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性瘫痪儿童言语障碍疗效与治疗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儿童言语障碍疗效与治疗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头针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单纯语言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不同年龄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3岁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同组>3~6岁患儿,且P<0.05。另外,观察组的1~3岁患儿和>3~6岁患语言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1~3岁是脑性瘫痪儿童的佳治疗时间,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反之则治疗效果越差。

  •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胡希珍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瘫儿童,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分别为(72.10±4.80)分、(68.42±5.60)分、(69.32±6.90)分、(65.60±3.80)分、(61.39±4.9)分,对照组分别为(51.40±6.50)分、(59.70±5.80)分、(49.60±5.60)分、(48.20±4.60)分、(44.60±6.10)分,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瘫儿童有积极的效果。

  • 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改善效果

    作者:黄晓煌

    目的:观察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18例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儿童,对患儿的语言障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结构化系统模式,制定训练计划,将构音和语言发育的内容融合,以游戏方式对患儿进行训练。通过构音障碍评定和智力测验对结构化系统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7例患儿的发音正常,治愈为38.9%;11例患儿的言语智商达正常,有效率为61.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结构化系统训练可以有效解决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

  • 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爱贞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脑性瘫痪患儿中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41)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n=41)单纯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功能和语言功能.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的GMF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的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儿粗大神经功能和语言功能.

  •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内效贴布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

    作者:乔波;原永康;张君;邹映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肌内效贴布(KT)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MES及K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坐位平衡功能量表(SAS)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MFM-D、GMFM-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屈角、跟耳试验、股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足背屈角、股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耳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和KT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有效改善了患儿坐姿平衡能力,改善了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提高了患儿姿势控制能力.

  • 脑性瘫痪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的护理教育

    作者:谢坤

    目前,脑性瘫痪的诊疗模式已经发展成为由多学科专业医疗成员组成的康复小组,小组成员共同为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医疗服务的形式.在大型或专科儿童医院,以康复小组为模式的诊疗中,护士需要担当起主要角色.康复护士不仅应在多学科的医疗中起着协调者的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宣教咨询、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管理等方面需要担当重要作用.

  • 脑瘫患儿家庭需求现状的调查

    作者:李艳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脑瘫患者家庭需求满足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家庭需求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的50例,6个月以内确诊的2~12岁脑瘫的患儿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家庭需求上脑瘫患儿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年龄在家庭的专业需求、经济需求、服务需求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脑瘫患儿出生排序在家庭的信息需求和专业需求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经济需求、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家庭对信息的需求、专业需求和精神需求程度高,同时,脑瘫患儿的年龄、出生排序、家庭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家庭需求的程度.

  • 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在脑性瘫痪儿童步态平衡能力评估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

    作者:周安艳;李海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在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平衡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脑性瘫痪儿童的步态评定及平衡功能评估提供准确量化的数据.方法:脑性瘫痪儿童组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儿童20例,正常儿童组为84名健康儿童.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对象分别进行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研究,记录两组儿童步行时的时间参数和运动学参数.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记录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作为儿童步行时平衡能力的定性直观观察指标.结果:脑性瘫痪儿童组双侧单足支撑期与步态周期时间比率均较正常儿童组低;正常儿童组S1为0.997±0.041,S2为0.989±0.064;脑性瘫痪儿童组S1为1.008±0.219,S2为1.122±0.323,均较对照组儿童数据偏离1明显(P<0.05);正常儿童组步态周期时间的ASI值为4.69%±0.51%,脑性瘫痪儿童组步态周期时间的ASI值为21.42%±2.02%.脑性瘫痪儿童组步态周期时间的ASI值较正常儿童组明显增高(P<0.01).正常儿童组儿童步行时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是左右对称的蝴蝶状的轨迹图.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表现较无序的特性,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的轨迹图.结论: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其动态平衡能力较正常儿童下降,此能有效地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评定中反映,并以客观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数据表达.

  • 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作者:杨雅斐

    目的 探析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瘫儿童患者128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增添35min作业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9个月后,两组脑瘫患儿FMFM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FMFM评分较对照组提升偏大(P<0.05).结论 脑瘫儿童采用作业疗法对于精细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 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的影响

    作者:韩亮;尚清

    目的 分析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儿童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给予B组以A组为基础加用中医手法按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应用中医手法按摩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吞咽障碍,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65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

    作者:梁松;陈嘉;王美玲;杜翔;吴兆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65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性瘫痪儿童65例,对患者行语言训练、穴位推拿按摩、游戏疗法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连续6~9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岁患儿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23/23);3~6岁患儿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6岁患儿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6/12)。语言发育迟缓组患儿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20/20);构音障碍患儿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28/32);混合型患儿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6.1%(5/12)。结论及早的对脑瘫性语言障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其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儿后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 神经松动术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先平;夏顺强

    目的 临床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脑瘫患儿189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从四周起每两周评定一次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9%、95.79%、97.89%,高于对照组的70.21%、76.60%、87.2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松动术可以显著提高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对提高患儿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运动控制能力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效果明显,具有价值.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

    作者:杨坤

    目的:探讨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采取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6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采取肌电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肌肉痉挛程度(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以及步行和姿态的正常程度(P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踝关节活动度(51.93±4.13)°显著高于对照组(46.85±2.1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采取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以及其他功能.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

    作者:郑富国

    目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对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发育影响进行研究观察。方法:选择30例患儿,并随机分成各15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是在常规的基础上再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这一治疗方式。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以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的语言表达商和语言理解商都有着显著差异(P<0.05);经过12个月治疗以后,显著提高了两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的语言发育能力能够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下得到促进。

  •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对44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常君静

    目的:为了探究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佳的治疗方法,以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为例.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治疗的88例脑性瘫痪儿童,根据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舒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GMFM总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学习与运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