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瞿嵘;杨思敏;戴伟群;叶初阳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细菌感染及耐药特性

    作者:高小平;聂大平;王玉梅;李艳玲

    [目的]了解医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细菌感染和耐药特性. [方法]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细菌、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菌.Kirby-Bauer法测定药物敏感试验,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及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高产AmpC细菌在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2.8%(11/89)、4.1%(7/170)和2.6%(5/190);产ESBLs 菌分别为42.7%(38/89),肺炎克雷伯菌31.7%(54/170),大肠埃希菌27.3%(52/190),其中同时产两种酶为6株.高产AmpC和产ESBLs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对泰能均敏感.前者对四代头孢敏感但对酶抑制剂耐药.高产AmpC和产ESBLs菌感染与使用三代头孢有关.[结论]高产AmpC和产ESBLs是临床G-菌耐药的重要机制,其产生与使用三代头孢有关.

    关键词: AmpC ESBLs G-菌 耐药性
  • 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感染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TLR2的表达

    作者:沈小雁;薛峰;陈晓鸿;郑捷

    目的:研究革兰氏阴性菌(G-菌)、革兰氏阳性菌(G+菌)感染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TLR2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提取经检验科体液镜检或培养阳性,证实为G-菌、G+菌感染患者35例,正常对照24例.运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G-菌、G+菌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LR4 mRNA、TLR2 mRNA并测定表达水平,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G-菌感染患者较正常对照和G+菌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G-菌感染伴发热较不伴发热患者TLR4表达显著升高(P<0.01).G+菌感染患者TLR4表达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G+菌、G-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TLR2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LR4在G-菌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升高,在G-菌感染伴发热的患者中升高尤为显著,表明TLR4是G-菌的识别受体.在临床上当G-菌感染尚未或不能证实时,可通过TLR4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为患者是否存在G-菌感染提供依据.

  • 2010~2011年度我院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陶勇;徐俊炜;陆俊国

    目的 了解我院2010~2011年度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方法 对2010~2011年度我院住院病人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多重耐药菌157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致病菌耐药率的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57株病原菌中,G+菌4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菌117株,其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G-多重耐药菌.在菌群变迁中G-菌分离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G+菌则相反,不同菌种在不同时间段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均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ESBL+)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西丁中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保持较高耐药率,耐药率低的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鲍曼不动杆菌中以泛耐药鲍曼为主,对除了多粘菌素B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完全耐药;金黄色葡萄菌对万古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我院糖肽类抗生素对G+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药物对G菌保持相对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泛耐药鲍曼的产生日益成为我院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新的难题.

  • 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特征和抗菌分析

    作者:蓝光明;付庆华;温步优;李智娟

    目的:探讨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分析15例难治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和抗菌治疗特点.结果:15例患者具有相同的临床特征:有明确G-菌感染原发病灶和严重脓毒症休克症状;合并有ARDS和MODS;早期抗G-菌治疗,肺部感染加重,联用抗G+菌治疗后,肺炎好转,休克才被纠正;细菌培养原发病灶全是G-菌、血液有或没有G-菌、痰中有或没有G+菌;7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缩短休克周期.结论:难治性脓毒症休克常合并有G-和G+菌感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缩短休克时间.

  • 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刘思容;荣新洲;李庆辉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A组(2010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和B组(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研究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B组中创面G+菌及G-菌均有下降趋势且G-菌下降较快,细菌种类明显增加,真菌及混合感染明显上升,A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B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感染为主;B组相对于A组的细菌耐药性增加.结论 近年来糖尿病足患者病原菌种类明显增加且混合感染及真菌感染上升,且其耐药性增加,因此早期经验用药而后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关键.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甲氧苄啶联合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平;边保华;江旭明;包兆胜;项昌富;余素飞

    目的:探讨TMP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以及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佳配伍比例.方法:将菌液制成0.5麦氏比浊标准,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对TMP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按棋盘法设计测定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TMP联合试验时FIC,判断各药与TMP联合作用效应.结果:选择的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配伍使用均产生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使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增强1~4倍,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配伍的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的种类不同而异.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联合应用能起协同作用,但TMP对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不完全相同,二者配伍也不一.临床上在配伍使用前应作联合药敏试验,以选择佳配伍比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