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要点

    作者:王亚军;孙家邦;李非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分析

    作者:史晋伟;郭东强;戴苏华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特征,以鉴别其良恶性.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经MRCP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主胰管型2例,分支型2例及混合型1例.肿瘤病灶位于胰头或钩突部2例,胰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在CT及MR像上表现为胰管扩张呈圆桶状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囊壁可见结节状突起,增强扫描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或呈多囊状葡萄串样低密度影,MRCP清晰显示了扩张的胰管及分支的形态,胰管分支与主胰管相通.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有明确的影像特征,有助于良恶性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与治疗

    作者:郭克建;马刚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tulnor,IPMT)是指发生于主胰管或胰管分支,伴有大量黏液分泌的上皮乳头状增殖的一类病变.

  • 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合并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报告

    作者:刘振生;耿小平;刘付宝;赵义军;赵红川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PCN)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占胰腺肿瘤的5%[1].PCN主要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等.笔者医院收治1例SCN合并IPMN病例.现报告如下.

  •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鉴别

    作者:邓霖(综述);周良平(审校)

    胰腺囊性肿瘤(PCN)是以囊性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胰腺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晓天;邓漾;费健;陈胜;吴卫泽;王建承

    目的 通过对7例胰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探讨此类疾病诊断方法的应用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92例手术治疗胰腺肿瘤中有癌前病变的7例患者,其中黏液囊腺瘤(MCN)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1例、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Ⅰ级、Ⅱ级及Ⅲ级各1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CA19-9.7例上腹部均行超声和螺旋CT检查;1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及穿刺;2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结果 胰腺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常无实质性肿块,但PanIN可伴有胰管扩张、狭窄;IPMN在胰头处可表现为囊性扩张的胰管;囊腺瘤等在胰体尾处可表现为单个孤立的囊肿.肿瘤指标CA19-9在此类疾病中可轻度增高.但对诊断作用有限.手术切除可治愈,并可防止肿瘤的进一步癌变.结论 对疑为胰腺癌前病变患者需积极选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并予以积极的手术探查及切除.

  • 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对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的价值

    作者:盛彧;边云;王莉

    目的 探讨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长海医院诊治的112例IPMN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由2位主治医师观察病灶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并分析良、恶性IPMN的壁结节大小、位置、个数、边界和强化程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壁结节大小、个数、边界在鉴别IPMN良恶性中的作用,并确定壁结节大小的佳诊断界值和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影像学检查中明确观察到壁结节的IPMN患者61例,病理检查结果示良性36例、恶性25例;主胰管型15例、分支型为13例、混合型33例,良、恶性患者IPM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壁结节大小对判断IPMN良恶性有临床意义(P<0.01),其鉴别良、恶性的佳诊断界值为1.35 cm,AUC为74.7%,敏感度56.0%、特异度91.7%、准确度77.5%.良、恶性患者的壁结节个数(P=0.02)、边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鉴别良、恶性的AUC分别为64.2%、72.1%.所有患者壁结节强化程度均为渐进性强化,良、恶性患者的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壁结节影像学表现对IPMN良恶性的鉴别具有敏感性,对术前评估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进展

    作者:盛彧;边云;王莉

    胰腺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广泛,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的不断发展,其检出率增加,因此规范化诊治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认识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影响力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规范有国际共识指南、欧洲专家共识声明、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本文围绕上述指南/专家共识声明对比分析其提出的诊治策略及建议,并结合超声内镜相关检查技术,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意见.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7例诊治分析

    作者:罗振国;杨萍;何晓璞;周逸婵;朱国琴;孙为豪;邵耘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IP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7例IPMN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37例IPMN病人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13±11?62)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共22例(59?5%);其中主胰管型16例(43?2%),分支胰管型13例(35?1%),混合型8例(21?6%);胰腺磁共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MRCP)的诊断符合率高,为68?7%(11/1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内镜( EUS)的诊断符合率均为50?0%(15/30,2/4);病理诊断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24?3%),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54?1%),重度不典型增生6例(16?2%),浸润癌2例(5?4%)。不同恶性程度 IPMN 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9?9( 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3月(3~72月),死亡2例,失访13例,5年生存率达94?6%。结论 IPMN在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有待提高,手术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术前诊断进展

    作者:曹锋;刘东斌;李非

    随着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文中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作者:唐宇;史维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的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病理组织特征涵盖从单纯腺瘤到浸润癌等多个亚型,临床表现多样,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显示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的主胰管和囊状扩张的分支胰管,ERCP经扩大的乳头获取黏液和胰液,取胰腺导管内皮组织和壁结节供活检均有助于诊断.IPMN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手术切除率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一般的胰腺癌.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分类、病理特征、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治

    作者:常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近年来被临床医师逐渐认识的一种胰腺囊性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具有胃肠上皮分化倾向、由产生黏液的上皮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1],是胰腺癌主要的癌前病变之一[2].其特点是胰腺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伴随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和胰管扩张,与经典的胰腺癌相比,IPMN恶性较低,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和再发率较低.因此,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作者:Alec J. Megibow;Mark E. Baker;Desiree E. Morgan;Ihab R. Kamel;Dushyant V. Sahani;Elliot Newman;William R. Brugge;Lincoln L. Berland;Pari V. Pandharipande;赵心明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 IFC)发布了 CT或MR偶发胰腺囊肿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 2010年发布的肾上腺、肾脏、肝脏以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胰腺部分的更新.该管理方案由多位腹部影像医师、1位胃肠道学医师以及1位胰腺外科医师所组成的胰腺亚组委员会制定.该方案参考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反复协商,终达成共识.该方案的分支成功地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将胰腺囊肿进行分类,评估终点为良性和/或进展缓慢病变的诊断(足以结束随访)或具体的管理建议.该方案适用于大多数但非全部的病理及临床情况.该方案旨在通过提供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指导,来提高患者的管理质量.

  • 高场强 MRCP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应用

    作者:钱海珍;林光武;嵇鸣

    目的:探讨高场强 MRCP 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s 患者,回顾性分析其 MRI 表现,重点探讨 MRCP 的诊断价值。结果15例均为良性,其中主胰管型1例,分支胰管型8例,混合型6例。主胰管型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扩张,直径约14.5 mm,增强后未见明确强化。分支胰管型表现为分支胰管呈单发囊状或多发簇状扩张,囊灶与主胰管相通,增强后分隔、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表现为主胰管与分支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强化特点与分支胰管型相同。结论高场强 MRCP 对 IPMNs 的分型诊断、病变范围观测有重要价值,结合动态增强 MRI,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 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郭靖

    目的 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表现进行总结,运用螺旋CT冠状面及矢状面重组(MPR)和胆道系统水成像技术(MRCP)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论20例病人中,主胰管型8例,分支胰管型7例,混合型5例;结合核磁共振胆道系统MRCP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定性诊断率显著提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