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黎光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科临床上采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开展生化检验对于疾病诊断的作用及意义,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内科2010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诊断方法,即检验患者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研究组43例患者在采用常规临床诊断方法基础上进行生化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诊断的阳性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常规组患者临床诊断的阳性率为88.37%(38/43),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的阳性率为97.67%(42/4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科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开展生化检验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于患者疾病的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保障,因此临床上可以将生化检验纳入糖尿病患者的例行检查项目之中。

  •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作者:黄小燕

    目的:对血液标本采集对深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整个过程中的采集时机、采集部位、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结论: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化验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所以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按时送检是非常重要的。

  •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作者:潘红;高伟;李敏智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对疾病更好地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采集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血液标本300份,从血液标本采集时机、溶血标本、送检时间等方面探讨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采集时机、溶血标本、送检时间等均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在血液标本的采集上很好的控制误差,杜绝不合格标本。

  • 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

    作者:高艳飞

    目的:对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之间接受试验的80例患者,每位患者所取血液样本分成2支,其中1支试管血液中不含有抗凝剂,另1支试管血液中含有肝素抗凝剂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的急诊生化项目进行测定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检测80例患者的血清及血浆中的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二氧化碳以及尿素的浓度基本相同,无较大差异;同血清中钾元素的平均浓度比较,血浆中钾元素的浓度较低,2项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通过回归分析与校正可知,与血浆葡萄糖相比较,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2项数据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抗凝能够有效的避开血液的凝固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标本分离,从而降低血溶的产生,其有着不易溶血、减少放置误差、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多种生化检验项目均可使用肝素抗凝血浆替代血清作为标本,尤其适用于急诊生化项目。

  • 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坤

    目的:探讨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方法:对自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行生化检查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在化验检查前、中、后阶段可能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结果:检验结果中存在偏差、失误的有22例,占到全部患者的7.33%.患者自身因素11例,其中药物因素4例,饮食因素7例;标本因素8例,其中保存、送检因素3例,溶血因素5例;仪器因素3例.结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因素众多,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注意每一环节,以期大限度的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唐萍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AU680对41例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标本分别进行23项生化项目的检测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血组和非溶血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ALT、CHOL、TG 、HDL-C、LDL-C、APOA1、APOB的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ALB、BUN的值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TBIL、DBIL、TP、AST、ALP、GGT、TBA、CREA、URIC、GLU、LDH、HBDH、CK、CK-MB的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溶血对许多生化检验项目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扰,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要求医务工作者采血时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严格把关,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 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作者:刘伟力

    目的:对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的结果中存在的影响和处理的对策加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入院体检的60名健康人血液标本,通过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检验其正常标本与溶血标本。结果:体检对象血液中的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尿酸(UA)及钾(K+)等指标值在溶血标本和不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中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素氮(BUM)及钙(Ca2+)等指标值在溶血标本和不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于多种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检验时应该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标本溶血,要求相关的医务人员在采血时操作具有规范性,严格把好标本检测关,让检验的结果更具准确性和可靠性。

  •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苏云福

    目的 研究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在临床中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7年7月-2018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90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尿常规检验以及生化指标检验,对诊断的结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同尿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生化检验方式对糖尿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而且生化检验方式的准确度以及敏感度更加理想(P<0.05).同金标准比较,对患者甘油三酯以及空腹血糖指标水平行生化检验检查,其结果较低(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选择生化检验方式的诊断价值较高,阳性检出率高,可帮助其准确地开展下一步治疗.

  •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增兰;王峰;巩雪菲

    目的 分析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检测资料,对比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在血常规检验指标中,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化指标上,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白球比例(A/G)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验,可以为预后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医学数据,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文芳

    目的 针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进行观察,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正常体检的60人作为研究对象,每人在空腹的情况下抽取5 mL左右的静脉血,抽取的静脉血进过凝固和离心后,对血液中的K+、Na+、总蛋白质(TP)、肌酸激酶(CK)、清蛋白(ALB)以及乳酸脱氢霉(LDH)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将抽取的标本血清溶液进行溶血,再次测定以上指标,然后将溶血前与溶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溶血前与溶血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测定的生化指标ALB以及HDL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验结果中的K+、Na+、TP、CK会受到标本溶液的影响.采用血清血红蛋白浓度(Hb)校对有重要意义.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李恒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方法 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门诊体检30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及血钾(K+)等15项生化指标,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不溶血与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

  • 眶尖脑脊液漏1例

    作者:邓晓霞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从楼上摔下时致右眼球脱出眼眶,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0/16 kPa,心律100/min,呼吸20/min,神志清楚,查体配合,对答切题,右眼睑皮肤、结膜及眶内软组织撕裂,眼球脱出眶外,视力无光感.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球摘除术.术中无异常发现.术后伤口愈合欠佳,局部有脓性分泌物.全身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每日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注射液清洗伤口,见眶内伤口渐深.10 d后感染被控制,伤口已无脓性分泌物,但见眶尖部有清亮液体不断溢出,积于眶内,至一定量时自行停止.用消毒棉签擦干后又迅速流出至原状.疑为脑脊液,经生化检验确诊为脑脊液.生命体征平稳,无头痛、失语、呕吐、肢体抽搐、颈强直等体征.治疗同前.1周后脑脊液漏自行消失,伤口渐愈.1个月后随访再未出现眶尖脑脊液漏.

  • 体检生化检验前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颜伶;贾晓兰

    1 饮食有研究证明,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如食用高脂肪后2~4 h采血,可使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食用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中5-羟色胺增加;动物血食物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饮酒可使血浆乳酸、γ-谷氨酰转移酶、尿酸等增加;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促进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因此,体检前3天饮食宜清淡,忌食动物内脏、血制品及高脂肪的食物;24 h内不饮酒、少食纤维性食物;前一天晚上好禁食牛奶、豆制品、饮料、糖类等;抽血当天早晨空腹应禁水.

  • 作者:

    关键词:
  •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陈加梅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方法 随机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中抽选68例,对这68例体检者进行空腹抽取4ml静脉血,随后将其分成2份,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之中,2m1/个.然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主要对试管内的血液采用自然分离进行溶血,观察组对试管内的血液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溶血,对两组人员的DBIL、TBIL、ALT、CK、CHO、TP、BUN、Cr、TG、UA等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两组人员体检结果对比,2组的胆红素、总胆红素、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蛋白以及总胆固醇等水平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甘油三脂、尿酸、肌酐、尿素氮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指标大多有影响,并干扰了生化检验的结果,因此应该采用有效的措施降低标本溶血的发生率.

  • 影响生化指标波动原因的分析

    作者:魏东来;朱志红

    生化结果波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病人个体差异、化验室检验仪器误差、操作员个体间误差和采样是否正确等[1].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引起波动的原因,旨在与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临床提供佳、可信的检验报告.

  • 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作者:舒海英

    目的 研究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探讨生化质量控制,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TOSHIB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不同采血部位(输液同侧与异侧)、不同采血管(分离胶管和普通真空管)、标本重复离心次数(1次与3次)以及标本放置时间(1h、3h和6h)对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甘油三酯)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同采血部位、标本重复离心次数以及标本放置时间均对生化检验有影响,而分离胶管和普通真空管对生化检验无影响.结论 采血部位、标本离心次数及放置时间是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采用输液异常采血、标本离心一次及控制标本放置时间可对生化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 生化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树利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甲状腺肿瘤患者资料10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实施检测,对照组患者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实施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测定特异性、敏感度以及符合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特异性、期敏感度以及符合率全部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中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效果显著,针对明确病情患者的意义十分重要,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评价

    作者:邝桂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选择生化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给予生化检验干预,同常规检验进行比较,可以将诊断有效率显著提高,从而对于血糖水平的及时控制做出充分保证.

  •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常朝晖

    目的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血液生化检验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空腹采集静脉血,均抽取5 ml储备于两支2.5 ml的试管,一支进行溶血处理,一支进行常规分离后备用.两种溶液均在4000 r/min离心8~10 min后作为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采用Architect 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生化指标[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胆固醇(CHO)、肌酐(Cr)、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正常标本与溶血标本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两种标本UA、TG、Cr、BU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血标本TP、CHO、CK、ALT、AST、ALB的检测结果[(81.1±12.4)g/L、(5.4±0.5)mmol/L、(85.4±18.1)U/L、(32.2±11.4)U/L、(68.4±2.0)U/L、(38.1±4.6)g/L]明显高于正常标本[(74.5±4.0)g/L、(4.4±0.6)mmol/L、(73.3±24.2)U/L、(22.5±5.3)U/L、(54.5±2.8)U/L、(31.2±2.3)g/L],TBIL、DBIL的检测结果[(8.5±3.2)、(2.8±1.5)μmol/L]明显低于正常标本[(12.1±2.2)、(4.2±2.5)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中的ALT、AST、CHO、CK、TP、ALB、TBIL、DBIL均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检验诊断中出现误差;采血过程中应规范操作,防止消毒液以及其他物质进入血液标本以免发生溶血,以确保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458 条记录 13/73 页 « 12...10111213141516...72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