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田正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布在痉挛型脑瘫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牛青松

    目的:探讨上田正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布在痉挛型脑瘫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田正法结合肌内效贴布,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田正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布在痉挛型脑瘫的康复中疗效显著.

  •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60例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加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评分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land-Mo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OD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目的 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腰夹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斜率(MFs).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表面肌电MFs均升高,且观察组表面肌电MF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素侠;钟宝权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躯干活动范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4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变化,采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范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QOL评定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背疼痛减轻,VAS评分下降(P< 0.05),且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躯干前屈、后伸、侧屈活动范围均有扩大(均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减轻,ODI评分下降,SF-36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减轻疼痛,增加躯干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肿胀疗效观察

    作者:秦宏;马丹;罗峰;祁奇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疼痛肿胀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扎.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周、3周后进行VAS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评定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3周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手肿胀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周及3周后手部肿胀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治疗3周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肌内效贴布能快速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偏瘫侧手部的肿胀及疼痛,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 肌内效贴布治疗跟腱延长术后运动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牛青松

    目的:观察使用肌内效贴布治疗跟腱延长术后运动性疼痛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8例跟腱延长术患儿,在康复治疗中运用肌内效贴布治疗跟腱延长术后运动性疼痛,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78例患儿中有10例出现胶布反应性瘙痒,1例出现张力水泡,去除贴布或对症治疗即愈。显效57例,有效21例,无效0例。结论肌内效贴布治疗跟腱延长术后运动性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贴扎技术联合面肌训练治疗卒中后面瘫的疗效

    作者:晏小华;廖琼;周永辉;李生伟;魏文秀

    目的:观察贴扎技术联合面肌训练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面肌训练(包括被动和主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贴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改良面神经功能评分(MH-BN),并测定两个时期面部静态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和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H-B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静态D1、D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疗效确切.

  •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内效贴布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

    作者:乔波;原永康;张君;邹映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肌内效贴布(KT)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MES及K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坐位平衡功能量表(SAS)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MFM-D、GMFM-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屈角、跟耳试验、股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足背屈角、股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耳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和KT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有效改善了患儿坐姿平衡能力,改善了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提高了患儿姿势控制能力.

  • 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丽;戴燕琼;周慧玉;陈秀华;单园菲;路婵燕;唐亮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42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作业治疗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腕关节屈肌肌张力疗效及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能力(FMFM)评分.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腕关节屈肌肌张力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1.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FMF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手功能.

  • 肌内效贴布贴扎配合稳定肌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

    作者:章志超;熊键;李祖虹;李进华;马艳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布贴扎配合稳定肌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2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配合颈部稳定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不良指数(NDI)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用传统物理因子治疗比较,加用肌内效贴布贴扎配合颈部稳定肌训练更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及颈部功能活动.

  • 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俊;舒建龙;张洪柱;邱芳晖;舒松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激素、消炎镇痛、气压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肌内效贴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FA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FAM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

  • 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增;陈晓庆;车伟军;曹洪铭;欧丽贞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卒中足内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内效贴布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测量足内翻角度、临床痉挛指数量表.结果:观察组病人足内翻角度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肌痉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肌内效贴布可以有效改善足内翻,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菁;王中明;李奎

    下腰痛(LBP)是指腰骶部的急性或慢性疼痛,部位通常包括肋骨下缘与臀下皱褶之间的疼痛,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时我们称之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下腰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有报道指出,超过80%的成年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会经历下腰痛[1],其中约7%的急性腰痛会遗留慢性症状,病程超过3个月时为慢性下腰痛.腰痛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者、家务劳动者、职业运动员都是高发人群.

  •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芳;叶金波;赵仕蓉;郑春梅;黄垂艳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向心性压迫缠绕、运动想象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排水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能改善患者疼痛,缓解肿胀,是改善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贤畅;吴小丽;张和妹;张中伟;张翠菊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以及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VAS及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

  • 肌内效贴布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病人术后早期肿胀及疼痛的影响

    作者:李奎;夏文广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病人术后早期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术后早期病人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理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1、3、5 d后对两组病人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1 d时,两组病人的周径差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 d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5 d时,研究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天时,两组病人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辅助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肱骨干骨折病人的术后早期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 肌内效贴布纠正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报道

    作者:王旭豪;王寅

    1例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左侧盂肱关节半脱位,病情稳定后采用肌内效贴布改善纠正肩关节半脱位、缓解疼痛,首次治疗后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

  • 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在肩周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英;吴顺军;陶善平;汤小雨;余方辉;强舒菁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20次)后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肌力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ADL、ROM、肌力等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肩周炎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且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肌内效贴布结合中医穴位治疗卒中后呃逆的个案报道

    作者:乔蕾;张颖;杨坚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表现为喉咙呃声不断,不能自制,短者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1].中医称呃逆乃胃气上逆,膈间不利,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之症,古称"哕"[2].频繁呃逆或持续3d以上就可以称为顽固性呃逆.脑卒中是持续性反复打嗝非常常见的病因之一.这种顽固性呃逆严重干扰患者休息与进食,并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从而使病情加重[1].对这种顽固性呃逆,在治疗上除积极寻找发生呃逆的病因外,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多种,但治疗效果不一,患病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疗法尚待进一步验证.现报道1例应用常用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不显著,经肌内效贴布结合中医穴位治疗后完全治愈的病例.

  • Mckenzie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运动后下腰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杜娟;胡晓雷

    目的 观察Mckenzie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运动后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腰痛患者共77例,按就诊顺序,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Mckenzie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予肌内效贴布治疗.在入选时及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ODI腰痛失能问卷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和VAS表进行评分,同时对过敏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ODI腰痛失能问卷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得分和VAS评分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过敏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Mckenzie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布可以明显改善运动后下腰痛患者腰部、下肢疼痛等主要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腰部的功能,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其远期疗效及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