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761
  • 国内刊号: 34-11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作者:李亮;陈广颖;袁家长;魏杰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选择性的效果.方法 对35例肝血管瘤患者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35例肝血管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随访3个月~2年,术后病灶不同的程度的缩小,并随时间的增加,呈现进行性的缩小,术后3~6个月、6个月~1年、1年~2年病灶平均缩小率为55.4%、78.2%、81.0%.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得到均获得好转或消失.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

  • 肝外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玲;顾殿华;张建淮;孙勇;袁维栋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外科手术收治的61例肝外胆管癌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胆管中段癌28例、胆管下段癌33例.胆管中段癌根治性切除率为64.29%,手术并发症14.28%,5年生存率38.89%;胆管下段癌根治性切除率为75.76%,手术并发症36%,5年生存率24%,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外胆管癌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手术仍是治疗肝外胆管癌的首选方法,胆管中段癌和胆管下段癌不需要区别讨论.

  • 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春建;齐伟;钱小星

    目的 总结并分析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联合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价.方法 收集行ERCP +EST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2例(治疗组),同期选择40例同种疾病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统计一次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5.1%、手术时间为58.7±3.5 min、住院天数为9±4.8 d、术后6例出现并发症,术后4例出现结石残留;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达72.5%、手术时间为112.1±20.1 min、住院天数为14.8±5.7d、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11例出现结石残留.结论 应用ERCP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损伤小、治疗彻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9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磊;昝建宝;宋康颉

    目的 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29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术前资料、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和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在发病48 h内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为主,发病48 h后手术方式则以胆囊大部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为主.结果 29例患者中,大于60岁者19例(65.5%),其中无合并症9例次(31%).在发病48 h内手术者,胆囊病变以化脓多见,而发病48 h后手术者,胆囊病变主要为坏疽与穿孔;在发病48 h内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为主,发病48 h后手术方式以胆囊大部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为主;发病48 h内手术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均较48 h后手术者低.结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常见于老年人,合并症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不易诊断,常发生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后,进展迅速,易出现穿孔,宜在发病48 h内尽早手术.

  • 64排螺旋CT对Budd-Chiari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世喜;乔晓春;刘金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机对19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于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的形态结构.结果 CTA清晰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阻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血管.根据梗阻部位分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3例,节段性阻塞2例,肝静脉开口处阻塞型2例,肝静脉广泛性阻塞例3例,混合性阻塞型9例.结论 MSCT能准确直观反映布-加综合征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侧支血管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对介入或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难以鉴别的胰腺肿块的诊治体会与分析

    作者:谢放;黄强;刘振;林先盛;胡俊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临床特点与胰腺癌鉴别的要点,提高对AIP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 回顾我院普外科近期收治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疗经过并文献复习,分析总结AIP的诊疗体会.结果 4例患者均以黄疸、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2例胰腺病变为弥漫型,另2例为局限型;胰管狭窄2例,伴有胆管狭窄2例.4例患者均符合亚洲诊断标准及HISORt诊断标准.3例患者予以口服强的松治疗,随访疗效均良好,另1类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符合LPSP,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AIP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临床少见,与胰腺癌难以鉴别,可结合血清IgG4水平、影像学表现、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及诊断性应用激素等综合判断.

  • 胰腺囊性病变90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翠;赵孝文;刘晓昌;鲍峻峻;梅俏;许建明

    目的 总结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假性囊肿69例,囊性肿瘤21例(囊腺癌11例,囊腺瘤6例,乳头状管状腺癌4例);40例行保守治疗,3例经皮穿刺外引流,8例经超声内镜引流,39例手术治疗(外引流术1例,内引流术22例,囊肿及胰体尾切除14例,胰头切除2例).结论 CT和EUS对囊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的囊性病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以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囊性病变 诊断 治疗
  •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联合生大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魏金龙;唐亮;周威;杨明;应月强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肠内生态免疫营养与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患者入院2天内放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至空肠,早期鼻饲生大黄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剂.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较早,且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 对SAP患者早期予以鼻饲生大黄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剂,是安全实用有效的,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安全性评价及疗效

    作者:吴鸣宇;张志强;顾炜;蔡兵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LCT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LCTD术,另30例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TD),对两种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LCTD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出血量率、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比率均显著低于OCT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OCTD组相比,LCT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庆;张超学;王玲;吴媛媛;杨金燕;黄猛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34例布加综合征二维超声及血流声像图特点.结果 34例布加综合征中,直接征象显示下腔静脉膈膜型狭窄7例(20.6%),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隧道型狭窄或闭塞18例(52.9%),下腔静脉内血栓或肿瘤4例(11.8%),外压型布加综合征5例(14.7%),均在超声下得到很好的显示;而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和肝静脉间交通支,发生率分别为76.5%(26例)和91.2%(3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明确显示布加综合征受累血管病变部位、范围、类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而间接征象的出现可为诊断提供辅助证据.

  • 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宇;余继海;葛永胜;马金良;荚卫东;许戈良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因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行解剖性肝切除,55行非解剖性肝切除.结果 解剖性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P =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明(P=0.003 3)显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同时随访2年,解剖性肝切除组结石复发率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要明显低(P =0.032).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时应用解剖性肝切除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结石残留率,安全可行.

    关键词:
  • 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术的作用

    作者:官焕春;肖代顺;孙应中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手术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记录患者MAP、HR、拔管时间及苏醒评分.结果 与B组相比,A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拔管时间短及苏醒评分高.结论 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术能维持循环稳定,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减少应激反应.

  • 胰腺浆液性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

    作者:涂华华;陈先祥;程彩涛;冯勇;张林菲;曾天才;蔡庆和

    目的 研究分析胰腺浆液性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和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从1997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浆液性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占23.33%,女性患者46例,占76.67%;患者年龄24岁至88岁,平均年龄57.88±3.52岁.术前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20例,占33.33%.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提示胰腺有囊性或囊实性占位者50例(83.33%),14例确诊为浆液性囊腺瘤(23.33%).52例患者行CT检查,确诊浆液性囊腺瘤38例,诊断符合率为73.08%.所研究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30.00%),胰腺远端切除术40例(66.66%),肿瘤剥除术1例(1.67%),胃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1例(1.67%).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0.00%),主要并发症有胰瘘,内出血,幽门梗阻,胰腺假性囊肿合并肠瘘及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术后随访1至15年,除1例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于术后14个月死亡外,其余预后良好,术后无复发.术后对肿瘤进行病理分型,分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52例(占86.67%),寡囊型浆液性囊腺瘤8例(占13.33%),包括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癌1例.寡囊型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20.11±0.87)d大于微囊型(17.12±6.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按肿瘤大小分为两组,直径≥4 cm组和直径<4 cm组.肿瘤直径≥4 cm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为76.56%高于直径-<4cm组临床症状发生率23.10% (P =0.021),其余临床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检查适用于初步诊断和筛查,CT诊断准确率较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肿瘤多发于胰体尾部,胰体尾切除术为主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远期预后较好.

  • 胰管空肠粘膜吻合技术预防胰瘘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立胜;张俊松;卢寅;吴光杨;汪宏

    目的 探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外科的19例采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胰肠粘膜吻合的平均时间为(30 ±4.2)min,术后胰瘘1例,胰瘘发生率为5.26%(1/19).结论 胰管空肠吻合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50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河;张绍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适应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6月为5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 240 min,平均105 min.术后住院6~21 d,平均11d.5例胆漏,胆漏量20 ~ 100 ml.引流4~8d后拔管,余均无严重并发症反生,随访未见结石残留、胆管狭窄.结论 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注意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 闭合式全囊切除术治疗囊性肝包虫的手术体会

    作者:安艳明;潘慕苏

    目的 探讨闭合式全囊切除在治疗囊性肝包虫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0年01月~2013年04月期间34例囊性肝包虫均行闭合式全囊切除术治疗,并与51例同期间行传统手术患者比较住院及手术指标.结果 闭合式全囊切除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闭合式全囊切除手术组的带引流管时间、术后残腔积液、术后感染,术后胆汁瘘及复发例数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闭合式全囊切除治疗囊性肝包虫病时安全、可靠,可明显、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

  • 胆囊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胜发;刘晨

    非计划再次手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术后,计划外再次行手术治疗[1],胆囊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不可避免,但合理、细致的把握每一步包括手术过程中规范细致的操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率.讨论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降低发生率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对病人的伤害的重要内容.为了解以往我科胆囊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2004.1 ~2013.12我科12例胆囊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

  • 胆管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特点

    作者:吴继锋

    肝内胆管肿瘤是仅次于肝细胞肿瘤的第二位多发肿瘤[1,2].多数胆管肿瘤或瘤样病变形态典型,容易诊断,但有些胆管病变组织学形态不典型,有时会造成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诊断时需要考虑以下特点:(1)年龄;(2)病变是单发还是多发;(3)病变是囊性还是实性;(4)病变大小;(5)胆管形态;(6)细胞有无异型性.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胆管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特点.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病理
  • 术前CT三维重组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决策的意义

    作者:刘斌;赵小英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也称Klatskin瘤,是指累及肝总管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肿瘤解剖部位特殊,恶性程度高,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方法[1].文献报道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 ~18%,而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达10% ~40%[2],明显高于未手术和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因此,对于每例患者都应进行可切除性判定,判断是否存在手术机会.CT三维重组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对于评估肿瘤分型、分期、是否具有可切除性并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T 肝门胆管癌
  • 胆管损伤的治疗时机与术式选择

    作者:周勇;刘金钢

    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是由于外科手术、有创诊断治疗以及腹部外伤导致胆管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继而出现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狭窄,是肝胆外科面临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1.0%[1].随着腹腔镜胆道手术的开展,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治疗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决定其预后,而对其不当处理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胆管损伤治疗时机与术式选择是肝胆外科尤应重视的议题.

    关键词: 胆管损伤 治疗
  • 壶腹周围肿瘤伴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指证及实施

    作者:张远标;洪德飞

    1 壶腹周围肿瘤伴梗阻性黄疸现状及争议近年来,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胰头癌,已成为西方国家第四大致死原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为壶腹周围癌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已由原先的20%下降到5%左右,但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仍然高达40% ~ 75%[1].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壶腹周围癌的常见临床症状,大多数壶腹周围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伴有梗阻性黄疸,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无黄疸者明显增高.早在1935年,Whipple行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就考虑到黄疸的危害而行分期手术治疗.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俊峰;汤亲青;张剑林;方茂勇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病因有胆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症性、创伤性、药物性、暴饮暴食等,0在中国以胆源性为主,但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运动减少、肥胖人群增多,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越来越多,已是仅次于胆源性、酒精性之后的急性胰腺炎(AP)常见原因,并且病情更为凶险,容易反复发作,已引起的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有不少学者提出HLAP有以下特别的临床特点:(1)易反复发作,血脂水平越高,胰腺炎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控制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 5.65 mmol/L,可防止HLAP的进展[1];(2)部分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由于乳糜颗粒沉积,可在肢体、臀部、背部看到黄色瘤,或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脂血症,由于脂肪沉积可造成肝脾肿大、脂肪肝等相关表现[2];(3)发病人群特征与其他病因所致AP不同,HLAP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肥胖、酗酒、妊娠、高脂血症家族史患者的HLAP发病风险较高.本文就HLAP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进展,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HBx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余建;王超;同伟平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肿瘤,高居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三位[1].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引发HCC的主要原因,亚洲国家尤其如此.然而HBV感染导致HCC形成和发展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随着研究的深入,现有的证据显示HBV基因组x区编码的X蛋白(HBx)在细胞基因转录、信号转导、增殖凋亡以及周期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在HCC形成、发展的多个环节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HBx在HBV诱导的HCC形成发展不同阶段中所具有的功能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与进展.

  •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

    作者:许业传;王正林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癌症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有45220美国人罹患胰腺癌,其中有38460人当年死于该疾病[1].胰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资料表明[2]在上海地区,男性胰腺癌发病率近8年增加55%,女性增加了42%.目前为止胰腺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早期诊断试验,25%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局部晚期,60%常常伴有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不可切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3].近几十年来,关于胰腺癌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的研究从未中断,本文就上述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治
  • 蟾毒灵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及意义

    作者:孙康;秦建民

    肝癌90%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大约增加750,000名新的肝癌患者,有600,000患者死于肝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每年新发肝癌病例中55%发生于中国,我国肝癌死亡率位居各种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1-2].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消融、放射和药物治疗等,但肝癌患者能够手术切除不足30%,且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差,常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5-Fu、顺铂等)治疗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不能明显缓解疾病进展或延长患者生命,因此研发新型有效的抗肝癌药物是目前提高肝癌治疗疗效,延缓肿瘤复发与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期的重要途径.

  • 5-LOX抑制剂NDGA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张雪兵;俞广进;夏俊;贾冉;陈双升;熊奇如

    目的 观察5-lox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裸鼠人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制备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共18只,将1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接种正常肝癌HepG2细胞).2、药物组(接种正常肝癌HepG2细胞同时皮下注入5-log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剂量:10μmnl/L NDGA 0.1ml/10g一天一次,连续5天).3、溶媒组(接种正常HepG-2细胞后皮下注射溶质二甲亚酚).密切观察移植瘤生长及裸鼠生存情况21天,记录各组移植瘤肿瘤体积V(V=长径×短径2×0.5),计算衰退率:肿瘤衰退率=1-干预组平均肿瘤体积比/空白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比(V/Vo).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bcl-2、caspase3凋亡调节因子以及通路信号蛋白MEK1/2、ERK1/2等的表达.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荷瘤鼠活动较好,成瘤率100%,且实验过程中无不良繁衍及裸鼠死亡;试验后分别测得各组荷瘤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及肿瘤衰退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可以发现:药物组荷瘤鼠较对照组及溶媒组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衰退率明显较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发现药物组caspase3表达量较对照组及溶媒组明显增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bcl-2、ERK1/2、MEK1/2等表达量较对照组及溶媒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DGA对于裸鼠人肝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NDGA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 肝内胆管鳞癌、腺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作者:段纪成;李明峰;杨家和;岳海燕

    肝内胆管原发性鳞癌、腺鳞癌非常罕见,国内外报道例数较少,大部分临床医生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本文总结本院收治的5例病例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9例资料总结分析重点阐述其诊断与治疗.以关键词“肝内胆管肿瘤”、“鳞癌”、“腺鳞癌”检索1966至2014年国内文献,除去重复报道情况,结合作者收集的病例共统计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4.5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13例行手术治疗,1例不详,(详见表1)[1-6].先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7~ 2014年收治的5例肝内胆管鳞癌、腺鳞癌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关键技术

    作者:彭承宏;邓侠兴;张天

    肝门胆管癌是胆管细胞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而手术根治是其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但由于肝门区重要结构多、解剖复杂且肿瘤侵袭性强都给肿块的切除以及胆道重建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本文旨在按照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关键步骤及结合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来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技巧.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手术
  • 胆道损伤修复术后胆汁引流方式的选择

    作者:鲁正

    近年来随着胆道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腹腔镜的普及应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新国内资料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率为0.3%,由于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肝胆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所导致的诸多严重后果在临床上已倍受重视,尽管预防胆道损伤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并且逐渐成为相关临床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如何正确处理已经发生的胆道损伤、大限度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再次手术,仍然是胆道外科医师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国外文献报道首次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0%~30%,甚至可达到58%以上,而且损伤的部位越高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率也越高,成功实施胆道损伤修复手术涵概了理念、经验、方法和技术细节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其中修复、支撑、引流是手术治疗胆管损伤的三个关键点,作为胆道损伤修复术中的一项内容,胆管支撑引流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胆道 损伤 手术
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