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

    作者:《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2004年10月昆明 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1.定义: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诊断条件:(1)引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疒间)、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 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

    作者:《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2004年10月10-14日,<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昆明市组织召开了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0余篇,110人参加了会议.

  • 推拿头针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斜视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李冬梅;肖亦爽;张黎;杜娟;高青

    目的 观察推拿和头针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年龄在6~72个月之间的脑瘫性斜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进行推拿、头针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推拿治疗.以斜视度作为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斜视矫正效果.结果 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2组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障碍程度相关性分析,x2=20.8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障碍程度有相关性,r=0.59.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障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研究组r=0.607,对照组r=0.64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头针联合对矫正小儿脑瘫性斜视有明显疗效.

  • 小儿脑瘫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徐银华

    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脑瘫又称为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尽早进行治疗的疗程可以更加短.

  •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尤登攀;王冬;王兴宏;李燕平;李红

    目的 对近年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研究的学术性文章进行搜索、归类、统计,分析、整理出近年来此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2001年-2011年与脑瘫病因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小儿脑瘫、脑瘫病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结果 窒息、早产、病理性黄疸是脑瘫发病的主要因素,此外,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和炎症、多胎妊娠是高危因素.结论 对脑瘫病因的研究,临床流行病调查已经比较成熟,以后的研究方向将趋向于分子水平,着重于预防.

  • 中医理疗与西医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凌海;李晓东

    脑瘫就是脑性瘫痪的简称,临床上将在小儿时期由脑损伤引起的中枢运动障碍或者姿势异常称之为小儿脑瘫,其中导致脑损伤的因素有很多。该疾病发生之后还很有可能出现癫痫、智力或者视听障碍。在国外的相关报道中,小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带千分之五,和我国的千分之二基本一致[1]。目前,临床上对小儿脑瘫的治疗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但是已有研究表示,将西药治疗和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理疗方式结合起来治疗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中医理疗与西医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小儿脑瘫的患者中对46例将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作者:张虹

    1治疗方法(1)取穴:①主穴:百会、风府、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腰阳关、风池.②配穴:a.言语障碍者加列缺、照海、廉泉、通里;b.伸舌流涎者加承浆、地仓;c.肢体瘫痪者加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后溪、申脉、太冲.

  •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

    作者:王冀平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小儿脑性瘫痪儿的临床资料,以确诊年龄分为Ⅰ组(0~6个月)、Ⅱ组(7~9月)、Ⅲ组(10月~4岁)三组,各组患儿依病情需要采用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高压氧舱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在1个疗程(3个月)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Ⅰ组有效率为93%.Ⅱ组有效率为85%,Ⅲ组有效率为68%.三组问患儿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确诊和开始治疗年龄组小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大干大年龄组.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保护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儿健康、减少小儿脑瘫残障的关键.

  •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良;刘燕萍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CP)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C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引导式教育治疗.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患儿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GMFM评分[(95.24±10.78)分]高于常规组[(68.78±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DL评分[(61.24±12.98)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4.24±1.78)分]高于常规组[(50.95±12.23)、(3.01±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CP患儿采取引导式教育十分可行,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作者:毛芳慧;孙利娜;潘俊晓

    目的 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4),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中医头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8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力4级、5级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有效增强患儿的肌力,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 小儿脑性瘫痪的CT和MR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CT和MR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差异,平均分为研究组(n=33例)与对照组(n=33例)两个小组,研究组患者采用MR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诊断的正确率进行比较(主要为阳性率的对比)。结果通过不同的检查后,研究组33例患者中,共诊断出5例脑部积水、4例脑软化、4例脑部发育不良、5例脑膜炎、4例脑白质异常、5例脑缺血,阳性率为81.82%(27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共诊断出3例脑部积水、4例脑软化、2例脑部发育不良、4例脑膜炎、3例脑白质异常、3例脑缺血,阳性率为57.58%(19例)。研究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诊出率以及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作者:张祜;岳巍;王桂宁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38例的康复治疗方法训练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经康复治疗,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效率92.1%。年龄小于1岁康复效果好,1~3岁次之,7岁以上效果差。结论: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根据目前我国国情,病儿还不能长期住院治疗,许多治疗需要在家庭时完成,家长应和医生密切配合,制定训练计划,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作者:徐莉;李晶;杨玉新

    目的:总结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经验,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78例患儿痊愈出院,有效139例,无效63例.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使患儿大程度地同归家庭和社会.

  • 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钠联用小牛血清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凤翔;谢瑾;郭俐宏;李海峰;王俊华

    目的 比较单用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及两药联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7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83例CP患儿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钠组(A组)、小牛血清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针灸等基础治疗,A组加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钠,B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C组为两组治疗方法并用,均治疗21 d.检测CP患儿治疗前及第1、2、3个疗程时静脉血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脂酶(AchE)、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活性,记录局部脑血流(RCBF)、脑电图(EEG)病理性棘波出现次数和振幅,并采用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第3个疗程时,C组CP患儿静脉血Ach及NE含量降低,AchE及BDNF活性增强,与同组治疗前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F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EG病理性棘波出现次数和波幅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个疗程时GMFM-88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为90.16%,与B组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针和体针针刺治疗CP可疏通患儿经络,松弛脑血管平滑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可增加RCBF,改善微循环,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吸收后可提高AchE和BDNF活性,抑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突触释放神经递质NE和Ach.综合治疗可提高CP临床疗效.

  • 早期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作者:倪斐;齐国伟;王幼娟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ay Cp)的康复工作已成为社会、医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小儿脑瘫发生率在我国约为:3‰-5‰.据有关报道在发达国家平均1.5‰-2‰.自19世纪40年代,英国矫形外科学专家Johnlittle首先研究小儿脑瘫,至今百余年已经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治疗体系.但临床实践证明尚无一种体系十分完善.在众多方法中,目前广泛公认和流行的仍为Bobath方法,Peto方法.

  •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燕

    目的:分析患有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4例,康复护理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方案,基础护理组实施基础护理。结果康复护理组治疗有效率85.72%,高于基础护理组的66.68%。结论对患有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 穴位注射结合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柴红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结合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性瘫痪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的治疗,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分型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实施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穴位注射和家庭护理康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分别为(59.28±10.67)分、(49.67±4.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率,是中西医结合兼顾家庭康复护理的有效模式,值得推广。

  •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

    作者:张良;刘燕萍

    目的 研究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智力恢复情况.方法 8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红球)和观察组(蓝球),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应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中有助于患儿智力和生活能力恢复,预后效果好.

  • 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用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吴燕玲;李国伟;周杏;林业辉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0例。B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A组采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各项发育指标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用于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疗效明显提高,应在临床推广。

  • 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葵;胡莹媛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母亲怀孕到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婴儿大脑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损伤而造成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永久性的姿势异常.患病率为1.86‰,并且每年以4.6万人的数量递增.为了脑瘫患儿的自立和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而进行的康复治疗就非常重要了.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前首先是进行分类,其次是评价、制定治疗计划,然后进行训练和治疗.

357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