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

    作者:宋永红;常青;陈诚;李宇迪;刘小艳

    目的:对割宫产瘢痕妊娠(CSP)保守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限2000~2013年,纳入研究的CSP为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超声检查分型、胎血管搏动、治疗前血β3-HCG值、年龄、孕周.采用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8篇,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6篇.保守治疗患者254例,失败82例,全部入选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率32.28%.Meta分析结果显示:包块型CSP(Z=3.46,OR=0.19,95%CI 0.07 ~0.48,P=0.0005)为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而高龄孕产妇、治疗前可探及胎血管搏动、血3-HCG值>20000 U/L及孕周≥8周为CSP保守治疗失败的不确定因素(P>0.05).结论:包块型CSP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导致保守治疗失败,建议对CSP患者治疗前行超声检测评估分型,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超声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茂春;王琦;张红薇;郭媛媛;陈娇;周洪贵

    目的:总结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超声图像特征,分析诊断准确性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超声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切口妊娠的44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超声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出剖宫产切口瘢痕37例,符合率为84.09%,误诊7例,占15.91%.分为单纯孕囊型与不均质包块型,其中单纯孕囊型27例,检出20例,检出率为74.07%;不均质包块型17例,全部检出;阴道超声共误诊7例,均为单纯孕囊型,患者无特异性症状,4例误诊为宫内早孕,2例误诊为难免流产,1例误诊为宫颈妊娠.超声显示孕囊距剖宫产切口瘢痕超过2.5 mm,认为孕囊距剖宫产切口瘢痕距离可能为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操作简单,无创,诊断准确率高,而孕囊距剖宫产切口瘢痕距离则为影响超声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 剖宫产瘢痕妊娠35例分析

    作者:吴琳;刘宏伟;张力;徐克惠

    目的:讨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正确诊断方法和适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和治疗方法.结果:33例病例经血βhCG测定、B超或彩超确诊,2例行清宫术或诊刮术时发生大出血,后经彩超修正诊断.31例接受药物、清宫等保守性治疗,4例接受介入治疗,所有病例均好转或痊愈.结论:广大临床医师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认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使早期明确诊断和成功保守治疗该病成为可能.

  • 超声配合3.0MRI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诊断价值评价

    作者:吴宇;曾学文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3.0MRI(核磁共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病理检查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均实施3.0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等.结果 联合检查结果诊断正确率(99.0%)高于单独的超声检查、MRI检查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单独一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MRI检查有效提高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正确率,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

  • 多普勒彩超与B超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检测效果比较

    作者:薛爱琴;常冬梅

    目的 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与B超对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检测效果.方法 对8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按所使用的超声类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多普勒彩超检测,对照组采用B超检测,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方法诊断范围和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准确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7.50%),且多普勒彩超的检查范围比B超检查范围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彩超与B超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确诊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二者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多普勒彩超对早期确诊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广的范围.

  •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诊治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高洪波;肖琳;杨亚南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自身状况分为两组治疗方式,A组3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宫腔镜手术;B组24例,使用甲氨蝶呤静脉注射后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后宫腔镜术前,采用彩超观察妊娠包块大小;治疗前、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后1~2 d和宫腔镜术后每3~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复查血β-hCG变化,直至恢复正常,患者月经来潮.结果 两组治疗前病灶大小、血β-hC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后1~3 d,病灶缩小,血β-hCG水平下降,宫腔镜术后血β-hCG水平显著下降,且A组比B组降低更显著(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血β-hCG恢复时间、恢复正常月经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安全有效,对患者损伤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晓勇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CSP患者70例,分别采用单纯经腹部超声、单纯经阴道超声或两种方法联合的方式诊断CSP,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CSP的诊断符合率、准确性和特异性,同时观察治疗前不同类型CSP阴道超声的影像学特征、比较治疗前后CSP患者瘢痕长度和宽度、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和阻力指数(RI)值变化.结果:70例患者中有58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CSP,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CSP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高于经腹超声检查(P<0.05),但与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对CSP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经腹超声(P<0.05);经阴道超声示,58例CSP患者有孕囊型36例(69.23%),不均质包块型18例(20.69%),混合型4例(6.90%);治疗前后CSP瘢痕长径和宽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增加,病灶周围血流信号减少,RI值增大(P<0.05).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于CSP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超声早期诊断的效果分析

    作者:赖祝琴;杨振宇;罗萍;黄芳;寇燕妮;汪玉丽

    目的:分析超声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早期超声诊断资料,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早期超声诊断效果.结果:超声早期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5.24%;超声早期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间具有正相关性,0<r<1,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加三维超声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准确率高、无创、重复性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疤痕的常规检查手段.

  •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病例浅析

    作者:关春华

    目的:通过5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CS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基层医院妇产科医生及超声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收治的5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CSP)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5例患者中只有1例首次超声提示CSP,其余4例首次超声均提示宫内早孕.3例转诊,2例因大出血急诊行开腹手术.结论: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发病率低,误诊率高,病情发展快,出血量大,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

  •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0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芬;程松;钟邦琴;夏晓静

    目的: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效果分析,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5例药物保守治疗后行清宫术的患者,3例成功,2例效果不理想改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加修补术后治愈。3例介入栓塞术后清宫患者均临床治愈。1例患者直接行清宫术,曾两次大出血,对症治疗后治愈。1例经外院人流术中发生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昏迷,入院后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示子宫切口处胎盘植入,病人因DIC死亡。结论:药物保守治疗后清宫术有一定治疗效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急性阴道大出血的风险,但花费高,性价比低,临床应用受限制。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大,如无急性大出血情况,不应做首选,手术时机需适宜。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局部切除及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有望成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介入手术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涂长青;刘晓;徐红英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病率呈增多的趋势.目前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约为1:2216[1],且常合并胎盘植入及绒毛植入.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一旦确诊,必须立即终止妊娠,以防发生子宫穿孔、腹腔内出血和子宫切除等严重后果[2].我院自2007年以来共收治40例患者,通过介入插管灌注化疗及配合肌肉注射甲胺喋呤治疗,均治愈出院,现将该方法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在瘢痕妊娠17例清宫前的应用

    作者:付水平;阮玖根;胡春梅;杨秋娟

    目的: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瘢痕妊娠清宫前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7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清宫前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清宫过程均顺利进行,出血量为20~100ml,无一例患者出现宫内残留、阴道大出血等;所有患者均月经复潮。结论: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清宫前应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能够保障清宫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出血量。

  • 微创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曹映华;牛洁;施健霖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的特殊类型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提高及普遍应用,为CS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至今收治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73例,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69例,全部患者均保留生育功能治愈出院,现分析如下.

  •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柏青;姚伟林;李寅;邢小芳;林美岑;胡继林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例CSP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治疗前经阴道彩色B超确诊,1例术前阴道彩色B超诊断不明确,1例经阴道彩色B超误诊,其在人工流产术过程中发生大量出血,行子宫全切手术,8例患者中7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宫颈局部注射MTX+肌肉注射MTX+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后在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8例患者终均治愈出院.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不具备子宫动脉栓塞条件的医院,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为治疗CSP的有效方法.

  •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7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映华;牛洁;黄蓉霞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甚至孕产妇死亡,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 磁共振成像和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特点及比较

    作者:汪小舟;徐仲明;周军

    目的 比较剖宫产后瘢痕妊娠(CSP)的磁共振成像(M RI)和阴道超声特点及二者诊断准确率.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对眉山市人民医院56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M RI和阴道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6例产妇中经M RI检出54例,诊断符合率为96.43%,其中20例不均质包块型均检出,单纯孕囊型检出34例,漏诊2例;而4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出,诊断符合率为76.79%,其中19例为不均质包块型,24例为单纯孕囊型,误诊13例,其中误诊为宫内妊娠8例,误诊为宫颈妊娠5例.统计结果显示,M 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总体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χ2=6.98,P<0.05),且M RI检出单纯孕囊型的准确率高于阴道超声检查(χ2=7.68,P<0.05),而不均质包块型检出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χ2=0.96,P>0.05).结论 M 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诊断准确率较阴道超声检查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 血管性介入治疗5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分析

    作者:薛梅;曹玮

    目的:观察剖宫产瘢痕处妊娠采用血管性介入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56例,根据病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管性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和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和孕囊平均直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t值分别为28.83、8.37,均P<0.05),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8.99、8.00,均P<0.05)。研究组下肢或臀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1,P<0.05)。结论血管性介入性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在有条件医院临床推广。

  •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钰清;石晓燕;李琼

    目的 分析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内江市妇幼保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8例瘢痕妊娠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妊娠病灶切除配合子宫瘢痕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hCG值、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1.21,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hCG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妊娠病灶切除配合子宫瘢痕修复术治疗瘢痕妊娠比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促进降低血hCG水平.

  •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保守性治疗分析

    作者:广会娟;白彦;董俊英;田轶;郭改利;寇相欢;尤红霞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陕西汉中市人民医院累计收治的48例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米非司酮口服+甲氨蝶呤病灶部位注射( MTX组)和米非司酮口服+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UAE组),每组各24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MTX组24例患者,一次性吸宫成功22例,2例因术前发现子宫瘢痕处肌层组织较薄,行腹腔镜下瘢痕处病灶切除术。 UAE组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一次性吸宫干净23例,1例吸宫过程中出血多,立即经腹行病灶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21、0.797、0.462,均P>0.05),MTX组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UAE组(t=2.366,P<0.05),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UAE组( t=3.741,P<0.05)。结论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病灶局部注射联合清宫术是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的主要方法,可减少清宫过程中出血,保留器官,避免子宫切除。

  •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用于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燕;王彦辉;马晓辉;黄科;李立安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对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易县妇幼保健院和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n=100例)和对照组( n=10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阴道超声注入,2次/日,连续3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50mg,口服,2次/日,连续3天。评定两组治疗1个月的疗效,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1.0%(χ2=10.235,P<0.05)。治疗组包块消失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772、8.993,均P<0.05)。治疗组白细胞降低、肝酶升高、消化道炎症、口腔炎、发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553、9.005、7.885、8.647、9.541,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方法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845 条记录 34/43 页 « 12...31323334353637...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