高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①采用χ2检验,比较259例腺癌及16例鳞癌的性别及年龄分布特征和137例腺癌及11例鳞癌的多种CT征象;②采用秩和检验,比较137例腺癌及11例鳞癌病灶的直径.结果 ①肺腺癌和肺鳞癌的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鳞癌以男性常见,腺癌中女性稍多;②不同年龄段的肺癌及肺腺癌男、女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40岁以下患者未见鳞癌;③肺腺癌的表面常常不平整,见微分叶,鳞癌表面相对较平整(P=0.000);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肺腺癌中均较鳞癌中常见(P<0.05);支气管动脉增粗在中央型肺癌中较周围型肺癌中常见(P=0.006).结论 腺癌中女性比例稍高;鳞癌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病变表面的微分叶、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常见于肺腺癌.

  • CT血管成像对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及相关责任血管检测能力的评估

    作者:吴晶晶;普福顺;余荣;罗金勇;罗家滨;何永福;梁远仲

    目的 探讨CTA对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A)及相关责任血管的检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咯血为主要症状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资料,分析支气管动脉的显示率和解剖特征,并与以往文献作比较.再将其中行介入栓塞术的14例患者支气管动脉CT图像,与DSA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54例在VR中至少1支BA能清晰显示,显示率达94.74%(54/57),共显示BA 134支,其中右BA 69支,平均内径约(2.27±0.93)mm;左BA 65支,平均内径(2.10±0.79)mm.分支类型共7种,其中以R1L1多(50%,27/54),R2L1次之(18.51%,10/54).起源:右BA 69支中,源自右肋间后动脉22支(31.88%),降主动脉43支(63.76%),异位起源4支(5.79%);左BA 65支中,源自降主动脉60支(92.30%),主动脉弓1支(1.53%),异位起源4支(6.15%).BA在胸主动脉起源方位:右BA以右侧壁多,前壁次之;左BA以前壁多,左侧壁次之.左右BA开口位置均以T5~T6水平为常见.14例与DSA对照病例中,CTA对责任血管检出率96.2%,与DSA符合率为92.3%,其中CTA检出责任血管为支气管动脉的符合率为94.1%,CTA检出责任血管为非支气管性肺外体循环动脉的符合率为80%.CTA对与BA共干血管的检出符合率为100%.结论 CTA是显示咯血患者BA解剖特征及相关责任血管数量的有效方法,尤其对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动脉责任血管及支气管动脉共干血管的显示对介入手术有重要意义.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CT影像与CD4+T淋巴细胞及血浆HIV病毒载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杜艳妮;闫铄;张紫欣;李晶晶;关春爽;薛明;谢汝明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不同的CT表现类型、各型影像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的关系,同时分析PCP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提高对PCP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胸部CT资料并进行分型.PCP的CT表现分为以下5种类型:磨玻璃型(41例,44.6%),间质型(25例,27.2%),实变型(12例,13.0%),气囊型(5例,5.4%),混合型(9例,9.8%).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血浆HIV病毒载量的定量检测.结果 (1)艾滋病患者各型PCP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磨玻璃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间质型、实变型和混合型(P<0.05).艾滋病患者各型PCP的血浆HIV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磨玻璃型的血浆HIV病毒载量低于间质型和混合型(P<0.05),气囊型血浆HIV病毒载量低于间质型(P<0.05).(2)艾滋病合并PCP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HIV病毒载量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患者CT表现多双侧对称分布,磨玻璃影、网格、索条影为常见征象,肺气囊为特征性改变;不同CT分型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浆HIV病毒载量有相关性.

  • 原发性脊柱淋巴瘤的MRI诊断

    作者:刘玉珂;李培岭;郭会利;张国庆;张斌青;王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柱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脊柱淋巴瘤患者资料,总结其MRI特征.结果 共18例,病变位于胸椎8例,胸腰段6例,颈胸段3例,腰骶段1例.59个椎体或附件骨质破坏,表现为弥漫性或斑片状长T1、稍长T2信号;12个椎体病理性骨折;5例骨质破坏轻,但周围伴有明显软组织肿块.17例可见软组织肿块,于T1 WI上呈略低或等信号,T2 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矢状位上肿块呈梭形、长条形纵向生长,轴位上肿块环绕硬膜囊匍匐生长;8例呈"悬帘"征;11例部分或全部环绕硬膜囊生长;6例呈袖套状生长;3例肿块呈"哑铃状";15例肿块与脊髓之间呈"硬膜外"征;12例脊髓受压偏侧性移位,5例脊髓呈向心性缩窄,3例脊髓水肿.10例MRI增强扫描,肿块及骨质破坏区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脊柱淋巴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伴有硬膜外纵向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及椎旁肿块,肿块信号均匀,与脊髓间呈"硬膜外"征,增强扫描破坏区及肿块轻至中度均匀强化.MRI对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研究

    作者:邢千超;仇恒志;王胜林;李桂萍;曹宏伟;白雪冬

    目的 探讨MRI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91个髋关节(病例组)及正常髋关节140个(对照组)的MRI图像,测量2组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腘绳肌腱面积(HTA),并在质子密度加权-脂肪抑制像(PDWI-FS)横断面上观察股方肌形态及信号改变.结果 病例组IFS及QFS为(1.52±0.39)cm、(0.89±0.24)cm,明显小于对照组(2.37±0.46)cm、(1.59±0.39)cm;病例组HTA(2.24±0.37)cm2大于对照组(2.03±0.45)cm2,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IFS与QF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0,P<0.05);病例组HTA与QFS存在负相关关系(r=-0.182,P<0.05);随着股方肌水肿等级增加,相应IFS逐渐缩小,0级股方肌水肿相应IFS与1级、2级、3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有IFS和QFS同时变窄,股方肌出现变形、水肿的MRI特征.

  • MR扩散张量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树彬;肖文丰;黄莹;许道洲;周云鹏

    目的 观察正常神经根、术前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及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FA值及ADC值,探讨腰神经根受压损伤的定量评估方法 .方法 选择健康查体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39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实验组.测量正常腰神经根及受压腰神经根的FA值及ADC值.比较:(1)对照组与实验组FA值及ADC值.(2)对照组内不同影像表现的FA值及ADC值.(3)手术前后FA值及ADC值.(4)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的FA值及ADC值.所测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对照组与实验组:FA值比较,z值-9.246,P值0.000.ADC值比较,z值-6.762,P值0.000.P值均<0.05,认为2组数据有明显差别.(2)对照组内不同影像表现的FA值及ADC值:FA值比较,t值1.459,P值0.151;ADC值比较,t值0.075,P值0.940.P值>0.05,认为2组数据没有差别.(3)手术前后FA值与ADC值:FA值比较,t值-12.083,P值0.000;ADC值比较,t值7.870,P值0.000.认为P值<0.05,2组数据有明显差别.(4)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的FA值及ADC值:FA值比较,t值1.859,P值0.066;ADC值比较,t值-1.137,P值0.259.P值>0.05,认为2组数据没有差别.结论 MR DTI测量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根FA值与ADC值,可以用于定量评估腰神经受压损伤.

  • 影像组学研究方法进展

    作者:黄冠;尹芳艳;李小雪;朱浩

    影像学是临床疾病诊断、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影像学主要基于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体积、密度等对疾病进行诊断,进而指导临床.这种过于依赖形态学的诊断方法 对于一些"同病异形,异形同病"的疾病通常束手无策,造成相对高的误诊率.此外,传统影像学对疾病生物学本质的探索也存在一定局限.固体肿瘤并不是单一均质的实体,而是由多个肿瘤细胞各自的克隆子群组成,其功能和形态受肿瘤的基因、细胞、生理微环境及患者生存大环境影响[1],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而这些异质性不仅仅表现在形态上的差异.若能在传统影像图像上进一步挖掘图像信息,并把这些潜在信息与临床数据、基因、分子学和蛋白质组学等联系起来,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这不仅促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也必将对临床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这一假设,研究人员提出了影像组学概念.影像组学是近 10 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 ,其图像分析技术主要依赖 于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 的更新,而这些工科技术对于大多临床医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影像组学主要工作流程对影像组学方法 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 先天性血管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绍婷;袁瑛

    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s,CH)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及四肢,出生时基本发育完全,出生后不会快速生长,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CH 与其他婴幼儿常见的脉管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不同,因此,正确地认识该病有助于临床上进行精确诊疗.目前,该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主要包括:超声、MRI、CT 和血管造影.本文对这几种检查方法 在CH 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回顾.

    关键词:
  • 基于定量CT的有限元分析在骨质疏松领域研究进展

    作者:张平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全身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主要表现,终可导致骨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多发 生 于 老 年 人,女 多 于 男.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研究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目的 是预测骨折风险和预防骨折发生.骨密度测定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技术包括双能 X 线骨密度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定量 CT (quantitative computer tomography,QCT)、超声波及MR 等.与 DXA 相比,QCT 是一种真正三维测量体积骨密度的方法 ,测量结果 不受周围组织影响,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更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与骨强度有关,决定骨强度因素有骨密度和骨的微结构等,研究表明骨密度只能反映 60%~ 70% 骨强度变化.目前评估骨微结构的非侵入性体内定量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 CT 和 MR[1].

    关键词:
  • 骨髓水肿双能量CT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赵承勇;罗松

    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是以骨基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征象.其主要是由病变组织血管过多、灌注过度及水的外渗作用等造成.BME 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提早采 取相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众多的检查模式中,MR 显示佳[1],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为 T1 WI 图像信号强度减低、T2 WI 脂肪抑制或快速反转恢复序列图像信号强度增高[2 -3].然而在很多的情况下,MRI 检查受到限制,有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并影响其治疗.近年来双能量 CT 已广泛应用于临 床,不 少 研 究 证 实 双 能 量 CT 成 像 能 准 确 诊 断BME[4-9],并能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对双能量 CT 在BME 成像原理、定量分析及主要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3.0TMR膝部周围神经扩散张量成像参数的优选

    作者:张付龙;张敏凤;杨哲;胡潇方;刘胜全;闫呈新;朱建忠

    目的 探讨3.0T MR正常膝部周围神经DTI合适的3个关键成像参数.方法 应用3.0T MR对32名健康志愿者膝部分3次行实验性DTI扫描(层间距均为0 mm);第1次:固定b值和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MPGs),分别层厚3 mm、4 mm、5 mm扫描;第2次:固定b值和层厚,分别MPGs=6、15、25扫描;第3次:固定MPGs、层厚,分别b值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扫描.由2名医师行可视化评价,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SNK q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次层厚3 mm、4 mm、5 mm对应成像质量评分平均值为:0.7±0.470、1.45±0.510、1.35±0.489;层厚4 mm、5 mm成像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层厚3 mm成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次MPGs=6、15、25对应成像质量评分平均值为:0.5±0.513、0.7±0.571、1.35±0.489;前两者成像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MPGs=25成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次b值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相应图像质量评分平均值为:0.85±0.366、1.45±0.510、0.95±0.510;b值800 s/mm2、1200 s/mm2成像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b值1000 s/mm2成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0T MR正常膝部周围神经DTI序列合适的层厚、MPGs及b值分别为:4 mm/5 mm、25、1000 s/mm2.

  • 70kVp管电压及25mL对比剂在大螺距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邱慎满;徐东风;计一丁;丁宁;赵雪文;刘利;戴鸿志

    目的 评价70 kVp管电压及25 mL对比剂用量联合大螺距扫描(FLASH)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BMI≤25 kg/m2、临床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30例,按照常规肺动脉扫描方案: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用量40 mL,注射流速5 mL/s,螺距1.5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30例,按照低剂量扫描方案:管电压70 kVp,对比剂用量25 mL,注射流速5 mL/s,螺距3.2,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低剂量组的平均肺动脉CT值及噪声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01),低剂量组的SNR及CNR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01),2组之间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了83%,对比剂用量降低了37.5%.结论 对于BMI≤25 kg/m2的患者,联合大螺距及迭代重建算法,采用70 kVp管电压及25 mL对比剂用量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 3.0TMR扩散峰度成像参数对直肠腺癌低分化丛集病理分级的价值

    作者:顾晓艳;杨毅;陈光强;王锦锦;戴晓晓;邢春根;沈钧康

    目的 探讨3.0T MR DKI参数与直肠腺癌低分化丛集(PDC)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64例患者MRI图像,测量直肠腺癌患者病灶和正常直肠壁的DKI参数(D值、K值),分析直肠腺癌病灶与正常直肠壁,直肠腺癌不同T分期及不同PDC病理分级之间DKI参数的关系.结果 正常直肠壁与直肠腺癌病灶的K值、D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15、-8.216,P值均<0.001).不同T分期中的K值、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34、2.591,P值分别为0.151、0.061).PDC病理分级中不同级别的K值、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085、10.105,P值均<0.001).LSD法两两比较显示在PDC病理分级中,G1与G3、G2与G3的K值、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采用ROC曲线评价K值、D值鉴别正常直肠壁和直肠腺癌的效能以及不同PDC病理分级的效能.K值、D值鉴别正常直肠壁和直肠腺癌的AUC分别为0.940、0.983(P值均<0.00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D值鉴别不同PDC病理分级的AUC分别为0.842、0.856(P值均<0.00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参数K值、D值对鉴别正常直肠与直肠腺癌及其不同PDC病理分级有较大的价值.

  • RevolutionCT全肾灌注扫描时间间隔对正常肾脏灌注数据的影响

    作者:王逸敏;刘爱连;刘静红;刘义军;刘晓冬;方鑫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不同扫描时相间隔对肾功能正常者全肾灌注数据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腹部其他疾病行Revolution CT中腹部CT增强及灌注扫描的患者共50例,筛选其中肾功能正常者共37例,将所有受检者分为连续灌注扫描组(A组)和间断灌注扫描组(B组).2名观察者分别进行图像处理,双肾皮髓质各取3点进行灌注数据测量,终取3次测量均值进行分析.2组间男女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2组年龄分布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位观察者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Spearman秩相关进行检验,若2位观察者一致性较好(ICC值或相关系数>0.75)则采用标准差较小的一组用于后续数据统计分析.A、B 2组各灌注参数的比较、2组中左右肾灌注差异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①A、B 2组间受检者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96,0.197,>0.05);②所有数据2位观察者一致性均较好(ICC值/相关系数=0.856~0.994,>0.75);③A、B 2组各灌注参数值比较中,仅有双肾皮质血容量(BV)、双肾皮髓质峰值时间(T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双肾间A、B 2组各灌注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扫描时间间隔对Revolution CT正常肾脏灌注的皮质BV值及皮髓质TP值有一定影响,临床工作中,如需对肾脏各灌注参数综合全面评估,更推荐连续扫描方式.

  • 双能量CT80kVp检出肝细胞癌的适宜碘剂量研究

    作者:赵林伟;董国礼;杨国庆;赵秀华;冯敏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80 kVp检出富血供肝细胞癌时,单位去脂体质量(LBW)的适宜碘剂量.方法 76例富血供肝细胞癌(HCC)患者行DECT增强扫描.在80 kVp肝动脉期图像中采用定性的肿瘤-肝脏对比(QL-TLC)和定量的肿瘤-肝脏对比噪声比(QT-TLCNR)评估肿瘤的醒目度.定性评估为"良好"组中QT-TLCNR值的中位数和75%分位数分别作为强化效果满足准确诊断的小和充分QT-TLCNR.根据碘剂量(mg I/kg LBW)与QT-TLCNR的关系估计合理的碘剂量.结果 QL-TLC与QT-TLCNR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小(3.43)和充分(4.04)的QT-TLCNR基础上,动脉期图像合理的碘剂量为546~584 mg I/kg LBW.门静脉期图像中,肝脏强化达到50 HU的对比剂碘剂量为449 mg I/kg LBW.结论 DECT 80 kVp图像检出富血供HCC时,适宜的碘剂量可能为546~584 mg I/kg LBW.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介入栓塞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翔;牛媛媛;张志远;平学军

    目的 探讨MR DWI在宫颈癌介入栓塞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44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宫颈癌确诊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2天、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行常规T2 WI及DWI检查,观察每个时间点肿瘤大小及ADC值变化率.结果 b=1500 s/mm2时,介入栓塞术前和术后第2天、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肿瘤ADC值分别为(0.79±0.09)×10-3 mm2/s、(0.84±0.15)×10-3 mm2/s、(0.95±0.13)×10-3 mm2/s、(1.04±0.16)×10-3 mm2/s、(1.14±0.17)×10-3 mm2/s.第10天肿瘤ADC值与第15天肿瘤长径间关系程度强(P=0.001,r=-0.726).结论 MR DWI在评价宫颈癌介入栓塞术后的早期疗效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术后第10天可以作为评价早期疗效的佳监测时间点.

  •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惠岗;李忠民;林桂仪;黎淑珍;梁奇伟;黄益;郭惠庄;陈汉威

    目的 评价透视DSA引导下使用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38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C6期)患者,均于透视引导下局部穿刺浅表静脉单纯行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观察溃疡愈合、静脉曲张闭合、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8例患者38条患肢均在DSA透视引导下成功向曲张静脉内注射泡沫硬化剂.所有溃疡均于治疗后1~6周内愈合;1例患肢术后2月复诊时行第2次治疗;随访3月,所有下肢曲张静脉均闭合,溃疡无复发,下肢酸胀、乏力感消失;大部分治疗部位3 d后始出现不同程度皮肤色素沉着,治疗初期有轻度红肿疼痛,均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无一过性黑蒙等不良反应.结论 单纯应用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引导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纪丙军;齐庆梅;刘琼;郑雷;孙百胜

    目的 探讨CT引导在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资料齐全的78例经CT引导下和85例经C型臂引导下PT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研究组手术过程中椎间盘突出区CT值变化;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研究组术前CT值(75.41±7.07)HU,术后即刻CT值(6.29±2.49)HU,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CT值变化与术前、术后6月改善率相关性分析中决定系数R 2=0.755,F=31.176,P=0.012<0.05,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及改善率分别为:术前10.82±1.74、11.06±1.71,术后6月28.12±1.05、26.88±3.20和(91.78±15.57)%、(88.02±18.7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能在术中通过测量CT值直接观察突出椎间盘是否摘除完全,术后能明显提高JOA评分.

  • 良性卵巢肿瘤合并腹水的影像分析

    作者:张爱宁;陈婷;王小宁;张晶;宋佳成;马占龙;施海彬

    目的 分析良性卵巢肿瘤合并腹水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卵巢肿瘤且合并腹水患者的资料,分析肿瘤的种类、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及CT表现.结果 在伴发腹水的106例卵巢肿瘤中良性卵巢肿瘤13例,约占12.3%.其中,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5例、卵巢甲状腺肿3例、卵巢纤维瘤2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2例和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患者平均年龄(44.0±16.5)岁.病灶长径平均(13.2±4.7)cm.除黏液性囊腺瘤为完全囊性成分外,其他4类肿瘤均为囊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卵巢甲状腺肿和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明显强化,其余3类肿瘤轻度强化.1例卵巢甲状腺肿有钙化.腹水CT值约(13±4)HU.所有良性卵巢肿瘤CT检查均未见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膜增厚等表现.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合并腹水时,肿瘤实性部分影像学形态及强化特征很难与恶性卵巢肿瘤进行鉴别诊断,而腹水密度低、腹膜无明显增厚及腹腔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可能是诊断卵巢良性肿瘤有价值的线索.

  • 少见亚型肾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刘于嘉;梁盼;高剑波

    目的 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肾集合管癌(CDC)与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TFE RCC)的CT表现,以提高对上述肿瘤的识别能力.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少见亚型肾癌47例,均行CT检查,其中CCRC 22例、CDC 10例、Xp11.2/TFE RCC 15例.结果 少见亚型肾癌的CT表现多样,其中CRCC囊变、坏死少见,与Xp11.2/TFE RCC、C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p11.2/TFE RCC钙化多见,与CRCC、C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周边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多见,与CRCC、Xp11.2/TFE 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三者强化程度均低于同期肾皮质,CDC在皮质期、实质期强化程度与强化百分比低,与CRCC、Xp11.2/TFE 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分析的47例亚型肾癌临床均较少见,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有其相似和不同的CT表现,应在临床诊断中考虑到上述肿瘤的可能,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影像学表现征象分析

    作者:贺娟;李咏梅

    目的 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SS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经CT检查的OSST及1例经MRI检查的OSS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4例OSST均发生于左侧卵巢,CT及MRI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混合性肿块,CT增强扫描肿块边缘部分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呈持续性向心性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囊变区和实性区分界清楚;MRI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边缘的实性成分在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呈持续性充填样强化,且强化范围逐渐扩大,呈"快进慢出"的强化方式.结论 OSS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动脉期早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向心性强化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 膀胱癌邻近肌层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其比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

    作者:夏威利;张孝先;王立峰;许春苗;曲金荣;黎海亮;张首宁;张宏凯;陈学军

    目的 评估3.0T MRI DWI的ADC值及其比值术前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4例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包括DWI序列的3.0T MRI检查.以膀胱壁正常肌层作为参照,测量病灶相邻膀胱壁肌层ADC值及正常肌层的ADC值,计算二者的比值,绘制ROC曲线分析膀胱癌病灶相邻肌层的ADC值及其比值与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关系.结果 测量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灶相邻肌层的ADC值为(1.36±0.15)×10-3 mm2/s,ADC比值约为0.69±0.11.绘制ROC曲线分析,当ADC值的阈值为1.52×10-3 mm2/s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分别为92.9%、85.2%;当ADC比值为0.74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3.5%、89.8%.结论 膀胱癌病灶相邻肌层的ADC值及其比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ADC值1.52×10-3 mm2/s及ADC比值0.74为阈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此阈值可作为术前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胆囊结石破入小肠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胡国辉

    胆囊结 石 破 入 小 肠 临 床 上 非 常 罕 见,文 献 也 鲜 有 个 案 报道,本组仅收集 5 例,均经术后及临床证实.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无特 异 性,可 单 发 或 合 并 出 现胆囊炎、腹膜炎、肠梗阻等多种症状,而患者通常是因肠梗阻症状而就诊,同时由于 1 次影像检查仅代表本病动态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征象,容易遗漏本病的其 他 病 症 及 过 程,对 临 床 诊断及处理极为困难,通常侧重于肠梗阻的外科手术而忽视了胆漏、肠漏等其他病症的处理,给患者酿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如何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提高胆囊 结 石 破 入 小 肠的可预判性,是影像科面临的一大课 题,具 有 重 要 的 研 究 价 值与临床意义,为此,笔者对本病的 CT 表现作深入分析与总结,提高认识,为临床及时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 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张娜;许万博

    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liver, PCCCL)是肝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发生率约占肝癌的 0.9%~8.8%[1].PCCCL 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少,术前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8 例 PCCCL 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肝细胞肝癌(comm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HCC)比较,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以 期 提 高 影 像 诊 断 水 平.据 文 献 报道,PCCCL 是 一 种 中 度 分 化、低 度 恶 性 肿 瘤,其 预 后 好 于CHCC[2-4],5 年 生 存 率 为 42.0%,应 尽 可 能 采 取 手 术 切 除[5].而 CHCC 相对恶性程度较高,发现时一般为晚期,一般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局部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术并非首选.由于 2 组病变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对 于 诊 疗 选 择 及 良 好 的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像学特征在鉴别 PCCCL 与 CHCC 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 十二指肠憩室少见并发症的CT表现

    作者:刘国红;卞光利;彭爱琴;汤德

    十二指肠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DD)是消化科常见病,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a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检查和尸检中发病率约为 9% ~23%[1 -2].DD 多无临床症状,但其并发症可以引起各种症状.DD 并发症 的 早 期 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必要[3 -5].DD 易合并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文献多有报道[4-6],而 DD 并发出血、穿孔、肿瘤、内瘘等为少见严重并发症,少有文献报道[7-11].笔者收集 7 例经内镜或病理确诊的 DD 少见并发症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 CT 表现,旨在提高对 DD 少见严重并发症的认识.

    关键词:
  • 颞骨横纹肌肉瘤CT/MRI表现及其生物学行为

    作者:余裕珍;洪桂洵;程杨蕾;杨智云

    目的 提高对颞骨横纹肌肉瘤(RMS)CT、MRI表现及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胚胎型RMS的CT及MRI表现.结果 颞骨RMS的CT表现为颞骨大片状溶骨性、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缘不清.肿块形态不规则,CT平扫呈等、稍低密度,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出现"葡萄串征"、"丝瓜瓤征"和"芭蕉叶征"各1例.7例均浸润中耳、咽鼓管及咽旁间隙,侵犯颈内动脉、颅内结构各6例,6例浸润面神经,其中同时侵犯周围其他神经3例.结论 颞骨RMS具有大片溶骨性虫蚀样骨质破坏、广泛浸润周围组织结构的CT/MRI表现,反映其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祁永红;杨国财

    目的 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MRI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EPC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 9例乳腺EPC 8例为类圆形、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单囊3例,多囊5例,实性部分与囊壁宽基底相连,且T1 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呈等信号,囊腔内液-液分层5例;1例EPC为类圆形实性肿块,T1 WI、STIR等信号.9例DWI实性部分为明显高信号,ADC值(0.91~1.33)×10-3 mm2/s,增强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TICⅡ型2例,Ⅲ型7例.均未发现腋窝肿大淋巴结.结论 乳腺EPC在MRI上有一定的特征,即肿块为囊实性,囊腔内常见液-液分层,实性区域宽基底附着于囊壁且扩散受限,增强实性区域和囊壁明显强化.

  • MR扩散峰度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陈倩;沈玉英;钱伟亮;蔡庆;许建铭;费莹;胡大章;刘晨鹭

    目的 探讨MR DKI定量参数平均峰度(MK)和平均扩散率(M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术前行3.0T MRI常规扫描、DWI及DKI的乳腺患者70例(72个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计算病灶的ADC值、MK、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参数ADC、MK和M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ADC、MK、M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为金标准,ADC、MK、MD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AUC分别为0.940、0.945、0.729,分别以1.12、0.77、1.35作为ADC、MK、MD佳诊断阈值,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86.10%、80.60%,特异度为80.60%、94.40%、63.90%.结论 ADC值的诊断敏感性较高,MK值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且AUC大,诊断效能高,MD值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对较低.作为ADC值的补充,MK、MD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急性阑尾炎CT表现特征

    作者:梁永强;崔运能;陈锦灿;郭敬深;夏广明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并与成人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儿童急性阑尾炎CT及病理资料,并选取76例成人急性阑尾炎作为对照组,分析儿童及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肿大、阑尾粪石、阑尾腔内气体、阑尾腔外气体、回盲部肥厚、阑尾周围脓肿、周围脂肪内条纹征、腹膜增厚等CT征象,同时对病灶进行CT及病理分级,利用χ2检验及非参数检测法对比儿童及成人急性阑尾炎的区别.结果 33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肿大30例(90.9%)、阑尾粪石25例(75.8%)、阑尾腔内气体16例(48.5%)、阑尾腔外气体2例(6.1%)、周围脂肪内条纹征26例(78.8%)、阑尾周围脓肿3例(9.1%)、回盲部肥厚17例(51.5%)、腹膜增厚28例(84.8%).儿童急性阑尾炎阑尾粪石、腔内气体征象出现率较成人患者高(P<0.05),而阑尾周围脂肪内条纹征、回盲部肥厚较成人患者低(P<0.05),CT分级显示儿童患者急性阑尾炎分级较成人患者低,但病理分级则较严重(P<0.05).结论 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急性阑尾炎CT上更常见阑尾结石、腔内气体征象,回盲部肥厚、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相对少见,CT表现可能会低估其病理的严重程度.

  • 婴幼儿肺结核的临床与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作者:姚景江;贺亚琼;张亚林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结核的临床与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0~3岁婴幼儿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电子病历和CT资料,并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婴幼儿肺结核患者,56.7%伴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咳嗽、咳痰,而盗汗、咯血少见,婴幼儿肺结核常合并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脑)炎.常见的CT征象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83.3%,肺门、下气管旁和隆突下为常见的位置.肺实变、结节灶、支气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2.4%、46.7%、39.2%,而胸膜病变与空洞少见.结论 婴幼儿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肺内不同形态的肺实变、肺结节以及支气管狭窄.好发生于肺门、气管旁和隆突下的肿大淋巴结,增强呈环形强化,部分内可见小钙化灶.

  • 无水乙醇联合博莱霉素在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中的介入硬化治疗

    作者:潘登;尹传高;汪松;齐炜炜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联合博莱霉素在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39例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行超声、CT或MRI诊断为淋巴管畸形,并根据检查结果 对淋巴管畸形予以分型.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的介入手术方式,在DSA透视或超声引导下,采用无水乙醇联合博莱霉素介入硬化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根据疗效决定是否再次治疗.结果39例患儿中38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7.43%,本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及肺部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无水乙醇联合博莱霉素介入硬化治疗儿童头颈部淋巴结畸形的方法安全、有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基于影像医学探索本科生"思维与训练"启发式临床科研培训模式

    作者:颜林枫;王文;南海燕;胡玉川;贺延莉;崔光彬

    临床医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强、科学内涵丰富,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但我国医学院校现有的授课体系老旧,过分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忽视了临床医学发展的前沿科学领域.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创建针对本科生的课外科研培训体系,对拓宽医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笔者依托空军军医大学"本科学员早期接触科研培养项目",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思维与训练"启发式临床科研培训,为影像医学本科生科研培训探索了新的模式.与此同时,笔者基于陕西省功能影像和分子影像实验室共享平台,建立了医学影像专业的临床研究实践基地.本文将浅析医学本科生现有科研培训模式与弊端,并与大家分享临床科研培训模式创新和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