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探讨

    作者:钟全锦;陆爱权;刘时才;雷树勇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组织发生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法对65例GST标本,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果GST由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大多数病例vimentin、CD117、CD34标记阳性.结论与卡哈尔间质细胞有关.CD117、CD34是GST的诊断性标记物.对此类肿瘤,手术治疗为好,对恶性或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者,辅以化疗,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 双镜联合在胃肠道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易世杰;李峰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腹腔镜与内镜技术不断进步,但手术中单纯使用腹腔镜或内镜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如内镜检查是目前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主要方式,其对良性疾病和早期恶性疾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检查同时即可行一期治疗;但其局限性在于对胃肠道体积较大的疾病(直径>5 cm )、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未能完全切除,且对特殊位置的病灶操作存在穿孔、出血的风险。而腹腔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成熟,腹腔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视野显示清楚、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缺乏精细触觉,在操作中较难对细小病灶定位,容易遗漏病灶。因此,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治疗中同时使用腹腔镜和内镜具有互补的优势。目前,双镜联合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得到胃肠外科重视。本文就双镜联合技术在胃肠道疾病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 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作者:钟全锦;陆爱权

    胃间质瘤(Gastric Stuomal tumor,GST)是较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过去曾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的应用,有关学者已作了较多研究,结果表明,G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肿瘤.由于其起源与诊断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作者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GST的特征作一综述.

  • 33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钟珊;王卫星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组织发生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方法 对33例GST标本,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进行观察. 结果 33例GST中,良性11例,交界性14例,恶性8例;伴有溃疡18倒,占54.5%.GST由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CD117阳性率87.9%,CD34阳性率87.9%,SMA阳性率33.3%,S-100蛋白阳性率21.2%. 结论 GST术前确诊非常困难,CD117、CD34是GST的诊断性标记物.对此类肿瘤,手术治疗为好;对恶性或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者,辅以化疗,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萍;王崇高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4例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精心术前准备、娴熟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及细致护理管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作者:钟全锦;陆爱权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较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过去曾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或神经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的应用,有关学者已做了较多研究,结果表明,G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肿瘤.由于其起源与诊断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作者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GST的特征作一综述.

  •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姜经航;郭哲;马良;曾丽霞;黎乐群;齐鲁楠;张志明;向邦德

    目的:提高原发性脾血管肉瘤( PS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例PS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SA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结果 PSA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经腹部彩超及CT检查可提示腹腔肿物,免疫组化显示:CD34(+),CD31(+),S-100(-),Desmin(-), SMA(-),ki-6715%~20%(+);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论 PSA是一种高度恶性并且十分少见的肿瘤,目前治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 内镜与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鲁号锋;邵成泽

    目的 探讨内镜和腹腔镜辅助下胃间质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直径<3.0 cm且边界清晰的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内镜辅助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切除.对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复发、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通便时间分别为(50.6±4.9) min、(10.9 ±2.7)mL、(18.4±4.7)h,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70.4±12.4)min、(20.7±5.4) mL、(24.5±4.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在术后胃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8%(2/42),高于对照组的0%(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胃间质瘤的复发和转移.结论 相比于腹腔镜,内镜辅助下手术可有效的对直径<3.0 cm且边界清晰的胃间质瘤进行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 腹腔镜手术对胃间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海燕;王爱坤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胃间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细胞阳性率、CD4 +/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CD8+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两组卡氏评分量表(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KCTD-12抑制胃间质瘤细胞体外增殖、侵袭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娟芳;牛建平

    目的:研究过表达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2蛋白(KCTD-12)对胃间质瘤细胞体外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胃间质瘤细胞株GIST-T1并随机分为KCTD-12过表达组和NC过表达组,分别转染KCTD-12过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后24小时,检测细胞中增殖基因、凋亡基因、PI3K及p38MAPK信号通路分子、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KCTD-12过表达组细胞中Ki-67、SCIN、Bcl-2、p-PI3K、p-AKT、p-p38MAPK、CD146、PAR-2、SDF-1、CXCR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NC过表达组,Bax、Caspase-3、Caspase-7、Caspase-9、p-FOXO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C过表达组.结论:KCTD-12能够抑制胃间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

  • 15例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黄平;蔡国豪;周卫平

    目的 探讨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操作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肿瘤直径0.3~2.0 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I~2d.第3~4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5~6d可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间质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未发现穿刺鞘部位种植及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直径≤2cm的胃间质瘤手术切除是更加微创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胃间质瘤33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曹水江;杨金香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13例,上消化道出血、黑便14例,腹部包块3例,体检发现3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全胃切除2例.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为87.9%(29/33),CD<,34>阳性率为81.8%(27/33).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及有无周围脏器浸润相关,对存在复发转移风险患者给予甲黄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 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建平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 13例胃间质瘤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及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3例,肿块大径都小于5 cm,密度均匀,多呈均匀强化,潜在恶生(交界性)2例,介于两者间,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恶性8例(包括低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5例),肿块大径多大于5 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 超声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姥义;桑玉顺;徐永利;施海建;谈卫杰

    胃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以往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外学者提出胃间质瘤实为一种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1-3].目前关于超声诊断胃间质瘤的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18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 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 ⅢB期胃癌合并胃间质瘤1例

    作者:张能;黄镇;查郎;廖刚;王子卫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1个月"于2009年12月18日入住我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坦,未扪及包块;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3~5次/min,直肠、肛门指检未发现异常包块.

  • 46例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缝合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春花;宁琳洪;王雷

    随着内窥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现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2],也使得内镜下切除固有肌层来源的胄问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成为可能.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 护理
  • 肝炎病毒感染与胃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济清;何继满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胃部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以肝癌为阳性对照,以全国和广东地区的HBV、HCV感染率为基础计算期望值,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07-2016年胃肿瘤患者中HBV及HCV的感染情况,分别计算HBV、HCV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病理分期的观察值及标准化发病率(SIR)及SIR精确(泊松分布)的95%置信区间,分析HBV、HCV感染与胃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HBV和胃癌的SIR有统计学差异,且与发病年龄、发病地区及不同类型、低中分化的胃癌均相关,而HBV与高分化胃癌无统计学差异.HBV与胃间质瘤的SIR具有统计学差异,与胃类癌的SIR则无.而HCV与胃癌的SI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BV与胃癌、胃间质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及价值

    作者:汪裕聪;徐祖良;吴玉林

    目的:探讨螺旋CT胃间质瘤的诊断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5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15例胃间质瘤的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肿块大径都小于5cm,多呈均匀强化;恶性10例(包括低度恶性,高度恶性),肿块大直径多大于5 cm,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 10例直径≤2 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黄平;蔡国豪;周卫平

    目的 探讨直径≤2 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操作过程以及愈后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肿瘤直径0.3~2.0 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2 d,d3~4开始进食流质,术后5~6 d可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间质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未发现穿刺鞘部位种植及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直径≤2 cm的胃间质瘤手术切除是更加微创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635 条记录 27/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