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疏水的肺泡表面活性蛋白与肺功能和肺疾病的关系

    作者:陈咏梅;陈群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和C为疏水性蛋白质,对维持人体肺功能和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蛋白质起到增加、扩展及吸收肺泡表面活性磷脂从而减少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

    作者:田燕歌;董浩然;刘学芳;李建生;冯素香;毛静;董玉琼;李君子;卞晴晴;张蓝熙;冀会鸽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SP)-A、SP-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O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氨茶碱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肺益肾方7.4 g·(kg·d)-1、3.7g·(ks·d)-1、1.85 g·(ks·d)-1灌胃,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54 mg·(kg·d)-1灌胃.治疗12周后取材,检测肺组织病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SP-A、SP-D基因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肺组织SP-A、SP-D阳性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肺泡壁部分断裂融合,细支气管壁增厚,管壁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内黏液分泌;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补肺益肾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肺组织超微结构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肺泡Ⅱ型细胞中可见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排列整齐,板层小体完整;模型组Ⅱ型细胞线粒体较小,线粒体嵴较为清晰,但板层小体脱颗粒、空泡化;补肺益肾高剂量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清晰,板层小体较少但结构完整;补肺益肾中剂量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丰富且排列整齐,线粒体嵴较为清晰,板层小体丰富且结构完整,细胞边缘绒毛完整;补肺益肾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较少,结构不清晰,板层小体少且部分空泡化.荧光定量PCR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SP-A、SP-D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氨茶碱组SP-A、SP-D mRNA均显著升高(P≤0.01),补肺益肾低剂量组SP-A mRNA升高(P≤0.01);与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SP-A、SP-D mRNA均显著降低(P≤0.01).激光共聚焦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SP-A、SP-D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SP-A、SP-D均升高(P≤0.01);与补肺益肾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SP-A、SP-D均升高(P≤0.05或P≤0.01);与补肺益肾中剂量组比较,补肺益肾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SP-A、SP-D均降低(P≤0.01).结论:补肺益肾方能够改善COPD模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板层小体的结构,调节肺泡表面活性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从而维持肺泡结构稳定,以补肺益肾中剂量尤为显著.

  • 不同病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华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Ⅳ)、腺病毒(AD)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3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SV、Ⅳ、AD和MP的IgM抗体,明确患儿罹患肺炎的病原体;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BALF,采用ELISA检测BALF中SP-A、SP-B、SP-C、SP-D水平.结果 39例患儿中,RSV感染14例(RSV组),Ⅳ感染9例(Ⅳ组),AD感染5例(AD组),MP感染11例(MP组).RSV组、Ⅳ组和AD组患儿BALF中SP-A、SP-B、SP-C及SP-D水平显著高于MP组(P<0.05),但RSV组、Ⅳ组及AD组患儿BALF中SP-A、SP-B、SP-C、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Ⅳ、AD及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的肺泡上皮均有损伤,其中MP感染所致的肺泡上皮损伤更为严重;检测肺炎患儿BALF中SP水平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患儿肺泡上皮损伤程度和呼吸功能.

  •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对系统性硬化症并发肺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

  •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继云;穆清爽;赵旌;王梅;李文艳;齐晶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生物学标志物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与SP-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分为CTD-ILD组28例及CTD未合并肠间质病变(ILD)组32例,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CTD患者血清及BALF、对照组血清KL-6、MCP-1、SP-A、SP-D水平;分析CTD-ILD患者血清及BALF中KL-6、MCP-1、SP-A、SP-D水平与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部高分辨率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CTD未合并ILD组、CTD-ILD组血清中KL-6、MCP-1、SP-A、SP-D水平依次升高(P< 0.05);CTD-ILD组BALF中KL-6、MCP-1、SP-A、SP-D水平均高于CTD未合并ILD组(P<0.05).CTD-ILD患者血清及BALF中KL-6、MCP-1、SP-A、SP-D水平均与FVC、DLCO呈负相关(均P<0.05),而均与肺部高分辨率CT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TD-ILD患者血清及BALF的KL-6、MCP-1、SP-A、SP-D呈高表达,联合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CTD-IL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 高氧调节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的表达

    作者:卢衍敏;卢红艳;刘姜艳;常明;王秋霞;唐炜

    目的 探讨高氧状态下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2)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SP-B、SP-C、SP-D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原代培养早产大鼠AEC2,利用950 mL/L O2建立高氧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和高氧实验组.分别于空气及高氧暴露后24、48、72 h,收获各组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EBPα和SP-A、SP-B、SP-C、SP-D mRNA及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随培养时间延长,空气组细胞C/EBPα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降低,SP-A、SP-B、SP-C、SP-DmRNA和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逐渐升高.高氧组细胞C/EBPα、SP-A、SP-B、SP-C、SP-D mRNA和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细胞C/EBPα、SP-A、SP-B、SP-C、SP-D mRNA和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在高氧48 h明显增加.高氧组细胞C/EBPα蛋白水平与SP-A、SP-B、SP-C、SP-D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呈正相关(r=0.96、0.98、0.92、0.97、0.90).结论 高氧暴露早期,C/EBPα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蛋白分泌,参与机体保护性调节作用,但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丧失代偿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