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部位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放;满玉红;姚刚;于挺敏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及临床表现与卒中损伤部位有关.脑干卒中导致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睡眠呼吸紊乱、不宁腿综合征及睡眠周期性肢动;丘脑卒中多为睡眠增多;下丘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表现为嗜睡及发作性睡病;额叶皮质卒中引起失眠.觉醒-睡眠周期的调节依赖于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网络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性,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不同部位卒中后解剖纤维联系及神经递质功能受损有关,因其影响神经功能改善,应尽早引起临床医生关注.

  • 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遂山

    目的 对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临床患者286例,对其采取神经心理评估、MRI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检查,而后对比分析不同脑卒中部位者抑郁发生率.结果 经统计,本组286例患者中发生抑郁者76例,发生率为26.57%,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较右侧半球者高(P<0.05);多病灶患者抑郁发生率较单病灶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结论 脑卒中抑郁与脑卒中部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左半球卒中者抑郁发生率为显著,且随着病灶数的增加,抑郁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临床应给予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 综合康复训练对不同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观察

    作者:张安民;武娟娟;姜丽

    目的 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不同部位损伤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为制定卒中偏瘫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所有入选病例按卒中部位不同分为3组,并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表分别对其进行2次测评(训练前及训练1月时),对各指标值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康复训练后的运动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后3组FMA值提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BI指数提高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康复训练对不同部位卒中偏瘫患者均有疗效;基底节区损伤和基底节合并脑叶损伤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功能恢复程度好于基底节合并脑桥损伤偏瘫者.

  • 脑卒中后发生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作者:程继伟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发生抑郁( 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入院的PSD患者112例,依据脑卒中定位方法进行卒中部位定位,脑卒中后抑郁根据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定,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与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PSD患者中,左侧病灶明显多于右侧病灶,额前部病灶明显多于额后部病灶,皮质病灶明显多于皮质下病灶,PSD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SD与患者脑卒中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病情变化及个人因素等都会影响脑卒中后发生抑郁。

  • 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瑜;邹飒枫;马莉;臧丽丽;宋晶;韩颖

    目的 通过了解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发生癫痫的患者80例为病例组;脑卒中未发生癫痫患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心电图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资料录入采用Epidata3.2,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采用Logistic同归模型对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卒中部位累及皮质、颞叶、血清钠值、氯值与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表明,卒中部位累及皮质(OR=3.53,P=0.002,95% CI=1.62~7.69)、卒中位于颞叶(OR=3.06,P=0.015,95% CI=1.28~7.35)和血清氯值(OR=1.21,P=0.012,95% CI=1.04 ~ 1.40)是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部位累及皮质、位于颞叶和血清氯是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

    作者:岳亚敏;张艳华;朱艳玲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我科16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并发抑郁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57.69%(45/78)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33.68%(32/87),P<0.0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位于放射冠、丘脑、大脑半球(额叶)、基底节密切相关,而与小脑、脑干和其他部位病变关系不明显.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放射冠、丘脑、大脑半球(额叶)、基底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和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够改善其生存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成年人烟雾病的卒中类型、部位及脑血管病变、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

    作者:马召玺;王万华;张炎;王红洲;曹勇军;赵合庆

    目的 研究成年人烟雾病(MMD)的卒中类型、部位及脑血管病变和侧支循环代偿.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成年MM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CHS) 25例(61%),缺血性脑卒中(CIS) 16例(39%).CHS患者卒中部位在脑室及其周围(基底节区)的比率(64%)显著高于CIS患者(25%) (P<0.05);CIS患者卒中部位在皮质或皮质下的比率(75%)显著高于CHS患者(12%)(P<0.0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病变82支,其中颈内动脉(ICA)病变的比率(76.8%)显著高于大脑中动脉(MCA)(17.1%)和大脑前动脉(ACA)(6.1%)(均P<0.05);深穿支(78支,95.1%)、Willis环(51支,62.2%)、脑膜支(62支,75.6%)和胼周后动脉(50支,61.0%)代偿的比率显著高于眼动脉(19支,23.1%)和脑膜中动脉(9支,10.9%)(均P<0.01).CHS与CIS患者脑血管病变部位、代偿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S患者脑血管Suzuki分级V级、Ⅵ级的比率显著高于CHS组(均P<0.05).结论 成人MMD以CHS多发,并多发生在脑室及其周围;CIS的卒中部位以皮质、皮质下区为主.MMD的主要代偿方式为深穿支、Wilis环、脑膜支、胼周后动脉代偿.

  • 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贤慧;万梅;杨倩;周桃峰;赵守财;周志明

    目的:研究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438例脑卒中患者,全部通过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对病灶定位,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对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分析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162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患病率为43.2%;其中女性患者PSD的患病率为54.80%,男性患者的患病率为32.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P<0.05);多发性、左侧病灶、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非腔梗性卒中患者PSD患病率较高。结论:PSD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及卒中类型无关,而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存在关联性。

  •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卒中部位及时间与抑郁症的关系

    作者:胆迎;赵玉军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卒中部位及卒中后时间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的老年患者105例,依据梗死灶部位分为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及丘脑基底节区,记录卒中后1个月时不同卒中部位患者发生抑郁症的例数,计算抑郁症发生率。于脑卒中发病后1、3、6、12、15、18个月时分别进行抑郁评分,统计各时间点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梗死灶位于大脑半球、小脑、丘脑基底节区、脑干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18.1%(19/105)、10.5%(11/105)、54.3%(54/105)、17.1%(18/105),丘脑、基底节区梗死灶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高( P<0.05)。脑卒中后第1、3、6、12、15、18个月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7%(7/105)、10.47%(11/105)、13.33%(14/105)、18.06%(19/105)、48.57%(51/105)、2.86%(3/105),脑卒中后第15个月时抑郁症的发生率高( P<0.05)。结论丘脑、基底节区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较高,卒中后15个月发生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 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赵红;魏文化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 2010-10-2011-10 15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全部通过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对病灶定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68例,发生率45.33%,其中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以额颞叶、基底节区为主.结论 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其中左侧大脑半球的额颞叶及基底节区相关性更为显著.

  • 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

    作者:邹立;陈现红;黄小让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52例住院急性期病例采用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同时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进行测评.根据抑郁量表测评结果将病例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从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单一或多发病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卒中后抑郁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8%,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卒中类型无关(P>0.05);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大脑皮质下病变与其他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与病变部位、病灶数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有关.

  •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关系探讨

    作者:杜贵平

    目的 研究首发脑卒中患者第4周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 共调查127例患者,其中113例完成所有调查,将诊断为PSD的患者列为PSD组,其余患者为非PSD组.比较2组的卒中性质和卒中部位.结果 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59.18%)高于右侧病灶(38.16%),前部病灶(50.85%)高于后部病灶(29.63%).皮层病灶(57.14%)高于皮层下病灶(33.80%).2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59.68%)明显高于单灶患者(37.25%)(P<0 .05).卒中性质与PSD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关系.

  •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

    作者:茹娟娟;孙美珍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与卒中部位关系.方法: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5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抑郁分为抑郁症患者组和无抑郁症患者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性.结果:对比结果发现,抑郁组患者脑卒中发生左侧半球、前部、皮层与多发病灶均高于无抑郁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性,发现年龄、缺乏家庭支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障碍等,均是引起脑卒中后抑郁的因素,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产生与患者卒中部位有关,根据患者卒中部位有利于病情诊断;造成脑卒中的原因有多种,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产生.

  • 急性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杨丽娟;耿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1例为卒中组,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并以同时期门诊体检中心42例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受试者入院第1天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组早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不同卒中类型(脑梗死与脑出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左侧大脑半球较右侧大脑半球受损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入院NIHSS评分与CD3+(r=-0.170,P=0.048)、CD4+( r=-0.286,P=0.001)T淋巴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变性质不是决定性因素,不同卒中部位及损伤严重程度起着一定的作用.

  •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作者:张长青;方向华;刘宏军;王蔚华;张新卿;李宁燕

    目的 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I:1.17-5.03).结论 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 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温尊甲;吴超;沈梅芬;梅彬彬;丁建平

    目的 系统评价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ISI Web of Science、Ovid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国内外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6年3月发表的卒中部位与PSD相关性的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1 95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随机效应模型,95%CI(0.89,1.43),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时右侧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相关[固定效应模型,95%CI(1.21,1.76),P<0.01],而在卒中后的病程、卒中后患者有无失语上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PSD不具有直接相关性,未来研究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 缺血性卒中部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钟伟;熊骊龙;樊华;孟莉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性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状态,按卒中部位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部位与抑郁症患病无确切相关性,多病灶组与单病灶组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发病与缺血性卒中部位无确切相关性,而与病灶数量相关性显著.

  • 卒中后抑郁症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作者:许亚丽;马银龙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2005年我院住院的262例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进行研究.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发生PSD 86例,发生率57.7%.右侧大脑半球发生PSD 36例.发生率31.9%.P<0.01.结论: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易发生卒中后抑郁症.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作者:巩娟瑜;许忠强;李忠飞;陆克亮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期望早期发现 PSD 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以来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并根据头 CT/MRI 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 患者79例,发病率43.89%。其中,左侧半球 PSD 的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尤以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为著。结论:PSD 与卒中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

  •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

    作者:陈方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1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出血性脑卒患者发病率较高,中风和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与放射冠,丘脑,大脑半球(额叶)和基底节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密切相关,在医学临床中要注意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对抑郁病进行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