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arks手术结合结肠成形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白希永;陆志良;王新丽;葛怀娥

    目的:探讨Parks手术结合结肠成形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月~2004年9月共28例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全组获得随访2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2例.术后5个月统计每日排便次数:1~2次占73.9%,3~4次占17.4%,多于4次占8.7%.效果满意.结论:Parks手术结合结肠成形术能在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率的同时获得更满意的排便功能.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不同肠道重建方式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龚笑勇;陈拥军;蔡琳燕;金志明;尹路

    目的: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不同肠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数据库对199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发表的比较不同肠道重建方式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检索,选取重建成功率、吻合口漏、24h排便频次等指标评价比较。结果:采用两种方式在伤口感染、吻合口漏、术后24h排便频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肠J型小贮袋术的重建失败率高于结肠成形术(P<0.05)。结论:J型小贮袋术与结肠成形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肠J型小贮袋术具有足够的临床资料证明其远期疗效同样安全、有效。

  • 低位结直肠吻合中的结肠成形术与直接吻合和结肠J型贮袋吻合的测压和功能比较

    作者:王汉涛;喻德洪

  • 结肠成形术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许岩磊;樊志敏

    随着吻合器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传统的结肠断端与下段直肠或肛管作直接端端吻合术后,患者容易发生便频、便急、控便能力差、大便失禁等排便功能障碍,即"前切除术后综合征"[1],严重困扰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尽快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术后排便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十多年前结肠成形术率先在国外展开,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排便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较为满意.Lazorthes、Parc先后构建了结肠J型储袋来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排便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术后排空障碍等并发症.1997年,Z'graggen提出一种新型结肠储袋术,即结肠成形术,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本文对结肠成形术在国内外十多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中低位直肠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 结肠成形术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采用结肠成形术(transverse coloplasty pouch anastomosis)对预防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结肠成形术20例,制作结肠贮袋长约5 cm,另一组采用传统的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术(end to end anastomosis)20例,通过术后3,6,9,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结果 术后并发症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临时性造口病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直吻组出现1例吻合口出血,2例局部复发,成形组1例局部复发.术后6个月时排便功能成形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仅大便失禁评分成形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以上两组上述指标基本类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在行根治性手术的前提下采用结肠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一年左右的直肠功能,预防术后前切除术后综合征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结肠成形术应用现状

    作者:丁健华;傅传刚

    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后常出现排便次数多、排便急迫感及轻度失禁等症状,即所谓的"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azorthes 、Parc先后构建了结肠J型储袋来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也存在因技术因素无法构建J型储袋、术后排空障碍及储袋炎等不足.1997年Z'graggen报道[1]了一种新的结肠储袋术--结肠成形术(transverse coloplasty pouch 或coloplasty pouch 或colonic coloplasty[2]),操作简单,临床初步应用结果满意.

    关键词: 结肠成形术
  • 低位直肠吻合的手术重建术式探讨

    作者:杨传永;胡俊波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发生在低位直肠的疾病,如炎症、肿瘤和一些先天性家族性疾病.当这些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就使得外科医生在保证切除病灶的同时,采取合理的重建方式来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排便控便能力.本文仅就发生在低位直肠的一些常见疾病手术重建方式进行探讨.

  • 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武建军

    目的:探究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2例需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同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切开探查后,常规游离并解剖出肠系膜静脉及动脉,于肠系膜血管底部0.5cm处结扎和切断.对照组实施结肠断端与下段直肠直接吻合术;研究组采取结肠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半年、1年每日排便的次数及1年后两组患者肛门排便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半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3次,1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1.5次,对照组半年每日排便次数为8次,1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5.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1年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排便障碍,2例无法控制排气,2例无法控制稀便,而对照组有7例无法控制排气,8例出现漏稀便.研究组1年后有1例患者出现便秘情况.结论:结肠成形术的出现能使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急迫、便数过多、失禁等前切保肛术综合征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且操作简单、安全,相较于直接吻合术,更能使肛门控制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 介绍一种新型结肠贮粪袋手术--结肠成形术

    作者:刘全芳

    为探讨减轻低位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新方法,对13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采用一种新的结肠贮粪袋手术用以替代原先的J型结肠贮粪袋,并观察其疗效.与同期结直肠或结肠肛管直接吻合组比较,术后患者近期排便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J型结肠贮粪袋比较,该型贮粪袋具有方法简单实用、省时经济、术后并发症少、适应范围更广等优点.

  • 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世旺;詹庆华

    目的 观察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47例(结肠成形术低位直肠或肛管吻合)和对照组36例(结肠与远端直肠或肛管直接吻合)两组患者肛门控便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肛门功能实验组大便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3.4次/天,对照组平均8.7次/天;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1.8次/天,对照组平均6次/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结肠成形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直接吻合组.

  • 结肠J储袋和结肠成形术应用现状

    作者:傅传刚;丁健华

    近年来,随着吻合器,尤其是双吻合器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比例大幅增加,同时由于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理念的推广,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保肛手术治疗效果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经典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成为患者和医生的首选.

  • 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玉宝;郭澎

    目的 探讨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结肠成形术低位直肠或肛管吻合)和对照组42例(结肠与远端直肠或肛管直接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肛门功能观察组大便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3次/d,对照组平均8.5次/d;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1.5次/d,对照组平均5次/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成形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直接吻合组.

  • 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玉宝;郭澎

    目的 观察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组34例(结肠成形术低位直肠或肛管吻合)和对照组42例(结肠与远端直肠或肛管直接吻合)两组患者肛门控便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肛门功能观察组大便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3次/d,对照组平均8.5次/d;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1.5次/d,对照组平均5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成形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直接吻合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